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曹芳西行開疆路,眾將南行赴婚宴

字數:7653   加入書籤

A+A-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薑維與關鳳於不其城完婚,婚禮由諸葛亮主持,在依禮完成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等儀式後,楊再興宣讀證婚書,劉禪親自主持開席。婚宴上,張飛、甘寧、趙雲等眾將輪流為薑維擋酒,氣氛熱鬧非凡。席間,薑維特意致謝鄧艾,楊再興亦得知鄧艾經魏延介紹,對糜家家主糜興之妹心生好感。這場婚宴持續三日,盡顯漢營眾將和睦之情。
    三日後,待最後一席賓客散盡,不其城的清晨已浸滿深秋的寒意。
    街麵,梧桐葉被風卷得打著旋兒,鋪了滿地,行人一踏,便響起細碎的沙沙聲,倒成了這清冷晨間唯一的動靜。
    此時的曹芳,正立在臨時居住的冷宮窗前,望著窗外簌簌飄落的枯葉,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窗沿。
    桓範與曹肇推門而入時,見他背影凝定如石,眉宇間鎖著化不開的沉鬱,便知他心中正焦灼難安。
    “陛……陛下,”桓範上前半步,聲音壓得更低,帶著幾分急切,“昨夜臣已遣人查探,西北再過十日便要降下初雪。”
    “若此時再不啟程,待大雪封了官道,我等怕是要在這不其,滯留整個寒冬了。”
    曹肇亦上前一步,語氣懇切地附和:“是啊陛下,西域路途遙遠,我等需趕在寒冬來臨前,抵達玉門關外立足,否則糧草補給一旦中斷,後果不堪設想啊!”
    曹芳緩緩轉過身,目光沉沉掃過二人,良久才緩緩頷首道:“你二人所言極是,西域之行,確實刻不容緩。”
    說著,他頓了頓,抬手按了按眉心,眼底滿是落寞地自嘲道:“還有,往後莫要再稱我‘陛下’了。我既已向陛下稱臣,便該守著臣子本分。”
    “今日,我便入宮辭行,爭取明日一早,便動身啟程。”
    是夜,曹芳手捧辭行奏疏,來到明暉殿外求見劉禪。
    殿內燭火通明,諸葛亮正肅立在劉禪身側,手中捧著一疊泛黃的雍涼降卒名冊,指尖按著紙頁,正逐行核對數目。
    見曹芳入內,他眸光微抬,手中名冊不著痕跡地合攏收起,目光落在曹芳身上,帶著幾分審視。
    劉禪放下手中溫熱的茶盞,臉上漾開慣有的和煦笑意,語氣輕緩:“蘭卿深夜入宮,可是有要事稟報?”
    曹芳躬身行禮,將奏疏遞上:“陛下,深秋已至,寒冬將近,臣懇請明日便啟程前往西域,以免耽誤開疆拓土之業。”
    劉禪接過奏疏,翻開看了幾眼,又抬頭看向諸葛亮,見他微微頷首,便故作挽留道:“
    蘭卿,深秋趕路辛苦,官道之上多有風霜,不如再留幾日,待朕讓人備好禦寒的棉衣與幹糧,再派些熟悉路況的向導,你等西行之路也能安穩些。”
    曹芳心中清楚,這不過是劉禪的客套話,他此行雖名為“開疆拓土”,實則卻與流放無異,哪敢再多停留。
    “陛下美意,臣心領了。”他再次躬身,語氣堅定,“但西域諸國素來桀驁,臣需早日抵達,安撫舊部,整頓兵馬,方能早日為大漢平定西域,不負陛下信任。”
    劉禪見他態度堅決,便不再多勸,將奏疏放在案上,朗聲道:“既如此,朕便不攔你了。”
    “朕已下詔,命徐晃、魏延率兩萬大軍護送你至玉門關外,待你等在西域立足安穩,他二人再率軍返回。”
    “沿途各州郡也已接到朕的詔令,會為你等提供糧草補給,你隻管放心西行。”
    曹芳心中一鬆,連忙謝恩:“謝陛下隆恩,臣定不負陛下所托!”
