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升龍城驚雷
字數:4882 加入書籤
光武帝禦駕已來到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當光武帝的禦駕在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升龍城甫一落下,整個城池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沸騰。
左布政使王昌明主持的盛大歡迎儀式尚未撤去,街頭巷尾的議論已如野火燎原。
交趾的百姓扶老攜幼,擠在官道兩側,踮起腳尖,隻為遠遠望一眼那明黃色的龍旗與威嚴的儀仗。他們黝黑的臉上洋溢著近乎虔誠的激動與希望。
“陛下!是陛下真來了!”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農,粗糙的手指幾乎要戳破粗糙的土布衣衫,聲音顫抖著對身邊人低語,“自打陛下的新政到了咱們交趾,田租減了,官府收糧給現錢了!咱家的米缸……米缸能見底的日子少了!娃兒們臉上有肉了!”樸實的話語,道盡了這片土地上最根本的渴求——吃飽肚子。光武帝的名字,在交趾的田間地頭、茶棚酒肆,被一遍遍咀嚼、傳頌,帶著滾燙的溫度。
當於成龍領著那三位由他親手從都察院“閻羅殿”裏挑選出來的狠角色——京師大學新任大祭酒周鐵硯、南直隸大學新任大祭酒鄭寒鋒、揚州大學新任大祭酒韓破浪——風塵仆仆地乘著巨大的“天鵬號”噴氣鐵鳥降落在升龍城新建的簡易機場時,交趾左布政使王昌明已等候多時。
到了升龍城官衙,光武帝與於成龍等一一握手,並對於成龍道:“於卿!一路辛苦!”
又對周鐵硯、鄭寒鋒、韓破浪三人說道:“三所學堂,就托付給諸位了!務必刮骨見髓,滌蕩乾坤!給明國其它學黨做出榜樣!”
升龍城官衙大廳,被臨時征辟為帝國最高決策之地。
燭火通明,映照著帝國中樞重臣與這三位新晉學府掌門人肅穆的臉龐。
光武帝端坐主位,龍袍上的金線在燈火下流淌著冷冽的光。
他開門見山,聲音不高,卻字字如重錘砸在寂靜的大廳:
“貪腐之害,甚於洪水猛獸。於卿所薦三位,即為此症之刮骨尖刀!此非虛言。然,腐肉既去,當立新肌!今日升龍城會議,首在宣示:朝廷對貪墨,絕無絲毫容忍!凡蠹蟲,必根除!”
皇帝的目光掃過全場,無人敢與之對視。短暫的停頓後,那決定帝國教育乃至國運走向的驚雷,一道接一道炸響:
“其一,為彰天朝上國氣度,揚華夏文明於四海,自即日起,各大學堂招收外邦學子,不再限額!”
“其二,外邦學子入我國學,歲費一律定為紋銀五百兩!分文不減!”
不再限額,那麽想利用限額來漁利的官員和機構則無機可乘。
番邦學子必須繳納高額學費才能入學,這簡直太炸裂了,這彎轉的也太急了吧,從明帝國補貼番邦學子一人五百兩,到現在番邦學子向大明交五百兩才能來大明求學!
朝廷不但減少了五百萬兩的補貼收,而且會為大明增收幾百萬兩的財政收入。
前二條把這些高官炸的外焦裏嫩,以後想貪墨隻怕機會不多了。
第三條的公布更更炸裂!
“其三,”光武帝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斬釘截鐵的決絕,“凡我大明子民,無論就讀何所學堂,學費一律統一定為——每年五兩紋銀!過往高低懸殊之製,即刻廢止!”
“嗡——!”仿佛平地卷起一股無形的風暴,整個大廳瞬間被驚駭的低語和倒吸冷氣的聲音淹沒。
內閣首輔王紫涵臉色劇變,幾乎是失態地向前一步,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尖銳:“陛下!三思啊!我國內學子,有一百萬之多!若學費統為五兩,國庫可能無法支出這筆開支?此乃每年憑空多出近五千萬兩的窟窿啊!國用何以支撐?”
光武帝眼皮都未抬一下,隻冷冷道:“王閣老,賬算得明白。窟窿,朕自會從別處填!”
話音未落,第四條更猛烈的衝擊接踵而至:
“其四,”皇帝的目光銳利如刀,掃過在場幾位臉色煞白的大學堂代表,“大學堂教授、學官,月俸動輒百兩,遠超尋常百姓數十倍,此乃嚴重不均!自下月起,所有教職俸祿,一律統一定為——月俸最高五兩!”
五兩!堂堂最高學府的教授,月俸竟與一個手藝稍好的工匠持平!
