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屍易無限(216)
字數:14362 加入書籤
千佛洞的崖壁在夕陽下泛著赭紅色,洞窟間的棧道上積著薄薄一層沙塵,風一吹就卷成細小的漩渦。我們跟著敦煌研究院的李院長,踩著吱呀作響的木棧道往深處走,手裏攥著國際刑警的地圖——標注的佛窟在最西側的崖壁上,編號“西千佛洞17窟”,洞口被厚厚的流沙和碎石掩蓋,隻有一道狹窄的縫隙能看到裏麵的壁畫殘片。
“這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普查時發現的,當時因為壁畫剝落嚴重,暫時做了封存處理。”李院長用手電筒照向縫隙,光束裏浮動的塵埃中,隱約能看到一尊唐代彩塑的衣袂,“沒想到境外組織會盯上這裏,說不定裏麵藏著未被發現的經卷或造像。”
父親從背包裏拿出那四把拚接的鑰匙,放在掌心比對崖壁上的紋路——17窟洞口上方的岩石上,刻著一個模糊的太極圖案,和鑰匙拚合的形狀完全吻合。“看來這窟和之前的四朝秘藏有關聯,”他用手指拂過岩石上的凹槽,“鑰匙應該能打開洞口的機關,不過得小心,唐代的崖窟機關大多和流沙、落石有關。”
胖子從背包裏掏出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清理洞口的碎石,突然“叮”的一聲,鏟頭碰到了金屬物件。我們趕緊撥開流沙,露出一塊嵌在岩石裏的青銅盤,盤上刻著和鑰匙對應的太極紋路。父親將四把鑰匙逐一嵌入紋路,青銅盤“哢嗒”一聲轉動,洞口的碎石和流沙開始緩緩滑落,露出一個一人寬的入口。
剛走進洞窟,一股混合著黴味和泥土氣息的冷風撲麵而來。洞窟不大,中央立著一尊殘損的釋迦牟尼彩塑,左右兩側的壁畫已經斑駁,隻能辨認出飛天的飄帶和供養人的衣飾。胖子用手電筒照向地麵,突然停住腳步“這裏有新挖的痕跡!”
地麵上有一個半米深的土坑,坑邊散落著幾枚現代的鐵釘和一把洛陽鏟——境外組織的人已經來過了。父親蹲下身,摸了摸坑壁的泥土“土還沒幹,他們應該剛離開沒多久,說不定還在附近。”
就在這時,洞窟外傳來腳步聲,伴隨著生硬的中文“把裏麵的東西交出來,不然別怪我們不客氣。”我們趕緊躲到彩塑後麵,透過縫隙看到五個高鼻梁、深眼窩的外國人,手裏拿著手槍和撬棍,為首的是個留著絡腮胡的男人,胸前掛著一枚銀色的徽章——正是國際刑警通報的境外組織頭目,代號“禿鷲”。
“你們怎麽找到這裏的?”禿鷲的目光掃過洞窟,最終落在青銅盤上的鑰匙上,“原來四朝秘藏的鑰匙在你們手裏,正好,省得我們再找了。”他揮了揮手,身後的人立刻舉槍對準我們“把鑰匙和洞窟裏的文物都交出來,我可以放你們一條生路。”
胖子突然從背包裏拿出煙霧彈,拉開保險扔在地上“誰要你放生路!有本事就來搶!”白色的煙霧瞬間彌漫開來,我們趁機衝向洞窟深處。父親發現彩塑後麵有一道暗門,推開門是一條狹窄的通道,通道盡頭的石壁上刻著密密麻麻的梵文。
“這是唐代的‘藏經洞’!”李院長激動地說,用手電筒照向石壁——上麵有幾個方形的凹槽,像是用來存放經卷的。我們仔細清理凹槽裏的灰塵,果然發現了幾卷用絲綢包裹的經卷,還有一尊巴掌大的鎏金銅佛,佛座上刻著“開元十七年造”的字樣。
