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稅製考題

字數:5025   加入書籤

A+A-


    幾人循聲望去,卻見一旁桌上三人,其中一個二十歲左右的青衫之人學生模樣,正笑嗬嗬的看著陸曦等人,其他兩人也做書生打扮,看起來也都年紀不大。
    陸明羽見此人神態灑脫,頗有書卷氣,看年齡打扮不像官員,倒像是如自己一般的趕考學子,拱手道
    “這位兄台,小弟有禮了!敢問閣下是”
    那青衣書生輕輕還禮道
    “在下魏慶遠,剛才聽幾位仁兄討論京城與地方稅製差異,大感興趣,忍不住出聲攪擾,還請見諒!”
    王乾見他也是個文靜之人,笑道
    “哪裏哪裏,不知這位魏兄弟剛才出言指正地方稅製之事,可有高見?”
    那魏慶遠連忙客氣幾句,卻道
    “不知幾位是從何處而來,莫不是南部州郡的?”
    陸明羽答道
    “我等皆是樊鑲郡人士,不知魏兄家鄉何處,可是這京城的?”
    魏慶遠道
    “我等三人皆是北部濟源郡之人,初到京城沒幾日,因去京郊南部“小涼山”會一位朋友剛回恰巧在此驛所留宿,幸遇各位!”
    幾人又簡單通過姓名,陸曦才知另兩人一個姓尚,一個姓鄒。
    此時又聽魏慶遠道
    “說起這稅製差異,我們那位小涼山的朋友家中有些產業,我們前幾日方才談過此事,正巧聽幾位言語,便來了興致,卻是要與幾位探討一二。”
    原來這魏慶遠三人也是來京參加會試的,因有京城附近的朋友,三人先是去玩了數日,這幾日才要去學府區探探門路,早到半月以上,卻是為此。
    隻聽魏慶遠繼續道
    “剛才這位王兄說京城商事無稅收,卻是不然!我那位朋友家中養殖牛羊等少說也有數萬頭,專供京城日常食用消耗,卻是稅賦為百之十六!”
    “而他們相鄰幾鄉同等規模的牧場,或養殖馬匹、或養殖禽類等,稅賦也都有差異,最高的百二十五六,最低的百九左右”
    幾人聽得奇異,怎麽同鄉的還有差異,陸明羽聽得認真,便建議道
    “三位兄台不妨與我們並下桌,大家一起好好聊下!”
    魏慶遠三人互相對望一眼,也欣然點頭。
    挪桌子的工夫,陸曦聽了魏慶遠的話,心下琢磨,農漁工商等不同業類稅製有差異,他是知道的,而鄉學講稅製時,先生也未深講,隻講過他國稅製幾個例子,對國內則隻說各州郡依自身情況而定。
    這魏兄的朋友是經營牧場的,也算農商領域,或許更側重生產,與京城內各類店鋪的純販運商事,還是有些差別的。
    此時又聽魏慶遠的那位尚姓同鄉道
    “我們濟源郡戰馬與采礦冶煉占比重,農耕田畝比例相對少,稅賦比例卻也是百五左右,且去年高些,今年卻免了,此事也有不同。”
    魏慶遠笑道
    “說到礦產,則是工科商事了,州府介入比例高,基本無私礦,所以稅可免而戰馬則看所供途徑,國內戰事少,軍征則無稅,販運到他國則商稅還要高些,從百五到百二十多,都有可能”
    隨即幾人邊吃邊聊,魏慶遠三人又介紹了他們所知各州郡的不同行業稅製差異,陸曦等人也漸漸了解青龍國稅製的複雜性,並非簡單百五、百十等,與各州自身發展狀況關係很大。
    又聊了一會兒,魏慶遠問陸明羽道
    “不知陸兄家中經營何種買賣,規模如何?我猜年營收應不足三千兩,純利低於五百兩吧!”
    他見陸明羽穿戴雖不奢華,但尚算不俗,先前聽他們提到鄉裏收百五稅,才這般客氣問出。
    陸明羽心下卻苦笑,暗道你可高看我了,卻麵上笑著答道
    “魏兄誇大了,家裏在鄉下村裏有兩個布匹店,去年毛算營收七百多兩,純利不到一百三十兩,來京城逛上半個月,估計就沒了”
    魏慶遠笑道
    “樊鑲郡小商行百五稅,是有點高,或許還有其他原因”
    誰知王乾卻道
    “也就這三年收了點,前幾年可是全免的!想是樊鑲人口多了,大家有錢了,交點就交點嘛!”
    魏慶遠卻皺眉道
