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雛鷹試翼
字數:3286 加入書籤
河間府衙見風使舵,見民意洶湧,且格物院手段光明正大,便也不再曖昧,出麵肯定了格物院惠及鄉裏的行為,默許了“良工獎”的推行。
一場看似來勢洶洶的地方抵製,被葉明以建立新標準、引導新秩序的方式,輕鬆化解。
不僅“墨青輥”的推廣再無阻礙,格物院和“格物商社”的聲望,在民間和底層工匠心中,更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潤物細無聲,亦可破堅冰。”葉明收到河間府傳來的捷報時,隻是淡淡一笑。
他知道,與世家大族的鬥爭是主線,但這些遍布地方、盤根錯節的舊勢力,同樣是阻礙變革的頑石。
他需要這樣一次次小小的勝利,不斷地瓦解他們的根基,積小勝為大勝。
而經此一事,“格物商社”和“良工獎”的模式被證明有效,葉明開始考慮將其推廣到更多地區、更多行業。他要織就一張以格物院為核心,以新技術和新標準為紐帶,聯係萬千普通工匠和農戶的大網。
這張網,現在或許還很稀疏,但假以時日,必將擁有改變格局的力量。
就在葉明忙於布局地方、夯實根基之時,格物院內部,被委以重任的墨恒與趙青川,也在信號火箭的優化項目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他們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和反複試驗,竟然找到了一種更穩定的引信燃燒介質配方,使得信號火箭的發射高度和爆炸時機的穩定性,提升了整整一成!
當墨恒和趙青川帶著試驗數據和樣品,激動地向葉明匯報時,葉明看著眼前這兩個目光灼灼、充滿自信的年輕人,仿佛看到了格物院未來更多的可能。
墨恒與趙青川在信號火箭優化項目上取得的突破,雖隻是將穩定性提升一成,在葉明看來卻意義非凡。
這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標誌著他培養的這批年輕人,已經開始從學習者、協助者,向真正的研發者蛻變。
他們不再僅僅是執行命令,而是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
葉明給予了兩人高度的肯定,並將這項改進迅速應用於新一批的信號火箭生產中。
效果立竿見影,邊軍反饋,新型號火箭的起爆高度更加統一,對夜間指揮協同的幫助更大。
葉秋甚至在私信中提到,靠著更精準的信號,他們成功進行了一次漂亮的夜間反包圍。
這份來自前線的認可,比任何獎賞都更能激勵格物院的學員們。
墨恒和趙青川在院內的聲望一時無兩,成為了所有新生和“星火”學員仰望的標杆。
研習室內的學習氛圍更加熾烈,工坊裏的敲打聲也仿佛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然而,格物院的穩步發展和民間聲望的積累,終究還是引起了朝堂之上更高層麵的注意和忌憚。
這一次的發難,不再局限於以往的“僭越”、“貪墨”等具體罪名,而是指向了一個更為根本、也更為敏感的問題——科舉與取士之道。
發難者,是禮部的一位老侍郎,姓錢,乃江南士林領袖之一,門生故舊遍布朝野,素以維護“聖賢正道”、“科舉取士”的純潔性著稱。
他在一次經筵講學之後,借著與皇帝討論教化之功的機會,將話題引向了格物院。
“陛下,”錢侍郎須發皆白,聲音卻洪亮,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凜然之氣,“老臣近日聞聽,京中有一‘格物院’,不行聖賢教化,不習經義文章,專一鼓搗些奇技巧器,此本末倒置之舉,老臣原不欲多言。然其如今竟公然招收生員,授以所謂‘格物’、‘新算’之學,此風斷不可長!”
他頓了頓,見皇帝麵色平靜,便繼續慷慨陳詞:“陛下!士者,國之棟梁也。取士之道,在於明經義、曉治道、通禮法!方能輔佐君王,教化萬民,安定社稷。”
“若使工匠之學、商賈之術混入斯文,令那等隻知擺弄器械、計算錙銖之人側身士林,豈非亂了綱常,汙了清流?長此以往,士將不士,國將不國啊陛下!”
這番話,站在道德和製度的製高點上,將格物院的辦學行為直接定性為對傳統士大夫階層和科舉製度的挑戰與玷汙。
其殺傷力,遠比之前任何一次彈劾都要巨大。
一旦坐實,格物院將麵臨來自整個文官集團和士林清議的巨大壓力,甚至連皇帝都難以公然袒護。
朝堂之上,不少科舉正途出身的官員,尤其是那些自詡清流的禦史言官,紛紛出言附和錢侍郎。一時間,格物院仿佛成了即將禍亂朝綱的罪魁禍首。
太子李君澤眉頭緊鎖,心中焦急,卻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理由反駁。畢竟,“重道輕器”、“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是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社會共識。
葉明站在班列之中,感受到四麵八方投來的或審視、或譏誚、或擔憂的目光,他知道,格物院迎來了自成立以來,最嚴峻的一次意識形態層麵的挑戰。
這不再是技術或利益之爭,而是道路與理念之爭。
他深吸一口氣,緩步出列,向皇帝躬身一禮,聲音清晰而沉穩:“陛下,錢侍郎所言,臣不敢苟同。”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
“哦?”皇帝饒有興致地看著他,“葉卿有何高見?”
葉明直起身,目光平靜地迎向錢侍郎那咄咄逼人的視線:“錢侍郎言,格物院所授,乃工匠之學、商賈之術,不足以稱‘士’。敢問侍郎,何謂‘士’?是隻會吟風弄月、空談性理,卻於國計民生一無所知者為士?還是如侍郎所言,需明經義、曉治道、通禮法者為士?”
他不等錢侍郎回答,便繼續道:“若論明經義,格物院學員亦需誦讀典籍,明辨是非;若論曉治道,格物院研製複合竹材、信號火箭、新式軍械,乃至惠及鄉裏的‘墨青輥’,樁樁件件,皆是為了強兵、安民、富國,此非治道為何?若論通禮法,格物院一切行事,皆在陛下旨意與朝廷法度之內,何曾逾越?”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