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0章 屍易無限(155)

字數:14848   加入書籤

A+A-


    飛機降落在開羅國際機場時,清晨的陽光剛剛越過尼羅河的東岸,給遠處的金字塔鍍上了一層柔和的金邊。林野背著裝有青銅羅盤和信號分析儀的背包,剛走出航站樓,就看到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的哈立德博士舉著“中埃海上絲路合作組”的牌子迎上來。他穿著卡其色的考古服,皮膚黝黑,笑容爽朗,用帶著阿拉伯口音的英語說“歡迎來到埃及!亞曆山大港遺址的‘東港’區域剛有新發現,上周我們的隊員在清理淤泥時,挖到了一些帶有東方紋飾的陶片,還有幾塊疑似絲綢的殘片,不過現場有點複雜,昨天還遇到了‘挖土黨’的痕跡。”
    “挖土黨?”林野心裏一緊,“是非法盜掘者嗎?他們有沒有破壞遺址?”
    哈立德博士歎了口氣,點點頭“是的,他們在東港的外圍挖了幾個盜洞,雖然沒挖到核心區域,但破壞了部分地層,我們已經安排了安保人員巡邏。不過也多虧了他們的盜洞,我們在旁邊的次生堆積裏發現了那些陶片,也算‘歪打正著’。咱們先去亞曆山大市的工作站,下午就去遺址現場,你們的青銅羅盤或許能幫我們找到更多文物,也能判斷盜洞的範圍。”
    蘇曉翻出爺爺的筆記本,裏麵有一頁提到“亞曆山大港,漢陶遺蹤,舟楫之證”,她指著筆記對哈立德博士說“我爺爺幾十年前就推測這裏有中國漢代的文物,咱們這次一定要找到確鑿的證據。那些陶片的紋飾是不是和中國漢代的相似?”
    哈立德博士從背包裏掏出一個密封袋,裏麵裝著幾塊灰褐色的陶片“你們看這陶片上的‘弦紋’和‘水波紋’,和我在西安博物館看到的漢代陶罐紋飾很像,但陶質更粗糙,可能是經過海上運輸時受損,或者是當地工匠模仿中原風格製作的。具體的還需要你們用專業設備檢測。”
    坐上去亞曆山大市的汽車,車窗外的尼羅河風光漸漸展開——兩岸的椰棗樹鬱鬱蔥蔥,白色的帆船在河麵上緩緩移動,偶爾能看到古埃及神廟的殘柱矗立在河畔。哈立德博士指著遠處的地中海說“亞曆山大港的東港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公元前3世紀就已經存在,唐代的時候,這裏是中國絲綢、瓷器運往歐洲、非洲的中轉站,很多阿拉伯商人在這裏進行中轉貿易。”
    林野拿出青銅羅盤,輕輕放在膝蓋上,羅盤的指針微微顫動,指向地中海方向“我們的羅盤能檢測出土壤中的文物殘留信號,哪怕是很小的陶片或纖維,也能捕捉到。下午到了遺址,咱們先檢測盜洞周圍的土壤,看看有沒有文物殘留,再確定核心采集區域。”
    下午兩點,車隊抵達亞曆山大港東港遺址。遺址位於地中海沿岸,大部分區域還被海水和淤泥覆蓋,隻有一小片區域露出水麵,幾名考古隊員正在用抽水機清理淤泥,旁邊的臨時帳篷裏堆放著清理出來的石塊和陶片。哈立德博士指著遠處幾個新土堆說“那就是挖土黨挖的盜洞,一共三個,最深的有兩米多,我們已經用gps標記了位置。”
    林野和蘇曉立刻拿出青銅羅盤,在盜洞周圍開始采集信號。當羅盤靠近中間的盜洞時,信號突然變得強烈,屏幕上顯示的波形與中國漢代陶片的信號有30的相似度,還檢測出了微量的高嶺土成分——這是中國南方瓷器的主要原料。
    “這裏的土壤裏有漢代陶器的殘留!”林野興奮地說,“而且有高嶺土成分,說明附近可能有瓷器殘片。盜洞沒有挖到這裏,說明文物還在原地,咱們應該在盜洞周圍擴大清理範圍。”
    哈立德博士立刻安排隊員在信號強烈的區域劃定清理區,用鏟子和刷子小心地清理表層土壤。不到半小時,一名隊員就喊道“這裏有東西!”大家圍過去,隻見一塊帶有水波紋的陶片正從淤泥中顯露出來,陶片的邊緣還殘留著海水侵蝕的痕跡。
    蘇曉用軟毛刷輕輕清理陶片上的淤泥“這是一塊漢代‘硬陶’的殘片,質地堅硬,水波紋是典型的漢代風格,應該是從中國南方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過來的。你們看這邊緣的磨損痕跡,明顯是經過長期海上運輸造成的,證明它是‘原裝’的中原文物,不是本地仿品。”
    接下來的三天,林野和蘇曉在東港遺址展開了係統的信號采集和清理工作。他們在盜洞附近的清理區裏發現了更多漢代陶片,還有幾塊絲綢殘片,通過3d掃描和纖維檢測,確定絲綢是中國漢代的桑蠶絲,上麵還殘留著淡淡的紅色染料,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綢染料成分一致。
