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兼收並蓄

字數:4038   加入書籤

A+A-


    蔣旭晃了晃手中的筆記本,笑著解釋:
    “我正在做一個"長江中遊曆史文化名城"的係列報道,昌城之後自然就輪到星城了。沒想到又遇到你們,真是緣分!”
    三人找了張桌子坐下,蔣旭熱情地分享他的星城見聞:
    “明天嶽麓書院有個特別的文化講座,主講人是湖湘文化研究專家周敬教授,不知道你們感不感興趣。”
    蘇渺感興趣的說:“周教授?我讀過他的《湖湘文化源流考》,聽說我們學校下學期想邀請來開講座,但是現在還沒有確定。”
    蔣旭點頭說:“如果你們有時間的話,我有邀請函,可以帶你們一起去。明天講座的內容會講到經世致用的湖湘精神在當代的傳承,對了……”
    他壓低聲音,說:“你不是學考古的嘛,去古宅感興趣不,周教授的辦公室現在就在賈誼故居的邊上,到時候講座結束,我們可以厚著臉皮跟著他回去,順便參觀一下。”
    蘇渺興奮地扯了扯父親的袖子,說:
    “爸!我們能不能在星城多停留一天?我想聽講座參觀古宅。”
    寵女狂魔毫不猶豫地點頭:“當然可以!反正離邕城也不遠了,我們能趕在年前回去就行了。”
    這樣一來,三個人又約上了,又很自然的同行了。
    中午一起還一起去吃了飯,不知道蔣旭是不是自己一個人跑了這麽久太寂寞了,現在有人一起給他興奮壞了,幹什麽都搶著付款。
    他打開筆記本,裏麵密密麻麻是他搜刮過來的“信息”,看到了一項有趣的,說:
    “往前就是南門口,聽說在靠近過年的時候會有‘星城彈詞’的表演,這是當地特有的曲藝形式,用的是一種叫月琴的樂器進行伴奏。”
    轉過一個街角,遠遠就聽見悠揚的琴聲傳來。
    南門口的老樟樹下,那裏放置了很多長板凳,雖已經有人圍坐,但卻沒有坐滿。
    蘇渺三人默默找了位置坐下,靜等開場。
    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藝人懷抱月琴,正在調音。
    他穿著深藍色的對襟布衫,手指關節粗大,一看就是常年彈奏留下的痕跡。
    調好了之後,老藝人清了清嗓子,也沒有做什麽熱場的開場白,手指在琴弦上一撥,一段如泣如訴的前奏流淌而出。
    接著,他用沙啞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唱道:
    “湘江滴水啊流不盡~嶽麓高山啊萬年青……”
    蘇渺聽得入神,這唱腔既不像北方的快板書那般鏗鏘,也不似江南評彈那樣婉轉,而是帶著一種獨特的滄桑感,用很平實的話語訴說著故事。
    聽了一會兒,蔣旭小聲地說:“這似乎講的是西漢時期賈太傅被貶長沙的故事。”
    老藝人唱到動情處,手指在琴弦上快速滑動,琴聲時而如急雨敲窗,時而似微風拂柳。
    周圍的觀眾都屏息靜氣,連街邊賣糖炒栗子的小販都停下了吆喝。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誒~這有串聯到《滕王閣序》上去了,真是妙哉。”蔣旭讚道。
    一曲終了,掌聲雷動。
    老藝人起身鞠躬,卻突然咳嗽起來,一旁有個小姑娘將他放在一旁的水壺遞過去。
    他接過水壺,慈愛地看著她:“謝謝妹陀,現在願意聽這個的小孩兒不多嘍。”
    趁著他曲間休息,好幾個外地來的遊客好奇的向他問這問那的。
    老藝人很久沒有這樣眾星捧月的感覺了,笑得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
    “我師父說過,彈詞要唱出"湘味",就得把湖湘大地的酸甜苦辣都裝進去。”
    他拍了拍身邊的月琴:“這把琴跟了我五十年,琴箱都換過三次了。”
    蘇元正好奇地問:“老師傅,您收徒弟了嗎?”
    老人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收了,也教會了,但是現在不像以前捧場的人多,出來演出都隻是填飽肚子而已。
    我一個老人家吃得不多,還勉強可以,年輕人要養家的,熬不住,隻能出去打工了。”
    大家聽他這麽說,才注意到他身旁的矮桌上放著一個空的鐵盒子,有幾位當場解囊,各自往裏放了幾毛錢。
    蘇渺三人又聽了幾首,離開時,蘇渺往老藝人的鐵盒裏放了二十元錢,老人連連道謝,又彈起了一段歡快的小調為他們送行。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從開始啟程遊曆,蘇渺每次做的夢,都與所到之處,所見之境有關。
    這一晚,蘇渺夢見自己抱著月琴,站在嶽麓書院的大門前,唱著一首關於時光與傳承的歌謠。
    窗外的湘江水靜靜流淌,如同千年來從未間斷的文化血脈。
    第二天清晨,湘江上還飄著薄霧,三人已早早地來到了嶽麓山腳下。
    冬日的嶽麓書院靜謐莊嚴,飛簷上的殘霜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蘇渺見到了之前在書上模糊照片裏看到過的周敬教授,他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是精氣神特別的好,頭上沒有一根銀絲,發型梳得一絲不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教授的聲音在古殿中回蕩:“湖湘文化的精髓,在於知行合一!核心理念在於胸懷天下、堅韌不拔、勇於創新、兼收並蓄。
    它以儒家思想為底蘊,注重實踐、開拓創新,強調經世致用……”
    講到激動處,他手中的戒尺輕敲講台。
    ……
    講座結束後,不少人都湧上去和周教授做交流,蘇渺三人在一旁默默等著。
    直到半個小時過去,周教授才恢複了“自由身”。
    蔣旭帶著蘇渺和蘇元正上前去,禮貌地打招呼道:“周教授,我是《回音》的編輯蔣旭,之前在雜誌社曾經和您有兩麵之緣,不知您是否還有印象。”
    周教授哈哈笑道:“當然記得,小蔣嘛,蔣總編的小侄子,之前發表的關於保護古籍的倡議文章非常好嘛。”
    隨後他目光炯炯地看向蘇渺:“這位小同誌,剛才我講到"兼收並蓄"時,看你一直在點頭,是有什麽見解嗎?”
    蘇渺沒想到會被點名,之前並沒有準備好說辭,便隻能將剛才一閃而過的想法說出來:
    “教授您好,我是考古專業的學生,剛才聽到您說兼收並蓄,我聯想到了在做考古工作的時候,不能將曆史切割成孤立的片段,而要像湘江容納支流那樣,理解各種文化如何交匯共生。
    因為在很多文化體係當中,都存在著層疊交融的情況。”
    喜歡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請大家收藏:()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