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6章 屍易無限(211)
字數:14942 加入書籤
我們來不及多做休整,迅速打包好廣州的行李——將明代造船圖紙小心收進恒溫箱,寶船模型裹上三層軟布,連那把生鏽的船鑿都用防鏽紙仔細包裹。告別林局長時,他塞來幾罐廣州本地的祛濕茶“景德鎮濕氣重,這茶能幫你們養養身子,祝你們發掘順利,再出好成果。”
飛機從廣州白雲機場起飛,穿過厚重的雲層,下方的景色從珠江三角洲的河網密布,逐漸變成江南丘陵的綠意盎然。胖子扒著舷窗,嘴裏不停念叨“康熙青花的發色多濃豔,雍正粉彩的釉色多細膩,這次要是能挖出一件完整的琺琅彩,咱們可就賺大發了!”阿貴則捧著一本《景德鎮陶瓷史》,手指在清代官窯章節上反複摩挲“聽說清代官窯有‘火照製度’,每窯都要放火照瓷片監測窯溫,要是能找到火照,就能還原當時的燒窯技術了。”
抵達景德鎮羅家機場時,江西文物局的鄭局長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著一件沾著瓷土的工作服,手裏攥著一張窯址勘探圖,神情急切“窯址在景德鎮東郊的珠山附近,是當地瓷農在挖瓷土時發現的。盜墓賊已經炸開了三個窯口,我們在現場撿到了不少清代官窯瓷的碎片,還有幾件被打碎的瓷坯,情況非常緊急。”
我們跟著鄭局長驅車前往珠山,沿途隨處可見堆放的瓷土和晾曬的瓷坯,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高嶺土氣息。鄭局長一邊開車一邊介紹“從出土的瓷片和窯具來看,這是一座清代雍正年間的官窯窯址,專門燒製宮廷用瓷。雍正朝的官窯瓷以精細著稱,存世量極少,這座窯址的發現對研究清代官窯製度和製瓷工藝太重要了。”
抵達窯址現場時,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心頭一緊——三座圓形的龍窯窯口被炸開,周圍散落著破碎的瓷片、燒焦的木柴和盜墓賊留下的洛陽鏟。幾名考古隊員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集瓷片。鄭局長指著最大的一個窯口說“這個窯口最深,我們用探杆探測過,下麵還有未被擾動的瓷堆,裏麵可能藏著完整的瓷器和窯工日記。”
老煙槍蹲在窯口邊,用手指撚起一點黑色的殘渣,放在鼻尖聞了聞“這是鬆木燃燒後的灰燼,清代官窯燒窯常用鬆木,火力旺且溫度穩定。不過窯裏濕氣重,瓷片和木質工具容易發黴,咱們得先搭建防雨棚,再用抽濕機降低窯內濕度。”
shirley楊拿出便攜式文物探測儀,沿著窯口慢慢移動,屏幕上很快顯示出密集的陶瓷信號“下麵有大量的瓷器和瓷坯,還有一些金屬信號,可能是製瓷工具。窯體結構比較脆弱,咱們得先加固窯壁,防止清理時坍塌。”
阿貴則在窯口周圍的瓷片中仔細搜尋,突然撿起一片帶著字跡的瓷片“你們看!這是火照瓷片!上麵還刻著‘雍正六年,頭窯’的字樣!”他興奮地將瓷片舉到陽光下,“火照是用來監測窯溫的,每燒一窯都要換好幾次,這片火照能確定窯址的年代,太重要了!”