    “這是重大發現!”哈立德博士拿著絲綢殘片,激動地說,“這證明漢代的中國絲綢已經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了亞曆山大港,比之前認為的唐代早了幾百年!你們的青銅羅盤太神奇了,要是沒有它,我們可能還在盲目清理。”
    就在工作順利進行時,第四天淩晨,遺址的安保人員突然發現有可疑人員在盜洞附近活動,立刻發出警報,可疑人員迅速逃離,隻留下一把洛陽鏟和幾個新挖的小坑。林野和蘇曉趕到現場,用青銅羅盤檢測小坑周圍的土壤,發現信號中有金屬的成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他們可能在尋找金屬文物,比如銅鏡或銅錢,”林野分析道,“羅盤檢測到的金屬信號很弱,但能確定是銅質,可能是漢代的‘五銖錢’。咱們得加快清理速度,同時加強安保,不能讓他們得逞。”
    哈立德博士立刻聯係了當地警方,增加了巡邏人員,還在遺址周圍安裝了監控攝像頭。當天下午,林野和蘇曉在金屬信號強烈的區域清理出一枚殘缺的銅錢,銅錢的邊緣還能看到“五銖”的字樣,雖然大部分已經鏽蝕,但通過信號對比,與西安出土的漢代五銖錢信號高度一致。
    “這是漢代五銖錢!”蘇曉興奮地說,“這是目前亞曆山大港發現的最早的中國文物,證明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延伸到了地中海沿岸,比《後漢書》記載的還要早!”
    在東港遺址工作了一周,林野和蘇曉還清理出了一艘古代木船的殘體,船體的木材經過碳十四測年,確定為漢代,船上還殘留著一些陶片和絲綢纖維,證明這是一艘從事海上貿易的商船。哈立德博士看著木船殘體,感慨地說“這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活證據’,有了它,咱們就能完整還原漢代中國與埃及的貿易路線了。”
    離開亞曆山大港前,林野和蘇曉與哈立德博士簽訂了《中埃海上絲綢之路考古數據共享協議》。根據協議,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將亞曆山大港、盧克索等遺址的考古資料,“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數據庫”將新增“中埃海上文明交流”板塊,用中、英、阿拉伯三種語言展示雙方的考古發現,還將聯合開展“海上絲綢之路船舶複原”項目,還原漢代商船的樣貌。
    “那些挖土黨雖然可惡,但也讓我們意識到遺址保護的重要性,”哈立德博士握著林野的手說,“明年我們計劃對東港的核心區域進行大規模發掘,希望你們能派團隊來,用你們的技術幫我們找到更多文物,也幫我們建立遺址保護的‘信號監測係統’,防止盜掘。”
    離開埃及後,林野和蘇曉又前往斯裏蘭卡的科倫坡港遺址,考察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港口。這裏出土了大量的中國唐代瓷器和漢代陶片,證明斯裏蘭卡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節點,也印證了亞曆山大港的文物確實是通過這條路線傳播的。
    回到成都後,林野和蘇曉立刻投入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數據庫”“中埃海上文明交流”板塊的建設中。他們將亞曆山大港、科倫坡港的遺址數據與國內的漢代、唐代遺址數據整合,製作了“海上絲綢之路跨洲交流”專題頁麵,用動態地圖展示從廣州、泉州到科倫坡、亞曆山大港的海上路線,標注重要的港口和文物出土點;還加入了“遺址保護”子板塊,介紹如何用青銅羅盤和信號分析技術監測盜掘、保護遺址,為全球的遺址保護參考。
    數據庫更新上線後,受到了國際文物保護組織的高度評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海上絲綢之路遺址保護示範項目”,邀請林野和蘇曉參加全球遺址保護大會,分享遺址保護的技術和經驗。
