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地蛇和地鼠
字數:4438 加入書籤
第185章 地蛇和地鼠
地表50度的高溫,對地下10米的地方毫無影響。雷猿在地下挖掘的速度也是飛快,隻要能確認方向,雷猿雙爪飛舞,動作飛快。挖掘的泥土很快就在身後堆成一堆。
雷猿的分工明確,挖掘的挖掘,運土的運土。動作飛快,1小時能挖掘1公裏。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挖掘隧道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依然是先建造地下城為主。
1號雷猿星上由於飛行器的超常發揮而到處都是雷猿的村落。李月揉著眉心,有些頭疼。一百人的小村莊就隻要在地下挖幾百米,然後建幾層地下城就可以全部躲進去。
食物也較為簡單,直接運過去就行。可是如果這種小村落多達幾百個,就需要消耗不少食物。這些村莊都沒有產出,全靠魚來補充食物。運輸食物成為較為麻煩的事情。
所有的雷猿都有動力裝甲,動力裝甲的製造對於星巢基地剩餘的產能來說毫無壓力。培育雷猿的生物實驗室就有配套的裝備生產設備。動力裝甲已經是星巢基地的標準單兵裝備。
他們的動力裝甲上都有通訊設備,接到高溫警報後,都第一時間挖掘地下室。村落是四合院組成的,眾人都是先從柴房向下挖掘地下室,然後再擴大規模。
柴房位置挖一個斜向下的通道到院落下麵,由於要挖掘50米,所以需要螺旋向下挖。再用金屬板固定,之後在周圍的房間下方都挖出等體積空間。
在挖完地下的房間後,在用通道聯通到村落主幹道下麵。主幹道下麵一樣挖空,確保跟地上一樣。主幹道聯通到村莊倉庫,地下主幹道一樣挖出倉庫。
上下基本一致,主幹道側麵也挖出了兩條上下互通的通道。需要挖掘這麽複雜的地下設施,幾十個雷猿可以很輕鬆的完成。他們的時間不多,少說也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完成。
為了方便物資運輸,村莊的倉庫旁邊還增加一個停機坪。停機坪的設計就是一個20乘20平方米的深坑,深度自然也是50米。停機坪的上方出入口位置是一個巨大的金屬門。
出入口的位置是一套聯動設備,周圍有一圈金屬滑軌,金屬門開啟的時候會收入側壁內。當不使用的時候金屬門就會閉合,金屬滑軌後麵還會有東西固定。
此時飛行器已經開始運輸物資,現在高溫警報已經提前預警,在運輸人員,連住的地方都沒時間建造。現在所有的飛行器都在運輸各個村莊需要的糧食。
2號星上麵的海洋中,魚類始終在恒星照射較為集中的海域。隻要是恒星持續光照的海域內的島嶼周邊就有無數的魚。新鮮的魚不好保存,魚死就會臭。
為了避免浪費,很多魚在打撈完成的同時就會進行加鹽和脫水處理。確保魚貨可以更長時間的保存。目前以吃新鮮食物為主,1號星需要經曆長達半年的高溫期。
這種高溫期就相當於人類母星的冬季,都是一半時間適合作物生長,一半時間不適合作物生長。不適合作物生長的時間就需要提前儲存需要消耗的食物。
1號星、2號星將要遇到的自然災害完全不同,一個是冰凍,一個是高溫。不過都跟行星的公轉軌道有關。想想也是,完全巧合的類地行星要是隨處可見就更奇怪了。
李月一直在兩顆行星之間來回穿梭,秦明那邊並不在意她如何安排,甚至她要什麽支援都能第一時間送達。沒有播種就沒有收獲,此時雷猿文明才剛剛起步,有困難是正常的情況。
李月來回跑是因為兩邊的物資存儲和產出不同,2號星的玻璃是主要產出,1號星的反重力裝置等高科技物品是主要產出。她需要合理的調配兩邊的資源和產出。
安排好1號星那些零散的村莊後,李月回到2號星。這邊的島嶼地下挖掘就相當麻煩,地下水是主要問題。隻要挖掘的深度低於海平麵,地下水就會滲入。
這種情況下,隻能每下挖一段距離就需要把通道周圍封住。不過玻璃對於溫度的承受能力是有限製的。高溫會融化,低溫會凍裂。當溫度降低的時候,這些通道負責固定的玻璃都會破碎。
為此隻能使用更耐用的金屬板,這些金屬板可以輕易的抵禦急速降低的溫度。金屬板的數量足夠,生產也很簡單。幾十米長的隧道很快就鋪設完畢。