胖子則扛著鋼管和防雨布,和考古隊員一起搭建防雨棚“景德鎮這天氣,說下雨就下雨,可不能讓雨水灌進窯裏,把文物泡壞了。等棚子搭好,咱們就進去挖瓷器,我都等不及想看看完整的雍正粉彩了!”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都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艾草水,分發給所有人“景德鎮的濕氣比廣州還重,喝艾草水能祛濕,還能防蚊蟲叮咬。”他還在窯口周圍撒上石灰粉,吸收地麵的潮氣,防止瓷片受潮發黴。
shirley楊則帶著考古隊員加固窯壁,用鋼筋和木板在窯壁內側搭建支撐架,還在窯口上方安裝了升降平台“窯體有十幾米深,靠人力攀爬太危險,有了升降平台,咱們就能安全地上下運輸文物和工具。”
阿貴則將收集到的瓷片分類整理,按照器型分為碗、盤、瓶、罐,按照釉色分為青花、粉彩、琺琅彩,還在筆記本上畫出每片瓷片的紋樣“這片青花纏枝蓮紋瓷片,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雍正青花碗一模一樣;這片粉彩過牆梅紋瓷片,是雍正朝的典型紋飾,說明窯址裏確實有宮廷用瓷。”
第四天清晨,防雨棚和升降平台搭建完畢,窯內濕度也降到了適宜範圍。我們穿上防護服,戴著安全帽,乘坐升降平台緩緩進入窯內。窯內漆黑一片,打開手電筒後,眼前的景象讓我們驚歎不已——窯壁上還殘留著暗紅色的火痕,地麵上堆積著大量的瓷器和瓷坯,有青花碗、粉彩盤、琺琅彩瓶,還有一些未上釉的素胎瓷。
“太好了!這麽多完整的瓷器!”鄭局長激動地說,“咱們得小心清理,把每一件瓷器都妥善保存起來。”
shirley楊用工兵鏟小心地清理瓷器周圍的瓷土,然後用軟毛刷輕輕掃去瓷器表麵的灰塵“這是一件雍正粉彩過牆梅紋碗,釉色細膩,紋飾精美,碗底還有‘大清雍正年製’的青花款識,是典型的官窯瓷!你們看這過牆梅紋,從碗內壁延伸到外壁,渾然一體,工藝太精湛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阿貴則在瓷堆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個木質的本子,封麵已經燒焦,裏麵的紙張卻意外保存完好。他小心翼翼地翻開本子,上麵用毛筆寫著密密麻麻的字跡“這是窯工日記!上麵記錄了燒窯的時間、溫度、瓷器種類和數量,還有窯工的日常!”他指著其中一頁念道“雍正六年三月初八,燒青花碗百件,窯溫一千三百度,至子時開窯,完好者八十件,次品二十件,次品砸毀掩埋。”
老煙槍則在窯壁的夾層裏發現了一個陶罐,裏麵裝著一些白色的粉末。他用手指撚了一點粉末,放在鼻尖聞了聞“這是釉料!裏麵有高嶺土、石英、長石,還有一些鈷料,應該是用來繪製青花的。咱們可以把這些釉料送去化驗,還原清代官窯的釉料配方。”
胖子則小心翼翼地將完整的瓷器放進特製的泡沫箱裏,嘴裏還不停念叨“這件琺琅彩瓶太漂亮了,瓶身上的纏枝花卉紋,色彩多鮮豔,要是拿到博物館展出,肯定能吸引一大群觀眾。”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窯內緊張地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窯工日記的解讀上,他將日記按照日期整理,用相機一一拍照存檔,然後逐字逐句地研究。有天深夜,他突然興奮地叫醒我們,手裏舉著日記“重大發現!這篇日記裏記載了雍正朝官窯的‘官搭民燒’製度!上麵寫著‘雍正七年,官窯瓷不足,搭燒於民窯,每窯繳銀五十兩’,這補充了史書中關於‘官搭民燒’製度的記載,太重要了!”
shirley楊在修複一件破碎的粉彩瓷盤時,發現瓷盤的底部有一個小小的“火漆印”,上麵刻著“養心殿造辦處”的字樣。她查閱資料後,激動地說“養心殿造辦處是清代宮廷專門製作禦用器物的機構,這件瓷盤應該是造辦處定製的,專門供皇帝使用,價值連城!”
老煙槍則每天都會檢查文物儲存室的溫濕度,用除濕機將濕度控製在55左右,還會定期用軟布擦拭瓷器表麵的灰塵“這些瓷器雖然在窯裏保存了幾百年,但釉麵依然脆弱,要是受潮或沾染灰塵,很容易受損。咱們得時刻小心,一點都不能馬虎。”
就在我們準備清理窯尾的瓷堆時,警方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工具和腳印,在景德鎮的一個古玩市場抓獲了四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清代官窯瓷碎片和幾件完整的瓷坯。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鄭局長接到電話後,激動地在帳篷裏來回踱步,“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件完整的雍正琺琅彩瓶賣給了一個叫‘王老五’的文物販子,這個‘王老五’長期在景德鎮、南昌一帶倒賣古代瓷器,還和海外的走私團夥有聯係。警方已經成立了專案組,聯合海關部門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將他抓獲,追回被盜的琺琅彩瓶!”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古玩市場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片青花瓷片引起了阿貴的注意。他仔細一看,興奮地說“這是雍正青花‘過牆龍紋’瓷片!上麵的龍紋栩栩如生,青花發色濃豔,和咱們在窯裏發現的青花碗屬於同一窯口!”