    一天下午,林野和蘇曉正在整理“中埃海上文明交流”板塊的用戶反饋,周局長突然來到辦公室。他手裏拿著一份來自肯尼亞的合作邀請“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希望和咱們合作,采集拉穆島遺址的考古數據,那裏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的重要遺址,出土了大量的中國瓷器,最近還發現了疑似漢代的陶片,不過當地的挖土黨活動頻繁,遺址保護形勢嚴峻,他們希望你們能幫忙檢測和保護遺址。”
    蘇曉翻出爺爺的筆記本,裏麵有一頁提到“拉穆島,漢瓷遺珠,非洲之證”,她興奮地說“爺爺早就提到過拉穆島!那裏的文物能證明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延伸到了非洲,咱們這次不僅要采集數據,還要幫當地建立遺址保護係統,打擊挖土黨。”
    林野看著肯尼亞的合作邀請,點點頭“拉穆島是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的‘終點’之一,采集那裏的數據,能讓數據庫的‘海上絲綢之路’板塊形成‘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非洲’的完整閉環。而且打擊挖土黨、保護遺址是咱們的責任,不能讓珍貴的文明遺產遭到破壞。”
    鄭隊長也表示支持“國家文物局已經同意了這個合作意向,下個月會派你們去肯尼亞參加合作洽談會,順便考察拉穆島遺址。不過當地的氣候炎熱潮濕,還有瘧疾等傳染病,你們要提前準備好藥品和防護裝備,注意安全。”
    出發前一天,林野和蘇曉收拾行李時,把亞曆山大港的漢代陶片照片、科倫坡港的絲綢殘片數據小心地放進背包,還特意帶上了幾台便攜式信號檢測儀——準備教肯尼亞的考古隊員使用,幫助他們監測遺址。蘇曉看著這些設備,笑著說“從打擊挖土黨到保護遺址,再到共享數據,咱們的工作越來越有意義了。爺爺們當年要是能看到這些,肯定會特別欣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林野握住蘇曉的手,目光堅定“海上絲綢之路是不同文明交流的‘藍色紐帶’,咱們不僅要挖掘它的曆史,更要守護它的未來。不管是在埃及、斯裏蘭卡,還是肯尼亞,咱們都要盡最大努力保護遺址,打擊非法盜掘,讓這份珍貴的文明遺產傳承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蘇曉背著青銅羅盤、帶著數據采集設備和防護用品,跟著王院士、鄭隊長坐上了前往肯尼亞的飛機。飛機穿過雲層,下方的印度洋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遠處的非洲大陸輪廓漸漸清晰。林野看著手裏的拉穆島遺址資料,心裏滿是期待——那裏有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的遺跡,有與中國文明交流的證據,也有守護遺址的重任在等待著他們。
    飛機漸漸靠近蒙巴薩國際機場,遠處的拉穆島在印度洋中像一顆綠色的珍珠。林野和蘇曉收拾好東西,準備下飛機——拉穆島遺址,我們來了!
    飛機降落在蒙巴薩國際機場時,午後的陽光帶著印度洋的濕潤氣息,遠處的海岸線在湛藍的海水映襯下格外清晰。林野背著裝有青銅羅盤、便攜式信號檢測儀和抗瘧藥品的背包,剛走出航站樓就感受到一陣濕熱的風,手裏的羅盤輕輕顫動,指針朝著東北方向傾斜——那裏正是拉穆島遺址所在的拉穆縣。
    “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的奧馬爾館長已經在機場外接咱們了,”鄭隊長擦了擦額頭的汗,指著人群中舉著“中肯海上絲路保護組”牌子的黑人男人,“他研究拉穆島遺址二十多年,對當地的情況特別熟悉,昨天還發消息說,最近挖土黨在遺址附近活動頻繁,他們加派了巡邏人員,但還是擔心文物安全。”
    奧馬爾館長快步迎上來,熱情地握住林野的手,英語帶著濃重的斯瓦希裏語口音“歡迎你們!拉穆島的‘沙卡莫拉遺址’上周又發現了新的盜洞,雖然沒丟文物,但破壞了文化層。咱們先去拉穆鎮的工作站,晚上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去遺址,你們的信號檢測儀說不定能幫咱們找到挖土黨的隱藏盜洞,還能檢測出有沒有遺漏的文物。”
    蘇曉跟著奧馬爾館長走向汽車,順手翻出爺爺的筆記本“奧馬爾館長,我爺爺在筆記裏提到拉穆島有‘漢瓷遺珠’,咱們這次能找到漢代的文物嗎?聽說最近發現了疑似漢代的陶片?”