    次日辰時,城外寒風凜冽,軍旗被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芳與桓範、曹肇身著輕便甲胄,領著兩千餘名曹魏舊臣與降卒,站在隊伍最前方。徐晃與魏延則率領兩萬大軍,分列兩側,氣勢凜然。
    劉禪與諸葛亮、關羽等人親自前來送行。曹芳勒住馬韁,轉身對著高台上的劉禪等人深深一揖,而後猛地揮鞭:“出發!”
    隨著一聲令下,隊伍緩緩向西行進,馬蹄聲與腳步聲交織在一起,在空曠的原野上回蕩。
    徐晃與魏延並駕齊驅,時不時勒馬駐足,觀察著四周的地形,以防有意外發生。
    直至隊伍消失在遠方的官道盡頭,劉禪才收回目光,對諸葛亮道:“司徒,您覺得曹芳此行……會安分嗎?”
    諸葛亮撚著長須,沉吟道:“陛下放心,公明、文長二位將軍,會在玉門關外駐守至明年開春,以便監視曹芳的動向。”
    “況且,臣已命人將雍涼二州的魏軍降卒分批遣往玉門關,這些降卒多已是有家室之人,曹芳若再想作亂,也需顧及麾下士卒的意願。”
    劉禪點了點頭,又道:“既如此,便傳令下去,讓各州郡加快速度,務必在一月內將降卒送至玉門關,切莫耽誤了曹芳的行程。”
    處理完曹芳西行的瑣事,眾人剛返回宮中,孫紹便興衝衝地找上了門。
    他身著一襲織金錦袍,眉眼間滿是藏不住的喜色。見了劉禪與楊再興,忙拱手躬身:“陛下,義父!如今天下承平,我與念武的婚期已定於下月中旬,特來懇請諸位移駕江東,見證這場婚禮。”
    眾人早在江東時便已應下此事,此刻聽聞婚期敲定,當即紛紛笑著頷首應允。
    楊再興心中本就急切,他離開江東已有數月,心中一直牽掛著即將臨盆的呂雯,聞言頓時喜上眉梢,急切地向前半步:
    “如此甚好!我正盼著早日回江東,瞧瞧雯兒,還有她腹中的孩兒。”話到末尾,語氣不自覺軟了幾分。
    關羽撫著長髯,朗笑出聲:“振武倒是比新人還急!不過話說回來,我等也甚是好奇,能讓士載傾心的糜家姑娘,究竟是何等模樣。”
    一旁的諸葛亮聞言,眼中帶著笑意接話:“依我看,不如改走陸路,經琅琊、東海郡轉入徐州,順路去糜府拜訪一番。”
    “如此,既能幫士載一解相思之苦,還能欣賞沿途秋景,豈不美哉?”
    關鳳與薑維亦笑著附和,鄧艾立在一旁,耳尖泛紅,臉頰更是染上薄暈,說話時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滯澀:“多、多謝諸位將軍厚愛,隻、隻是這般勞煩大家,艾、艾心裏實在過意不去。”
    “士載,你小子客氣啥!”張飛大步上前,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粗聲笑罵道,“順路的事,算哪門子麻煩!”