回到珠山窯址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清理窯尾的瓷堆。窯尾的瓷堆裏堆滿了破碎的瓷坯和窯具,阿貴在這裏發現了一本用絲綢包裹的小冊子,打開一看,竟是一本《製瓷圖譜》,上麵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記錄了從練泥、拉坯、利坯、施釉到燒窯的整個製瓷流程,還有各種釉料的配方和窯溫控製的方法。
“這是完整的清代製瓷工藝手冊!”阿貴激動得手都在抖,“《天工開物》裏雖然有製瓷的記載,但沒有這麽詳細的圖譜,這本手冊填補了空白!你們看這張拉坯圖,上麵還標注了拉坯機的尺寸和使用方法,太珍貴了!”
shirley楊在清理窯具時,發現了一批“匣缽”,匣缽是用來裝瓷器入窯的容器,上麵還刻著窯工的名字和燒窯日期。她指著一個匣缽說“這個匣缽上刻著‘張老三,雍正八年,二窯’,說明清代官窯有嚴格的責任製,每個窯工都要對自己燒製的瓷器負責。”
隨著窯址清理工作的推進,我們對這座清代官窯窯址的了解也越來越全麵。根據出土的瓷器、窯具和窯工日記,我們確定這是一座雍正年間的“禦窯廠附屬官窯”,專門燒製宮廷日常用瓷,采用“官搭民燒”的模式,既保證了瓷器的質量,又提高了生產效率。窯址內出土的瓷器種類繁多,包括青花、粉彩、琺琅彩等,紋飾精美,工藝精湛,代表了清代雍正朝製瓷技術的最高水平。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江西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當地的瓷農、考古專家、陶瓷史學者都趕來參加。鄭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江西文物保護突出貢獻獎”,還邀請我們參加“清代雍正官窯瓷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些文物是清代製瓷技術的瑰寶,也是景德鎮瓷業輝煌曆史的見證,”鄭局長在慶祝儀式上說,“我們計劃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舉辦特展,讓更多人了解清代官窯瓷的魅力,感受景德鎮‘瓷都’的深厚底蘊。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欣然接受了邀請,開始投入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瓷器的種類和工藝,將展示區分為“青花雅韻”“粉彩柔情”“琺琅璀璨”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采用了對應的燈光和場景布置。“青花雅韻”區用藍色的燈光烘托青花的濃豔,“粉彩柔情”區用柔和的暖光展現粉彩的細膩,“琺琅璀璨”區則用射燈突出琺琅彩的華麗,讓觀眾能更直觀地感受不同釉色瓷器的魅力。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清代官窯製瓷工藝流程示意圖和窯工日記節選展板,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清代官窯瓷的製作過程和窯工的生活。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製瓷體驗區”,準備了仿製的陶輪和瓷土,邀請景德鎮的老瓷工現場演示拉坯和利坯技藝,讓觀眾親手體驗製瓷的樂趣。不少孩子坐在陶輪前,在老瓷工的指導下,捏出一個個歪歪扭扭的瓷坯,臉上滿是興奮的笑容。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文物庫房裏搭建了專門的恒溫恒濕儲存區,用於存放那些珍貴的瓷器和《製瓷圖譜》。他還配製了特製的瓷器保養劑,定期對瓷器進行保養“這些瓷器的釉麵雖然堅硬,但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受到灰塵和濕氣的侵蝕,咱們得精心嗬護,讓它們永遠保持光彩。”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會提前來到博物館,仔細檢查每一個展櫃的鎖具和玻璃,確保文物的安全。他還會在展廳裏巡邏,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遇到有觀眾想用手觸摸展櫃,他都會笑著提醒“這些瓷器都有幾百年的曆史了,很脆弱,咱們隻能看不能摸,讓它們能完好地傳給下一代。”他還和當地的陶瓷學校合作,組織學生來博物館參觀,給孩子們講解清代官窯瓷的曆史和工藝,不少學生都表示,以後要成為一名陶瓷工匠,傳承景德鎮的製瓷技藝。