    奧馬爾館長笑著點頭,從背包裏掏出一個密封袋“這就是上周在盜洞附近撿到的陶片,上麵的水波紋和我在書上看到的中國漢代陶片很像,但我不敢確定,就等著你們來鑒定。拉穆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在非洲的重要港口,唐代的青瓷、宋代的青花瓷都有發現,要是能找到漢代的文物,就能把中肯交流的曆史再往前推幾百年。”
    坐上去拉穆鎮的汽車,車窗外的熱帶風光漸漸展開——道路兩旁的芒果樹、椰子樹鬱鬱蔥蔥,偶爾能看到穿著彩色傳統服飾的當地人在路邊售賣水果,遠處的印度洋上,白色的漁船正緩緩歸航。奧馬爾館長指著窗外的海麵說“古代的商船就是沿著這條航線,從中國的廣州、泉州出發,經過斯裏蘭卡、印度,再繞過非洲東海岸,最終停靠在拉穆島,把中國的絲綢、瓷器賣到非洲,再把非洲的象牙、香料運回中國。”
    林野掏出青銅羅盤,輕輕放在膝蓋上,指針隨著汽車的行駛微微晃動“我們的羅盤能檢測出土壤中的文物殘留信號,哪怕是很小的陶片碎片也能捕捉到。明天去遺址,咱們先檢測那些已知的盜洞,看看有沒有文物殘留,再擴大範圍,找找有沒有隱藏的盜洞。”
    抵達拉穆鎮工作站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工作站是一棟兩層的白色小樓,院子裏種著幾棵高大的鳳凰木,開著鮮豔的紅花。奧馬爾館長領著大家走進一樓的文物整理室,牆上掛滿了拉穆島遺址的照片和出土文物的圖片。他指著一張唐代青瓷碗的照片說“這是101novel.com18年在沙卡莫拉遺址發現的,碗底還有‘越窯’的印記,是唐代越窯的典型器物,現在保存在肯尼亞國家博物館,明天去遺址的路上可以順便去看看。”
    第二天清晨,車隊朝著沙卡莫拉遺址出發。汽車行駛在狹窄的沿海公路上,一側是茂密的熱帶叢林,一側是蔚藍的印度洋,風景格外優美。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駛,終於抵達遺址。沙卡莫拉遺址位於拉穆島的西北岸,大部分區域被沙丘和熱帶植被覆蓋,幾處明顯的盜洞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那就是最近發現的盜洞,一共五個,最深的有三米多,”奧馬爾館長指著遠處的沙丘,“咱們先從最西邊的盜洞開始檢測,那裏撿到了疑似漢代的陶片。”
    林野和蘇曉立刻拿出便攜式信號檢測儀,在盜洞周圍開始采集信號。當檢測儀靠近盜洞邊緣時,信號突然變得強烈,屏幕上顯示的波形與中國漢代陶片的信號有40的相似度,還檢測出了微量的高嶺土成分。
    “這裏的土壤裏有漢代陶器的殘留!”林野興奮地說,“而且有高嶺土成分,說明附近肯定有漢代的陶片,甚至可能有完整的器物。咱們在盜洞周圍劃定一個10米x10米的清理區,小心清理,說不定能有重大發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奧馬爾館長立刻安排隊員搭建臨時遮陽棚,準備清理工具。蘇曉蹲在盜洞旁邊,用軟毛刷輕輕清理表層土壤,不到十分鍾,一塊帶著水波紋的陶片就顯露出來。“這是漢代的硬陶片!”蘇曉激動地喊道,“你們看這水波紋的間距和線條,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陶片完全一致,肯定是漢代的文物!”
