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武八年 漢軍備戰
字數:4729 加入書籤
章武八年,九月,剛剛結束了秋收的百姓正在喜悅的分享著今年的收成。
但要說起這段時間最大的喜訊,那還得是昆國公馬超平定西域,建立安西都護府的捷報。
無數說書人將蔥嶺之上描繪得神乎其神,百姓們除了秋收以外的聊資幾乎盡數落在了開疆拓土的自豪與喜悅中。
不過,九極宮中,漢帝劉瑁卻皺著眉頭,殺意凜冽……
兩儀殿內,一張巨大的沙盤幾乎鋪滿了整個地麵,劉瑁赤足立於圖上,目光死死鎖定在東北一隅那片代表著燕國的疆域。
馬超的捷報固然可喜,但錦衣衛從薊城傳回的另一份密報,卻讓他不得不加快了腳步。
從錦衣衛傳來的消息稱,曹丕沒有坐以待斃,在遷都薊城後,他便征伐三韓,收編鮮卑,試圖搜刮人口,以戰養戰,圖謀再起,而這是劉瑁絕不能容忍的.
“不能再等了。”
他喃喃自語,聲音冰冷。
如今府兵製推行已有一年,新得的三州之地也初步安穩,糧草充盈,國力漸複。
雖然如今這架戰爭機器尚未完全磨合到巔峰狀態,但對付一個隻剩下幽平冀青殘破之地的燕國,足夠了!也是時候用一場雷霆萬鈞的決戰,徹底終結這持續了數十年的亂世。
畢竟他可不想像前世的晉朝一樣,留下一個惡心的爛攤子……
“傳旨!”
劉瑁的聲音在空曠的殿內回響,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召軍機處入甘露殿議事!”
“喏!”
即便如今徹底設立了三省六部,劉瑁也沒有徹底廢掉軍機處,依舊保留了這個機製,同時準備將其與明朝初年的五軍都督府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新的機構,不過現在還隻是一個初步構思……
一個時辰後,兩儀殿內,大漢帝國最高層的文武重臣齊聚一堂,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氛。
在座眾人聰明的都想到了劉瑁此次的用意,以甘寧、張任為首的武將已經一臉興奮的望著劉瑁,喜形於色了。
劉瑁沒有多餘的廢話,他將錦衣衛的密報扔在案上,目光掃過田豐、徐庶、荀攸、賈詡、法正等一張張熟悉可靠的麵孔。
“曹丕在積蓄力量,朕,不打算再給他時間了。”
劉瑁一點多餘的廢話都沒有,第一句話,便為今日的會議定下了基調。
“朕意已決,即日起,全國進入備戰姿態。此戰,當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掃平幽燕,一統天下!”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隨即,一股壓抑不住的興奮與戰栗開始在眾人心中蔓延。這一天,他們等了太久了……
“陛下聖明!”
魏延第一個出列,神情激動:“曹丕窮兵黷武,向外擴張,正是我軍出擊的最好時機!臣請陛下即刻下詔,臣願做先鋒!”
“如何伐呢?”
劉瑁的目光轉向田豐。
田豐麵露興奮,快步走出,躬身施禮。
“陛下,伐燕不難,難在如何以最小的代價竟全功。燕國雖弱,但困獸猶鬥,若逼之太甚,恐其玉石俱焚。故臣以為,此次當以‘勢’壓之,以‘實’取之。大軍壓境,卻引而不發,待其自亂陣腳,再以雷霆之勢,一擊斃命。”
“好一個引而不發。”
劉瑁笑了笑,腦子裏閃過了前世的各種演習軍演,心中已有了打算。
他轉身走向麵前巨大的沙盤,沉聲道:“既然如此,那便讓整個天下,動起來吧!”
一道道旨意,如奔雷掣電,從長安城發出,傳遍大漢的每一個角落,整個帝國,在沉寂一年之後,再次以驚人的效率高速運轉起來!