經過五個月的緊張籌備,“清代雍正官窯瓷特展”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如期開展。開展那天,博物館裏人頭攢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陶瓷愛好者、考古專家都齊聚一堂,共同欣賞清代官窯瓷的魅力。展廳裏,觀眾們駐足在每一件瓷器前,發出陣陣驚歎。有的觀眾在“製瓷體驗區”裏興致勃勃地嚐試拉坯,有的觀眾在窯工日記展板前認真還有的觀眾拿著相機,不停地拍攝那些精美的瓷器,整個博物館都沉浸在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中。
“真沒想到,咱們能發掘出這麽多珍貴的清代官窯瓷,還能舉辦這麽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廳裏,看著眼前的熱鬧景象,臉上滿是自豪,“以前我隻在電視上見過清代官窯瓷,現在親手發掘、修複,還能讓這麽多人看到,這種感覺太奇妙了。以後要是還有機會,我還想參與更多的考古發掘,去發現更多的古代文明瑰寶。”
shirley楊看著展櫃裏的雍正琺琅彩瓶,感慨地說“每一件瓷器都是工匠智慧的結晶,它們承載著清代的曆史和文化,也見證了景德鎮瓷業的輝煌。這次官窯窯址的發掘和特展,不僅讓更多人了解了清代製瓷技術,也讓大家更加重視文物保護。我們作為考古工作者,能守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榮幸。”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珠山,眼神裏滿是欣慰“這輩子和文物打交道幾十年,每一次發掘都像在和古人對話。這次景德鎮的發掘,讓我看到了清代工匠的專注和匠心,那些瓷器上的每一筆紋飾、每一層釉色,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咱們得把這種匠心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多了不起。”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清代雍正官窯窯工日記校注》,興奮地對我們說“這是我這五個月的成果,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所有窯工日記,還有詳細的注釋和解讀。這本書不僅能為陶瓷史研究重要資料,也能讓更多人了解清代窯工的生活和製瓷工藝。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景德鎮的陶瓷曆史,爭取能還原更多古代製瓷技術的細節。”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溫暖和期待。從明代廣州的造船工匠墓葬到清代景德鎮的官窯窯址,我們跨越了兩個朝代,見證了中國古代科技和手工業的輝煌。每一次發掘,都是一次對曆史的探索;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鮮活的記憶;而我們,始終在守護這些記憶的路上前行。
就在“清代雍正官窯瓷特展”熱度正高時,張教授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封來自陝西文物局的緊急郵件——在陝西西安附近發現了一座唐代的貴族墓葬,墓中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壁畫、金銀器和唐三彩,但墓葬已經遭到盜墓賊的嚴重破壞,部分壁畫被切割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唐代貴族墓葬!”胖子一下子蹦了起來,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唐代的壁畫多精美,唐三彩多絢麗,還有那些金銀器,肯定是皇室賞賜的珍品!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西安,說不定還能看到完整的唐代樂舞壁畫,那可就太震撼了!”
shirley楊也難掩期待“唐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鼎盛時期,貴族墓葬裏的壁畫、文物能直觀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藝術水平和中外交流。盜墓賊切割壁畫,對文物的破壞太大了,我們得盡快出發,爭取能保護好剩下的壁畫,追回被盜的文物。”
老煙槍則開始琢磨發掘準備“西安的唐代墓葬多在黃土層裏,雖然幹燥,但壁畫容易脫落,咱們得帶足壁畫加固劑和保鮮膜,發掘時還要控製好墓內濕度。另外,唐代金銀器雖然耐腐蝕,但長期埋在土裏,表麵可能有鏽蝕,除鏽劑也得準備充足。”
阿貴更是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唐代的文書多是寫在紙上或絹上的,要是能發現完整的唐代文書,比如墓主人的墓誌銘、家書,對研究唐代曆史太重要了!還有唐三彩,要是能找到一套完整的唐三彩俑,比如樂舞俑、騎馬俑,那可是國寶級的文物!咱們趕緊出發,我都等不及了!”