幾位隨行的翰林院學士身體晃了晃,幾乎站立不穩,臉上血色盡褪,隻剩下絕望的死灰。
“其五,”光武帝的聲音如同最後的審判,“戶部撥付各大學堂之款項,今後隻按其國內在籍學生人頭撥付,標準為——每生每月一兩補貼!”
以京師大學堂為例,有國內學生一萬人,每年學費收入是一百萬兩,戶部撥款是五百萬兩。
所以京師大學堂可支配收入六百萬兩。
京師大學堂教職人員二千人,每年俸祿支出為兩百萬兩。
現在學費隻收五萬兩,是原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光武帝這招夠狠!
對大學堂的補貼按學生補,一人一月一兩,一年十二兩,一萬學生為十二萬兩。
原補貼五百萬兩,現在隻有十二萬兩,幾乎是五十分之一。
這……這……光武帝要瘋了不成?
皇帝沒瘋!
他清楚的很,巨額民脂民膏,都落入了這些黑心讀書人手中。
十二兩!這僅僅是過去那些“補貼黑洞”中一個零頭!那些依靠虛報名額、巧立名目中飽私囊的蛀蟲們賴以生存的溫床,被皇帝親手徹底掀翻、砸碎!
大廳內死一般的寂靜。空氣凝固了,沉重得讓人窒息。
王紫涵先是震驚,後是狂喜,陛下這是要釜底抽薪啊!
於成龍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看向皇帝:“陛下,外邦學子歲費五百兩,是否……過高?恐非藩屬小邦所能承受。”
“承受不起?”光武帝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弧度,目光仿佛穿透了廳堂的穹頂,望向浩瀚的南海,“那便不必來!我大明之學府,非為接濟萬邦而設!官府所為,首在服務我大明黎庶!為學子減輕負擔,使寒門亦有登科之望,此乃朝廷本分!錢從何處來?”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變得斬釘截鐵,帶著不容置疑的帝王意誌,“自有該出錢的地方出!”
當民生日報社長王錦煥拿到這份字字千鈞、足以顛覆乾坤的會議紀要時,雙手抑製不住地顫抖。
他深知其分量,立刻召集最精幹的報人,調集所有備用鉛字與紙張,晝夜不停,以近乎瘋狂的速度排版、印刷。數日後,帶著濃鬱油墨氣息的《民生日報》“升龍會議特刊”,如同掙脫了樊籠的驚鳥,通過朝廷的八百裏加急驛傳係統,飛向大明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民生日報》升龍城特刊 頭版巨幅標題:
> “帝心係寒門!光武陛下於升龍城諭令天下:
> ★ 大明學子學費:一律五兩\年! ★
> ★ 外邦求學:歲費五百兩! ★
> ★ 學官俸祿:月俸五兩! ★
> ★ 生員補貼:按人頭實發,每生月一兩! ★
> 貪腐溫床徹底鏟除!教育新天自此始!
這薄薄的一張報紙,如同投入滾油的火星,瞬間點燃了整個帝國!一場前所未有的、自下而上的狂瀾,席卷了神州大地每一個階層。
千裏之外的泉州府衙簽押房內,知府劉正清,這位以清廉剛直聞名的官員,正捧著新鮮出爐的《民生日報》,雙手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他那素來嚴肅的臉上,此刻竟泛起一層激動的紅暈,眼角甚至隱隱有濕潤的跡象。
“好!陛下聖明!聖明啊!”劉正清猛地站起,聲音洪亮,在空曠的簽押房內回蕩,充滿了揚眉吐氣的暢快,“五兩!這才是讀書人該交的價錢!這才是朝廷該做的事!
什麽狗屁‘門檻’?什麽狗屁‘體麵’?統統是那些蛀蟲盤剝寒門的借口!”他大步走到窗前,猛地推開緊閉的窗欞,深秋帶著涼意卻無比清爽的空氣湧入。
“傳令!”劉正清猛地轉身,對著聞聲進來的書吏,斬釘截鐵地命令,“即日起,府衙及各州縣官署,所有官吏,必須人手一份此期《民生日報》!
府學、縣學大門外,立刻張貼陛下諭令全文!給我用最大的字!最醒目的位置!要讓泉州府每一個識字的、不識字的百姓,都知道陛下的恩典!知道陛下的心,始終和黎民站在一起!”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帶著一種壓抑多年終得釋放的激昂。
他知道,陛下的刀,不僅砍向了學府的蛀蟲,更砍向了整個盤根錯節的貪墨體係!這五兩學費,是投向舊秩序的一顆驚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