首先動起來的,便是是帝國的血脈,糧草與軍械的轉運。
雒陽,這座曾經的帝都,如今成為了整個伐燕之戰的總後勤基地。
在拿下雒陽後,尚書仆射諸葛亮便在劉瑁的授意下坐鎮此地,在雒陽附近建造了兩個糧倉用於儲存,取名為回雒倉與雒口倉。
如今,劉瑁旨意再至,在他的統一調度下,來自關中、巴蜀、荊襄、江淮的糧船遮天蔽日,沿著新疏通的河道,源源不斷地匯入回雒倉與雒口倉之中。
從雍益武庫運來的製式兵刃、甲胄,從涼州送來的弓弩箭矢堆積如山,而後再經由他,分發向即將開赴前線的各個折衝府。
在諸葛亮的操盤下,整個雒陽仿佛變成了一座巨大的棋盤,而他就是那個落子的棋手,冷靜、精確,確保著前線數以十萬計的大軍的後勤保障。
在他的完美調度下,整個後勤體係運轉得如同水銀瀉地,毫無滯澀。
而隨著後勤的保障到位,三路大軍的調動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北線,冀州,常山郡、趙郡、魏郡,這是伐燕的主攻方向。
自關中、涼州抽調的數萬精銳,在完成了初步的府兵整編後,向東開拔,長長的行軍隊伍如同一條鋼鐵巨龍,蜿蜒在關中的原野上,塵土飛揚,旌旗蔽日。
在這之中除了百戰餘生的老兵,也有不少剛剛分配到了新田,就被挑選入府兵訓練的新兵蛋子。
這些小家夥的臉上大多還帶著一絲稚嫩與緊張,但在老兵們的影響下,他們的眼神也漸漸變得堅毅。
賈詡與劉曄,被劉瑁派派遣至此地,一正一副,共同主持北線戰局。
當他們抵達曾經的魏都鄴城時,整個冀州北部已經變成了巨大的軍營。
賈詡抵達後,並未急於進攻,隻是待在帥帳中,研究著從燕國傳回的各種情報,時而與劉曄對弈,仿佛對前線的軍務漠不關心。
但所有接受過賈詡指揮的冀州將領都知道,這位老者看似平靜的眼眸背後,正在編織一張足以將整個燕國勒死的絞索……
而劉曄則將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攻城器械、糧草運輸,情報搜集的準備中。
在他的帶領下,在鄴城外建立起龐大的工坊,不少從科學院趕來的匠人們正在日夜趕工。
一座座比以往更加高大、射程更遠的投石車,一架架結構更加精巧的攻城雲梯,在他親手繪製的圖紙下,不斷被製造出來,隻等待最後的總攻命令。
東線,青徐邊境。
作為徐州牧,降將臧霸早已陳兵在此,與燕國的青州守軍對峙。
隨著門下左侍中荀攸的到來,戰爭的節奏被再次加快。
荀攸,這位以謀略精深、算無遺策著稱的謀主,一抵達徐州,便立刻與臧霸閉門長談了三日……
三日後,臧霸下令,徐州軍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虛虛實實,真假難辨,攪得對岸的燕軍將領心驚肉跳,日夜不得安寧。
荀攸此舉,正是要將燕國在青州的兵力牢牢牽製住,讓他們無法北上支援冀州主戰場。他就像一個耐心的獵手,用不斷的騷擾和佯動,耗盡獵物的精力與耐心。
中線的兗州。這裏是直麵燕國腹地的尖刀。
劉瑁將他麾下相對年輕的兩位謀主,法正與龐統,同時派到了這裏。而由荊州北調的數萬大軍,也正在集結,兵鋒直指魯郡。
就這樣,在章武八年這個秋天,整個大漢帝國都動了起來。
北、中、東三路大軍,加上輔兵,超過三十萬的兵力被調動,就如同三把出鞘的利劍,從不同的方向指向了最後的敵人……
麵對漢軍如此大規模的調動,燕國朝堂亂作一團。曹丕的質問國書雪片般飛到長安,但得到的回複卻永遠隻有一個,由中書省左丞田豐親自擬定的官方說辭。
“我大漢新行府兵之製,為使新兵盡快形成戰力,熟悉軍陣,於邊境進行常態化軍事演習,乃是常理。此舉旨在強軍,並無他意,還望燕王勿要過分解讀。”
這番滴水不漏又充滿了傲慢的回答,氣得曹丕在王宮中當場吐血。
他知道,這所謂的“軍事演習”,就是在針對燕國,劉瑁早就磨好了刀,隨時準備宰掉他這隻待宰的羔羊。
大戰,一觸即發。整個中原的上空,都已布滿了戰爭的陰雲,隻待長安城中的那位帝王,下達最後的總攻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