我們連夜收拾行李,將清代官窯瓷的修複工具和《製瓷圖譜》仔細裝箱,又把雍正琺琅彩瓶的複製品交給博物館保管。告別鄭局長時,他塞來一遝景德鎮的瓷土樣本“帶著吧,說不定以後用得上,也算是咱們這段合作的念想。”
火車從景德鎮站出發,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從江南的煙雨朦朧,逐漸變成中原的遼闊平坦。胖子靠在車窗邊,手裏翻著一本《唐代壁畫集》,嘴裏不停念叨“你看這章懷太子墓的狩獵圖,多壯觀;永泰公主墓的仕女圖,多精致,這次要是能挖到類似的壁畫,咱們可就出名了!”阿貴則捧著《新唐書》,手指在“諸帝公主傳”上停留“唐代貴族墓葬的墓誌銘都很詳細,要是能找到墓誌銘,就能確定墓主人身份,說不定還是皇親國戚呢!”
抵達西安北站時,陝西文物局的趙局長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著一件深色的夾克,手裏拿著一張墓葬勘探圖,眉頭緊鎖“墓葬在西安西郊的少陵原附近,是當地農民在耕地時發現的。盜墓賊用炸藥炸開了墓道,還切割了主墓室的壁畫,我們在現場發現了幾塊壁畫殘片,還有被盜墓賊遺棄的洛陽鏟和繩索,情況非常嚴重。”
我們跟著趙局長驅車前往少陵原,沿途能看到不少唐代墓葬的封土堆。趙局長一邊開車一邊介紹“從墓道的形製和出土的壁畫殘片來看,這是一座唐代中宗時期的貴族墓葬,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公主或國公。唐代少陵原是貴族墓葬區,之前發掘過不少重要墓葬,但像這樣保存相對完整的,還是第一次發現。”
抵達墓葬現場時,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心頭一沉——墓道入口被炸出一個兩米寬的大洞,周圍散落著破碎的磚塊和壁畫殘片,幾名考古隊員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收集殘片。趙局長指著墓道說“這個墓道通向主墓室,我們用內窺鏡觀察過,主墓室的壁畫有一半已經被切割盜走,隻剩下一些殘片,還有少量的唐三彩和金銀器散落在地上。”
老煙槍蹲在墓道邊,用手撿起一塊壁畫殘片,上麵還殘留著紅色的顏料“這是唐代壁畫常用的‘朱砂’顏料,顏色鮮豔,說明壁畫保存得很好,可惜被盜墓賊破壞了。西安氣候幹燥,壁畫容易脫落,咱們得準備好壁畫加固劑和保鮮膜,發掘時要小心,不能再損壞剩下的壁畫了。”
shirley楊打開便攜式文物探測儀,沿著墓道慢慢移動,屏幕上很快顯示出密集的陶瓷信號和金屬信號“下麵有大量的唐三彩和金銀器,還有一些木質結構信號,可能是棺槨。墓道的頂部有坍塌的風險,咱們得先搭建支撐架,防止發生意外。”
阿貴則在墓道周圍的殘片中仔細搜尋,突然撿起一塊帶有字跡的磚塊“你們看!這是墓磚!上麵刻著‘景龍三年,匠作監造’的字樣!”他興奮地將磚塊舉到陽光下,“景龍三年是公元709年,屬於唐代中宗時期,和趙局長說的年代吻合,太重要了!”
胖子扛著鋼管和木板,大步走到墓道邊“搭建支撐架的活兒交給我!等架子搭好,咱們就進去找壁畫和唐三彩,我還沒見過完整的唐代金銀器呢,說不定能找到金碗、銀盤之類的寶貝!”
接下來的三天,我們都在進行發掘前的準備工作。老煙槍每天都會煮一大鍋菊花茶,分發給所有人“西安秋天幹燥,喝菊花茶能降火,還能緩解疲勞。”他還在墓道周圍撒上防蟲粉,防止蛇蟲爬進墓道——有天中午,他就在墓道入口發現了一條一米長的錦蛇,多虧防蟲粉起到了威懾作用。
shirley楊則帶著考古隊員搭建支撐架,用鋼管和木板在墓道頂部和兩側築起防護架,還在墓道入口安裝了卷簾門,防止風沙進入墓道“西安的風沙大,要是風沙吹進墓道,會損壞剩下的壁畫和文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阿貴則將收集到的壁畫殘片分類整理,按照顏色分為紅、黃、藍、綠,按照內容分為仕女、樂舞、狩獵,還在筆記本上畫出每片殘片的圖案“這片仕女圖殘片,和永泰公主墓的仕女圖風格一致;這片樂舞圖殘片,上麵的樂器是唐代的‘琵琶’,說明壁畫內容很豐富。”
第四天清晨,支撐架和卷簾門搭建完畢,我們穿著防護服,戴著安全帽,沿著墓道慢慢進入主墓室。主墓室約30平方米,頂部有殘存的彩繪,隱約能看到日月星辰的圖案,牆壁上的壁畫有一半已經被切割盜走,隻剩下一些殘片,散落在地上的唐三彩和金銀器格外顯眼。
“太可惜了!這麽精美的壁畫被破壞了!”shirley楊看著殘缺的壁畫,心疼地說,“咱們得趕緊收集殘片,爭取能修複一部分。”
老煙槍拿出壁畫加固劑,小心翼翼地塗抹在殘存的壁畫上“這是特製的加固劑,能防止壁畫繼續脫落。咱們先加固剩下的壁畫,再收集殘片,一步一步來。”
阿貴則在主墓室的角落裏發現了一塊完整的墓誌銘,上麵刻滿了唐代楷書“你們看!這是墓主人的墓誌銘!上麵寫著‘大唐故永泰公主之女,新都郡主李氏墓誌銘並序’!”他興奮地念道,“新都郡主是永泰公主的女兒,中宗李顯的外孫女,身份尊貴,難怪墓葬規模這麽大!”
