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李敏哲何許人也

字數:3755   加入書籤

A+A-


    京師大學堂大祭酒李敏哲的隕落,其戲劇性與墮落程度,甚至蓋過了主犯崔明遠。
    他的人生軌跡,本是大明新式教育與寒門崛起最光鮮的樣板,卻最終成了這麵旗幟上最刺眼的汙點。
    寒門璞玉:苦難磨礪與恩師提攜
    李敏哲的起點,低得令人心酸。
    他出生河南衛輝府,是那場吞噬了無數生靈的開封大水的幸存者。
    滔天濁浪卷走了他的父母和大部分親人,隻有他和一個年幼的妹妹被衝上一處高坡,僥幸活命。
    那場災難刻入骨髓的冰冷與絕望,以及對“失去一切”的恐懼,成為他一生無法擺脫的底色。
    命運在最低穀處給了他一絲微光。
    他被安置進了以紀律嚴明、學風刻苦著稱的“黑風蕩小學”,後又升入“黑風蕩中學”。在那裏,他展現出驚人的毅力和天賦。
    饑餓與困苦沒有壓垮他,反而成了他發奮的動力。
    他深知,讀書是他和妹妹唯一的生路。他常常是教室裏最後一個熄燈的人,油燈熏黑了他的鼻孔,也照亮了他通往未來的路。
    他的刻苦與聰慧,引起了當時黑風蕩小學及中學的傳奇人物——永昌帝王淩的妹妹王麗的注意。
    這位身份尊貴卻心懷憐憫的公主校長,親自過問了他的生活,減免了他的學雜費,甚至私下補貼他的妹妹。
    她對李敏哲的期許很高,曾拍著他的肩膀勉勵:“敏哲,苦難是磨刀石,磨礪出的鋒芒,當為蒼生劈開混沌。”
    這份知遇之恩,李敏哲當時刻骨銘心,感激涕零。
    後來,永昌帝的寵妃、同樣以才學和開明著稱的趙敏後世尊稱敏妃或趙貴妃)也曾短暫擔任過黑風蕩中學的校長。
    趙敏更注重實務與經世致用,她敏銳地察覺到李敏哲不僅學業拔尖,更有一種超出年齡的沉穩和極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這在當時更多表現為一種“會來事”的潛力)。
    她也對李敏哲青眼有加,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揚,稱其為“黑風蕩之光”、“寒門之望”。
    南直隸大學堂大明首批新式大學之一)建成招生時,李敏哲以黑風蕩中學最優異的成績被第一批錄取。
    在大學堂,他依然是佼佼者,係統接受了新式科學、經史子集以及初步的管理學教育。永昌二年,朝廷恢複新式科舉融合傳統經義與策論、算學、格物等新學),李敏哲不負眾望,高中一榜進士,名列前茅,真正實現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跨越。
    金榜題名時,他跪在恩師大公主王麗和趙敏貴妃其時身份更高)的畫像前,淚流滿麵,發誓要做一個清正廉明、為國為民的好官。
    青雲直上:駙馬榮光與帝師背書
    李敏哲的才華與俊朗外表,很快引起了皇室更深層次的關注。
    崇禎太上皇的女兒昭仁公主到了婚配年齡,在眾多青年才俊中,她一眼相中了這位氣質儒雅、談吐不凡、且有著“寒門貴子”光環的新科進士。
    這樁婚事,對李敏哲而言,是做夢都不敢想的通天梯。
    在盛大的皇家婚禮上,當他牽著昭仁公主的手,接受百官朝賀時,心中充滿了對皇恩浩蕩的感激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洞房花燭夜,他看著公主嬌美的容顏和華貴的寢殿,心中默念:“此生定不負聖恩,不負公主,更不負當年黑風蕩的誓言。”
    成為駙馬都尉,李敏哲的仕途瞬間駛入快車道。