“這些經卷可能是唐代的寫本,比敦煌莫高窟發現的部分經卷還要早!”李院長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卷經卷,上麵的楷書工整秀麗,“太珍貴了,要是落入境外組織手裏,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剛把經卷和銅佛裝進特製的箱子,通道外就傳來腳步聲——禿鷲的人追來了!“快找出口!”父親四處查看,發現通道盡頭的石壁上有一個圓形的機關,上麵刻著和青銅盤一樣的太極圖案。他趕緊將四把鑰匙嵌入機關,石壁“轟隆”一聲移開,露出一個通向崖壁外側的洞口,外麵是一條狹窄的懸空棧道。
“從這走!”我們依次爬出洞口,沿著棧道往山下跑。禿鷲的人在後麵追,子彈擦著棧道的木梁飛過,木屑飛濺。胖子突然停下腳步,將登山包扔在棧道中間“給他們留個禮物!”包裏的煙霧彈和閃光彈瞬間爆炸,擋住了追兵的視線。
我們趁機跑下棧道,鑽進山下的胡楊林。剛跑沒多遠,就看到遠處的沙丘上有幾輛越野車,正是國際刑警和當地警方的支援隊伍。“在那裏!”我們揮舞著手臂大喊,警方立刻開車衝過來,將我們護在中間。
禿鷲的人見勢不妙,趕緊開車逃跑,警方立刻展開追捕。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追逐,終於在一處沙丘後麵將他們的車截停。禿鷲試圖反抗,被警方當場製服,他懷裏掉出一張地圖,上麵標注著十幾個中國古墓和遺址的位置,包括新疆的尼雅遺址、西藏的古格王朝遺址等。
“這些混蛋,竟然想盜遍中國的古跡!”胖子看著地圖,氣得咬牙切齒。國際刑警的負責人拿起地圖,臉色凝重“這隻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他們還在和其他國家的走私組織勾結,試圖將盜掘的文物通過海上走私到國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我們將從17窟裏發現的經卷和銅佛交給李院長,他激動地說“這些文物填補了唐代佛教藝術研究的空白,尤其是那幾卷經卷,上麵記載的佛教教義和當時的社會狀況,是史料上沒有的,太有價值了!”
回到敦煌研究院,我們在文物修複室裏看著專家們小心翼翼地修複經卷。父親拿著那四把鑰匙,若有所思地說“從南宋的西湖石匱,到元代的元上都鐵函,再到明代的天壽山秘藏和唐代的千佛洞經卷,這四朝秘藏似乎都和‘守護’有關,或許還有更多的文物藏在其他地方,等著我們去發現和保護。”
就在這時,我的手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是之前協助過我們的荊州文物局專家發來的“湖北隨州發現一座戰國時期的曾國古墓,墓裏有大量青銅器,疑似有盜掘痕跡,速來支援。”
我們立刻收拾行李,準備前往隨州。李院長送我們到研究院門口,遞給我們一本厚厚的《敦煌石窟全集》“帶著這個,說不定裏麵的壁畫或經卷記載,能幫你們解開更多關於文物保護的謎團。”
火車駛離敦煌時,窗外的戈壁灘已經被夜色籠罩,遠處的沙丘在月光下泛著銀白色的光。我翻開《敦煌石窟全集》,裏麵的一幅壁畫吸引了我的目光——畫的是一群工匠在修複洞窟,旁邊的題記寫著“匠人營窟,以護聖像,世代相傳,永不相負”。
“世代相傳,永不相負。”父親輕聲念著題記,眼神堅定,“這就是我們文物守護者的使命,不管遇到多少危險,都要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給後代。”
胖子靠在座位上,手裏拿著隨州古墓的資料“聽說曾國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小國,但墓葬裏的青銅器卻非常精美,有‘曾侯乙編鍾’那樣的國寶級文物。這次的古墓要是能保護好,說不定能發現比編鍾更珍貴的東西。”