胖子則在棺槨旁發現了一套完整的唐三彩樂舞俑,有琵琶俑、古箏俑、舞蹈俑,共八件,色彩鮮豔,造型生動“太好了!這是完整的唐三彩樂舞俑!比我在博物館裏看到的複製品還要精美!”
接下來的一周,我們都在主墓室裏緊張地清理文物。阿貴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墓誌銘的解讀上,他對照著《舊唐書》和《新唐書》,逐字逐句地研究。有天深夜,他突然興奮地叫醒我們,手裏舉著墓誌銘“重大發現!這篇墓誌銘裏記載了新都郡主的生平,還提到了‘神龍政變’的細節!上麵寫著‘神龍元年,郡主隨祖母永泰公主入宮,見帝後相攜,喜極而泣’,補充了史書中關於神龍政變後宮廷生活的記載,太重要了!”
shirley楊在修複壁畫殘片時,發現一塊殘片上畫著唐代的“胡商”形象,高鼻深目,穿著異域服飾“這說明唐代中外交流頻繁,胡商在長安很常見,也反映了新都郡主的生活環境很開放。”
老煙槍則每天都會檢查文物儲存室的溫濕度,用加濕器將濕度控製在50左右,還會定期用軟布擦拭金銀器表麵的灰塵“這些金銀器雖然在墓裏保存了幾百年,但表麵依然容易氧化,咱們得小心嗬護,不能讓它們失去光澤。”
就在我們準備清理耳室的時候,警方傳來了好消息——他們根據我們的盜墓賊留下的工具和腳印,在西安的一個古玩市場抓獲了三名盜墓賊,還繳獲了大量被盜的壁畫殘片和幾件完整的唐三彩。
“太好了!這些文物終於追回來了!”趙局長接到電話後,激動地在帳篷裏來回踱步,“盜墓賊交代,他們還把一幅完整的唐代樂舞壁畫賣給了一個叫‘劉老大’的文物販子,這個‘劉老大’長期在西安、洛陽一帶倒賣古代壁畫和文物,警方已經展開追捕,相信很快就能將他抓獲,追回被盜的壁畫!”
我們跟著警方去了古玩市場的臨時扣押點,看到繳獲的文物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其中一塊壁畫殘片引起了阿貴的注意。他仔細一看,興奮地說“這是新都郡主墓主墓室的樂舞壁畫殘片!上麵的舞蹈俑和咱們在墓裏發現的唐三彩舞蹈俑一模一樣,要是能找到其他殘片,就能修複這幅壁畫了!”
回到少陵原發掘現場後,我們把追回的文物小心地進行了清理和登記,然後開始清理東耳室和西耳室。東耳室裏存放著大量的唐代文書和賬簿,大部分都是新都郡主的日常用度記錄,還有一些家書。阿貴拿起一封家書,上麵的字跡娟秀“這是新都郡主寫給母親的家書,上麵寫著‘今歲長安寒甚,母需多添衣物,勿念’,字裏行間充滿了親情,太感人了!”
