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7章 屍易無限(212)
字數:14712 加入書籤
我們跟著馬局長驅車前往莫高窟,沿途能看到連綿的沙丘在陽光下泛著金色的光,遠處的莫高窟崖壁隱約可見,洞窟的輪廓在戈壁背景下顯得格外肅穆。馬局長一邊開車一邊介紹“從出土的佛經殘片和絹畫風格來看,這個藏經洞應該屬於唐代中晚期,和莫高窟第17窟(即王道士發現的藏經洞)年代相近,但規模可能更大。裏麵的文物很可能包括手抄佛經、世俗文書、絹畫和刺繡,對研究敦煌學和唐代佛教文化意義重大。”
抵達藏經洞現場時,眼前的景象讓我們既心疼又慶幸——盜洞直徑約一米,周圍散落著撕碎的佛經殘片和斷裂的絹畫邊角,幾名考古隊員正跪在地上,用鑷子小心翼翼地收集殘片。馬局長指著盜洞說“我們用無人機探測過,洞裏空間很大,約有二十平方米,頂部有坍塌的風險,但大部分文物還在原位,沒有被嚴重擾動。”
老煙槍蹲在盜洞邊,用手撚起一撮細沙,對著陽光觀察“敦煌的風沙裏含堿量高,容易腐蝕紙質和絹質文物。咱們得先在盜洞周圍搭建防風沙棚,再用濕毛巾擦拭文物表麵的沙塵,不能直接用刷子,不然會把脆弱的紙張刷破。”
shirley楊打開便攜式環境監測儀,屏幕上顯示洞內溫度22c,濕度35,風速05米秒“溫度和濕度還算適宜,但風沙是最大威脅。咱們得準備好無酸紙和密封袋,文物清理出來後立刻封存,防止水分流失導致變脆。”
阿貴則在盜洞周圍的殘片中仔細搜尋,很快發現一片帶有梵文的佛經殘片“你們看!這是《金剛經》的手抄本殘片!上麵的漢文和梵文對照書寫,字體是唐代的‘寫經體’,工整秀麗!”他用軟毛刷輕輕掃去殘片上的沙塵,“這種雙語寫經在敦煌文獻中非常罕見,要是能找到完整本,價值不可估量。”
胖子扛著鋼管和防風布,和考古隊員一起搭建防風沙棚“敦煌這風也太大了,吹得人眼睛都睜不開。等棚子搭好,咱們就進去找完整的佛經和絹畫,我還沒見過唐代的刺繡呢,說不定能看到繡著佛像的絲綢!”
接下來的四天,我們都在做發掘前的準備。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甘草水,分發給所有人“敦煌氣候幹燥,喝甘草水能潤喉嚨,還能緩解風沙帶來的不適。”他還在帳篷周圍挖了一圈淺溝,鋪上塑料布,防止風沙灌進帳篷——有天夜裏刮起了沙塵暴,防風沙棚和淺溝起到了關鍵作用,帳篷裏幾乎沒有進沙。
shirley楊則帶著考古隊員加固盜洞,用鋼筋和木板在洞壁內側搭建支撐架,還在洞口安裝了滑動門,需要進入時才打開,最大限度減少風沙進入“藏經洞裏的文物太脆弱了,哪怕一點沙塵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壞。”
阿貴則把收集到的佛經殘片和絹畫碎片分類整理,按照文字分為漢文、梵文、藏文,按照內容分為佛經、契約、書信,還在筆記本上臨摹殘片上的文字“這片殘片是唐代的‘借貸契約’,上麵寫著‘某甲向某乙借糧五石,秋熟還七石’,反映了唐代敦煌的民間經濟生活;這片藏文殘片,應該是吐蕃統治時期的佛教文獻,說明當時敦煌文化交流頻繁。”
第五天清晨,防風沙棚和支撐架搭建完畢,我們穿上防靜電服,戴上棉質手套,沿著加固後的盜洞慢慢進入藏經洞。洞內漆黑一片,打開手電筒後,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屏住了呼吸——洞壁兩側整齊地堆放著一摞摞用布包裹的經卷,地麵上散落著幾幅卷起來的絹畫,還有一些刺繡佛像被壓在經卷下方,雖然布滿沙塵,但色彩依然能辨認出紅、藍、綠等鮮豔的顏色。
“太好了!這麽多完整的經卷和絹畫!”馬局長激動得聲音都在發顫,“咱們得按區域清理,先從靠近洞口的經卷開始,每一件文物都要編號、拍照、記錄位置,一點都不能亂。”