    接下來的三天,林野和蘇曉在沙卡莫拉遺址展開了係統的信號檢測和清理工作。他們用青銅羅盤和便攜式檢測儀,在清理區裏發現了更多的漢代陶片,還有幾塊唐代的青瓷殘片,其中一塊青瓷殘片的碗底還保留著完整的“越窯”印記。
    “這是唐代越窯的青瓷碗殘片,”林野拿著殘片對奧馬爾館長說,“和咱們在亞曆山大港發現的青瓷殘片是同一時期的,說明唐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形成了從中國到非洲的完整航線,拉穆島就是這條航線的重要終點。”
    就在清理工作順利進行時,第四天中午,負責巡邏的隊員突然跑來報告“奧馬爾館長,東邊的沙丘上發現了新的盜洞,還看到幾個可疑人員往叢林裏跑了!”
    林野和蘇曉立刻跟著奧馬爾館長趕到東邊的沙丘,隻見一個深約兩米的盜洞剛剛挖成,旁邊還散落著一把洛陽鏟和幾個編織袋。林野趕緊拿出信號檢測儀,在盜洞周圍采集信號,發現信號中有金屬的成分,還有微弱的瓷器信號。
    “他們可能想挖金屬文物,比如銅鏡、銅錢,還有瓷器,”林野分析道,“信號顯示金屬成分是銅質,很可能是唐代的銅錢,瓷器信號和越窯青瓷一致。咱們得趕緊清理這個盜洞,看看有沒有文物被挖走,再順著他們逃跑的方向找找,說不定能發現更多隱藏的盜洞。”
    奧馬爾館長立刻聯係當地警方,讓他們在叢林周圍設置關卡,同時安排隊員清理新盜洞。蘇曉蹲在盜洞邊,用小鏟子小心地清理泥土,沒過多久,一枚殘缺的銅錢就從泥土中顯露出來。“是唐代的‘開元通寶’!”蘇曉興奮地說,“雖然邊緣有些鏽蝕,但‘開元通寶’四個字還能看清,和西安出土的唐代銅錢完全一樣!”
    經過一整天的清理和搜索,考古隊在叢林邊緣又發現了兩個隱藏的盜洞,幸好都沒有挖到文物。林野和蘇曉用信號檢測儀對這兩個盜洞進行了全麵檢測,確定沒有文物殘留後,才讓隊員用沙土把盜洞填好,並在周圍安裝了信號監測設備。
    “這些監測設備能實時傳輸信號,要是有挖土黨靠近,設備就會發出警報,還能定位他們的位置,”林野對奧馬爾館長說,“咱們再教你們的隊員怎麽用便攜式檢測儀,以後定期在遺址周圍檢測,就能及時發現盜洞,保護文物安全。”
    在沙卡莫拉遺址工作了一周,林野和蘇曉不僅完成了遺址的信號采集和文物清理,還幫肯尼亞的考古隊員建立了遺址保護的“信號監測係統”,培訓了十名隊員使用信號檢測儀。離開遺址前,奧馬爾館長特意舉辦了一個簡單的儀式,給林野和蘇曉頒發了“拉穆島遺址保護貢獻獎”。
    “謝謝你們!有了這個監測係統,還有你們教的技術,我們就能更好地保護遺址,打擊挖土黨了,”奧馬爾館長握著林野的手說,“明年我們計劃對沙卡莫拉遺址的核心區域進行大規模發掘,希望你們能派團隊來,繼續幫我們檢測和保護遺址,還能一起研究出土的文物。”
    離開拉穆島後,林野和蘇曉跟著聯合工作組前往坦桑尼亞的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考察了另一處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遺址。這裏出土了大量的中國宋代青花瓷,還有一些明代的永樂通寶銅錢,證明中坦交流的曆史也十分悠久。
    回到成都後,林野和蘇曉立刻投入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數據庫”“中肯海上文明交流”板塊的建設中。他們將拉穆島、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的數據與國內的漢代、唐代、宋代遺址數據整合,製作了“海上絲綢之路非洲段”專題頁麵,用動態地圖展示從中國到非洲的海上航線,標注重要的港口和文物出土點;還加入了“遺址保護技術”子板塊,詳細介紹如何用信號檢測儀和青銅羅盤監測盜洞、保護遺址,為非洲的遺址保護技術支持。
    數據庫更新上線後,受到了非洲各國文物保護機構的高度關注。南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的文物部門紛紛聯係聯合工作組,希望合作開展遺址保護和數據采集工作,還邀請林野和蘇曉去非洲舉辦遺址保護技術培訓班。
