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天人
字數:7126 加入書籤
“這……簡直不可思議!”
老李張大嘴巴,差點下巴落地。
身旁的管事太監也是一臉驚愕。
他主管火器司多年,別的不敢說,但對於火銃射程還是相當清楚的。
起初並未太在意。
但眼見事實擺在眼前,
朱政寥寥數語,便讓火銃的威力邁上新高度!
這位驃騎大將軍真是天人啊!
竟對火器如此精通?
“怪哉,實在怪哉!”
老李回過神來,連連感歎道:
“把火藥弄成這般顆粒狀,竟能有如此威力!
以前咱們怎就沒發現呢,這真是……”
說著,他不禁看向朱政,恭敬地彎腰行禮道:
“小老兒無知,不知貴人竟如此精通火器之術,小老兒心悅誠服!”
其他幾位工匠也連聲誇讚:
“貴人技藝超凡,我等欽佩!”
“驃騎大將軍真乃神人!
將火銃威力提升十步,奴才萬分敬仰!”
管事太監更是眉開眼笑,諂媚地討好道:
雖然這是朱政搞出來的成果,但這也算是他的功勞之一,自然有好處可得。
“不過是個小東西罷了,不值一提。”
朱政淡然一笑,擺擺手。
他今日前來是為了燧發槍。
這顆粒化火藥的技術,不過是順便而已。
當下,朱政也不拖延,從管事太監口中得知老李等人是火器司手藝最精妙的工匠後,
立刻取出係統獎勵的燧發槍圖紙,遞給他們。
問道:“你們瞧瞧,能否造得出來?”
晶
老李等人此刻已再無輕視之意,甚至對朱政更加敬重。
看到朱政拿出一張圖紙,頓時好奇地圍上去端詳起來。
下一秒,全都瞪大了眼睛,滿臉不信之色!
圖紙之上,赫然描繪著一件前所未見的奇異火器,其設計之獨特,讓在場之人無不咋舌。每處細節均標注得細致入微,仿佛隻需依樣畫葫蘆,便可將其複製。
縱使是一名粗鄙的匠人,僅憑此圖,亦應能造出此物。更令人驚歎的是,此火器雖與大明現有的火銃構造迥異,卻完全具備實現的可能性。老李等經驗豐富的師傅隻消略作思忖,便已察覺其中的革命性突破。
最令人震撼的是,它並非依賴火繩點火,而是利用燧石撞擊金屬產生的火星。這一設計輔以巧妙的扳機組件,無疑是一次大膽且卓有成效的革新。若得以應用,必將徹底淘汰傳統火銃的所有弊端,堪稱跨越時代的傑作。
老李等人對這張圖紙愛不釋手,神情恍惚間仿若膜拜珍寶。他們激動得全身顫抖,齊聲讚歎:“這是無價之寶!”“此構思實屬非凡,我輩怎未想到?”“必然可行,稍經試煉即可投入戰場,射速、威力、射程皆會大幅提升!”
工匠們頓時議論紛紛,情緒高漲,竟將獻圖者朱政拋諸腦後,急不可耐地想要動手驗證。朱政對此毫不介意,他認為正是這種探索精神推動技藝進步。
身旁的管事太監見狀,急忙出言提醒。眾人醒悟後,轉而恭敬地向朱政請教:“貴人,敢問此新式火器是否出自您手?”朱政笑著回應:“非也,此乃我自海外番人處所得,據說他來自法蘭西帝國,那裏的火器便是這般模樣。”
“法蘭西帝國?何方神聖?竟能造出如此利器!”
眾多工匠聽到消息後,無不震驚,紛紛搖頭表示不信。
“這些暫且不論。”
朱政擺擺手,隨即神情嚴肅地追問:
“現在告訴我,這件事到底能不能辦成?”
老李等人回過神來,互相對視一眼,急忙點頭答道:
“能,不過恐怕耗時頗久。這種燧發槍與我們以往所造火銃完全不同,每個步驟都需要反複試驗才能確定。此外,圖紙上的那些零件雖小,卻遠比大件複雜。過去的經驗未必適用,必須另尋新法!”
朱政聽完並未驚訝,這是常理。每次技術突破都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去完善工藝。若有人聲稱能輕易完成,他反倒會懷疑。因此,他對老李等人並無苛責,也未催促。畢竟時間充裕,隻需讓他們放手嚐試即可。或許還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他隨即吩咐管事太監調配所有精技工匠協助他們,人多好辦事。
憑借皇帝的旨意與金令,此時在司,朱政的命令便是聖旨。管事太監立刻遵命行動。
一時間,老李等工匠圍繞燧發槍圖紙展開熱烈研究,時不時提出疑問並熱烈討論。朱政也加入其中,腦海中存儲著係統獎勵的全套技術資料,儼然是這個時代頂尖的火器專家。然而,他並未直接解答眾人疑惑,僅提供了些許思路。即便如此,已足夠幫助他們推進工作。
老李等人雖少有學問,不識文字,卻一生鑽研火器,一點撥便能迅速找到解決方案。
朱政在司停留數日,直至老李等人步入正軌,才放心離開。
與此同時,宮中謹身殿內,朱元璋正耐心聽取劉和匯報朱政在司的情況。當他得知朱政發明顆粒化火藥,大幅增強火力與射程時,不禁開懷大笑,自豪地稱讚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兒果然聰明,做什麽都行,連火器也能造得這般出色!”