shirley楊蹲在一堆經卷前,小心翼翼地解開外層的粗布,露出裏麵泛黃的紙張“這是一卷《妙法蓮華經》,紙張是唐代的‘麻紙’,質地堅韌,保存得非常好。你們看上麵的題跋,寫著‘大中十年,沙州僧法成抄’,大中十年是公元856年,沙州就是現在的敦煌,這說明這卷佛經是敦煌本地僧人抄寫的。”
阿貴則捧著一卷雙語經卷,眼睛發亮“這是《心經》的漢文和梵文對照本!前麵是漢文,後麵是梵文,還有注釋,太珍貴了!”他輕輕展開經卷,手指在文字上慢慢劃過,“你們看這個梵文字體,是唐代傳入的‘悉曇體’,現在能認識這種字體的人已經很少了,這卷經卷對研究梵文傳播和佛教漢化太重要了。”
老煙槍則在洞角發現了一幅折疊的絹畫,小心翼翼地展開後,露出一幅“觀音菩薩像”“這絹畫用的是唐代的‘熟絹’,上麵的顏料是礦物顏料,雖然過了一千多年,顏色依然鮮豔。你們看觀音的衣紋,用的是‘鐵線描’,線條流暢有力,是唐代敦煌畫派的典型風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胖子則負責將清理出來的經卷和絹畫小心翼翼地放進恒溫恒濕的儲存箱“這些經卷太脆弱了,拿的時候得輕手輕腳,可不能把紙弄破了。”他一邊放一邊數,“已經清理出三十多卷經卷,五幅絹畫了,裏麵肯定還有更多!”
接下來的兩周,我們都在藏經洞裏緊張地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經卷的解讀上,他每天都捧著經卷,逐字逐句地辨認,遇到不認識的梵文或藏文,就拿出隨身攜帶的詞典和拓片對照。有天深夜,他突然抱著一卷經卷跑到我們的帳篷“重大發現!這是一卷唐代的‘敦煌戶籍冊’!上麵詳細記錄了沙州一戶人家的人口、土地和賦稅情況,比如‘戶主王二狗,年三十五,妻張氏,年三十一,子王小三,年五歲,有田十畝,每年繳糧二石’,這對研究唐代敦煌的戶籍製度和社會經濟太重要了!”
shirley楊在修複一幅破損的絹畫時,發現畫的背麵有一行小字,用放大鏡仔細辨認後,確定是“鹹通十二年,畫工李茂造”“鹹通十二年是公元871年,李茂是敦煌著名的畫工,莫高窟第156窟的《張議潮出行圖》就有他的署名!這幅絹畫是他的傳世作品,價值連城!”
老煙槍則每天都會檢查文物儲存箱的溫濕度,確保經卷和絹畫處於1822c、4045濕度的最佳環境“這些文物是紙質和絹質的,對溫濕度變化非常敏感,哪怕相差幾度,都可能導致紙張變脆、顏料脫落。咱們得時刻盯著,一點都不能馬虎。”
就在我們準備清理洞深處的經卷時,警方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足跡和工具,在敦煌的一個小旅館裏抓獲了兩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佛經殘片、一幅完整的絹畫和兩件刺繡佛像。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馬局長接到電話後,激動地在帳篷裏來回踱步,“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卷完整的《金剛經》雙語本賣給了一個叫‘黑哥’的文物販子,這個‘黑哥’長期在甘肅、新疆一帶倒賣敦煌文物,還和海外走私團夥有聯係。警方已經聯合邊境檢查部門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將他抓獲,追回被盜的《金剛經》!”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旅館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其中一幅絹畫引起了shirley楊的注意。她仔細一看,興奮地說“這是唐代敦煌的‘飛天圖’絹畫!上麵的飛天姿態輕盈,色彩鮮豔,和莫高窟第3101novel.com窟的飛天壁畫風格一致,是難得的珍品!”