    一天下午,林野和蘇曉正在整理“海上絲綢之路非洲段”板塊的用戶反饋,王院士突然來訪。他手裏拿著一份來自越南的合作邀請“越南國家曆史博物館希望和咱們合作,采集會安古城遺址的考古數據,那裏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在東南亞的重要港口,出土了大量的中國漢代到清代的文物,最近還發現了疑似漢代的商船殘體,但當地的土壤酸性強,文物保存狀況不好,他們希望你們能幫忙檢測文物的保存狀態,還能一起研究中越海上交流的曆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蘇曉翻出爺爺的筆記本,裏麵有一頁提到“會安古城,漢船遺跡,東南亞之樞紐”,她興奮地說“爺爺早就提到過會安古城!那裏是海上絲綢之路在東南亞的‘十字路口’,要是能找到漢代的商船殘體,就能完整還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早期航線,還能了解漢代的造船技術。”
    林野看著越南的合作邀請,點點頭“會安古城的文物跨越了多個朝代,從漢代到清代都有,能完整展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曆程。而且幫助他們檢測文物保存狀態,也是咱們的責任,不能讓珍貴的文物因為保存不當而損壞。”
    鄭隊長也表示支持“國家文物局已經同意了這個合作意向,下個月會派你們去越南參加合作洽談會,順便考察會安古城遺址。不過越南的氣候濕熱,土壤酸性強,你們要提前準備好文物檢測的設備和保護材料,注意安全。”
    出發前一天,林野和蘇曉收拾行李時,把拉穆島的漢代陶片照片、基爾瓦基斯瓦尼遺址的宋代青花瓷數據小心地放進背包,還帶上了幾台文物保存狀態檢測儀——準備幫越南的考古隊員檢測文物,保護建議。蘇曉看著這些設備,笑著說“從非洲到東南亞,咱們的數據庫快要覆蓋海上絲綢之路的所有重要節點了。爺爺們當年要是能看到這些,肯定會特別驕傲。”
    林野握住蘇曉的手,目光堅定“海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不同文明的‘藍色紐帶’,咱們不僅要挖掘它的曆史,更要守護它的未來。不管是在非洲、東南亞,還是其他地區,咱們都要盡最大努力保護文物,傳承文明,讓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永遠流傳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蘇曉背著青銅羅盤、帶著數據采集設備和文物保護材料,跟著王院士、鄭隊長坐上了前往越南的飛機。飛機穿過雲層,下方的南海像一塊巨大的翡翠,遠處的越南海岸線漸漸清晰。林野看著手裏的會安古城遺址資料,心裏滿是期待——那裏有海上絲綢之路在東南亞的遺跡,有與中國文明交流的證據,也有文物保護的重任在等待著他們。
    飛機漸漸靠近峴港國際機場,遠處的會安古城在陽光下像一幅古老的畫卷。林野和蘇曉收拾好東西,準備下飛機——會安古城遺址,我們來了!
    飛機降落在峴港國際機場時,清晨的薄霧還未完全散去,遠處的山茶半島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海風氣息。林野背著裝有青銅羅盤、文物保存狀態檢測儀的背包,剛走出航站樓,就看到越南國家曆史博物館的阮文雄館長舉著“中越海上絲路考古組”的牌子迎上來。他穿著一件淺灰色的襯衫,頭發梳理得整齊,笑容溫和,用帶著越南口音的中文說“歡迎你們來越南!會安古城的‘東河港區’遺址上周有新發現,清理出了幾塊木板,疑似漢代商船的殘體,不過土壤酸性太強,木板已經開始腐朽,我們正發愁怎麽保護,你們的文物保護設備可算來了。”
    蘇曉快步走上前,遞上一本《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數據庫》的東南亞板塊簡介“阮館長,我們帶來了中國漢代到清代的海上絲綢之路遺址數據,尤其是船舶遺跡的保護經驗,希望能幫上忙。那些木板的材質有沒有檢測過?是不是和中國漢代的造船木材一致?”
