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團聚節後議遷都,朝堂紛紜定去留
字數:3558 加入書籤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諸葛亮與楊再興曆經艱辛返回成都,恰逢新春。楊再興得以與家人盡享團聚之樂,而諸葛亮亦未停歇,籌備著遷都之事。節後,朝廷之上關於遷都的決議即將宣布,各方勢力又將如何表態?蜀漢政權在這一重大變革前,能否平穩過渡?且看朝會風雲變幻。
楊再興難得返回家中,仿若倦鳥歸巢。與甄宓、楊繼祖母子團聚的時光,溫馨而珍貴。新年期間,他摒棄外界紛擾,安心陪伴在家人身旁。
平日裏,楊再興或是考較繼祖的學業與武藝,看著兒子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地練習,心中滿是欣慰與期許;或是悠然陪著妻子甄宓漫步於城中各處,欣賞那如詩如畫的雪景。雪花紛紛揚揚飄落,似是為他們披上一層潔白的紗衣,二人並肩而行,偶爾低語,時光仿佛在此刻靜止。
然而,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一轉眼便到了節後。諸葛亮於相府召集了楊再興、黃忠、關索、張紹、蔣琬、龐宏、董允、黃權、劉巴等人,預先通報了劉禪欲遷都長安的重要消息。
相府內,氣氛凝重而嚴肅,仿佛空氣都凝結了一般。諸葛亮身姿挺拔,麵龐上透著凝重與堅毅,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終堅定地開口:“諸君,陛下有旨,欲遷都長安,此乃關乎我大漢國運之大事,諸君意下如何?”
此語一出,仿若巨石入水,蔣琬、龐宏、黃權、劉巴四人先是一愣,臉上皆露出驚訝之色。短暫的沉默後,楊再興微微挑眉,雙手抱於胸前,率先打破寂靜:“陛下此決策,著眼於長遠,長安地勢險要,為戰略要衝,若以此為根基,可使我大漢在與曹魏對峙中占據更有利之態勢,於軍事征伐大有裨益,吾以為甚是可行。”
蔣琬則神色凝重,輕撫衣袖,緩緩說道:“遷都一事,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諸多政務安排、民生調配。然陛下欲成就大業,此乃必行之險棋,亦是機遇。吾等當精心籌劃,妥善處置各方事宜,確保平穩過渡,方可不負陛下所托。”
龐宏目光深邃,若有所思道:“長安曆經滄桑,然文化底蘊深厚,若能遷都於此,或可重振大漢文化之威,凝聚天下人心。且從地理格局觀之,可東製曹魏,南撫蠻夷,實乃戰略要地。吾等當全力支持陛下決策,以成大業。”
黃權與劉巴雖未多言,但皆微微點頭,表示認同。眾人的反應雖各有不同,但皆在沉思之後,對遷都長安一事表示理解與讚同,皆願為蜀漢的未來,在這一重大變革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日後,皇城大殿內,莊嚴肅穆。太子劉睿端坐在上,代行主持朝會之責。諸葛亮身姿挺拔,穩步出列,聲音洪亮而清晰:“諸位同僚,今日於此,吾要宣布陛下遷都長安之決議。長安乃我大漢舊都,地勢險要,戰略意義非凡。遷都於彼,利於我大漢進取中原,光複漢室。”話語落地,眾臣聽後,頓時議論紛紛,如同一鍋煮沸的熱水,嘈雜之聲不絕於耳。
諸葛亮微微抬手,示意眾臣安靜,和顏悅色道:“諸位可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黃忠率先出列,抱拳行禮,鏗鏘有力地說:“丞相所言極是,遷都長安,可展我大漢之宏圖大誌,末將堅決讚同。”關索、張紹等武將亦紛紛響應,個個神情激昂,摩拳擦掌。
劉巴則恭敬地說道:“此乃陛下決策,臣等定當全力輔佐,確保遷都順利。” 蔣琬、黃權、龐宏微微點頭,眼神中透著認同。
費詩、秦宓、程畿、王謀、何宗、楊洪、王甫、李邵、李朝、杜微、周群、杜瓊、張裕等一眾益州本土派老臣,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也紛紛表達了讚同之意。
隨即程畿上前一步,沉穩地說道:“陛下深謀遠慮,此舉或可使我大漢開啟新篇,臣等自當擁護。”
唯有以譙周為首的一些益州後起之秀,麵露異色。譙周自恃才高,心中不以為然,仗著自己滿腹經綸,竟出言對諸葛亮頂撞道:“丞相,吾以為遷都之舉,勞民傷財,且長安曆經戰亂,早已破敗,未必適宜為都。吾大漢偏安一隅,當保境安民,何苦冒險遷都?”言辭間,毫不掩飾對遷都決議的反對。
楊再興本就對譙周心存厭惡,尤其對其前世在蜀漢末期國家尚存、君主尚在之時,竟有渙散人心、勸後主劉禪投降的不當言行,更是深惡痛絕。
楊再興見他此時公然反對,不禁怒目圓睜,大喝一聲:“譙周,休得胡言!此乃陛下旨意,汝竟敢違抗?”言罷,忙令侍衛上前:“速將其拿下,省得他在此妖言惑眾!”