回到藏經洞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清理洞深處的經卷。洞深處的經卷堆積得更厚,還有幾箱用木板封裝的文書,阿貴打開其中一箱,裏麵竟是唐代敦煌的“市易司文書”,詳細記錄了敦煌的商品交易情況,包括絲綢、茶葉、馬匹的價格和交易量“‘市易司’是唐代管理市場的機構,這些文書填補了史書中關於唐代敦煌市場管理的空白,太重要了!”
shirley楊則在洞壁的夾層裏發現了一幅更大的絹畫,展開後竟是一幅“西方淨土變”,畫麵上有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樓台亭閣、伎樂飛天,場麵宏大,細節精美“這是唐代敦煌絹畫中的精品!‘西方淨土變’是敦煌藝術的常見題材,但完整的絹畫存世極少,這幅畫的發現對研究敦煌藝術史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藏經洞清理工作的推進,我們對這個洞窟的了解也越來越全麵。根據出土的經卷題跋和文書記錄,這個藏經洞是唐代沙州僧團在公元848年張議潮收複敦煌後,為了保存佛教經典和世俗文獻而開鑿的,裏麵的文物涵蓋了佛教經典、世俗文書、藝術作品三大類,時間跨度從唐代中期到晚期,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個領域,是敦煌學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甘肅文物局在敦煌莫高窟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敦煌研究院的專家、當地的僧人、考古隊員和村民都趕來參加。馬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敦煌文物保護突出貢獻獎”,還邀請我們參與“敦煌新發現藏經洞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寶貴財富,”馬局長在慶祝儀式上說,“我們計劃在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舉辦特展,讓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的魅力,感受唐代敦煌的繁榮和開放。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欣然接受了邀請,開始投入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種類和價值,將展示區分為“佛教經典”“世俗文書”“藝術瑰寶”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特殊的展櫃——“佛教經典”區用恒溫恒濕展櫃,防止經卷受損;“世俗文書”區用透明玻璃展櫃,搭配放大鏡,方便觀眾閱讀;“藝術瑰寶”區則用無反光玻璃展櫃,突出絹畫和刺繡的色彩和細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敦煌藏經洞曆史 tile 和雙語經卷對照展板,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藏經洞的曆史背景和文物價值。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寫經體驗區”,準備了仿製的麻紙、毛筆和墨汁,邀請敦煌研究院的專家現場演示唐代寫經體,讓觀眾親手抄寫《心經》,感受唐代寫經的魅力。不少觀眾都在體驗區駐足,認真地抄寫經文,有的還把自己寫的經卷裝裱起來帶走,作為紀念。
老煙槍則在文物保護中心搭建了專門的文物修複室,配備了紙張修複機、顏料分析儀等設備,用於修複受損的經卷和絹畫。他還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一起,研究製定了文物保養方案,定期對經卷和絹畫進行檢查和保養“這些文物已經保存了一千多年,非常脆弱,咱們得用最專業的方法保護它們,讓它們能再保存一千年。”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會提前來到文物保護中心,仔細檢查每一個展櫃的鎖具和溫濕度,確保文物的安全。他還會在展廳裏巡邏,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遇到有觀眾想觸摸展櫃或使用閃光燈拍照,他都會耐心地提醒“這些文物很脆弱,觸摸和閃光燈都會對它們造成傷害,咱們得一起保護它們,讓更多人能看到它們的美。”他還和敦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參觀特展,給孩子們講解敦煌文化和文物保護的知識,不少孩子都被精美的絹畫和經卷吸引,表示長大後想當文物保護工作者,守護敦煌的文化遺產。
