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劉芙歸朝定大典,故友重逢話家常
字數:6407 加入書籤
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長安解圍後,劉芙身世與謀反真相大白,她向楊繼祖表明心意,劉禪欣然應允婚事。經眾人勸說,劉芙同意暫居宮中,劉禪隨即籌備冊封大典,並派人前往金光洞,請楊再興回朝主持兒女婚事,一場關乎皇家顏麵與功臣情誼的盛會,正悄然醞釀。
數日後,經劉禪等人再三勸說,劉芙終是鬆口,答應暫歸宮中居住。
這日的長安街頭,早早擠滿了翹首的百姓。
禁軍開道的馬蹄剛過,鑾駕垂簾被輕輕掀起,一身朱紅宮裝的劉芙款步而下——赤金鑲珠鳳釵斜插發髻,裙擺纏枝蓮紋隨步流轉,較之金光洞時的素淡,平添了幾分迫人的皇家貴氣。
隻是她指尖仍下意識攥著袖角,望向宮闕的眼神裏,藏著一絲未散的陌生。
人群中頓時起了低低的議論聲:“這便是咱們大漢的公主?聽說前些日子還扮成叛軍首領,幫著陛下清了好些世家蛀蟲呢!”
“可不是嘛!還有楊家大公子,為尋公主……據說跑遍了大半個中原,這份情意,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啊!”
鑾駕剛入朱雀門,等候在殿外的文武百官便齊齊躬身,聲震階前:“臣等參見陛下,參見公主殿下!”
話落,劉芙由宮女引至劉禪身側,依著宮中禮儀屈膝還禮。動作雖略顯生澀,卻難掩沉靜氣度。
行至白虎殿內,劉禪剛落座,司空龐統便率先出列:“陛下,公主歸朝乃國之盛事。老臣懇請即刻昭告天下,再擇吉日舉行冊封大典,以正公主名分,安朝野人心。”
話音未落,尚書令費禕亦上前一步:“司空所言極是!此外,公主與繼祖公子的婚事,也當早日籌謀。”
“大將軍身為先帝義子,功勳卓著,兩家聯姻,既能彰顯陛下對功臣的恩寵,更能穩固朝局,實乃一舉兩得。”
劉禪聞言笑道:“朕正有此意。冊封大典便定在半月之後,至於婚事——”
他話鋒稍頓,眼底帶了點笑意:“還得等兄長從金光洞回來再說。他是繼祖的父親,此事,總得他點頭才算數。”
說罷,劉禪轉頭對身旁內侍吩咐:“即刻備快馬,將冊封事宜與議親的打算一並告知大將軍,請他早日從金光洞回朝。”
一月之後,金光洞外的晨霧尚未散盡,接到消息的楊再興,便已領著甄宓、劍影、呂雯、楊繼瑤及李彥,一同踏上了前往長安的官道。
一行六人曉行夜宿,風塵仆仆趕了半月。待巍峨的長安城門終於出現在視野盡頭時,遠遠便見孫紹、文鴦並肩立在道旁,身後還跟著一眾身著亮銀甲胄的將門子弟,個個身姿挺拔,精神抖擻地候著他們到來。
“義父!”孫紹腳步最快,搶先幾步迎了上來,臉上堆著笑,抬手便是一拱,“您可算到了!
文鴦緊隨其後上前見禮,目光掃過人群,落在楊繼瑤身上時,當即打趣道:“喲,這不是繼瑤妹子嗎?幾年不見,都長這般高了!”
“怎麽,不記得啦?五年前,我可是隨你二叔祖、三叔祖還有義父,去看望過你呢!”
楊繼瑤被他說得臉頰微紅,忙往劍影身後縮了縮,隻抿嘴笑了笑,沒敢應聲。
楊再興看在眼裏,寵溺地笑著搖了搖頭。隨即,伸手拍了拍孫紹的肩,話裏帶著幾分疑惑:“紹兒、次騫,你等不在各自屬地待著,卻急著趕來帝都,不知所為何事啊?”
孫紹咧嘴一笑:“回義父!是陛下相召,說是要給繼祖弟弟與公主舉辦婚事,讓我等都回來湊個熱鬧。”
楊再興眉頭微挑,心裏更疑:“若是僅為繼祖與芙兒的婚事,何必讓你等這許多人特意趕回來?搞出這般大的動靜,怕是另有緣由吧?”
文鴦撓了撓頭,笑著接話:“這……我等便說不清了!許是陛下覺得這些年虧欠了公主,想將婚事辦得隆重些吧?”