    他起點高,又是皇帝女婿,加上自身確實有才幹尤其在教育管理和經世致用之學上見解獨到),又有昭仁公主在父皇和皇兄光武帝)麵前美言,他的升遷速度令人咋舌。
    從翰林院清貴詞臣,到國子監司業,再到禮部清吏司郎中,最後在相對年輕的年紀,就登上了大明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大祭酒校長)的寶座。
    這個位置,不僅掌管著帝國最高學府,更在某種程度上引領著天下學風,其清貴與實權兼具,地位非同小可。
    值得注意的是,李敏哲的崛起,還得到了兩位重量級“帝師”的背書。
    永昌帝的妹妹大公主和趙敏貴妃此時或為太妃),她們作為李敏哲的啟蒙恩師和早期提攜者,一直關注著他的成長。
    她們對李敏哲的評價是:“老實聽話,才能又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份來自皇室核心圈層的信任和評價,無疑為李敏哲的仕途鍍上了一層厚厚的金身,讓他擁有了旁人難以企及的“政治正確”光環。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李敏哲就是“寒門貴子”、“帝師門生”、“皇家駙馬”、“學壇領袖”的完美結合體,是光武帝新政在教育領域成功的最佳代言人。
    初涉泥淖:溫水煮蛙與欲望萌芽
    然而,權力的腐蝕力,往往從最細微處開始。李敏哲的墮落,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在誘惑與自我麻痹中逐漸沉淪的過程。
    初入官場,尤其是成為駙馬後,李敏哲確實謹小慎微,甚至有些過分清高,刻意與官場應酬保持距離。但隨著地位的提升,圍繞在他身邊的阿諛奉承、各種名目的“孝敬”也越來越多。最初是“冰敬”、“炭敬”這類官場陋規,數額不大,他還能以“慣例”、“人情”自我安慰,半推半就地收下。然後是地方官員、書院山長、富商巨賈為了子弟入學、考績評優、獲取資源而送來的“土儀”、“潤筆費”、“程儀”。這些錢物,從開始的幾兩、幾十兩,逐漸變成上百兩、上千兩。
    真正讓他邁出實質性一步的,是京師大學堂掌握的巨大資源。修繕工程、教材采購、儀器訂購、後勤供應……每一項都涉及巨額資金。供應商們為了中標,無所不用其極。一次大型校舍修繕工程招標後,中標的大營造商深夜拜訪,將一個裝滿金條的紫檀木匣推到他麵前,言辭懇切:“大祭酒為學宮殫精竭慮,些許辛苦錢,不成敬意,萬望笑納。” 那黃澄澄的光芒,映照著他內心的劇烈掙紮。他想起了開封大水後的饑寒交迫,想起了妹妹出嫁時自己連像樣的嫁妝都湊不齊的窘迫,想起了昭仁公主宮中那些價值連城的擺設……最終,對貧困的恐懼和對“體麵生活”的渴望壓倒了一切。他收下了第一筆真正意義上的巨額賄賂。
    有了第一次,就有無數次。李敏哲發現,權力變現是如此容易。他開始利用職務之便,在“考牙專送”番邦留學生項目)、特招生名額、校內商鋪承包、甚至教師職稱評定、課題經費分配上做手腳。他變得精於算計,在賬目上做得越來越隱蔽,甚至發展出自己的“白手套”和利益輸送鏈條。貪墨的銀子,如同滾雪球般增長。他將一部分用於維持駙馬府的奢華排場和公主的用度,一部分則悄悄藏匿起來,作為“安全感”的儲備。
    情欲失控:從紅顏知己到佳麗如雲
    如果說貪財是出於對貧困的恐懼和補償心理,那麽李敏哲在女色上的墮落,則暴露了他靈魂深處的空虛和日益膨脹的權力欲。
    成為大祭酒後,李敏哲身邊自然不乏仰慕者。他位高權重,風度翩翩,又頂著“才子”、“帝師門生”的光環,對年輕女性有著致命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