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楊府添丁承歡宴,長安定策固漢基
字數:8154 加入書籤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曹芳於深秋辭行劉禪,在徐晃、魏延護送下遠赴西域。之後,孫紹邀眾人赴江東參加其與念武婚禮,眾人改走陸路,途中助鄧艾與糜興之妹糜月定下婚約。抵達建業後,楊再興急返府中,眾人則往昭明宮赴宴。宴罷,劉禪與趙雲、太史慈暫居靜遠居內,其餘人等則決定前往楊府暫住。
就在關羽等人欲前往楊府暫居之際,楊再興已先一步回府探望過呂雯。
二人低語溫存片刻,他小心翼翼扶著呂雯躺好,又細心掖了掖被角,這才輕手輕腳從屋內退出。
剛踏入庭院,便見甄宓身著一襲月白色繡暗紋長裙,裙裾隨步履輕晃,正牽著楊繼祖迎上前來。
“夫君,你可算回來啦!”待在楊再興身前站定了,她眼中滿是關切,伸手替他拂去肩頭沾染的風塵,柔聲說道:“這一路車馬勞頓,怕是累壞了吧。快隨我去前廳歇息,我已命人備好了溫茶。”
楊再興心中一暖,抬手輕撫著繼祖頭頂,笑著應道:“好,便聽夫人的!咱們先去前廳歇著,想來二叔他們也快到了。”
果不其然,剛入前廳,府外便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楊再興與甄宓對視一眼,當即快步出府相迎,劍影也已換上一身利落勁裝,肅立一旁。
“諸位一路辛苦,快請進!”楊再興上前拱手,笑容和煦,“雯兒臨盆在即,身子沉得很,方才便已歇下。未能出來見禮,還望諸位海涵。”
關羽丹鳳眼微眯,目光掠過楊再興,微微頷首:“振武無需多禮。雯丫頭身懷六甲,當以靜養為要,我等不過借住幾日,萬莫因我等擾了她休養。”
一旁的張飛則大咧咧地擺了擺手,邁著虎步走進前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茶盞一飲而盡:“嗨!都是自家人,哪來這許多虛禮!俺們就是來蹭幾日住處,你該忙啥忙啥,不用管俺!”
話音未落,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歡快的腳步聲,楊繼祖拽著諸葛瞻的手,兩人氣喘籲籲地跑了進來。
自上次分別,兩個孩子已有數月未見,此刻相見,眼底的歡喜再也按捺不住,徑直湊到一處嘰嘰喳喳地討論著明日的計劃。
稚嫩的話語頓時逗得廳內眾人紛紛莞爾,原本略帶拘謹的氣氛瞬間變得熱絡起來。
一番寒暄過後,楊再興喚來下人,領著眾人去客房歇息。
早已收拾妥當的客房內,暖爐裏的炭火燃得正旺,桌上溫著熱茶,還擺著幾碟江東特有的桂花糕、鬆子糖,處處透著貼心。
待眾人都安置妥當,楊再興又反複叮囑下人留意眾人的需求,這才與甄宓母子、劍影一道轉身回了內院。
接下來的兩日,楊府上下一派融融暖意。楊再興每日除了守在呂雯床邊,陪她說話解悶,便是趁著晴好天氣,在後院指導楊繼祖武藝。
關羽、張飛等人則安心在府中休養,偶爾也會換上便服,結伴去建業城內的街巷走走,嚐一嚐當地的特色小吃,靜靜感受江東不同於北方的風土人情。
第三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楊府內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丫鬟慌張的呼喊:“夫人要生了!”
早已在府中待命的穩婆聞聲而動,立刻領著幾名丫鬟進了房內。
甄宓聞訊,亦是快步趕到,守在房門外,沉著地指揮下人:“快,將備好的熱水與幹淨布巾送進去,再去藥房取些補氣的湯藥溫著!”