火車朝著湖北的方向駛去,我的手裏握著那四把鑰匙,心裏充滿了期待和堅定。雖然境外組織的殘餘勢力還在逍遙法外,還有更多的古墓和遺址麵臨被盜掘的危險,但我知道,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保護好每一件文物,不讓它們落入壞人手裏。
抵達隨州後,我們立刻聯係了當地文物局的張局長。他告訴我們,發現的曾國古墓位於隨州郊區的擂鼓墩附近,和著名的曾侯乙墓相距不到十公裏。“古墓的封土堆已經被人挖開了一個盜坑,深度大概五米,已經接近墓室的頂板。”張局長拿著勘探圖,眉頭緊鎖,“我們已經安排了警力在周邊布控,但盜墓賊非常狡猾,可能還會趁夜行動。”
我們跟著張局長來到擂鼓墩,古墓的封土堆上圍著警戒線,幾個考古隊員正在用洛陽鏟進行勘探。胖子接過洛陽鏟,往盜坑裏探了探,拔出後臉色凝重“下麵有木質結構的信號,應該是墓室的頂板,而且有被撬動的痕跡,盜墓賊可能已經打開了一個小口。”
父親拿出“嶽府”玉佩,放在盜坑邊,玉佩突然發出微弱的光芒,指向盜坑的東側“那裏有機關,應該是曾國古墓常用的‘積石積沙’陷阱,一旦觸動,沙子和石頭就會填滿盜坑,掩埋墓室。”
我們決定當晚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隊員用起重機吊起盜坑裏的碎石,父親和胖子則小心翼翼地清理周圍的沙土,防止觸動陷阱。當清理到五米深時,終於看到了墓室的頂板——一塊巨大的楠木板,上麵有一個半米寬的洞口,顯然是盜墓賊用炸藥炸開的。
“快下去看看!”我和父親穿上防護裝備,順著梯子下到墓室裏。墓室不大,分為主室和側室,主室的棺槨已經被打開,裏麵的屍骨散落一地,周圍的隨葬品被翻得亂七八糟,地上散落著幾個空的文物箱——盜墓賊已經偷走了一部分文物。
“太可惜了!”我看著眼前的景象,心疼地說,“這麽好的古墓,竟然被他們破壞成這樣。”父親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青銅碎片“這是曾國特有的‘失蠟法’鑄造的青銅器,碎片上的紋飾是‘龍紋’,應該是一件禮器,說不定還有其他的碎片散落在附近。”
我們在墓室裏仔細搜尋,終於在側室的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個隱藏的暗格,裏麵放著一件完整的青銅尊,尊身上刻著“曾侯丙作寶尊彝”的銘文。“曾侯丙!”張局長激動地說,“這是繼曾侯乙之後,發現的又一位曾國國君的墓葬,這件青銅尊的曆史價值極高!”
就在我們準備將青銅尊運出墓室的時候,墓道口突然傳來槍聲——是盜墓賊!他們趁著夜色,試圖再次進入墓室,搶奪剩下的文物。“快把青銅尊運出去!”我和父親扛起青銅尊,順著梯子往上爬,胖子則在後麵用登山杖阻攔盜墓賊。
警方立刻展開反擊,雙方在墓道口展開了激烈的交火。盜墓賊見勢不妙,趕緊開車逃跑,警方在後麵追了上去。我們將青銅尊安全運到文物保護車裏,送往隨州市博物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在博物館的文物修複室裏,專家們小心翼翼地清理青銅尊上的泥土,尊身上的龍紋逐漸清晰起來,每一條紋路都栩栩如生。張局長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銘文“這上麵記載了曾侯丙和楚國的交往曆史,填補了曾國曆史研究的空白,太珍貴了!”