    眾人一番商議,終是定了午後啟程。劉禪當即命人收拾行裝,又傳旨給沿途各州郡,令其備好接待事宜。
    午後日頭偏西,一行人由數百士卒護衛著,緩緩駛出不其城門,踏上了前往江東的陸路。
    深秋時節的陸路,風光確有一番獨特韻味。
    行至北海郡境內,田野裏的稻穗早已收割殆盡,隻餘下齊整的褐色稻茬鋪展向遠方,偶有幾隻灰撲撲的麻雀落在茬間啄食,給這空曠的田野添了幾分生機。
    待入了琅琊郡山林,景致驟變——漫山楓葉紅得似火,柿子樹枝頭掛滿橙黃果實,像綴了滿樹的小燈籠,引得眾人紛紛勒馬駐足,眼底滿是讚歎。
    關羽騎著赤電馬走在隊伍末尾,銀髯在秋風中微拂,不時抬手勒住韁繩,指著遠處層疊的山巒,對身旁關平、關興、關索三兄弟沉聲講解地勢險易。
    關鳳與薑維並駕齊驅行在中間,兩人馬頭相靠,時而低聲私語,時而一同抬眼望向山間紅葉,目光交匯時,眼底滿是濃情蜜意。
    楊再興則心急如焚,與劍影催馬走在隊伍最前方,他一手緊攥韁繩,頻頻抬眼望向江東方向,恨不能立刻化作疾風,飛到呂雯身邊。
    十餘日後,一行人抵達東海郡郯縣。郡守糜興早已接到消息,率領郡內官吏在城外的十裏長亭迎接。
    待見到劉禪一行,他忙快步上前,躬身行禮:“臣糜興,恭迎陛下聖駕!陛下親臨郯縣,真是令這小城蓬蓽生輝啊!”
    劉禪掀開車簾跳下馬車,快步上前伸手將他扶起,臉上帶著幾分故作嗔怪的笑意,語氣卻滿是熟稔:
    “糜興,你這又是行大禮又是說客套話的,可是見外嘍!朕與你家可是有舊情的——當年糜姨娘視朕如己出,在長阪坡時若不是她……”
    “這份情義,朕一直記著。今日隻是路過,哪值得你這般興師動眾。”
    糜興聞言,眼眶微熱,忙道:“陛下念及舊情,是臣等福分。臣已在府衙備下薄宴,還請陛下與諸位將軍隨臣入府暫歇,也好讓臣一盡地主之誼。”
    眾人跟著糜興來到府衙,府衙內早已收拾得幹幹淨淨,庭院中擺放著幾盆菊花,開得正豔。
    晚宴上,菜肴豐盛,有郯縣特產的板栗、馬陵山山雞、紅眼山蟹,還有醇厚的米酒。
    楊再興飲了兩杯,放下酒盞,笑著看向糜興:“賢弟,今日席間,我有一事欲與你相商。我軍中的鄧艾將軍,文武雙全,人品端正,日前與令妹相識,心生愛慕,不知賢弟意下如何?”
    糜興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他放下手中的酒盞,笑著說道:“原來如此!我早覺舍妹近來心事重重,時常對著窗外發呆,問她緣由,她卻不肯細說,不知竟是與鄧將軍相識。”
    “諸位若不嫌棄,明日便隨我回徐州糜家,待我問過舍妹意願,若她應允,這門親事便就此定下如何?”
    鄧艾聞言,臉上滿是喜色,連忙起身向糜興行禮:“多謝糜太守成全!”
    糜興笑著扶起他:“鄧將軍不必多禮,你乃當世良將,舍妹若能嫁與你,也是她的福氣。”
    次日一早,一行人便隨糜興前往徐州糜家。徐州糜家乃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府宅寬敞氣派,庭院中種滿了鬆柏,顯得莊重肅穆。
    糜興領著眾人走進府中,喚來管家,讓他去請自家妹妹糜月前來。
    不多時,一位身著淡粉色衣裙的女子從內院走出,她身姿窈窕,麵容清秀,眉宇間帶著幾分羞澀,正是糜興的親妹糜月。
    糜月走到眾人麵前,屈膝行禮,聲音輕柔:“見過陛下,見過諸位將軍。”
    劉禪笑著點頭:“妹子不必多禮!我等今日正是為你與士載而來。不知妹子對士載印象如何?”
    糜月聞言,臉頰泛紅,偷偷看了鄧艾一眼,低聲道:“鄧將軍……人品端正,武藝高強,民女……民女並無異議。”
    糜興見狀,心中大喜,當即說道:“既然舍妹應允,那這門親事便定下了!婚期就定在陛下與諸位自江東返回之後,不知陛下與鄧將軍意下如何?”