此時,楊再興剛在後院練完武,聽聞消息瞬間繃緊了神經,大步流星趕至呂雯房外,雙手緊緊攥成拳頭,來回踱步。
平日裏征戰沙場的沉穩,此刻已全然不見,眼底滿是焦灼。
劍影立在一旁,見狀輕聲勸慰:“夫君莫慌!穩婆說了,雯兒胎位很正,定能平安生產的。”
楊再興僵硬地點點頭,目光卻始終鎖著房門。房內不時傳出呂雯壓抑的痛呼聲,每一聲都似重錘砸在他心上。
他幾次抬腳想衝進去,皆被甄宓輕輕攔住:“夫君,莫急!女子生產皆是這般,我等在外安心等著便好,莫要亂了房內陣腳。”
不知過了多久,就在楊再興耐心快要耗盡之時,房內突然傳出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哇!哇!”
楊再興猛地頓住腳步,焦灼的臉上瞬間被狂喜取代。
緊接著,穩婆抱著一個裹著大紅繈褓的嬰兒,快步走了出來,臉上堆滿笑容,對著他躬身賀喜:“將軍,大喜啊!夫人生了個公子,母子平安!”
楊再興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接過繈褓,動作輕柔。繈褓裏的小家夥正皺著眉頭,眼睛緊閉,小拳頭攥得緊緊的,哭聲洪亮。
他低頭凝視著這個小小的生命,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可是他與呂雯曆經風雨的結晶,是楊家新的血脈。
片刻後,楊再興收斂心神,抬頭對穩婆與丫鬟們道:“辛苦諸位了。”
說著,他又轉頭吩咐身後的李彥:“麻煩李伯,去賬房取些銀錢來,好好犒賞穩婆與丫鬟們。”
此時,甄宓已笑著湊上前,細細打量著嬰兒:“這孩子眉眼長得真像夫君,尤其是這鼻子,跟你簡直一模一樣。”
正說著,院外突然傳來一聲高唱:“陛下與吳王駕到——”
楊再興連忙將繈褓小心托付給身旁的穩婆,又抬手快速理了理衣袍褶皺,隨即便領著甄宓與劍影快步迎了出去。
三人剛走出內院月門,便見劉禪身著明黃常服,腰係赤玉帶,孫紹則穿一身寶藍暗紋錦袍,二人各提一個朱紅描金禮盒,臉上堆著笑意,正並肩往裏走。
“兄長,恭喜恭喜!”劉禪一見楊再興,當即加快腳步,語氣裏滿是雀躍,“朕與公禮剛到府門口,便聽聞雯兒嫂嫂誕下麟兒,真是趕得巧了,總算沒錯過這樁大喜事啊!”
孫紹也跟著上前,將手中禮盒遞向楊再興,笑著說道:“孩兒恭喜義父喜得貴子!此乃前些日子我與念武,特意挑選的長命鎖跟玉佩。”
楊再興連忙拱手道謝,引著二人往前廳走。剛坐下,劉禪便好奇追問:“兄長,孩子可有名字了?若是還沒取,朕倒能給你出個主意!”
楊再興笑著搖頭:“這孩子剛出生沒多久,我還未來得及細想,正想請陛下與諸位一同參謀。”
話音剛落,張飛已先眾人一步,來到了廳內,粗聲嚷道:“俺看不如叫‘楊承業’!”
“繼祖乃是繼承祖輩,承業便是承繼功業。如此,既可與繼祖的名字對上,又有光耀楊家門楣之意,多好!”
隨後趕來的眾人被他這急性子逗得發笑,唯有關羽當即瞪了他一眼,沉聲道:“翼德,休得胡鬧!取名乃人生大事,不僅需含蘊意,更要合禮法,怎可這般草率?”
張飛悻悻地摸了摸頭,諸葛亮則撚著胡須思索片刻,緩緩開口:“振武,依我看,不如取名叫‘繼周’吧!”
“其一,此名與令郎繼祖同屬‘繼’字輩,既合家族輩分傳承之禮,兄弟二人名字相連,也顯骨肉親情;
其二,‘周’取‘周正’‘周全’之意,既願此子品行端方、一生順遂,亦暗含祝他母子周全的心意;
其三,‘周’有‘繼往開來’之喻,此名可寄望他承繼父輩風骨,心懷家國。”
楊再興聞言眼前一亮,當即頷首:“好!‘繼周’二字,寓意深遠又飽含期許。多謝司徒賜名!”