西耳室裏則存放著大量的金銀器和珠寶,有金碗、銀盤、玉簪、瑪瑙珠,還有一件金質的“鴛鴦紋香囊”,香囊的表麵雕刻著精美的鴛鴦圖案,裏麵還殘留著香料的痕跡。shirley楊拿起香囊,仔細觀察著“這是唐代宮廷常用的香囊,采用了鏤空工藝,即使裏麵的香料燃燒,也不會燙手,體現了唐代工匠的智慧。”
隨著耳室清理工作的推進,我們對這座唐代貴族墓葬的了解也越來越全麵。根據出土的文物和墓誌銘,我們確定墓主人是唐代中宗李顯的外孫女、永泰公主的女兒新都郡主李氏,她生於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卒於開元十年(公元722年),年僅15歲。她的墓葬規模宏大,陪葬品豐富,不僅有大量的唐三彩、金銀器和珠寶,還有精美的壁畫和文書,為研究唐代中宗至玄宗時期的宮廷生活、社會文化和中外交流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發掘工作結束的那天,陝西文物局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慶祝儀式,當地的官員、考古專家、曆史學者和村民都趕來參加。趙局長親自為我們頒發了“陝西文物保護先進集體”的獎牌,還邀請我們參加“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的籌備工作。
“這些文物是唐代曆史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文明鼎盛時期的重要見證,”趙局長在慶祝儀式上說,“我們計劃在陝西曆史博物館舉辦特展,讓更多人了解唐代的宮廷生活、藝術水平和中外交流,感受大唐盛世的魅力。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我們的工作,為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欣然接受了邀請,開始投入特展的籌備工作。shirley楊負責文物的展示設計,她根據文物的種類和曆史背景,將展示區分為“宮廷生活”“藝術瑰寶”“中外交流”三個部分。“宮廷生活”區還原了唐代郡主的臥室和書房,擺放著仿製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藝術瑰寶”區展示了唐三彩樂舞俑、金銀器和壁畫殘片,讓觀眾感受唐代藝術的魅力;“中外交流”區則陳列了胡商壁畫殘片、異域珠寶等文物,展現唐代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
阿貴則負責展覽的講解和文物解讀,他編寫了詳細的講解詞,還製作了唐代曆史年表和長安城地圖,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唐代的曆史背景和都城布局。他還在展覽中設置了“壁畫臨摹區”,準備了仿製的壁畫顏料和宣紙,讓觀眾親手臨摹唐代壁畫,感受唐代繪畫的魅力。不少繪畫愛好者都在臨摹區駐足,認真地臨摹著仕女圖和樂舞圖,感受著唐代藝術的輝煌。
老煙槍則在博物館的文物庫房裏搭建了專門的恒溫恒濕儲存區,用於存放那些珍貴的壁畫殘片和文書。他還配製了特製的壁畫保養劑,定期對壁畫殘片進行保養“這些壁畫殘片非常脆弱,要是受潮或受到光照,很容易褪色,咱們得精心嗬護,讓它們能長期保存。”
胖子則負責文物的搬運和安保工作,他每天都會提前來到博物館,仔細檢查每一個展櫃的鎖具和玻璃,確保文物的安全。他還會在展廳裏巡邏,向觀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遇到有觀眾靠近展櫃太近或者想用手觸摸展櫃,他都會耐心地提醒“這些文物都有上千年的曆史了,非常脆弱,咱們得小心保護,讓它們能流傳給更多的人看。”他還和當地的學校合作,組織了多場“唐代文化進校園”活動,帶著仿製的唐三彩和壁畫殘片,去學校給孩子們講解唐代的曆史故事,比如“武則天稱帝”“唐玄宗與楊貴妃”“玄奘西行”等,孩子們都聽得格外認真,還會積極地提問,胖子也會一一耐心解答,很多孩子都表示長大後想當考古學家,去發掘更多的古代文物。
經過六個月的緊張籌備,“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終於在陝西曆史博物館如期開展。開展那天,博物館裏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考古專家、曆史學者和文物愛好者都齊聚一堂,共同欣賞唐代文物的魅力。展廳裏,觀眾們駐足在每一件文物前,認真地聽著講解,時不時發出驚歎聲。有的觀眾在“壁畫臨摹區”裏興致勃勃地臨摹著唐代壁畫,有的觀眾在“藝術瑰寶”區裏仔細地欣賞著唐三彩和金銀器,還有的觀眾在“宮廷生活”區裏感受著唐代郡主的生活氛圍,整個博物館都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真沒想到,咱們能發掘出這麽多珍貴的唐代文物,還能舉辦這麽成功的特展,”胖子站在展廳裏,看著來來往往的觀眾,臉上滿是自豪的笑容,“以前我隻在曆史書上看到過唐代的故事,現在通過這些文物,才真正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繁華和輝煌。尤其是那套唐三彩樂舞俑,太精美了,仿佛能看到唐代樂舞的熱鬧場景。以後要是還有機會,我還想參與更多的考古發掘,去發現更多的古代文明。”