經過八個月的緊張籌備,“敦煌新發現藏經洞文物特展”在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如期開展。開展那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敦煌學專家、文物愛好者、遊客齊聚一堂,展廳裏人頭攢動,卻異常安靜,每個人都懷著敬畏的心情,欣賞著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當觀眾們看到完整的《金剛經》雙語本、“西方淨土變”絹畫和唐代戶籍冊時,紛紛發出驚歎,不少專家還拿出筆記本,認真地記錄文物的細節,場麵令人動容。
“真沒想到,咱們能參與這麽重要的發掘和特展,”胖子站在展廳裏,看著眼前的景象,眼眶有些濕潤,“以前總覺得敦煌文化離自己很遠,現在親手清理、保護這些文物,才知道它們背後藏著這麽多故事。以後我還要跟著大家,去發掘更多的文物,守護更多的文化遺產。”
shirley楊看著展櫃裏的“西方淨土變”絹畫,感慨地說“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的信使,它們跨越千年,向我們講述著唐代敦煌的繁華和信仰。這次藏經洞的發掘和特展,不僅讓敦煌文化多了一份珍貴的實物證據,也讓更多人意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我們作為考古工作者,能參與其中,是一生的榮幸。”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莫高窟崖壁,眼神裏滿是虔誠“這輩子和文物打交道,最難忘的就是敦煌。這裏的每一粒沙子,每一幅畫,每一卷經,都帶著古人的溫度。咱們得好好守護它們,不能讓它們在咱們這代人手裏受損。”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敦煌新發現藏經洞文獻選釋》,興奮地對我們說“這是我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一起完成的,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重要文獻,還有詳細的解讀。這本書能為敦煌學研究新的資料,也能讓更多人了解敦煌文獻的價值。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敦煌文化,爭取能解讀出更多文獻背後的故事。”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力量和期待。從唐代西安的新都郡主墓到敦煌的新發現藏經洞,我們跨越了地域和時光,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多元與璀璨。每一次發掘,都是一次對曆史的致敬;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文明的傳承;而我們,始終在路上,守護著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寶。
就在“敦煌新發現藏經洞文物特展”熱度正高時,張教授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封來自新疆文物局的緊急郵件——在新疆吐魯番附近發現了一座唐代的戍卒墓葬群,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邊塞文書、兵器和生活用品,但墓葬群已經遭到盜墓賊的嚴重破壞,部分文書被盜,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唐代戍卒墓葬群!”胖子一下子來了精神,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唐代邊塞文書啊!說不定能看到戍卒寫的家書、軍情報告,還有當時的地圖!兵器的話,說不定能找到唐代的橫刀、長矛,那可比博物館裏的複製品帶勁多了!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新疆!”
shirley楊也難掩期待“吐魯番是唐代西域的重要據點,戍卒墓葬群的發現,對研究唐代西域的軍事防禦、戍卒生活和民族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盜墓賊盜走文書,對曆史研究是巨大的損失,我們得盡快出發,爭取能追回更多文書,保護好剩下的墓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老煙槍則開始琢磨發掘準備“吐魯番氣候幹燥炎熱,夏季地表溫度能超過50c,文物容易脫水變脆,咱們得帶足遮陽棚、飲用水和文物保濕材料。另外,邊塞文書多是紙質的,長期埋在幹燥的沙土裏,雖然保存相對完好,但一接觸空氣容易變形,得準備好無酸紙和定型劑。”
阿貴則激動地說“唐代邊塞文書裏可能有漢文、突厥文、回鶻文等多種文字,反映了當時西域的民族融合。我對唐代邊塞史很感興趣,要是能發現戍卒的家書,說不定能還原他們的思鄉之情和邊塞生活,那可太有意義了!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邊塞文書了!”