    劉禪與鄧艾紛紛點頭應允,鄧艾更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隻是一個勁地向糜興道謝。
    次日,與糜興告別後,一行人繼續向南行進。又走了五六日,終於抵達長江渡口。此時的長江,江麵寬闊,波濤洶湧,渡船在江麵上緩緩行駛,遠處的建業城已隱約可見。
    船靠岸後,眾人剛下船,便看到步騭率領江東文武站在渡口迎接。
    步騭身著國相官服,見到劉禪與孫紹,便快步上前,躬身行禮:“臣步騭,恭迎陛下、大王!陛下再臨建業,江東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劉禪笑著扶起他:“子山不必多禮,朕率眾前來,隻為吳王與念武姑娘的婚禮,多有叨擾了。”
    楊再興剛下船,便在人群中看到了李彥,他心中急切,連忙上前問道:“李伯,雯兒情況如何?腹中的孩兒還好嗎?”
    李彥躬身回道:“振武放心,雯兒一切安好!隻是穩婆說,這幾日便要臨盆了,雯兒一直念叨著你,盼著你能早日歸來。”
    楊再興聞言,心中更是焦急,他連忙向劉禪與眾人告罪:“陛下、諸位,內子即將臨盆,我需先行回府,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說罷,便從護衛手中接過馬韁,翻身上馬,領著劍影與李彥,快馬加鞭往府中趕去。
    眾人見他這般緊張,紛紛笑著打趣:“振武這是急著見孩兒呢!看來咱們很快又能喝上喜酒了!”
    “是啊!咱這大將軍,平日裏雷厲風行,沒想到在妻兒麵前,竟也這般心急!”
    孫紹笑著搖搖頭,對眾人道:“諸位請隨我來,宮中已備好住處,太後與王太後也早已在宮中等候。”說著,便引著眾人前往昭明宮。
    昭明宮乃是東吳的王宮,規模雖不及長安、成都的皇宮宏大,卻也精致典雅。
    宮中的長廊兩側掛著江東的山水畫卷,庭院中種滿了梅花,雖未到開花時節,卻已能想見冬日梅花盛開的美景。
    眾人剛走進赤烏殿,便看到太後孫尚香與王太後大喬從殿內走出。
    孫尚香身著太後朝服,雖已年近四十,卻依舊風姿綽約,她見到劉禪,眼中滿是激動,快步上前,一把拉住劉禪的手:“鬥兒,你可終於來了!這些日子,聽聞你在東萊征戰,為娘可是日日牽掛,生怕你有什麽閃失。”
    劉禪心中一暖,握著孫尚香的手,輕聲道:“母後,讓您擔心了,孩兒一切安好,您看,這不是平安回來了嗎?”
    大喬也走上前,笑著說道:“陛下平安歸來就好,紹兒與念武的婚禮,有陛下在,定會更加圓滿。”
    眾人在殿內坐下,宮女奉上茶水與點心,孫尚香拉著劉禪的手,細細詢問著東萊戰事的經過,從葛盧之戰到不其圍城,劉禪一一作答,時不時還會提及一眾年輕將領的英勇表現,引得孫尚香連連稱讚。
    晚宴過後,孫紹安排劉禪住在宮中的靜遠居。靜遠居位於皇宮的東側,環境清幽,院內種滿了竹子,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聲響,讓人倍感寧靜。
    趙雲與太史慈由於要負責護衛劉禪的安全,也都選擇留了下來。關羽、張飛、諸葛亮、龐統等人,則如前番江東之行那般,前往楊再興府上暫住。
    夜色漸深,建業城內燈火通明,街道上的行人往來不絕,偶爾能聽到商販的叫賣聲與孩童的嬉笑聲。
    一場即將到來的婚禮,為這座繁華的城池添上了幾分喜慶,而遠在西麵的曹芳,也正率領著隊伍,在寒風中艱難前行,開啟他全新的人生篇章。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曹芳遠行赴西域,眾將南行赴江宴。建業城內迎遠客,喜期將近待新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