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齊聚淮南(上)

字數:3518   加入書籤

A+A-


    芍陂,地處淮水南岸,北接中原,南依天柱山餘脈,乃豫揚地區的交通咽喉。其地勢南高北低,三麵環山,北麵低窪,形成了天然蓄水池,既能灌溉農田,又可作為軍事屏障。
    芍陂地跨廬江、淮南二郡,由春秋楚相孫叔敖主持修建,芍陂的出現使得楚國因此強盛,一度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曹操占據此地後,便派遣揚州刺史劉馥屯田淮南,修治芍陂以溉稻田,承華元年,曹操更是親臨合肥,重修芍陂。
    因此此時的芍陂擁有大小陂塘五十餘處,不僅極大地增加了此地的灌溉麵積,也使得漢軍想要從此地進軍的難度呈幾何倍數增長……
    但此地畢竟久為曹操占據,百姓早已視自己為魏國子民,而芍陂水利,更是沿途無數百姓的命根子。
    漢軍若想快速通過,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掘開陂塘,以水助攻。
    但如此一來,下遊良田將化為澤國,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此地民心將盡喪,這是劉瑁絕不容許發生的。
    可若不破壞芍陂,此地星羅棋布的陂塘與縱橫交錯的水道,便成了天然的防禦工事,魏軍據此堅守,漢軍強攻必然損失慘重,且極易陷入持久戰。
    一旦在此地被魏軍拖住手腳,遷延日久,恐怕青徐二州的援軍,便能從容南下,殺入淮南腹地,屆時戰局將更加複雜……
    更重要的是,在合肥失守陷落之後,曹休雖狼狽不堪,連夜率殘部突圍逃往壽春。
    可原先屯駐巢湖,與甘寧對峙的曹真,在得到合肥失陷的噩耗後,卻放棄了經營多時的巢湖水寨與大部分水師戰船,率領殘餘水師從舒口登陸,繞道廬江郡,退守至六安城。
    因為曹真深知巢湖水域已成絕地,若不及時撤離,待漢軍水陸合圍,便是插翅難逃。
    如此一來,六安城卻剛好與芍陂防線的文稷所部遙相呼應,互為犄角。
    因此,此時芍陂的戰略地位便愈發凸顯,它就好像一顆釘子,死死楔在漢軍西進的道路上,成為了阻擋漢軍攻勢的關鍵節點。
    一旦此地被漢軍突破,不僅曹真麾下那數千驚魂未定的魏國水師殘兵將前途堪憂,整個淮水以南的廣闊地域,除了堅城壽春尚能固守外,其餘各地皆將門戶大開,任由漢軍馳騁。
    而此時,肩負著防守芍陂這副重擔的,便是昔日曹操的同鄉,如今在曹休麾下聽令的魏將,文稷。
    此人乃曹操的譙郡同鄉,當年曹操起兵討董時,文稷便毅然棄家來投,追隨左右,因其勇武過人,弓馬嫻熟,還一度擔任天地騎中的騎兵統領。
    在曹操建立魏國後,文稷憑借累累戰功與曹操同鄉的身份,逐漸成長為曹魏軍中舉足輕重的心腹宿將。
    他本人在史書上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的孫子,卻在後三國時代大放異彩,於陣前匹馬單槍,殺得司馬師大軍丟盔棄甲,幾乎改變曆史走向,也是《三國演義》七進七出的原型,文鴦。
    當然,此時的文鴦尚未出世,就連文稷的兒子,同樣以驍勇聞名的文欽,如今也不過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小夥子,正隨父在軍中曆練……
    芍陂,魏軍大營。
    中軍帳內,燈火通明,氣氛卻凝重得如同帳外深秋的寒夜。
    文稷身披甲胄,須發已有些花白,但腰杆依舊挺得筆直,他緊鎖雙眉,目光如炬,死死盯著麵前沙盤上芍陂錯綜複雜的地形,良久不發一言。
    他們剛剛接到了飛影傳來的軍報,夏侯淵部在陽泉林中伏,為黃忠所殺,其子夏侯衡率殘部撤往譙郡,因此此時文稷的表情才如此難看。
    “父親!夏侯淵將軍身死,短時間內,我等恐怕是指望不上豫州方向的援軍了……但曹真將軍已經率部從巢湖撤離,退守六安,與我芍陂可以互為呼應,彼此策應,這便是機會!”
    文稷聞言,緩緩抬起頭,揉了揉眉心,長歎一聲,聲音中充滿了疲憊與憂慮。
    “哎……這一仗,難打啊!法正、魏延、黃忠已然合兵一處,攻下了陽泉,兵鋒正盛。
    我軍雖在芍陂西南紮營,與漢軍隔著陂澤相望,但畢竟兵力懸殊,遠遜於敵……至於六安的曹子丹……”
    文稷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他麾下多為水師,又是新敗,士氣低落,六安城池也不甚堅固,並非久守之地!
    如今合肥陷落,漢軍之所以暫時屯駐巢湖未曾大舉西進,不過是因為奇襲合肥,糧草輜重未能及時跟上。
    一旦他們後方糧草轉運到位,必然會分兵北上,一路經六安直撲我芍陂後方,另一路則會直接兵臨壽春城下。到那時,若再無援軍抵達,恐怕……”
    “父親!”
    文欽聽出父親話語中的消沉,急忙上前一步,眼神熱切地望著文稷,語氣激昂。
    “正因如此,這芍陂才是我等建功立業的關鍵所在!父親請看!”
    他指向地圖:“芍陂之地,水網密布,可以用來紮營的險要之處足有數處。即便漢軍兵力雄厚,攻破我軍一處營寨,我等亦可迅速轉移至另一處,憑借地形與他們周旋。
    而論起對此地地形的熟悉程度,漢軍那些外來之人,又豈能與我等相比?這便是我們的機會!”
    文欽越說越是興奮,年輕的臉龐因激動而微微漲紅!
    “父親!您看如今這局勢,曹氏宗親的幾位將軍接連受挫,損兵折將。
    軍中那些有些名望的外姓武將死的死,老的老,如今,正是我文家父子揚名立萬,為大魏力挽狂瀾的天賜良機啊!若能在此擋住漢軍,將來我父子二人,必定名垂青史!”
    文稷看著眼前滿臉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功成名就那一刻的兒子,心中那份沉寂已久的豪情壯誌,竟也被這番話語漸漸點燃……
    “好!”
    文稷猛地一拍案幾,眼中閃過一絲決絕的光芒!
    “我兒說得有理!大丈夫生於亂世,當馬革裹屍,建功立業!我等就在這芍陂之地,與那法正、魏延好好周旋一番,讓他們也瞧瞧我大魏的骨氣!不過……”
    他話鋒一轉,目光再次投向地圖上的六安。
    “此事還需曹真將軍的全力協助才行,我這就修書一封,你火速遣人送往六安!”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