我們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別了馬局長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踏上了前往新疆吐魯番的旅程。飛機從敦煌機場起飛,穿過茫茫戈壁,下方的景色從敦煌的沙丘逐漸變成吐魯番的綠洲和火焰山。想到即將麵對的唐代戍卒墓葬群,想到可能出土的邊塞文書、兵器和生活用品,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充滿了期待——那片古老的西域土地上,又將有怎樣的曆史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揭開……
飛機降落在吐魯番交河機場時,一股熱浪撲麵而來,停機坪的地麵被陽光曬得泛白,空氣裏帶著幹燥的塵土氣息。新疆文物局的艾力局長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著一身淺色的防曬服,手裏拿著一張墓葬群勘探圖,黝黑的臉上滿是焦急“墓葬群在吐魯番東南的高昌故城附近,是當地牧民在放牧時發現的。盜墓賊挖了十幾個盜坑,我們在現場撿到了不少唐代的文書殘片和兵器碎片,還有幾具被擾亂的人骨,情況非常緊急。”
我們跟著艾力局長驅車前往高昌故城,沿途的戈壁灘上稀疏地生長著駱駝刺,遠處的火焰山在陽光下呈現出赤紅色的山體,像一條沉睡的火龍。艾力局長一邊開車一邊介紹“從出土的文書殘片和兵器來看,這是一座唐代西州戍卒的墓葬群,西州就是現在的吐魯番,是唐代經營西域的重要軍事據點。這些戍卒大多來自中原,死後葬在戍邊之地,他們的墓葬裏可能藏著大量反映邊塞生活的文物。”
抵達墓葬群現場時,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心頭一沉——十幾個盜坑像傷疤一樣散布在戈壁灘上,周圍散落著破碎的木棺板、鏽蝕的兵器和泛黃的文書殘片。幾名考古隊員正跪在地上,用小刷子和鑷子小心翼翼地收集殘片,額頭上的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很快就浸濕了工作服。艾力局長指著最大的一個盜坑說“這個盜坑最深,我們用探鏟探測過,下麵還有未被擾動的墓葬,裏麵可能藏著完整的文書和兵器。”
老煙槍蹲在盜坑邊,用手摸了摸坑壁的沙土,又拿起一塊鏽蝕的兵器碎片“吐魯番氣候幹燥,金屬兵器容易鏽蝕,紙質文書雖然保存相對完好,但一遇潮氣就會變脆。咱們得先搭建遮陽棚,防止陽光直射文物,再準備好保濕箱和除鏽劑,文物清理出來後立刻處理。”
shirley楊打開便攜式文物探測儀,沿著盜坑慢慢移動,屏幕上很快顯示出密集的金屬信號和木質信號“下麵有大量的兵器和木質棺槨,還有一些紙質信號,應該是文書。盜坑周圍的沙土很鬆散,容易坍塌,咱們得先加固盜坑壁,再進行清理。”
阿貴則在盜坑周圍的殘片中仔細搜尋,突然撿起一片帶有字跡的文書殘片“你們看!這是唐代的邊塞文書殘片!上麵寫著‘西州戍卒王二狗,十月糧米三石’,字跡是唐代的行書,雖然隻剩下幾行,但能確定是戍卒的糧食賬簿!”他用軟布輕輕擦拭殘片上的沙土,“這種賬簿能反映唐代戍卒的供給情況,太重要了!”
