第454章 征服莫臥爾

字數:6412   加入書籤

A+A-


    由盛轉衰奧朗則布(aurangzeb, 16581707年在位)的漫長統治是帝國的轉折點。他是一位虔誠且極端的遜尼派穆斯林,推翻了其父沙賈汗,通過殘酷內戰上位。奧朗則布致力於將帝國徹底伊斯蘭化,廢除了阿克巴的宗教寬容政策,恢複征收針對非穆斯林的吉茲亞稅(jizya),拆毀印度教神廟,激起了錫克教徒、馬拉塔人(arathas)和拉傑普特人的強烈反抗。他窮兵黷武,幾乎一生都在南征北戰(尤其與馬拉塔領袖希瓦吉 shivaji 的戰爭耗盡了國力),雖然將帝國版圖擴張到最大(幾乎覆蓋整個印度半島),但過度的軍事擴張、嚴苛的宗教政策、腐敗的官僚體係和沉重的賦稅,嚴重透支了帝國的財富和民心,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光武時代的莫臥爾(1684年)此時的皇帝是穆阿紮姆(bahadur shah i,也稱 shah a i),奧朗則布之子。他於1707年奧朗則布死後,經過激烈的皇位爭奪戰才登基。此時的帝國,已是風雨飄搖
    中央權威瓦解地方總督(蘇巴達爾 subahdar)權力膨脹,擁兵自重,對德裏的命令陽奉陰違。馬拉塔聯盟在印度中部和西部強勢崛起,不斷蠶食帝國領土。
    財政崩潰連年戰爭和宮廷奢靡消耗殆盡國庫,貨幣貶值,稅收困難。
    社會動蕩宗教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和地方叛亂此起彼伏。
    皇帝昏聵穆阿紮姆本人並非雄才大略之主。他年事已高(登基時已63歲),缺乏其祖父沙賈汗的雄心和其父奧朗則布的狠辣(但也沒有其父的宗教狂熱),更熱衷於宮廷享樂、吟詩作對和宗教儀式,對治理龐大的、危機四伏的帝國顯得力不從心。他試圖調和矛盾,但收效甚微。帝國的軍隊雖然名義上龐大,但裝備陳舊(以冷兵器、火繩槍和老式火炮為主),訓練廢弛,士氣低落,各派係之間矛盾重重。首都德裏,這座曾經輝煌的“沙賈汗納巴德”,雖然紅堡(red fort)和賈瑪清真寺(jaa asjid)依然壯麗,但城市管理混亂,貧富差距觸目驚心,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末世將至的頹靡氣息。
    這就是光武帝王錦繁劍鋒所指的對手——一個龐大、富庶,但內部早已千瘡百孔、外強中幹的衰老帝國。
    雷霆一擊從孟買到德裏
    光武六年深秋,大明遠征艦隊主力抵達孟買外海。孟買此時尚是葡萄牙人占據的七個小島(1661年作為凱瑟琳公主嫁妝的一部分贈與英國,但此時曆史線已變,仍為葡萄牙據點)。葡萄牙總督驚恐萬分,但明軍並未在此登陸,龐大的艦隊隻是短暫停留進行補給,巨大的艦影給葡萄牙人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震懾。
    真正的登陸點,選在了孟買以北約一百公裏、屬於莫臥爾帝國勢力範圍的蘇拉特(surat)附近海岸。選擇此地,因其是莫臥爾帝國在西部的重要港口和商業中心,且地勢相對平坦,便於大軍集結和展開。同時,從這裏進軍德裏,可以避開部分複雜山地,利用通航條件較好的塔普蒂河(tti river)和納爾默達河(narada river)流域平原進行後勤補給。
    登陸行動本身,就是對莫臥爾帝國的一次無情武力展示。
    黎明時分,海平麵上鋼鐵巨艦的輪廓如同海市蜃樓般浮現。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照亮了那些猙獰的炮口時,岸上零星的莫臥爾邊防哨所陷入了徹底的恐慌。警報的號角聲有氣無力,守軍目瞪口呆地看著從未想象過的景象無數艘登陸艇如同黑色的蟻群,從運輸艦的腹中湧出,密密麻麻地衝向海灘!