我們在隨州待了幾天,協助考古隊進行發掘,又發現了幾件珍貴的青銅器和玉器。這些文物都被送往隨州市博物館,經過修複後,將舉辦專門的“曾國文物特展”,讓更多的人了解曾國的曆史和文化。
離開隨州前,張局長給我們送了一件禮物——一本《曾國青銅器圖錄》,他笑著說“你們為保護曾國文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本書送給你們,希望你們能繼續關注和保護更多的文物。”
火車駛離隨州,朝著下一個目的地駛去。我的手裏握著那本《曾國青銅器圖錄》,心裏充滿了成就感。雖然保護文物的道路還很漫長,還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危險,但我知道,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保護好每一件文物,讓它們永遠流傳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
新的冒險還在繼續,而我們,會帶著對文物的敬畏和守護的決心,一直走下去,直到所有的文物都得到安全的保護,直到盜墓賊和境外走私組織被徹底消滅。
火車在江漢平原上穿行,窗外的稻田翻著金浪,遠處的村落炊煙嫋嫋。我翻著手中的《曾國青銅器圖錄》,目光停留在一張曾侯丙青銅尊的拓片上——尊底的銘文除了記載與楚國的交往,還隱晦提到“隨棗走廊有金道,通於南國”。父親湊過來看了一眼,手指點在“金道”二字上“隨棗走廊是戰國時期曾國通往南方的重要商道,說不定‘金道’指的是藏有黃金或青銅原料的秘道,裏麵可能還有未被發現的文物。”
胖子突然從背包裏掏出一份報紙,指著角落裏的一則新聞“你們看!隨棗走廊附近的安陸市,有村民在山上挖野菜時,發現了一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鞘,上麵刻著曾國的龍紋,現在已經被當地文物局收走了。”這則新聞讓我們立刻改變了行程——安陸市離隨州不遠,或許能找到“金道”的線索。
抵達安陸後,我們直奔當地文物局。局長王磊是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見到我們格外熱情,立刻拿出那個青銅劍鞘“這劍鞘是在孛畈鎮的太平山上發現的,村民說附近還有不少碎陶片,我們派了勘探隊去,還沒來得及深入探查。”劍鞘上的龍紋與曾侯丙青銅尊上的如出一轍,鞘口還有明顯的拖拽痕跡,像是被人從某個地方拖出來的。
第二天清晨,我們跟著勘探隊前往太平山。車子在盤山公路上行駛了一個多小時,才到達山腳下的村子。村民劉大爺是發現劍鞘的人,他帶著我們往山上走“就在前麵的亂石坡,我上次挖野菜時,腳踢到個硬東西,扒開土一看,就是這個銅玩意兒。”
亂石坡上布滿了大小不一的石塊,縫隙裏長著低矮的灌木。胖子拿出金屬探測儀,剛走幾步,儀器就發出“滴滴”的警報聲。我們順著信號方向挖下去,很快挖出一塊青銅殘片,上麵刻著“金道之鑰”四個字。“看來這就是‘金道’的線索!”父親興奮地說,“‘金道之鑰’應該是打開秘道的關鍵,說不定還有其他殘片散落在附近。”
我們在亂石坡上搜尋了整整一天,又找到三塊青銅殘片,拚在一起剛好是一個完整的青銅圓盤,盤中央有一個方形的凹槽,像是用來插鑰匙的。王磊拿著圓盤,若有所思“太平山在戰國時期是曾國的軍事要塞,‘金道’很可能是曾國用來運輸青銅原料的秘密通道,通道入口說不定就在附近的山洞裏。”
當天晚上,我們在村裏借宿。半夜時分,突然聽到外麵傳來汽車的轟鳴聲。我們趕緊起床,透過窗戶看到三輛黑色越野車停在村口,幾個穿著黑色夾克的人正往山上走,手裏拿著洛陽鏟和探照燈。“是盜墓賊!”胖子抓起登山杖就往外衝,“他們肯定也盯上了‘金道’!”
我們悄悄跟在盜墓賊後麵,看著他們往亂石坡方向走。領頭的是個留著寸頭的男人,手裏拿著一張地圖,正是我們白天勘探過的區域。走到亂石坡中央,寸頭男停下腳步,從背包裏拿出一個青銅物件——竟然也是一塊“金道之鑰”的殘片!
“他們怎麽會有殘片?”我低聲問。父親皺了皺眉“說不定之前有盜墓賊來過這裏,偷走了一部分殘片,現在又回來找剩下的。”隻見寸頭男將殘片放在地上,又拿出幾個儀器,似乎在定位什麽。沒過多久,他突然大喊“就在這!往下挖!”
盜墓賊們立刻拿出鐵鍬,開始往下挖。我們趁機繞到他們身後,胖子突然大喊“住手!你們是幹什麽的?”盜墓賊們嚇了一跳,回頭看到我們,立刻掏出匕首和鐵棍。寸頭男冷笑一聲“多管閑事!不想死的就趕緊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雙方很快扭打在一起。我和父親對付兩個盜墓賊,胖子力氣大,一個人纏住三個,王磊則趁機拿出對講機,呼叫山下的警力。寸頭男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被父親甩出的繩索纏住腳踝,重重摔在地上。
就在這時,盜墓賊挖的坑裏突然傳來“轟隆”一聲,地麵塌陷出一個洞口,裏麵黑漆漆的,隱約能看到台階。“是‘金道’的入口!”王磊興奮地說,“咱們趕緊下去看看!”