胖子扛著鋼管和遮陽布,和考古隊員一起搭建遮陽棚“吐魯番這太陽也太毒了,曬得人頭暈眼花。等棚子搭好,咱們就進去找完整的文書和兵器,我還沒見過唐代的橫刀呢,說不定能找到一把完整的!”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都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綠豆湯,分發給所有人“吐魯番氣候炎熱,喝綠豆湯能解暑降溫,還能補充水分。”他還在帳篷周圍撒上清水,降低地麵溫度——有天中午,地表溫度超過了55c,撒過清水的地麵能涼快不少,避免大家中暑。
shirley楊則帶著考古隊員加固盜坑,用木板和鋼筋在盜坑壁內側搭建防護架,還在盜坑底部鋪上防潮布,防止地下潮氣侵蝕文物“雖然吐魯番整體幹燥,但地下可能有潛水層,防潮布能起到保護作用。”
阿貴則將收集到的文書殘片和兵器碎片分類整理,按照文書內容分為賬簿、家書、軍情報告,按照兵器種類分為刀、矛、箭鏃,還在筆記本上畫出每片殘片的形狀和文字“這片家書殘片上寫著‘母親安好,兒在西州一切平安,待明年歸鄉’,字裏行間滿是思鄉之情;這片箭鏃殘片,形製和唐代《通典》裏記載的‘角弓箭’一致,說明是當時的製式兵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第四天清晨,遮陽棚和防護架搭建完畢,我們穿著防曬服,戴著遮陽帽和棉質手套,沿著加固後的盜坑慢慢進入墓葬。這座墓葬是一個土洞墓,墓室約15平方米,裏麵放著兩具木質棺槨,棺槨已經腐朽,露出了裏麵的人骨。棺槨的周圍散落著大量文物一把鏽蝕的橫刀、幾支斷裂的長矛、一個陶製的水壺、幾卷用麻布包裹的文書,還有一些銅錢和穀物種子。
“太好了!這麽多完整的文物!”艾力局長激動地說,“咱們得小心清理,把每一件文物都妥善保存起來。”
shirley楊用工兵鏟小心地清理橫刀周圍的沙土,然後用軟毛刷輕輕掃去刀身上的鏽跡“這是一把唐代橫刀,刀身長度約70厘米,刀柄上還殘留著皮革的痕跡,雖然鏽蝕嚴重,但依然能看出當時的工藝水平。唐代橫刀是騎兵的主要兵器,鋒利無比,在西域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阿貴則小心翼翼地打開麻布包裹,裏麵是幾卷泛黃的文書,他用無酸紙輕輕托起一卷,慢慢展開“這是一卷戍卒的家書!上麵寫著‘兒今在西州戍邊,每日操練,守衛城池,雖苦但榮。家中田畝若有收成,可多寄些糧食來,此地糧價頗高。母親若有不適,可請郎中診治,勿念兒’,落款是‘開元十七年,兒李參軍’,開元十七年是公元729年,這封家書太珍貴了,真實反映了唐代戍卒的生活!”
老煙槍則在棺槨旁發現了一個陶製的糧倉,裏麵還殘留著一些穀物種子,他用鑷子夾起一粒種子,放在放大鏡下觀察“這是粟米的種子,唐代戍卒的主要糧食之一。雖然已經碳化,但依然能看出形狀,說明當時的糧食儲存技術還不錯。”
胖子則小心翼翼地將長矛和箭鏃收集起來,放進特製的托盤裏“這些長矛的矛頭雖然鏽蝕了,但依然很鋒利,要是能修複好,肯定很威風。我還從沒見過唐代的製式兵器呢,這次可算是開眼了。”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墓葬群裏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文書的整理和解讀上,他將文書按照內容分類,用相機一一拍照存檔,然後逐字逐句地研究。有天深夜,他突然興奮地叫醒我們,手裏舉著一卷文書“重大發現!這是一卷唐代的‘軍情報告’!上麵寫著‘開元十八年,突厥騎兵犯西州邊境,我軍出兵迎擊,斬獲敵首數十級,繳獲馬匹百餘匹’,還記錄了軍隊的部署和糧草消耗情況,補充了史書中關於唐代西域軍事行動的記載,太重要了!”
shirley楊在修複一把橫刀時,發現刀柄上刻著一行小字,用放大鏡仔細辨認後,確定是“西州軍器監造”“西州軍器監是唐代在西域設立的兵器製造機構,專門為戍卒製造兵器,這把橫刀是當時的製式兵器,對研究唐代軍事工業具有重要意義。”
老煙槍則每天都會檢查文物儲存室的溫濕度,用加濕器將濕度控製在40左右,還會定期用除鏽劑處理金屬兵器“這些兵器在幹燥的沙土裏保存了幾百年,但表麵的鏽跡依然會繼續侵蝕金屬,咱們得盡快除鏽,不然就會損壞。”
就在我們準備清理另一座墓葬時,警方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工具和腳印,在吐魯番的一個小鎮上抓獲了四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文書殘片和幾件完整的兵器。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艾力局長接到電話後,激動地在帳篷裏來回踱步,“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卷完整的‘西州輿圖’賣給了一個叫‘馬販子’的文物販子,這個‘馬販子’長期在新疆、甘肅一帶倒賣古代文物,還和海外的走私團夥有聯係。警方已經聯合邊境檢查部門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將他抓獲,追回被盜的輿圖!”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小鎮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卷文書殘片引起了阿貴的注意。他仔細一看,興奮地說“這是‘西州戍卒名冊’的殘片!上麵記錄了戍卒的姓名、籍貫和服役年限,比如‘王大,京兆府人,服役五年’,京兆府就是現在的西安,說明當時有很多中原人來西域戍邊!”