是夜,楊府張燈結彩,前廳擺下盛大宴席,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劉禪、孫紹與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眾人齊聚一堂,共賀楊再興喜得貴子。
席間杯盞交錯,酒香伴著菜香彌漫,歡聲笑語不斷。宴席過半,劉禪率先起身,端起酒盞環視眾人,朗聲道:
“今日兄長喜得麟兒,乃是天大的喜事。更巧的是,再過幾日便是公禮與念武的大婚之日,朕今日便先借兄長的喜宴,提前為二人賀喜,祝他們新婚快樂,百年好合!”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起身舉杯響應,孫紹與念武也並肩站起,對著眾人躬身致謝。
念武臉頰微紅,帶著幾分羞澀笑意——她早年曾是孫尚香身邊得力的女官,聰慧機敏,深得孫尚香喜愛,如今即將與孫紹喜結連理,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數日後,孫紹與念武的大婚之日如期而至。
昭明宮內一片喜慶紅妝,朱紅綢緞纏繞梁柱,鎏金燈籠掛滿廊簷。
宮門外車駕絡繹不絕,江東文武百官與漢軍眾將紛紛前來賀喜,一時間冠蓋雲集。
婚禮由吳國國相步騭主持,他身著繡金錦服,立於大殿丹陛之上,高聲唱喏:“吉時已到,新人入場,婚禮始行!”
殿外,孫紹一身大紅喜服,腰束玉帶,頭戴金冠,身姿挺拔地騎著高頭大馬,行至香凝殿前。
此時的香凝殿內,孫尚香正親自取過紅蓋頭,輕輕為念武蓋上,眼底滿是疼愛與不舍,柔聲叮囑:
“念武,自今日起你便是我孫家的媳婦了,往後要好好與公禮相守,孝順長輩。”
念武隔著蓋頭,聲音帶著幾分哽咽,卻格外堅定:“太後放心!念武定當盡心服侍吳王,不負太後多年養育之恩。”
言畢,念武身著鳳冠霞帔,裙擺繡著纏枝連理紋,在孫尚香的輕扶下,一步步走出殿門。
孫紹見了,忙迎上前去,小心翼翼接過她的手,指尖相觸時,兩人皆是一暖,並肩牽著紅綢,緩緩朝著主殿赤烏殿步去。
在步騭的唱禮聲中,二人依次行三拜之禮:一拜天地,願日月為鑒;二拜長輩,向諸葛亮夫婦、孫尚香與大喬躬身叩首;三拜彼此,結為連理。
諸葛亮夫婦作為念武的義父義母,受禮時滿麵笑意,還回贈了玉佩作為賀禮。
禮成之後,孫紹與念武攜手向賓客敬茶,杯中茶湯溫熱,映著滿殿喜慶。
隨後,宮中擺下盛大喜宴,席間眾人紛紛舉杯,向新人道賀,歡聲笑語與酒香交織,將這場婚禮推向了高潮。
時光倏忽,轉眼便到了楊繼周的滿月宴。楊府再次被喜慶的紅綢與燈籠裝點,門前車水馬龍,劉禪、孫紹及眾親友皆攜賀禮前來,熱鬧非凡。
劉禪特意賞賜了一塊羊脂白玉佩,上麵精雕“護國佑民”四字,孫紹則送上一把嵌著寶石的小巧匕首,說是要等楊繼周長大後,親自教他練劍。
滿月宴過後,劉禪便提出班師回朝——天下雖定,但長安作為大漢都城,仍需他回去坐鎮。楊再興因呂雯產後需靜養,楊繼周又尚在繈褓,便決定暫留建業。
離別當日,建業渡口擠滿了送行之人。劉禪緊握著楊再興的手,眼中滿是不舍:“兄長,待繼周再大些,你務必帶著嫂嫂們與侄兒回長安瞧瞧,朕在宮裏等著你們。”
關羽、張飛等人也紛紛上前拍著他的肩,叮囑他好生照料妻兒。
人群中,楊繼祖拉著諸葛瞻的手,臉上滿是不舍:“瞻弟,這兩年你若得空,定要常來建業看我。”
諸葛瞻笑著點頭:“放心,我定會纏著父親,常來看你與繼周弟弟。”
隨著戰船緩緩駛離渡口,楊再興站在岸邊,望著船影漸遠直至消失在江麵,心中滿是悵然。
甄宓輕輕走到他身邊,柔聲寬慰:“夫君,日後總有相見之日,咱們該回去了,雯兒還在府中盼著咱們呢。”楊再興點頭,轉身與甄宓一同返家。
與此同時,劉禪率領眾人一路西行,曆經十餘日奔波,終於抵達長安城外。
董允早已率領文武百官在城外等候,見劉禪歸來,連忙上前躬身行禮:“臣董允,恭迎陛下回朝!”