shirley楊看著展櫃裏的唐代金銀器和壁畫殘片,感慨地說“每一件文物都是曆史的見證者,它們承載著唐代的智慧和文化,也連接著過去和現在。這次唐代新都郡主墓的發掘和特展,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唐代曆史,也讓大家更加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我們作為考古工作者,責任就是守護好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能夠永遠流傳下去。”
老煙槍抽著煙,望著遠處的少陵原,眼神裏滿是懷念“這次少陵原的發掘,雖然辛苦,但也收獲滿滿。那些壁畫、唐三彩、金銀器,就像一個個老朋友,向我們講述著唐代的故事。我這輩子挖過不少古墓,見過不少文物,但唐代文物最讓我難忘,因為它們不僅有曆史的厚重感,還有一種獨特的大氣和包容,仿佛在告訴我們,唐代的中國是多麽的繁榮和開放。”
阿貴則拿著一本剛出版的《唐代新都郡主墓墓誌銘校注》,興奮地對我們說“這是我這六個月的心血結晶,裏麵收錄了這次發掘的墓誌銘和文書,還有詳細的解讀和注釋。這本書不僅能為曆史學者重要的研究資料,也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了解唐代的宮廷生活和社會文化。以後我還要繼續研究唐代曆史,爭取能解讀出更多的曆史細節,還原更真實的大唐盛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我看著身邊的夥伴,心裏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從清代景德鎮的官窯窯址到唐代西安的貴族墓葬,我們跨越了多個朝代,見證了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考古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每一次發掘,都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鮮活的曆史記憶;而我們,正是這些曆史記憶的守護者和傳承者。
就在“唐代新都郡主墓文物特展”舉辦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張教授的手機突然收到一封來自甘肅文物局的緊急郵件——在甘肅敦煌附近發現了一座唐代的藏經洞,洞裏可能藏有大量的唐代佛經、文書和繪畫,但藏經洞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嚴重破壞,很多文物被盜走,當地文物局希望我們能立刻前往協助進行搶救性發掘。
“唐代藏經洞!”胖子一下子跳了起來,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世界聞名,裏麵的文物價值連城!這次發現的藏經洞說不定有更多的佛經和文書,還有唐代的壁畫和絹畫,咱們趕緊收拾東西去敦煌!”
shirley楊也麵露期待地說“敦煌藏經洞的文物對研究唐代的佛教文化、社會生活和中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盜墓賊的破壞肯定很嚴重,我們得盡快出發,爭取能追回更多的文物,保護好剩下的遺存。”
老煙槍則開始思考發掘準備工作“敦煌氣候幹燥,風沙大,文物容易受到風沙侵蝕,咱們得帶足防風沙設備和文物保護材料。另外,藏經洞裏的佛經和文書多是紙質和絹質的,非常脆弱,需要特殊的保存條件,得準備好恒溫恒濕的儲存箱。”
阿貴則激動地說“唐代的佛經多是用漢文、梵文、藏文等多種文字書寫的,要是能發現完整的佛經和文書,對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語言文字太重要了!我對唐代佛經也很感興趣,要是能參與解讀,肯定能有不少收獲。咱們趕緊出發吧,我都等不及想看看那些唐代佛經了!”
我們迅速收拾好行李,告別了趙局長和陝西文物局的工作人員,踏上了前往甘肅敦煌的旅程。火車從西安站出發,一路向西,窗外的景色從關中平原的沃野千裏,逐漸變成河西走廊的戈壁荒漠。想到即將麵對的唐代藏經洞,想到可能出土的佛經、文書和繪畫,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充滿了期待。
抵達敦煌火車站時,甘肅文物局的馬局長早已在出站口等候。他穿著一件防風沙的外套,手裏拿著一張藏經洞的勘探圖,神情急切地說“藏經洞在敦煌莫高窟附近的一座小山裏,是當地的牧民在放羊時發現的。盜墓賊已經挖了一個盜洞,我們在現場發現了一些佛經殘片和絹畫碎片,情況非常緊急。”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