楊再興微微頷首,指尖無意識摩挲著劍柄,沉吟片刻後道:“這樣,你等先入宮拜見陛下。我去司徒府上找孔明兄探探口風,免得心裏總懸著。”
眾人齊聲應下,當即在城門口分作兩路——楊再興帶著妻兒轉身,朝司徒府所在的街巷行去,孫紹則領著其他人往皇宮方向去了。
諸葛府的門房老遠瞅見是楊再興,不敢怠慢,忙不迭往裏通報。
不過半盞茶的功夫,諸葛亮便領著黃月英與諸葛瞻大步迎了出來,臉上堆著笑意:“振武!你可算到了!昨日我還跟月英說,你這幾日便該到長安了。”
黃月英亦在旁含笑點頭,目光掃過他身側的妻兒,語氣溫和:“振武,多年未見,你倒還是老樣子啊!”
楊再興連忙拱手回禮,語氣熟稔:“孔明兄,月英嫂子,冒昧登門,叨擾了。”
隨後,幾人說說笑笑便往裏走,進了內堂分賓主坐下,丫鬟端上剛沏好的熱茶便輕手輕腳退了出去,隻留他們幾人在堂內說話。
楊再興抿了口熱茶,隨即徑直道明了來意:“孔明兄,我今日登門,是想問您件事。”
“陛下召這許多將領回長安,說是為參加繼祖與芙兒婚事,可我總覺著不對勁,您可知這其中的門道?”
諸葛亮聞言,緩緩放下茶盞,指尖在杯沿輕輕摩挲著,笑道:“原是為了此事啊!振武你有所不知,前兩次的五年大比,具體事宜皆是由我來安排的。”
“這兩年我年歲漸長,精力愈發跟不上了,便與雲長、翼德一同退了下來。正好趁這機會多陪陪月英,也抽些時間修行。如今朝中諸事,皆是由士元、公琰、文偉他們在打理。”
說著,他頓了頓,話鋒一轉:“半月前,士元特意來我府上,問了不少五年大比的流程與規矩。”
“我料想,陛下定是想借著辦婚事的由頭,將眾人召回來,趁此重新排定文武官員的位次——畢竟離上次大比已過去了好些年,也確實該調整了。”
楊再興這才徹底鬆了口氣,笑著搖了搖頭:“這陛下,有事直說便是,偏要繞這麽大個彎子。”
說著,他目光掃向一旁靜坐的諸葛瞻,笑著打趣道:“思遠,繼祖那小子來長安也有些時日了,他可曾來尋過你?我記得當年你倆可是有過約定,日後要一同做事的。”
諸葛瞻連忙起身拱手,臉上帶著幾分為難:“回稟叔父,繼祖兄長確是來尋過我兩三回。”
“隻是……自打他與我說定,大婚後一同回豫州,便再沒露過麵。整日就隻知陪著公主在長安附近遊山玩水。就連我派人去請,他都推說沒空。”
話還沒說完,諸葛亮突然清咳一聲,語氣沉了沉,打斷他:“瞻兒!慎言!為父平日裏是怎麽教你的?你這般在背後妄議繼祖是非,與那搬弄口舌的小人有何兩樣?”
諸葛瞻被訓得一縮脖子,連忙垂首告罪:“父親恕罪,是孩兒失言了。”說著便乖乖站到一旁,再不敢多嘴。
楊再興見狀,轉頭對甄宓嗬嗬一笑,語氣裏滿是憤懣:“你瞧瞧!這臭小子,尚未承襲王位,架子倒先端起來了!這便是你教出來的好兒子,如今成了個十足的情種,眼裏就隻剩芙兒了!”
劍影當即接過話茬,輕啐一聲,數落他道:“真真是好笑了!這些年,你除了教繼祖槍法、帶他修行,正經管教過他幾句?”
“你雙手一攤,將瑣事一股腦地全丟給姐姐,當甩手掌櫃倒挺自在!”
“如今倒好,出了事,便將責任全推給姐姐,怎麽,繼祖不是你兒子啊?依我看,他這性子,分明便是隨了你!姐姐若未管他,想來也要似你那般,到處沾花惹草!”