    “樊鑲應是農業大州,人口或許還不到二千五百萬,按理說應是免稅州郡呀!”
    此時那鄒姓書生道
    “關於這事,我倒是聽說一個說法有的州郡人口增長慢,朝廷下撥的銀兩用不完,便會先在各領域投放下去,然後在年內收回去”
    武文智聽了,疑惑道
    “多發點銀子大家不就都富了嘛,還往回收幹嘛?我覺得我們樊鑲就該免稅,讓我們州的百姓也有錢多來京城玩玩!”
    他在府衙做事,俸銀不用交稅,倒是對稅收之事一竅不通。
    陸曦聽了這許多,思索一番問道
    “那農事呢,為何不收稅,是否是用糧價平衡我知樊鑲郡每年產的糧食至少三成自己吃不完,朝廷收上去是不是都賣給他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魏慶遠想了想笑道
    “極有可能!所以這糧價在各州內是平衡的,一旦糧食離了所在州府,價格就有變化!”
    陸明羽聽了,也思索起來,想到先前聽賀大人與李炎曾說,樊鑲就是李炎常常多管王爺要錢,每年比其他州郡多二、三成
    如此這百五稅,可能就是州府把盈餘往回收,可是為什麽這麽做呢?朝廷不收京城這種人口多的大城,卻收下邊小郡,此事明顯不合理呀
    若是朝廷缺錢,為什麽不從京城收,那樣數量至少頂上十個八個郡,何必讓下麵郡縣背負幾成稅呢?
    想到此就問了出來。
    陸曦此時卻在想,朝廷每年下撥大量金銀,這些都是礦產所出,造這麽多金銀用來給百姓買賣,卻是為什麽呢?
    如果礦產生產的銀錢每年用不了,朝廷自己留著不就行了,又何必多下發呢?
    如此定是為了讓一些州郡錢糧充盈,鼓勵更好的發展了
    但這樣本應是免稅的,去除行業差別,往回收銀子,說明州郡的發展相對慢,但是銀錢供給超前了
    那超前了留給百姓不就好了麽,為什麽不肯這樣做呢,而賀大人還說過,想讓百姓富裕些,這些錢就是要發給百姓的呀?為什麽州郡的做法會言行矛盾呢
    此時卻聽魏慶遠道
    “這個稅製的考題,鄉試中往往涉及不深,但是我聽說會試時除了關聯算學,還有稅製理論分析和延展”
    “此部分去年的會試的算學,上榜的大多數考生都能答個六七分,就是十分滿得的,也不是沒有可是理論這部分,全國得五分的都少,多數都是一二分,連名列前茅的人中,也沒有七分以上的”
    陸曦聽到此,知道會試與鄉試一樣都是五百分製,七門課業,每門六十至八十分不等,而最難的,便是每門的後二十分科目穿插考題,考生大多在此部分拉開差距
    想到此問道
    “不知魏兄可有了解,去年上榜的考生都是什麽分數”
    魏慶遠聞言,歎了口氣道
    “聽說榜首的四百六十多,榜末的二百六十分左右我們三人來之前托關係找到了上次會試文考的題目,幾人研究了數日,再默答了一下,沒一個過四百分的”
    “且我們還是先看考題,翻找書本,又請教過先生後才答的若是直接考,估計三百分都難,且今年應還會更難上些,畢竟上次才是第二屆會試,但已比當年的第一屆難上數籌了”
    陸曦聞言點頭,他也知這幾年國內各州郡教化普及起來,自是不比當年
    可是榜首都隻能四百六十多分,且過去快三年了,去年的考題至今仍鮮有人能達到人家榜首的水準,這怎麽考
    且他因限於年齡,算學與義理明顯不能得滿分,兩門必將要丟幾十分
    這個與看書多少沒關係,這種複雜之學就算翰林院的博學之士,也要精研數十年,才可熟能生巧
    有些問題的答案,更是考如何用算學、義理輔證,說是高深學問的解析也不為過,自然不是他這個非專攻此學之人能完全通曉的
    如此農林工商的稅製法度類考題,雖是二十分,也是能多得,就要爭取的
    喜歡蒼茫天道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蒼茫天道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