金屬板的上下會放上兩個箱子,在箱子內套上一個小一些的金屬箱子。則是簡易電梯。光有電梯箱子肯定不行,底部還有一個配套電源。一條鋼索把這個電梯箱吊在上麵。
電梯的上下不用電機拉扯,用的是磁力。當電梯上行的時候,就給電梯通上正極,電梯底部也通上電極,從而把電梯直接通過電磁斥力送到頂上。
為了讓電梯下來,隻要把磁力緩慢減弱,電梯就會下行。鐵鏈是保險,如果磁力消失,鐵鏈也可以在絞盤的控製下,防止電梯箱直接墜落。同時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加裝絞盤,人工完成升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磁力電梯的設計是非常消耗電能的,隻有永磁鐵才能減少消耗。為了保證沒有意外,李月甚至安裝一個永磁體備用。在必要的時候通過金屬把永磁體接入係統中就可以代替電磁鐵達到一樣的效果。
海島下方的地底深處一樣有幹燥的區域。雷源們挖掘泥土不費事,關鍵是把泥土運出來。電梯的運力有限,每次隻能運16立方米的泥土。而挖掘的地下空間,少說也是幾萬立方米。
2號星的地下村莊和1號星差不多。都是地下50米的位置開始向下進行挖掘。同時地下村莊還會向邊緣挖出一個通道,並在海底建造一個厚實的玻璃屋當作觀察窗。
海底城的深度是水下千米,真正冰封的時候未必能凍到那麽深。幾十米深度的觀察屋未必凍不住。一切都是未知,所以為了安全起見,觀察室在100米的深度又建造了一座。
五十米的厚度,可以建立3層地下城。每層間隔最少10米,每層高度最多10米。挖掘這麽大的工程,最麻煩的就是運送泥土出去,所以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隻能建到地下三層。
1號星的進度沒問題,高溫不影響飛行器的運輸,隻要安照空調和隔熱設施就萬無一失。2號星的進度則讓李月有些擔心。她必須要想辦法加速2號星的地下建設。
李月此時沒什麽好辦法,好在可以聯係星巢基地,尋求幫助,“指揮官,情況就是這樣,我們有什麽合適的技術嗎?”
秦明聽到詢問,馬上看向星影,跟艾希比,星影對星巢基地的技術掌握的更加全麵,艾希那邊隻是應用的技術更為熟悉,“星影,有什麽好技術嗎?”
星影低頭查看古老顯示器,上麵的技術解鎖不少。解鎖的技術都是可以便捷查詢的,不再是混亂編號。不多時,她就找到一種合適的機械設備。
那是大型采礦設備的改進型號。大型采礦設備有一個巨大的鑽頭,後麵是一個傳送帶。挖多深的坑洞采礦,後麵就接上多長的傳送帶。最後麵配上專門裝卸礦石的出料口。
改進型號叫地蛇,這種設備真的是蛇形結構,頭部有挖泥土,尾部排出泥土,頭部是5乘5的麵積,長度100米。傳送帶則改成艙室,用來裝載挖掘的泥土。蛇的頭部張開嘴厚,裏麵全是螺旋狀鋸齒。
這些鋸齒可以輕易攪碎前麵的泥土,然後破碎的泥土會在後麵的身體中被存儲,並在尾部的出口被排除。存儲的泥土會被盡可能的擠壓,理論上泥土鬆軟的情況下會存儲的泥土遠比看上去多。
當身體內的倉儲裝滿後,內部的泥土塊就會從尾部排出。後麵跟著的人員可以使用任何方式把泥土運出來。跟隨地蛇後麵的則是地鼠。地鼠的作用就是把泥土運出來。
地鼠的體型是2乘2的麵積,6米的長度,四足行走,健步如飛。它們可以在任何地形行動,也都是智能係統直接控製。它們在地蛇尾部排隊,依次上前。
當土塊排出來的時候,地鼠就直接上前,背部打開,裝載泥塊。它們背部裝滿之後,就快速向外跑去。空出的位置被後麵一隻地鼠接替而上。
它們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不論地蛇挖多遠,地鼠都有足夠的數量接續運輸泥塊。地鼠的運輸速度非常快,地蛇排出來的泥土塊轉瞬就會被地鼠運走。
這種裝備對製造的合金要求極高,1號星和2號星上的技術根本無法完成這種要求。星巢基地會專門製造一批地蛇和大量的地鼠來輔助2號星進行挖掘作業。
為此星巢基地特別延緩了一艘獵鷹級護衛艦的製造進度。好在獵鷹級護衛艦不是很重要,晚製造一艘獵鷹級護衛艦,不會對星巢艦隊形成戰力造成影響。
喜歡星空的奇異之旅請大家收藏:()星空的奇異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