    阮文雄館長接過簡介,翻到船舶遺跡的頁麵,連連點頭“還沒來得及詳細檢測,但從外觀上看,木材的紋理和我在廣州海事博物館看到的漢代古船木材很像。會安古城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漢代的時候就有中國商船來這裏,唐代更是熱鬧,很多中國商人在這裏定居,現在古城裏還有保存完好的‘中華會館’呢。”
    坐上去會安古城的汽車,車窗外的越南鄉村風光緩緩展開——成片的稻田泛著翠綠,水牛在田埂上悠閑地踱步,偶爾能看到穿著奧黛的越南姑娘騎著摩托車經過。阮文雄館長指著遠處的秋盆河說“秋盆河是會安古城的母親河,東河港區就位於秋盆河入海口,古代的商船就是沿著這條河進入會安,在這裏裝卸貨物,再轉運到東南亞其他地區。”
    林野拿出青銅羅盤,輕輕放在膝蓋上,羅盤的指針微微顫動,指向秋盆河方向“我們的羅盤能檢測出木材的保存狀態,比如腐朽程度、水分含量,還能判斷周圍土壤的酸性強度,幫咱們製定針對性的保護方案。到了遺址,咱們先檢測木板的保存狀態,再采集周圍的土壤樣本。”
    上午十點,車隊抵達會安古城東河港區遺址。遺址位於秋盆河岸邊,四周用鐵絲網圍了起來,幾名越南考古隊員正在用塑料布覆蓋剛清理出的木板,旁邊的臨時實驗室裏放著各種檢測設備。阮文雄館長指著塑料布覆蓋的區域說“那就是疑似漢代商船殘體的木板,一共三塊,最長的有一米五,上麵還能看到明顯的榫卯結構,是典型的中國古代造船工藝。”
    林野和蘇曉立刻拿出文物保存狀態檢測儀,小心翼翼地靠近木板。檢測儀的探頭輕輕接觸木板表麵,屏幕上很快顯示出數據木材腐朽程度35,水分含量28,周圍土壤ph值42——酸性極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情況比想象的嚴重,”林野皺著眉頭說,“酸性土壤會加速木材腐朽,現在必須先中和土壤的酸性,再給木材做脫水加固處理。我們帶了堿性緩衝劑和木材加固劑,可以先在木板周圍的土壤中加入緩衝劑,降低酸性,再用加固劑滲透木材,防止進一步腐朽。”
    蘇曉則用3d掃描儀掃描木板的榫卯結構“這榫卯結構是漢代典型的‘燕尾榫’,和廣州出土的漢代古船榫卯完全一致,進一步證明這些木板來自中國漢代的商船。掃描完成後,咱們可以建立木板的3d模型,即使木板最終腐朽,也能在數據庫裏保留完整的結構數據。”
    阮文雄館長看著檢測儀上的數據,鬆了口氣“太好了!之前我們不知道該怎麽處理,現在有了你們的方案,終於能保住這些珍貴的木板了。你們的3d掃描技術也很有用,以後遊客就能通過數據庫看到漢代商船的殘體細節,了解中越海上交流的曆史。”
    接下來的三天,林野和蘇曉帶領越南考古隊員對木板進行了係統的保護處理。他們先在木板周圍的土壤中加入堿性緩衝劑,將土壤ph值調節到65左右;再用低壓注射的方式,將木材加固劑滲透到木板內部,增強木材的強度;最後在木板表麵覆蓋一層透明的保護薄膜,防止水分和酸性物質再次侵蝕。
    在保護木板的同時,林野和蘇曉還在東河港區遺址展開了信號采集工作。當青銅羅盤靠近木板周圍的土壤時,信號中檢測出了漢代陶器的殘片成分,還有微量的絲綢纖維——雖然纖維已經碳化,但通過信號對比,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絲綢纖維一致。
    “這裏不僅有漢代商船的殘體,還有漢代的陶器和絲綢殘留!”蘇曉興奮地說,“這證明當時商船上裝載的貨物不僅有瓷器,還有絲綢,進一步印證了會安古城在漢代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天下午,正當大家忙著整理數據時,越南考古隊員突然跑來報告“阮館長,西港區發現了新的文物!是一個陶罐,上麵有奇怪的花紋。”林野和蘇曉立刻跟著阮文雄館長趕到西港區,隻見一個灰褐色的陶罐半埋在土壤中,罐身上刻著清晰的“水波紋”和“弦紋”。
    “這是漢代的硬陶罐!”林野一眼就認了出來,“和拉穆島、亞曆山大港發現的漢代陶罐紋飾一致,是中國南方窯口的產品。你們看罐口的磨損痕跡,明顯是經過海上運輸造成的,說明這是從中國直接運過來的,不是本地仿品。”
    阮文雄館長看著陶罐,激動地說“這是會安古城發現的第一件完整的漢代陶罐,太珍貴了!咱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把它放進數據庫,讓更多人看到中越漢代交流的證據。”
    在會安古城工作了一周,林野和蘇曉不僅完成了漢代商船殘體的保護和東河港區的信號采集,還幫助越南考古隊員建立了文物保護實驗室,培訓了五名隊員使用文物保存狀態檢測儀。離開會安古城前,阮文雄館長帶著他們參觀了古城裏的中華會館,會館裏保存著清代的匾額和石碑,上麵記載著中國商人在會安的經商曆史。
    “會安古城現在還保留著很多中國元素,比如‘福建會館’‘廣肇會館’,還有春節貼春聯、端午吃粽子的習俗,”阮文雄館長指著會館裏的匾額說,“這些都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見證,和你們的數據庫一起,構成了完整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圖景。”
