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葉秋來信
字數:3242 加入書籤
"三少爺,該起了,今兒個要去視察西莊的春耕情況。"
李天寶的聲音在耳邊響起,葉明揉了揉眼睛,窗外天才蒙蒙亮。自從開始在父母封地推廣新農耕法,他已經連續半個月天不亮就起床了。
"福伯已經把馬車備好了,還讓人準備了熱粥和包子,說少爺路上吃。"李天寶手腳麻利地遞上熱毛巾。
葉明擦了把臉,總算清醒了些。自從清雪當上掌櫃以後,李天寶就接替了清雪,成了他貼身伺候的小廝。
"天寶,昨天讓你統計的新農具使用情況怎麽樣了?"葉明一邊穿靴子一邊問。
"回少爺,已經統計好了。"李天寶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老爺封地八成農戶已經開始使用曲轅犁,公主封地那邊也有六成。就是堆肥的法子,老農們接受得慢些。"
葉明點點頭,這個進度比他預想的要快。看來減免租子的政策確實有效。他三口兩口喝完粥,大步走向門外。
管家福伯已經在馬車旁等候,見葉明出來,恭敬地行禮:"少爺,老奴已經派人先去西莊通知了,莊頭說有幾個老農對新犁還有些疑問,等著少爺去解答。"
"辛苦福伯了。"葉明拍拍老管家的肩膀。福伯在國公府當了三十年管家,是看著葉明長大的,辦事極為穩妥。
馬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上,葉明透過車窗看到田間已有不少農夫在忙碌。令他欣慰的是,大多數人用的都是他推廣的曲轅犁,偶爾還能看到幾架耬車在播種。
"少爺您看,那邊田裏的麥苗長得比別處都高。"李天寶突然指著遠處一片田地說道。
葉明順著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片明顯更加青翠茂盛的麥田。他讓馬車停下,親自走到田邊查看。
"這位公子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農警惕地走過來。
"老伯,這是我們家三少爺,國公府的少爺。"李天寶連忙介紹。
老農一聽,立刻就要下跪行禮,被葉明一把扶住:"老伯不必多禮。我看您這麥子長得特別好,是用了我推廣的新法子嗎?"
"回少爺的話,正是用了您教的堆肥法子和那什麽...輪作製。"老農臉上露出笑容,"老漢種了一輩子地,從沒見過這麽肥的苗。就是..."
"就是什麽?"葉明敏銳地察覺到老農的猶豫。
"就是村裏有人說這是邪門歪道,長得好是因為吸了地氣,來年這地就廢了。"老農壓低聲音,"老漢是不信的,可架不住有人嚼舌根啊。"
葉明眉頭一皺,這謠言怎麽又起來了?上次太子親自站台後,明明已經平息了。
"老伯放心,這絕對是正經營生。您看這麥苗壯實,是因為肥料足,根係發達。"葉明蹲下身,扒開麥苗根部的土壤給老農看,"您摸摸這土,是不是比別處鬆軟濕潤?"
老農半信半疑地摸了摸,眼睛漸漸亮了起來:"還真是!少爺說得在理。"
"這樣,過幾日我請幾位老莊稼把式來各村轉轉,給大家講講這新法子的道理。"
葉明站起身,"謠言止於智者,隻要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收成,自然就明白了。"
告別老農,葉明回到馬車上,臉色卻沉了下來。他低聲對福伯道:"派人查查,這謠言是從哪傳出來的。崔家已經不成氣候了,我懷疑有別家在搗鬼。"
福伯會意地點點頭:"老奴這就安排。"
西莊的情況比葉明預想的要好。莊頭葉田對新事物接受很快,不僅帶頭使用新農具,還組織年輕人學習,現在已經能熟練操作各種新式農具了。
"少爺您看,這耬車播種又快又均勻,比撒播強多了。"葉田得意地演示著,"一畝地少說能省一半種子,出苗還整齊。"
葉明滿意地點頭:"不錯,你們學得很快。等秋收後,我會按增產情況給大家發賞錢。"
正說著,李天寶匆匆跑來:"少爺,太子殿下派人來傳話,說有要事相商,請您盡快回城。"
葉明心頭一跳。太子這個時候找他,肯定不是小事。
"福伯,你留下繼續視察其他莊子。天寶,備馬,我們即刻回京。"
快馬加鞭趕回京城,葉明連國公府都沒回,直接去了太子的秘密別院。這是他們慣常密談的地方,外人隻當是太子的一處休閑之所。
"表哥,什麽事這麽急?"葉明一進門就問道。
李君澤正在看一封信,見葉明來了,示意侍從都退下:"邊關來信了。"
葉明心頭一緊,連忙接過信。信是他大哥葉秋寫的,內容很簡短:邊關局勢緊張,北狄頻繁騷擾,軍中缺鐵,兵器不足。
"大哥一向報喜不報憂,能專門寫信求援,情況恐怕比信中說的更嚴重。"葉明放下信,眉頭緊鎖。
李君澤點點頭:"我也這麽想。問題是,現在朝中兵部被盧氏把持,常規渠道調撥兵器糧草都會被拖延甚至克扣。"
盧氏!葉明眼中閃過一絲冷光。清河盧氏是比崔家更難纏的對手,家主盧遠山是當朝兵部尚書,兩個兒子一個在戶部,一個在邊軍當監軍,勢力盤根錯節。
"表哥的意思是..."
"常規渠道走不通,我們就走非常渠道。"李君澤壓低聲音,"你那邊農耕改革不是需要大量鐵器嗎?以製作農具為名,多采購精鐵,暗中打造兵器,再通過商隊運往邊關。"
葉明眼睛一亮:"好主意!工廠也弄的差不多了,可以擴大規模了。商隊也有現成的,就以運送新農具為掩護。"
兩人又詳細商議了具體方案,決定由葉明負責籌集鐵料和打造兵器,太子則安排可靠的軍官接應。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