我們拿著手電筒,順著台階往下走。通道裏很寬敞,牆壁上每隔幾米就有一個壁龕,裏麵擺放著陶燈,燈油早已幹涸。走了大概一百米,通道突然變窄,前麵出現一扇石門,門上刻著曾國的龍紋,中央有一個方形的凹槽,正好能放進青銅圓盤。
父親將青銅圓盤嵌入凹槽,石門“哢嗒”一聲打開,裏麵是一個巨大的地下空間,空間裏整齊地擺放著一排排青銅原料,還有幾輛木質的運輸車,顯然是曾國用來運輸青銅的。空間的盡頭還有一扇石門,門上刻著“金道中樞”四個字。
“這裏就是‘金道’的中樞!”王磊激動得聲音都在發抖,“裏麵說不定還有更多的文物和史料!”我們剛要打開石門,突然聽到身後傳來腳步聲——是之前逃跑的幾個盜墓賊,他們手裏拿著槍,正朝著我們走來。
“把文物留下!不然別怪我們開槍!”寸頭男惡狠狠地說,槍口對著我們。胖子突然舉起青銅圓盤“你們想要這個?先問問它答不答應!”他將圓盤往地上一摔,圓盤“哐當”一聲裂開,裏麵竟然藏著一把青銅劍!
父親一把撿起青銅劍,劍身雖然生鏽,但依然鋒利。盜墓賊們見狀,紛紛開槍。我們趕緊躲到運輸車後麵,子彈打在青銅原料上,發出“當當”的響聲。就在這時,山下的警力趕到,衝進通道,很快將盜墓賊製服。
我們打開“金道中樞”的石門,裏麵果然藏著大量的文物有曾國的青銅禮器、兵器,還有幾卷竹簡,上麵記載著曾國的軍事部署和青銅冶煉技術。王磊拿著竹簡,激動地說“這些竹簡填補了曾國軍事史的空白,太珍貴了!”
我們在“金道”裏忙碌了整整三天,才將所有文物清點完畢,運到安陸市文物局。看著這些珍貴的文物,王磊感慨地說“要是沒有你們,這些文物很可能就被盜墓賊偷走了,謝謝你們為保護文物做出的貢獻。”
離開安陸前,我們收到了國際刑警的消息之前抓獲的境外組織頭目“禿鷲”,在審訊中供出他們還有一個據點在雲南的大理,那裏藏著一批從西藏盜掘的佛教文物,準備通過緬甸走私到國外。“咱們得趕緊去大理!”胖子收拾好背包,“絕不能讓他們把文物運出國外!”
父親點了點頭,看著手裏的青銅劍“這些文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不管在哪裏,我們都要把它們保護好。”我們立刻買了前往大理的火車票,踏上了新的征程。
火車在雲貴高原上行駛,窗外的景色從稻田變成了連綿的山脈。我看著手裏的竹簡照片,心裏充滿了堅定的信念。雖然保護文物的道路充滿了危險和挑戰,但我知道,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保護好每一件文物,讓它們永遠留在祖國的土地上。
抵達大理後,我們立刻聯係了當地文物局和警方。根據國際刑警的線索,境外組織的據點在大理古城附近的一個廢棄工廠裏。我們跟著警方,悄悄來到工廠外圍。工廠的大門緊閉,牆上拉著鐵絲網,裏麵隱約能看到人影晃動。
“裏麵大概有十個人,手裏有武器,還有兩輛貨車,可能準備今晚就把文物運走。”警方負責人低聲說,“我們已經包圍了工廠,等天黑後就行動。”
天黑後,警方發起了突襲。我們跟著警察衝進工廠,裏麵的盜墓賊猝不及防,很快就被製服。在工廠的倉庫裏,我們發現了大量的佛教文物有唐代的鎏金銅佛、元代的佛經,還有幾尊西藏的擦擦佛,都是非常珍貴的國寶。
“太好了!文物都在!”我激動地說,看著這些曆經滄桑的文物,心裏充滿了成就感。警方負責人拿著清單,逐一核對“這些文物都是從西藏的古格王朝遺址和敦煌莫高窟盜掘的,幸好我們及時趕到,不然就被他們運出國外了。”