侍衛們領命,迅速朝譙周走去。劉巴、秦宓見此情形,心中憐惜譙周之才學,急忙上前求情。
劉巴拱手道:“丞相,譙周雖言語冒犯,但確有才學,素有蜀中孔子之名,若輕易治罪,恐失天下士人之心。” 秦宓也連忙附和:“丞相,還請網開一麵,留他一命,讓其戴罪立功。”
諸葛亮微微皺眉,心中權衡利弊。他深知譙周確有幾分當世大儒之姿,才學不可小覷,其氣度與昔日董仲舒、楊雄有些相似之處。沉思良久後,他緩緩開口:“既如此,且饒他性命。然其言行有失,不宜再留於朝堂。今將其貶至西涼,令其承擔起對羌人的教化之責,望他能改過自新,為我大漢邊疆穩定貢獻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散朝後,蜀漢皇宮與各朝臣府邸皆陷入一片忙碌之中。眾人皆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搬遷事宜,吆喝聲、收拾行李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楊再興則抽空前往大喬府上。大喬聽聞楊再興前來,趕忙迎出。楊再興恭敬地行禮後,說道:“夫人,今日前來,是有兩件要事相告。陛下已決議遷都長安,此乃其一。其二,陛下亦有安排,欲將您送往江東,與紹兒團聚。”
大喬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期待,但仍有些擔憂地問:“此去江東,路途遙遠,諸多事宜可都安排妥當了?”
楊再興微笑著安慰道:“夫人放心,陛下已有周全考量,屆時我亦會陪同前往,一路定保您平安無虞。”大喬聽後,心中稍安,點頭道:“既如此,那便有勞將軍了。”
數十日後,眾臣及其家眷陸陸續續開始朝著長安遷徙。長長的車隊如一條巨龍,蜿蜒在道路上。楊再興領著甄宓母子與大喬,加入皇宮隊伍,且走在百官前麵,率先朝著長安進發。車輪滾滾,馬蹄聲聲,隊伍漸行漸遠。
然而,在浩浩蕩蕩的車隊遠離成都後,一向以譙周馬首是瞻的益州大族常氏、雍氏、爨氏,卻心懷鬼胎,不甘坐以待斃。常家府邸內,氣氛陰沉壓抑。常氏族長常盛陰沉著臉,低聲道:“此次遷都,我等家族利益必將受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起兵自立,或可保家族榮華富貴。”
雍氏族長雍祿與爨氏族長爨雄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野心與決絕。雍祿咬咬牙:“事已至此,也隻能如此了。但需小心謀劃,切不可走漏風聲。” 於是,他們暗中勾結串聯,一場陰謀在悄然醞釀,似有烏雲漸漸籠罩在蜀漢的西南邊陲。
這正是:團聚節後議遷都,朝堂紛紜定去留。車隊西行謀大業,蜀地暗流待紓憂。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請大家收藏:()楊再興:拜劉備為義父收義子孫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