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鹽引期貨
字數:3833 加入書籤
黎明前的賬房裏,葉明盯著算盤上的數字,太陽穴突突直跳。連日的軍工擴張像頭吞金獸,每天要消耗九千八百兩白銀。
雖然商會全力輸血,但世家對商路的封鎖已見成效——三支商隊被扣,兩船貨物失蹤,利潤驟減四成。
"東家,再這樣下去,我們撐不過十天。"周瑾聲音發幹,手指在"鎢礦采購"一項上重重敲了兩下,"黑市價格又漲了五成,這幫奸商!"
葉明推開算盤,走到窗前深吸一口晨露清冷的空氣。東方剛泛起魚肚白,興農莊的輪廓在霧靄中若隱若現,那裏數百工匠正日夜不停地打造決定王朝命運的兵器。沒有錢,這一切都將停擺。
國債不能弄,突然,前世記憶閃過——大學時在便利店打工,店主推出"預付卡"解決資金周轉的畫麵。簡單粗暴,但立竿見影。
"有了!"葉明猛地轉身,"我們賣鹽引期貨!"
"鹽引...期貨?"周瑾一臉茫然。
葉明抓起毛筆,在宣紙上快速勾勒:"簡單說,就是讓商人現在付錢,購買未來某個時間點的提鹽權。我們給七折優惠,他們得優先提貨權,雙贏!"
周瑾瞪大眼睛:"這...這不是寅吃卯糧嗎?萬一到時供不上..."
"所以叫"期貨"。"葉明眼中精光閃爍,"我們按產能嚴格控製發售量,確保隨時能兌付。更重要的是——"
他壓低聲音,"現在誰不知道我們的鹽質優價廉?商人搶著要!"
天剛亮,葉家商會最精銳的十二名管事被緊急召集。
葉明用最淺顯的語言講解"鹽引期貨"的運作方式:一兩銀子現在付,三個月後可以提價值一兩四錢的鹽。提前付款越多,折扣越大。
"記住,這不是借貸,是優惠預售。"葉明反複強調,"契約上必須寫清楚提鹽期限和違約責任。"
管事們雖覺新奇,但對東家的商業奇謀早已習慣。
很快,三支宣傳隊伍組建完畢:一支負責京城大商賈,一支南下江淮鹽商聚集地,另一支則由東宮那邊帶隊,專門接觸皇商和官宦世家。
"東家,要是有人質疑我們未來能否兌現..."周瑾仍有顧慮。
葉明早有準備,取出一份蓋有鹽鐵轉運使大印的公文:"這是特許經營憑證,寫明"葉家商行享有優先配鹽權"。再加上太子的背書,誰敢不信?"
三日後,效果遠超預期。
"東家!瘋了!全瘋了!"周瑾衝進書房,手裏賬本激動得發抖,"京城七十二家商號搶購,揚州鹽商直接包船運銀來!三天預售額已達...一百二十萬兩!"
葉明接過賬本,手指微微發顫。這數字甚至超過他最樂觀的估計。看來商人們對優質鹽源的渴求,遠比想象中強烈。
"嚴格控製兌付節奏。"葉明迅速冷靜下來,"每月放鹽不超過產能的八成,留兩成應急。另外,立刻撥五十萬兩去興農莊,軍工生產一刻不能停!"
正當葉家商會歡慶勝利時,第四天清晨,一個壞消息傳來——崔家在江南散布謠言,稱"朝廷將收回鹽政,期貨鹽引作廢"。
揚州等地頓時大亂,持有憑證的商人紛紛湧向鹽倉要求立即兌付。
"東家,怎麽辦?"周瑾臉色慘白,"若現在兌付,我們的資金鏈會斷!"
葉明卻出奇地鎮定。這一幕,他在推出期貨時就預想過。現代金融史上的擠兌風波,原理古今相通。
"傳令,所有鹽倉即刻開放,按憑證全額兌付。"葉明嘴角甚至帶著一絲笑意,"把新式精鹽堆到最顯眼處,讓每個人都能看見。"
"可我們的庫存..."
"夠應付半個月的擠兌。"葉明胸有成竹,"等商人看到真能提到優質鹽,謠言不攻自破。屆時,我們的信譽反而會更高!"
果然,當第一批商人順利提到雪白晶瑩的新鹽後,市場情緒迅速平複。更妙的是,這些實物鹽的質量遠超預期,持觀望態度的商人反而爭相搶購剩餘期貨,價格比擠兌前還漲了兩成。
"東家神算!"周瑾五體投地,"現在不僅沒人擠兌,新期貨還被炒成了搶手貨!"
葉明笑而不語。這招在現代叫"預期管理",通過實際行動建立市場信心。但他清楚,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如何確保這些巨額資金不被世家截胡?
"從今日起,所有期貨交易增加一條附加條款。"葉明取出一份新契約,"注明"若購方涉通敵叛國,所付款項充公"。"
周瑾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這是給日後收繳崔家等世家的資產留法律依據!畢竟勾結突厥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還有,立刻在嶺南、蜀中等偏遠地區設立分號。"葉明繼續布局,"將部分銀兩轉化為不易被查封的資產——糧食、布匹、藥材..."
就在葉明忙活著鹽引的事情,那些世家又開始搞事了。
幾名紫袍大員跪伏在地,最前方的崔昊聲音洪亮:"陛下!葉明私發鹽券,斂財百萬,此乃動搖國本之大罪!請陛下明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龍椅上的李雲軒麵色陰沉,手指輕敲扶手:"葉愛卿,眾卿彈劾你"以未來之鹽,斂今日之財",你有何話說?"
葉明整了整衣冠,從容出列:"回陛下,臣所行乃"鹽引預售",非但無罪,反而有功。"
他從袖中取出三樣東西——一本賬冊、一疊契約、一小袋雪鹽。
"此乃預售明細,每一筆都登記在冊;此為標準契約,條款清晰無欺;這是揚州鹽場昨日所產新鹽,品質為證。"葉明將物品呈上,"臣非但沒有"斂財",反而提前為國庫增收六十萬兩稅銀。"
王振突然冷笑:"巧言令色!若商人同時兌付,你哪來那麽多鹽?"
"王相多慮了。"葉明早有準備,又取出一卷布帛展開,"這是各鹽場產能與預售量對比圖。臣嚴格控製比例,確保任何時段都有三成餘量應對兌付。"
李雲軒仔細審視圖表,眉頭漸漸舒展:"愛卿此法,倒是穩妥。"
崔昊見狀急忙道:"陛下!鹽鐵乃國家重器,豈能如商販般預售?此例一開,後患無窮啊!"
"崔公此言差矣。"葉明不慌不忙,"前朝《鹽法誌》有載,景泰年間就有"預支鹽引,以充軍餉"的先例。臣不過古為今用,加以規範罷了。"
這個引用恰到好處。李雲軒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朕記得確有此例。葉愛卿既依法而行,又增益國庫,何罪之有?"
朝堂上一片嘩然。誰都看得出,皇帝這是在明目張膽地偏袒葉明。崔昊臉色鐵青,王振則眯起眼睛,顯然在醞釀新的攻勢。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