我們在大理待了幾天,協助文物局將文物分類整理,運往雲南省博物館。離開大理前,當地文物局的局長給我們頒發了“文物保護先進個人”的證書,還邀請我們參加即將舉辦的“雲南佛教文物特展”。
火車駛離大理,朝著北京的方向駛去。我的手裏握著證書,心裏充滿了自豪。雖然保護文物的戰鬥還沒有結束,但我知道,隻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文物的行列中來,就一定能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永遠流傳下去。
回到北京後,我們把那四把“四朝秘藏”的鑰匙交給了故宮博物院,希望能為研究中國古代曆史更多的線索。父親看著窗外的故宮,輕聲說“這些鑰匙見證了我們保護文物的曆程,也見證了中國曆史的輝煌。未來,還有更多的文物需要我們去保護,我們的使命還沒有結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胖子拍了拍我的肩膀“接下來咱們去哪?要不要去西藏看看古格王朝遺址?聽說那裏還有很多未被發掘的文物。”我笑著點點頭“好啊,隻要有文物需要保護,咱們就去!”
新的旅程又將開始,我們會帶著對文物的敬畏和守護的決心,繼續前行,直到所有的文物都得到安全的保護,直到盜墓賊和境外走私組織被徹底消滅。因為我們知道,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中華民族的曆史和未來。
西藏的陽光格外刺眼,越野車行駛在海拔四千米的土路上,遠處的雪山像巨大的銀色屏障,一直延伸到天邊。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是古格王朝遺址,那裏曾是吐蕃王朝崩潰後,貴族後裔建立的王國都城,如今隻剩下斷壁殘垣,卻藏著無數未被發掘的文物秘密。
之前在大理查獲的佛教文物中,有一卷元代的《古格王統記》殘卷,上麵記載著“王朝末年,將國之重器藏於紅廟地宮,以鐵鎖封之,唯‘日光之鑰’可開”。文物局的專家推測,“日光之鑰”可能是一件與太陽崇拜有關的器物,而紅廟正是古格王朝遺址中保存相對完好的建築之一。
抵達紮達縣後,我們在當地文物保護所見到了所長洛桑。他是個皮膚黝黑的藏族漢子,說起古格王朝的曆史如數家珍“紅廟的牆體在101novel.com18年的地震中出現了裂縫,我們一直在進行加固修複,還沒來得及深入探查地宮。不過最近總有人在遺址附近徘徊,形跡可疑,你們得多加小心。”
第二天清晨,我們跟著洛桑前往古格王朝遺址。遺址坐落在一座土林山上,殘存的宮殿和寺廟沿著山勢分布,紅廟位於遺址的半山腰,紅色的牆體在土林的映襯下格外醒目。洛桑用鑰匙打開紅廟的大門,裏麵彌漫著灰塵和酥油混合的氣息,牆壁上的壁畫雖然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清飛天、菩薩的形象。
“地宮的入口應該在主佛殿的佛像後麵。”洛桑指著一尊殘破的釋迦牟尼佛像,“我們之前在佛像底座發現過一個方形的凹槽,像是鑰匙孔,但一直沒找到對應的鑰匙。”父親走到佛像前,仔細觀察凹槽的形狀,突然拿出之前在大理得到的一枚鎏金銅片——銅片上的太陽紋路與凹槽完全吻合,正是“日光之鑰”!