劉禪翻身下馬,快步扶起董允,笑容溫和:“太傅快快請起!這段時日辛苦你與睿兒鎮守長安了。”
董允笑著搖頭:“為陛下分憂,乃臣之本分。陛下一路勞頓,快隨臣入宮歇息。”說罷,便引著劉禪往宮中走去。
次日一早,劉禪於白虎殿升朝議事。大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階下香爐青煙嫋嫋,氣氛莊嚴肅穆。
關羽與張飛身著親王蟒袍,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如今天下初定,封王手握兵權恐生隱患,為保大漢長治久安,臣等懇請削減諸王權力!”
此言一出,殿內瞬間鴉雀無聲。眾臣皆麵露驚色——關羽、張飛皆是手握重兵的實權親王,如今竟主動請辭放權,實在出人意料。
早有準備的劉禪緩緩抬眸,示意諸葛亮上前。諸葛亮手持一卷明黃章程,快步出列,先將章程呈給劉禪,而後轉身朗聲道:“陛下!雲長、翼德與振武三位親王主動請削權力,此乃為大漢基業著想的忠勇之舉。”
“臣擬定的章程中已明確:諸王不得幹預地方政務,兵權盡數收歸中央,由朝廷統一調配;諸王可入朝議事、建言獻策,但無調兵之權。”
話音落下,殿內議論聲四起。此前擔憂諸王權力過大的大臣,見三位核心親王均無異議,紛紛上前附和:“陛下,三位親王深明大義,主動放權實乃國家之幸!臣等讚同此章程!”
劉禪見狀,當即拍板:“好!既然眾卿並無異議,此事便按章程執行,年後正式推行。即刻差人快馬通報大將軍,讓他知曉朝堂決議。”
散朝後,關索尋到關羽、關平、關興,躬身辭別:“父親,二位兄長,成都乃是故都,如今公琰先生坐鎮其間,事務繁雜,我需回去協助;且黃公黃忠)祠的營造已至關鍵階段,也需我回去督辦。今日……我便啟程返蜀。”
關羽眼中滿是欣慰,抬手拍了拍他的肩:“索兒,你能有這份心,為父甚是欣慰。一路務必小心,到了成都後,定要好生協助公琰,莫要辜負為父與漢升老哥的期許。”
關興、關平也上前叮囑:“三弟,路上注意安全,遇事及時傳信回京。”
關索躬身應下,轉身離宮籌備行裝。
與此同時,玉門關內,曹芳已與抽調的魏軍降卒匯合。這支五萬餘人的隊伍均從雍涼二州抽調而來,曆經一月行程方才抵達。
曹芳立於城樓之上,望著下方浩浩蕩蕩的士卒,心中感慨萬千——這便是他征討西域的根基。
時近嚴冬,玉門關外大雪紛飛,寒風卷著雪沫拍打城牆。
曹芳等人連忙召來徐晃、魏延議事,眉頭緊鎖道:“如今大雪封山,道路難行,強行出關恐折損慘重。不如待開春天氣轉暖,再率軍征討西域諸國。”
徐晃當即點頭:“安樂公所言極是。眼下當務之急乃是囤積糧草、整訓士卒,為開春戰事做好準備。”
一旁的桓範補充道:“西域諸國地形複雜,我軍對當地情況生疏,需先派人探查;郭淮兵敗逃往西域後,想必對當地情勢多有了解,若能與他取得聯係,定能事半功倍。”
曹芳聞言,當即下令:“好!長思叔父,煩請你率百騎先行出發,探尋郭淮蹤跡;徐將軍,請速派人將此計劃通報馬將軍與陛下,讓朝廷知曉我等部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楊府添丁迎新喜,長安定策削王權。西域待春謀遠征,大漢江山穩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