    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蘇拉特的地方守備部隊早已腐朽不堪,看到明軍龐大的陣勢和精良的裝備(黑色製服、閃亮的刺刀、整齊劃一的登陸動作),僅有的抵抗意誌瞬間崩潰。象征性的幾輪老式火繩槍齊射後,守軍便作鳥獸散。明軍海軍陸戰隊和先期登陸的“神策”、“龍驤”衛精銳,如同黑色的潮水,迅速而有序地占領了灘頭陣地,建立起了穩固的橋頭堡。
    隨後的進軍,更像是一次武裝遊行,而非征服戰爭。
    光武帝並未隨陸軍主力行動,他坐鎮“洪武號”,通過剛剛鋪設的野戰電報線路(利用海岸線和部分內陸線路)掌控全局。陸軍實際指揮權在李定國手中。這位老帥深諳用兵之道,目標明確直搗黃龍——德裏!
    陸軍的核心是禁衛軍精銳“神策”、“龍驤”衛(“虎賁”衛作為預備隊和後勤保障部隊),輔以部分歐羅巴軍團作為向導和前哨。仆從軍如“高麗忠武營”、“倭國薩摩旅”則負責側翼掩護、維持占領區秩序(主要是鎮壓小股潰兵和土匪)以及最重要的——後勤運輸保障。龐大的運輸車隊(騾馬、牛車)滿載著糧草、彈藥、野戰炮,在工兵部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保障下,沿著古老的商道,浩浩蕩蕩地向東北方向的德裏挺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沿途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明軍將士,也印證了情報的準確性。曾經富庶的恒河平原,如今滿目瘡痍。村莊凋敝,田地荒蕪,道路上可見流離失所的饑民。地方官員或望風而逃,或緊閉城門以求自保。偶爾遇到的地方守軍或王公(如馬爾瓦ala、拉傑普塔納rajputana地區的一些土邦)的部隊,要麽象征性地抵抗一下便潰散投降,要麽幹脆直接派出使者獻上禮物表示臣服。李定國嚴格執行光武帝“速戰速決,直取德裏”的命令,對這些地方勢力,隻要不主動攻擊明軍,便不予理會,最多留下少量仆從軍看守交通要道。
    明軍的行軍速度極快,得益於良好的組織、先進的裝備(騾馬化、部分路段甚至使用了實驗性的蒸汽牽引車拖曳重炮)和對敵人虛弱本質的準確把握。他們如同插入腐朽木頭的燒紅利刃,所向披靡。消息如同瘟疫般在莫臥爾帝國蔓延,恐慌以比明軍行軍更快的速度傳遞到了德裏。
    德裏的陷落帝國的終結
    當明軍先頭部隊的黑色軍旗出現在德裏城郊時,莫臥爾帝國的心髒——沙賈汗納巴德,徹底陷入了混亂。
    年邁的皇帝穆阿紮姆早已被接連不斷的壞消息(馬拉塔人進攻、錫克教徒叛亂、地方總督不服從調遣)和明軍勢如破竹的推進打擊得心力交瘁。此刻,他蜷縮在紅堡奢華的寢宮內,聽著城外隱約傳來的槍炮聲和城內民眾的哭喊、騷亂聲,眼神空洞而絕望。他試圖召集軍隊保衛都城,但響應者寥寥。帝國最精銳的部隊要麽在遙遠的南方與馬拉塔人糾纏,要麽早已被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亂拖住,留在德裏及周邊的,多是老弱病殘和缺乏戰鬥意誌的城防部隊。臨時拚湊起來的貴族私兵和城市民兵,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士氣如虹的明軍麵前,不堪一擊。
    戰鬥在德裏城下爆發,卻更像是一場單方麵的碾壓。
    明軍沒有強攻堅固的紅堡(l qi)和龐大的德裏城牆(此時已有多處破損)。李定國采取了更高效的方式集中優勢炮火(包括從艦隊拆卸運來的部分海軍重炮和陸軍的野戰炮),猛烈轟擊防禦相對薄弱的德裏門(delhi gate)和喀什門(kashate)區域!硝化棉火藥賦予炮彈前所未有的威力,古老的磚石城牆在持續的猛烈炮擊下劇烈顫抖,大段大段地坍塌!