將銅片嵌入凹槽,佛像底座緩緩移開,露出一個黑漆漆的洞口,裏麵傳來潮濕的氣息。我們打開手電筒,順著陡峭的石階往下走,地宮不大,中央放著一個巨大的鐵箱,箱子上刻著古格王朝的圖騰——一隻展翅的金鵬。
鐵箱的鎖是特製的,上麵刻著複雜的太陽圖案。父親嚐試著轉動“日光之鑰”,鐵箱“哢嗒”一聲打開,裏麵整齊地擺放著古格王朝的文物有純金打造的王冠、鑲嵌著寶石的權杖、還有幾卷用藏文書寫的經卷,最珍貴的是一幅唐代的《金剛經》絹畫,畫麵色彩鮮豔,保存得格外完好。
“這些文物太珍貴了!”洛桑激動得聲音都在發抖,“它們不僅能填補古格王朝曆史研究的空白,還能證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小心翼翼地將文物裝進特製的箱子裏,準備運出地宮。
就在這時,地宮的入口突然傳來腳步聲,伴隨著陌生的交談聲。“是盜墓賊!”胖子立刻拿起登山杖,警惕地盯著入口。很快,幾個穿著衝鋒衣的男人出現在石階頂端,手裏拿著手槍和撬棍,為首的正是之前在安陸逃脫的盜墓賊頭目——寸頭男!
“沒想到你們還挺能追!”寸頭男冷笑一聲,“古格王朝的寶藏是我的,識相的就趕緊把箱子交出來,不然別怪我不客氣!”他身後的人立刻舉槍對準我們,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洛桑突然從懷裏掏出一個哨子,用力吹響——這是我們之前約定的信號,文物保護所的工作人員和當地派出所的警力就在遺址附近待命。聽到哨聲,外麵立刻傳來警笛聲,寸頭男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該死!你們竟然設了埋伏!”
他不甘心地看了一眼鐵箱裏的文物,突然從懷裏掏出一個手雷,想要炸毀地宮“我得不到的東西,你們也別想得到!”父親眼疾手快,一把奪過手雷,扔到地宮的角落,手雷“砰”的一聲爆炸,幸好威力不大,隻是震落了一些灰塵。
警方很快衝進地宮,將寸頭男和他的同夥全部製服。看著被押走的盜墓賊,洛桑鬆了口氣“幸好有你們,不然這些珍貴的文物就毀了。”我們將文物交給洛桑,他承諾會盡快將文物運往拉薩的西藏博物館,進行專業的修複和保護。
在紮達縣待了幾天,我們跟著洛桑對古格王朝遺址進行了全麵探查,又在白廟和度母殿發現了幾處文物遺存,包括一些明代的瓷器和藏文經卷。這些發現讓古格王朝的曆史脈絡更加清晰,也為研究西藏的宗教、文化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離開紮達縣前,洛桑給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你們是古格王朝文物的守護者,也是藏族人民的朋友。希望你們以後還能來西藏,繼續幫助我們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接過哈達,心裏充滿了感動——保護文物不分民族、不分地域,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越野車駛離紮達縣,沿著土路往拉薩方向走。胖子靠在車窗上,看著窗外的土林風光,突然說“咱們這一路,從杭州西湖到內蒙古元上都,再到西藏古格王朝,保護了這麽多文物,也算是沒白忙活。不過我總覺得,‘鬼市’和境外組織的餘黨還沒徹底清除,說不定還會有新的陰謀。”
父親點了點頭,拿出手機翻出一條新聞“你們看,新疆的尼雅遺址最近發現了新的墓葬群,當地文物局在勘探時發現了盜掘痕跡,疑似‘鬼市’的人所為。尼雅遺址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都城遺址,裏麵藏著大量的漢代文物,咱們得趕緊過去看看。”
我們立刻改變行程,從拉薩飛往烏魯木齊,再轉機到和田市,然後乘坐越野車前往尼雅遺址。尼雅遺址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腹地,氣候極端惡劣,白天溫度高達四十多度,晚上卻能降到零度以下。當地文物局的局長熱合曼親自到沙漠邊緣迎接我們,他的臉上帶著疲憊“遺址太大了,我們的人手不夠,隻能重點保護已經發現的墓葬,其他區域隨時可能遭到盜掘。”
跟著熱合曼進入沙漠,越野車在沙丘之間顛簸了三個多小時,才到達尼雅遺址的核心區域。這裏到處都是殘破的房屋遺跡和枯死的胡楊樹,地表散落著大量的陶片和織物殘片。熱合曼指著一處新挖的盜坑“這是昨天發現的,盜墓賊應該是晚上來的,用挖掘機挖了這麽大一個坑,幸好我們及時發現,他們才沒來得及進入墓室。”
盜坑深約三米,坑壁陡峭,用手電筒往下照,能看到墓室的頂板已經被破壞。胖子拿出金屬探測儀,在盜坑周圍探查“下麵有大量的金屬信號,還有木質結構的信號,說明墓室裏有很多文物,而且保存得比較完整。”