回到高昌故城墓葬群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清理另一座墓葬。這座墓葬的規模更大,約101novel.com平方米,裏麵放著三具棺槨,棺槨的周圍散落著更多的文物一把完整的角弓、幾壺箭鏃、一個銅製的酒壺、幾卷文書,還有一麵殘破的旗幟。
阿貴打開其中一卷文書,發現是一卷“西州糧草賬簿”,上麵詳細記錄了開元十七年西州戍卒的糧草收支情況,比如“正月,收到長安運來糧米五千石,分給戍卒三千石,儲存兩千石;二月,消耗糧米五百石,剩餘一千五百石”,為研究唐代西域的後勤保障了完整的資料。
shirley楊在清理角弓時,發現弓身上還殘留著弓弦的痕跡,她用軟布輕輕擦拭弓身“這是一把唐代角弓,用牛角、木材和筋腱製成,拉力大,射程遠,是戍卒的重要兵器。雖然弓弦已經腐朽,但弓身依然完好,是研究唐代兵器製造技術的重要實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隨著墓葬群清理工作的推進,我們對這座唐代戍卒墓葬群的了解也越來越全麵。根據出土的文物和文書記錄,我們確定這是一座唐代開元年間的西州戍卒墓葬群,墓主人都是來自中原的戍卒,他們在西州戍邊,守衛邊疆,死後葬在高昌故城附近。墓葬裏的文物種類繁多,包括兵器、文書、生活用品等,真實反映了唐代戍卒的軍事生活、日常生活和思鄉之情,為研究唐代西域的軍事防禦、社會生活和民族交流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新疆文物局在高昌故城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當地的官員、考古專家、曆史學者和牧民代表都趕來參加。艾力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新疆文物保護先進集體”的獎牌,還邀請我們參加“唐代西域戍卒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唐代西域曆史的活化石,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戍邊的重要見證,”艾力局長在慶祝儀式上說,“我們計劃在新疆博物館舉辦特展,讓更多人了解唐代西域的戍邊曆史,感受古代戍卒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欣然接受了邀請,開始投入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種類和曆史背景,將展示區分為“軍事裝備”“邊塞文書”“日常生活”三個部分。“軍事裝備”區展示了橫刀、長矛、角弓等兵器,搭配唐代西域軍事地圖複製品,讓觀眾了解唐代戍卒的武器裝備和軍事部署;“邊塞文書”區用恒溫恒濕展櫃陳列家書、軍情報告和糧草賬簿,搭配放大鏡,方便觀眾閱讀;“日常生活”區則展示了陶壺、銅酒壺、穀物種子等生活用品,還原了唐代戍卒的日常生活場景。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唐代西域戍卒生活年表和高昌故城布局圖,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唐代西域的曆史背景和戍卒的生活環境。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文書臨摹區”,準備了仿製的麻紙和毛筆,讓觀眾親手臨摹唐代戍卒的家書,感受他們的思鄉之情。不少觀眾都在臨摹區駐足,認真地書寫著“母親安好,兒在西州一切平安”,有的觀眾甚至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文物庫房裏搭建了專門的恒溫恒濕儲存區,用於存放那些珍貴的文書和兵器。他還配製了特製的兵器除鏽劑和文書保濕劑,定期對文物進行保養“這些文書和兵器都非常脆弱,文書容易變脆,兵器容易鏽蝕,咱們得精心嗬護,讓它們能長期保存。”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會提前來到博物館,仔細檢查每一個展櫃的鎖具和溫濕度,確保文物的安全。他還會在展廳裏巡邏,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遇到有觀眾靠近展櫃太近或者想用手觸摸展櫃,他都會耐心地提醒“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曆史了,非常脆弱,咱們得小心保護,讓它們能流傳給更多的人看。”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了多場“唐代戍卒文化進校園”活動,帶著仿製的兵器和文書,去學校給孩子們講解唐代戍卒的故事,比如“戍卒守邊”“西域通商”“民族團結”等,孩子們都聽得格外認真,還會積極地提問,胖子也會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長大後想當軍人,保衛祖國的邊疆。
經過七個月的緊張籌備,“唐代西域戍卒文物特展”終於在新疆博物館如期開展。開展那天,博物館裏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考古專家、曆史學者和文物愛好者都齊聚一堂,共同欣賞唐代戍卒文物的魅力。展廳裏,觀眾們駐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認真地聽著講解,時不時發出驚歎聲。有的觀眾在“文書臨摹區”裏興致勃勃地臨摹著唐代家書,有的觀眾在“軍事裝備”區裏仔細地觀察橫刀和角弓,還有的觀眾在“日常生活”區裏感受著唐代戍卒的生活氛圍,整個博物館都充滿了濃厚的曆史文化氛圍。