    炮火準備後,由“龍驤衛”精銳組成的突擊隊,在“猛虎”坦克(噴吐著火舌,碾過瓦礫堆)和輕型野戰炮的抵近支援下,如同黑色的鋼鐵洪流,從城牆的巨大豁口處洶湧而入!他們手中的“全無敵四型”後裝線膛槍射速快、精度高,射程遠超守軍的火繩槍。密集而精準的彈雨將任何試圖組織抵抗的守軍成片撂倒。手榴彈在街壘和建築內爆炸,噴火器掃蕩著負隅頑抗的據點。明軍士兵三人一組,交替掩護,沿著寬闊的街道和狹窄的巷弄快速突進,戰術動作嫻熟而冷酷。
    抵抗迅速瓦解。守軍要麽被殲滅,要麽丟棄武器混入驚恐奔逃的市民之中。城內陷入更大的混亂,搶劫、縱火時有發生。
    通往紅堡的道路被迅速肅清。當“龍驤衛”的士兵用炸藥炸開紅堡沉重的拉合爾門(hori gate)時,象征著莫臥爾帝國最高權力的堡壘,終於向征服者敞開了懷抱。
    紅堡內一片狼藉。昔日的金碧輝煌被慌亂和恐懼籠罩。宮女、太監、仆役四散奔逃,珍貴的器皿、地毯散落一地。皇帝穆阿紮姆,這位帖木兒和成吉思汗的後裔,曾經的“世界征服者”(air)之子,穿著象征皇權的華服,卻如同抽去了脊梁,癱坐在他那鑲嵌著無數寶石的孔雀王座上,眼神渙散,等待著命運的審判。
    李定國身著筆挺的帝國元帥服,在精銳衛兵的簇擁下,踏著紅堡內華麗的大理石地麵,一步步走向莫迪清真寺(oti asjid)旁的公眾覲見廳(diania)。他的目光掃過那些象征著莫臥爾輝煌的建築與裝飾,眼神中隻有征服者的冰冷與曆史的滄桑感。
    在覲見廳那曾經接受萬邦使節朝拜的高台禦座前,士兵們迅速清理出一片空地,鋪上了一張巨大、斑斕、散發著野性氣息的——孟加拉虎皮!這是前鋒部隊在進軍途中獵獲的戰利品,此刻被賦予了新的象征意義。
    光武帝王錦繁並未親臨這陷落的都城。他仍在“洪武號”上運籌帷幄。但他的意誌,已化作了李定國此刻的行動。李定國走到禦座前,並未坐下,而是威嚴地轉身,麵向被押解進來的、失魂落魄的穆阿紮姆皇帝和一眾瑟瑟發抖的王公貴族、帝國重臣。
    “奉大明光武皇帝陛下旨意!” 李定國的聲音如同洪鍾,在空曠的大廳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偽莫臥爾國主穆阿紮姆,昏聵無能,致使國政崩壞,民不聊生,已失天命!今,天兵已至,偽朝覆滅!自即日起,凡日月所照,恒河所流之地,盡為大明疆土!爾等皆為大明子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頓了頓,目光如電,掃過下方麵無人色的眾人“皇帝陛下仁慈,念爾等乃前朝遺族,若即刻臣服,獻上疆域圖冊、戶籍黃冊、國庫鑰匙及傳國玉璽(指莫臥爾皇帝印章),宣誓效忠,可保爾等宗廟祭祀不絕,性命無憂,富貴不失!若再行抗拒,或陰懷異誌……” 李定國的手按在了腰間的佩劍上,殺意凜然,“科倫坡、德裏城下之骸骨,便是榜樣!勿謂言之不預!”