    離開會安古城後,林野和蘇曉跟著聯合工作組前往泰國的宋卡府,考察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宋卡港”遺址。這裏出土了大量的中國宋代青花瓷和明代的永樂通寶銅錢,證明中泰交流的曆史也十分悠久。
    回到成都後,林野和蘇曉立刻投入到“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數據庫”“中越海上文明交流”板塊的建設中。他們將會安古城的漢代商船殘體數據、陶罐紋飾、土壤檢測報告整合到數據庫中,製作了“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樞紐”專題頁麵,用中、越、英三種語言展示會安古城的考古發現,還加入了“文物保護技術”子板塊,詳細介紹漢代商船殘體的保護過程,為東南亞地區的文物保護參考。
    數據庫更新上線後,受到了中越兩國文化部門的高度評價。越南國家曆史博物館還專門舉辦了“中越海上絲綢之路文物展”,展出了數據庫中的3d文物模型和考古照片,吸引了大量觀眾。
    一天下午,林野和蘇曉正在整理“中越海上文明交流”板塊的用戶反饋,周局長突然來到辦公室。他手裏拿著一份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合作邀請“印度尼西亞國家考古研究所希望和咱們合作,采集三保壟港遺址的考古數據,那裏是鄭和下西洋時的重要停靠港,出土了大量的明代文物,最近還發現了疑似鄭和船隊的船舶殘體,但遺址位於海邊,受潮汐影響嚴重,文物保護難度很大,他們希望你們能幫忙檢測和保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蘇曉翻出爺爺的筆記本,裏麵有一頁提到“三保壟港,鄭和遺跡,南洋之印記”,她興奮地說“爺爺早就提到過三保壟港!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巔峰,要是能找到船隊的船舶殘體,就能完整還原鄭和下西洋的曆史,還能了解明代的造船技術和航海路線。”
    林野看著印度尼西亞的合作邀請,點點頭“三保壟港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節點,采集那裏的數據,能填補數據庫中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部分空白。而且受潮汐影響的文物保護是咱們的強項,之前在會安古城、拉穆島都有經驗,肯定能幫上忙。”
    鄭隊長也表示支持“國家文物局已經同意了這個合作意向,下個月會派你們去印度尼西亞參加合作洽談會,順便考察三保壟港遺址。不過那裏的潮汐變化大,你們要提前了解潮汐規律,準備好防水的檢測設備,注意安全。”
    出發前一天,林野和蘇曉收拾行李時,把會安古城的漢代陶罐照片、宋卡港的明代銅錢數據小心地放進背包,還特意帶上了防水型的青銅羅盤和文物保存狀態檢測儀——準備應對潮汐帶來的潮濕環境。蘇曉看著這些設備,笑著說“從漢代到明代,從非洲到東南亞,咱們的數據庫已經能完整展現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曆程了。爺爺們當年要是能看到這些,肯定會特別欣慰。”
    林野握住蘇曉的手,目光堅定“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貿易通道,更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友誼之路。咱們不僅要挖掘它的曆史,更要傳承它的精神,讓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人都能通過數據庫,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續寫新時代的交流篇章。”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蘇曉背著青銅羅盤、帶著數據采集設備和防水裝備,跟著王院士、鄭隊長坐上了前往印度尼西亞的飛機。飛機穿過雲層,下方的南海漸漸變成爪哇海,遠處的印度尼西亞群島像一串綠色的珍珠散落在海上。林野看著手裏的三保壟港遺址資料,心裏滿是期待——那裏有鄭和下西洋的遺跡,有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證據,也有文物保護的重任在等待著他們。
    飛機漸漸靠近三寶壟機場,遠處的三保壟港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林野和蘇曉收拾好東西,準備下飛機——三保壟港遺址,我們來了!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