我們決定進行搶救性發掘。考古隊員用挖掘機將盜坑周圍的沙子清理幹淨,然後用手工工具小心翼翼地挖掘墓室。當挖到墓室底部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墓室裏整齊地擺放著漢代的文物,有精美的絲綢織物、青銅鏡、漆器,還有幾枚漢代的五銖錢,最珍貴的是一卷漢代的《倉頡篇》竹簡,上麵的文字清晰可見,是研究漢代文字和文化的重要資料。
“這些文物太珍貴了!”熱合曼激動得熱淚盈眶,“尼雅遺址的文物大多是有機質,保存難度很大,這些文物能完好地保存到現在,簡直是奇跡!”我們和考古隊員一起,將文物小心翼翼地裝進特製的保護箱裏,避免受到沙漠幹燥氣候的損害。
就在我們準備將文物運出沙漠的時候,遠處的沙丘上突然出現了幾輛越野車的身影——是盜墓賊!他們顯然是收到了消息,想要搶奪文物。熱合曼立刻組織人手,將文物箱圍在中間,警方則拿出武器,準備應對盜墓賊的襲擊。
盜墓賊的車越開越近,我們能清楚地看到他們手裏的武器,包括獵槍和砍刀。為首的是一個留著大胡子的男人,他拿著擴音器大喊“把文物留下!不然我們就不客氣了!”
胖子突然從背包裏拿出幾枚煙霧彈,拉開保險扔了出去,白色的煙霧瞬間彌漫開來,擋住了盜墓賊的視線。我們趁機將文物箱裝上越野車,朝著沙漠邊緣駛去。盜墓賊在後麵緊追不舍,子彈擦著車身邊飛過,幸好司機技術高超,在沙丘之間靈活穿梭,很快就將盜墓賊甩在了後麵。
安全抵達和田市後,我們將文物交給了當地文物局的修複中心。專家們立刻對文物進行了緊急處理,用特殊的試劑保護絲綢織物和竹簡,防止它們在幹燥的空氣中開裂、褪色。熱合曼看著正在修複的文物,感激地說“謝謝你們,要是沒有你們,這些珍貴的漢代文物就可能永遠消失了。”
在和田市待了幾天,我們協助專家對文物進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通過對竹簡和絲綢織物的分析,我們了解到精絕國在漢代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係,不僅使用中原的貨幣和文字,還將中原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作為重要的財富和貢品。這些發現進一步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有著深厚的交融曆史。
離開和田市前,熱合曼給我們送了一件特殊的禮物——一塊漢代的絲綢殘片,上麵繡著精美的雲紋。“這是對你們保護文物的感謝,希望你們能永遠記住尼雅遺址,記住新疆的曆史和文化。”我們接過絲綢殘片,小心翼翼地收進背包裏,這不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一份責任。
越野車駛離和田市,朝著烏魯木齊的方向行駛。窗外的沙漠在夕陽的映照下泛著金色的光芒,遠處的昆侖山像一條巨龍,守護著這片古老的土地。胖子看著手裏的絲綢殘片,感慨地說“咱們這一路,從江南水鄉到雪域高原,再到沙漠戈壁,保護了這麽多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文物,也算是為國家做了點實事。”
父親點了點頭,目光堅定“文物是曆史的見證,是民族的根脈。隻要還有人在盜掘文物,還有人在破壞文化遺產,我們的工作就不會結束。接下來,咱們還要去更多的地方,保護更多的文物,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永遠流傳下去。”
我的手裏握著那塊漢代的絲綢殘片,心裏充滿了堅定的信念。雖然保護文物的道路充滿了艱辛和危險,但每當看到那些被我們拯救的文物,看到它們在博物館裏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我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越野車繼續在沙漠公路上行駛,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新的挑戰還在等待著我們。但我知道,隻要我們心懷對文物的敬畏,心懷對曆史的尊重,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難,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我們的旅程,還在繼續……
喜歡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盜墓白家勝利,萬事順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