    最後的通牒如同重錘,砸碎了莫臥爾君臣最後一絲僥幸。穆阿紮姆老淚縱橫,顫抖著身體,在帝國宰相的攙扶下,艱難地跪下,以額觸地,獻上了象征莫臥爾帝國四百年傳承的皇帝印璽和一份早已準備好的、蓋滿各地總督(很多已名存實亡)印章的“歸順文書”。他身後的王公貴族、大臣們,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齊刷刷地跪倒一片,口稱“萬歲”,宣誓效忠。
    李定國接過印璽和文書,轉身,昂首闊步地走到那鋪著斑斕虎皮的禦座前,沉穩地坐下。冰冷的金屬將星與溫熱的虎皮形成了奇異的觸感。他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匍匐的昔日王者與權貴,一股掌控萬裏疆域、生殺予奪的無上權力感油然而生。他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此刻坐在這裏,不僅僅代表著自己,更代表著身後那位年輕而雄心萬丈的帝王,代表著整個大明帝國的煌煌天威!
    “傳令!” 李定國的聲音帶著掌控一切的沉穩,“通告全城!偽朝已滅,大明已立!即刻起,實行軍管!有膽敢趁亂劫掠、造謠生事、抗拒天兵者——殺無赦!各部按計劃,接管城防、府庫、衙署!征召可靠本地官吏,維持秩序,清點戶籍田畝!向陛下飛騎報捷!”
    “遵令!” 廳內廳外的明軍軍官齊聲應諾,聲震屋瓦。
    消息通過架設好的野戰電報線,以最快的速度傳向阿拉伯海上的“洪武號”。
    當光武帝王錦繁在艦橋收到這份由李定國親筆簽署、並蓋上了新鮮繳獲的莫臥爾皇帝印璽(作為戰利品證明)的捷報時,年輕的帝王猛地從龍椅上站起,緊握著那份沉甸甸的電文,眼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灼熱光芒!捷報上最後一句清晰地寫著“臣定國,已坐偽帝之座,代陛下宣諭,群酋俯首,萬民歸心!德裏已定,北印度盡入版圖!”
    成功了!如此之快!如此徹底!一個曾經與大明比肩的龐大帝國,在他光武皇帝的鐵蹄下,僅僅數月便土崩瓦解!這功業,超越了父皇,足以彪炳史冊!他仿佛看到了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光武西征,破荷蘭,滅莫臥爾,開疆萬裏!”
    巨大的成就感和征服欲如同最熾烈的火焰,在他胸中熊熊燃燒,將他心中最後一絲對“好戰必亡”的隱憂徹底焚盡!他走到巨大的海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德裏,然後緩緩向西移動,越過波斯高原,直抵奧斯曼帝國的腹地,再向北指向莫斯科,最終,落在了那片被稱為“歐羅巴”的土地上!
    “好!好!好!” 光武帝連道三聲好,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隨即轉為斬釘截鐵,“傳旨李定國!穩固德裏,收服餘土,征召仆從,清點錢糧!朕,要這莫臥爾故地,成為朕西征歐陸最堅實的糧倉與兵源之地!”
    “傳旨盧師準!加緊整訓,我們終極目標是將荷蘭這過氣的帝國捏的粉碎。
    帝國的巨輪,在光武帝燃燒的野望驅動下,碾碎了莫臥爾帝國的殘骸,帶著更磅礴的氣勢,更淩厲的鋒芒,向著更遙遠、更廣闊的世界,轟鳴前行!西征之路,遠未結束,征服的序曲,才剛剛奏響最激昂的樂章!
    喜歡王淩在明末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淩在明末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