呂雯聽了,怕劍影再說下去讓楊再興下不來台,忙伸手輕輕拽了拽她的衣袖,溫聲勸道:“姐姐,少說兩句吧,這麽多人看著呢,多少給夫君留些麵子。”
說罷,呂雯又轉頭對楊再興笑道:“夫君,你也是過來人,莫要說這些氣話,年輕人嘛,熱戀時難免顧不上別的。”
劍影哼了一聲,語氣卻軟了下來,轉頭打趣呂雯:“怎麽,我說錯啦?妹妹,不是我說你,你就是太護著他。怪不得……夫君平日裏最是寵你呢。”
楊再興聽得臉頰發燙,連忙幹咳兩聲打圓場。等女眷們歇了話頭,才起身道:“孔明兄,叨擾這許久,我等也該入宮麵聖了。待在驛館安頓好,再來找您與二叔、三叔、子龍他們好好聚聚。”
諸葛亮也跟著起身,笑著點頭:“好,那我便不遠送了。入宮路上仔細些,陛下這幾日,怕是早盼著見你了。”
楊再興一行人走後,黃月英悄悄拽了拽諸葛亮的胳膊,聲音壓得低低的:“夫君,你可曾發覺,振武與他那幾位夫人,跟十幾年前與咱們分別時一模一樣,竟半點也未顯老啊!莫不是……修行真能讓人駐顏不成?”
說著,她自顧自地嘀咕起來:“說來也怪!你與雲長不也得了洞中古籍嗎?怎麽就你蒼老得這麽快,哪還有半點當年羽扇綸巾的模樣?早知如此,當年我便不嫁與你了!”
諸葛亮聞言,抬眼瞪了眼旁邊偷笑的諸葛瞻。諸葛瞻立馬識趣地道:“父親、母親,孩兒先回書房看書去了。”說罷,便快步溜出內堂,生怕被殃及。
待兒子走遠,諸葛亮才輕輕牽起黃月英的手,笑著打趣:“你不嫁我,嫁與誰去?你可莫要忘了……當年你嫁我時,多少人說我傻,放著那麽多漂亮姑娘不娶,偏娶個‘醜媳婦’。”
黃月英輕輕掙脫他的手,叉著腰嗔道:“你個沒良心的!那……那還不是我初次見你,便已傾心於你,又怕世俗之人上門求親,故而化了醜妝見客,這才落了下醜名。”
“好在我托父親提親時,你並未以貌取人。當年,你若是過不了我設的考驗,即便我再喜歡你,也定不會嫁與你!”
“是是是,夫人說得都對。”諸葛亮連忙點頭,語氣滿是寵溺,“是亮撿了個大便宜才對!”
言罷,他話鋒一轉,又道:“說起來,這些年我一心撲在政務上,既冷落了你,也耽誤了修行。”
“不過,即便我好好修行,怕是也趕不上振武。——你想啊,我與雲長得古籍時都多大年紀了?難不成修至高深處,還真能返老還童?”
說到這兒,他眼神愈發溫柔:“再說,沒你在身邊,我要那長生又有何用?我隻盼下輩子、下下輩子,都能與你相愛相守,永不分離。”
黃月英臉頰微紅,推了他一下:“去去去!平日裏半句情話沒有,誰要跟你三生三世糾纏不休啊?這輩子我都夠夠的了!再說,世間貌美女子那麽多,你就不盼著換個人試試?”
諸葛亮笑著打斷:“錯!若是可以,生生世世才最好。於我而言,除了你,世間女子皆如浮雲。”
“要不然,當年你勸我納妾時,我又怎會拒絕,隻是將喬兒過繼過來?可惜喬兒走得太早……也怪我,平日裏對他太過嚴苛,給的壓力太大了些。”
見他神色低落,黃月英忙出聲安慰:“夫君,莫太自責了!俗話說得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隻要是你的子嗣,世人便難免會拿來與你作比較。要怪便怪我夫君太過優秀、太過完美了!好在瞻兒這些年在你教導下,也算有些才幹,總不至於丟了你的臉。”
諸葛亮搖了搖頭道:“瞻兒麽,還差得遠呢。他的才幹,當個一郡郡守倒是綽綽有餘。若能多些曆練,說不得將來能擔重任、入主中樞。”
“這也是……我屬意他隨繼祖回豫州當國相的緣由——豫州乃是大州,事務繁雜,正好讓他磨一磨。隻盼他莫要讓我失望才好。”
黃月英握緊他的手,輕聲道:“放心吧,瞻兒定不會叫你失望的。再者說了,你可是諸葛孔明,外人還喚我女諸葛呢,我就不信咱倆教出來的小諸葛,能差到哪去?”
“好啦,別想這些了,晚上我給你做幾道愛吃的小菜,再好好喝兩杯。瞻兒……能陪在咱們身邊的日子,也不多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眼底的愁緒漸漸散去,隻剩對眼前人的溫柔:“好,都聽夫人的。”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正是:公主歸朝定大典,故友重逢話短長。聯姻更兼排位次,長安城內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