“真沒想到,咱們能發掘出這麽多珍貴的唐代戍卒文物,還能舉辦這麽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廳裏,看著來來往往的觀眾,臉上滿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隻在電視劇裏看到過唐代戍邊的故事,現在通過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戍卒的艱辛和愛國情懷。尤其是那封家書,寫得太感人了,仿佛能看到戍卒思念家鄉的樣子。以後要是還有機會,我還想參與更多的考古發掘,去發現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楊看著展櫃裏的唐代橫刀和角弓,感慨地說“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唐代戍卒的熱血和忠誠,也連接著過去和現在。這次唐代西域戍卒墓葬群的發掘和特展,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唐代西域曆史,也讓大家更加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我們作為考古工作者,責任就是守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能夠永遠流傳下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天山,眼神裏滿是懷念“這次高昌故城的發掘,雖然辛苦,但也收獲滿滿。那些文書、兵器、生活用品,就像一個個老朋友,向我們講述著唐代戍卒的故事。我這輩子挖過不少古墓,見過不少文物,但唐代戍卒文物最讓我難忘,因為它們不僅有曆史的厚重感,還有一種獨特的家國情懷,仿佛在告訴我們,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保衛邊疆、團結一心的傳統。”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唐代西域戍卒文書集釋》,興奮地對我們說“這是我這七個月的心血結晶,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所有文書,還有詳細的解讀和注釋。這本書不僅能為曆史學者重要的研究資料,也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了解唐代西域戍卒的生活和愛國情懷。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唐代西域曆史,爭取能解讀出更多的曆史細節,還原更真實的唐代西域風貌。”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敦煌的藏經洞到吐魯番的唐代戍卒墓葬群,我們跨越了西域的戈壁和沙漠,見證了唐代西域的繁華和戍卒的忠誠,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考古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每一次發掘,都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鮮活的曆史記憶;而我們,正是這些曆史記憶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就在“唐代西域戍卒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內蒙古文物局的緊急郵件——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發現了一座遼代的貴族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遼代金銀器、契丹文文書和壁畫,但墓葬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嚴重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遼代貴族墓葬!”胖子一下子跳了起來,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遼代的金銀器可是聞名世界,還有契丹文文書,我還從沒見過呢!壁畫的話,說不定能看到遼代的草原生活場景,比如騎馬、狩獵、宴飲,那可太有意思了!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內蒙古!”
shirley楊也麵露期待地說“遼代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貴族墓葬裏的文物能直觀反映遼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民族融合情況。契丹文文書更是研究遼代曆史的重要資料,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出發,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遺存。”
老煙槍則開始思考發掘準備工作“內蒙古呼和浩特的氣候幹燥多風,冬季寒冷,現在雖然是秋季,但早晚溫差大,文物容易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咱們得帶足恒溫箱、防風沙設備和保暖物資,還要準備好契丹文文書的保護!”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