朱元璋欣慰地笑了起來。
就在不久前,朱標曾向他提起過朱政提出的士農工商並重之策,當時他並未多想,但現在卻突然覺得這工匠著實不可小覷。
若非其他,單是能夠研究如何提升武器威力這一點,就能為大明軍隊帶來巨大益處,極大地增強戰鬥力。無論是對抗蒙元還是其他外族,都能節省不少力氣。更讓他震驚的是土地與人口之間的關係,這似乎成了曆代王朝興衰的關鍵所在。他反複思考,越想越覺有理,對朱政的深遠謀劃愈發欽佩,對其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更加認可。
然而,老朱深知這種關乎整個明朝發展方向的政策絕不能草率決定,正如治理大國如同烹飪小魚,必須深思熟慮。稍有不慎,可能引發動蕩。特別是朱政所言之事,若要真正推行,勢必會觸犯一大批既得利益者。這一切都需要謹慎考量。並且事情有輕重緩急,在他看來,目前最重要的是確保朱政征討倭寇順利進行,建立赫赫戰功。待其凱旋後,再順勢宣布朱政的真實身份,並確立其皇太孫的地位,穩固權力根基。這才是當務之急。隻要這件事辦妥,其餘事宜便可從容應對。
老朱暗自思索時,劉和則匯報說朱政正帶領司的工匠們研發從法蘭西傳來的新型火器。老朱心不在焉地聽著,並未太放在心上。他雖重視火器,但並非專家,認為所謂的燧發槍不過是對傳統火器的小幅改良罷了,未能察覺到燧發槍背後的重大意義。於是他笑著揮了揮手說道:
“這孩子總有些新奇的想法!傳我的旨意,司上下都要聽從他的指揮。他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必須全力配合!另外,所有火銃、火炮都要優先供給他這次征倭行動。跨海作戰路途遙遠,能帶上的裝備盡量多帶些,越多越好,且必須是最好的!若有誰製造出什麽導致炸膛的劣質品影響戰事,我就摘了他的腦袋!”
“遵命!”劉和立刻答應,隨即悄然退出。
老朱心中依舊盤算著朱政此次出征日本是否還有什麽疏漏。這一刻,他就像一位即將送別子女遠行的父母,仔細檢查行囊,生怕落下什麽東西。
唯恐有遺漏之處!
唯恐準備得不夠周全!
唯恐給孩子的衣衫銀錢不夠使用!
恨不得傾盡所有!
即便在朱政看來,這些早已綽綽有餘。
哪怕攻打一個日本,也根本無需如此繁複的準備。
然而老朱仍是放心不下。
天下的父母心啊!
與此同時,還有一人與老朱懷著相同的心情——朱標。
……
東宮書房中,僅剩朱標與藍玉二人相對而坐。
藍玉起初不明白朱標為何召他入宮,但聽聞朱標的意圖後,立刻睜大雙眼,難以置信地問:“什麽?太子殿下是讓我跟著那個朱政一起去征伐日本?給他做副手?”
朱標麵無表情地點了點頭:“沒錯!”
“這……”
藍玉頓時愣住了!
他無法相信朱標竟下達這樣的指令!
他是誰?
赫赫有名的涼國公,朝廷倚重的大將。
若讓他擔任主帥出征,尚且說得過去。
藍玉也渴望建立不世之功,留名青史!
可如今,朱標卻要他跟隨朱政充任副手,甘拜下風、聽命行事?
這簡直荒唐!
他的顏麵何存?
沒錯,此前校場比試他確實敗於朱政之手,也按約定退避三舍,以表敬意,並接受了朱政並未收走全部家產的恩惠。
朱標先前也曾提醒過他們配合朱政的事宜。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對朱政心悅誠服!
他生性高傲自負,怎會輕易屈居人下?
隻是迫於無奈,才隱忍至今。
若此時真的隨朱政出征,成為副手,在其麾下效力,豈不是默認自己遠遜於朱政,淪為對方的手下將領?
一旦傳揚出去,豈非貽笑大方?
當下,藍玉滿麵不悅,欲言又止,正打算婉拒。而還未等他開口,朱標似乎已察覺到他的心思,緩緩問道:“怎麽,你不情願?”
藍玉實話實說道:
在太子麵前,某藍玉不敢妄言!
實話說,某並非不服從殿下的命令,而是覺得實在難以啟齒。
若傳揚出去,豈不讓旁人恥笑?
朱標聽後依舊神色平靜,僅輕輕點頭道:
“既然這樣,孤也不會勉強你!”
藍玉頓時展顏笑道:
“殿下英明,確是如此……”
然而話未出口,朱標冷聲續道:
“你若不願,便罷了,往後莫再說自己是孤的臣子,說什麽對孤忠心耿耿!
孤容不下這樣的臣子!”
此言極為嚴峻。
藍玉當下變色,急跪地道:
“殿下何以出此言?
某對殿下一片赤誠,天地可表!”
“放肆!”
朱標震怒,斥責道:
“說得天花亂墜,滿口忠心!
既為孤的臣子,怎可違抗旨意?”
他臉色陰沉,毫無留情:
“什麽麵子,什麽羞恥?
稍遇難題便退縮逃避,連些許委屈都承受不了!
這般畏首畏尾,毫無擔當,孤將來還能對你抱有何望?
還能指望你為孤效命、為孤獻身?簡直荒謬!”
話語激烈,滿含失望與憤怒。
句句如刀,直刺人心。
藍玉羞愧難當,眼眶泛紅:
喜歡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