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工坊躍進
字數:3056 加入書籤
新軍的第一次軍官晉升考核,在一個晴朗但寒風依舊的日子裏,正式拉開了帷幕。
考場就設在京城新軍第二營的校場和幾間臨時充作考棚的營房裏,氣氛肅穆,甚至帶著點科舉考場般的緊張。
考核分為三大部分:筆試、沙盤推演和實戰操演。
筆試的內容讓很多習慣了舞刀弄棒的老行伍頭皮發麻。題目包括:
一、默寫新軍《操典》中關於火銃三段擊的要點。考察對基本戰術的理解和記憶)
二、計算:一哨百人)火銃兵,每人配發定裝彈五十發,一日兩餐,糧秣若幹,若行軍五日,需隨軍攜帶多少彈藥,消耗多少糧草?考察基本的後勤計算能力)
三、簡述遭遇敵軍騎兵側翼突襲時,作為哨長應如何應對。考察臨機決斷和戰術條例應用)
四、閱讀一段簡單的軍情文書,並寫出概要。考察識字和信息提取能力)
考場內,眾生百態。有那提前下了苦功的,埋頭疾書,雖字跡歪扭,但內容紮實;有那平時疏於學習的,抓耳撓腮,對著試卷唉聲歎氣,筆杆都快咬斷了;還有幾個心存僥幸想作弊的,被充當監考的憲兵目光冷冷一掃,頓時冷汗直流,老老實實縮了回去。
葉明和太子李君澤在考場外緩步巡視,透過窗戶能看到裏麵的情形。
“這比考秀才還難哩!”李君澤看著一個黑壯軍官憋得滿臉通紅的樣子,忍不住低聲笑道。
“要求不高,能看懂軍令,會算明白賬,懂得基本戰術就行。”葉明輕聲道,“關鍵是建立起學習和思考的習慣。一支不懂為什麽打仗、怎麽打仗更有效的軍隊,永遠成不了真正的強軍。”
筆試之後是沙盤推演。參考軍官被分成小組,隨機抽取地形和敵情,在限定時間內做出部署並闡述理由。這裏更能看出一個人的頭腦和膽識。
有人保守求穩,有人敢於冒險,也有人思路清晰,分析得頭頭是道。幾名從北境調來的、有實戰經驗的軍官作為考官,不時提問,往往一針見血,讓不少紙上談兵者原形畢露。
最後是實戰操演,考核軍官對部隊的實際指揮能力。參考者需指揮一隊士兵,完成指定的戰術動作,如變陣、防禦、交替撤退等。
這不僅考驗軍官的口令、旗號是否清晰準確,更考驗其能否在壓力下保持部隊的陣型嚴整和士氣。
整個考核過程公開透明,成績當場記錄,並由主考官葉明和幾名核心將領)以及作為“特派觀察員”的太子共同簽字畫押,存檔備查。這套流程,最大限度減少了人為操縱的空間。
考核持續了整整三天。結束後,有人歡喜有人愁。
一批原本默默無聞,但刻苦努力、頭腦靈活的低級軍官或老兵脫穎而出,成績優異。而一些靠著關係上位的,則慘不忍睹,麵臨被調離現職甚至清退的命運。
那個之前鬧事的張侍郎公子,筆試一塌糊塗,沙盤推演連基本地形都看不懂,實戰操演更是口令錯誤百出,引得手下士兵暗中撇嘴,毫無疑問地名落孫山,灰頭土臉地被兵部來人“領”了回去,據說張侍郎在家稱病了好幾天,羞於見人。
考核結果張榜公布,同時伴隨著第一批晉升和任免名單。此舉在新軍中引起了巨大震動。
尤其是那些憑借自身努力獲得晉升的寒門子弟,激動得熱淚盈眶,對葉明和新軍製度充滿了感激與忠誠。他們真正看到了憑本事吃飯、靠軍功晉升的希望。一股積極向上、鑽研業務的氛圍,開始在新軍中紮根。
就在新軍考核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城外的皇家工坊也迎來了新的躍進。
在葉明“技術等級”製度和專項獎勵的刺激下,工匠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針對北境實戰反饋的問題,幾個技術攻關小組都取得了進展。
火藥坊那邊,通過調整木炭、硝石、硫磺的配比和研磨工藝,新配製的火藥燃燒更充分,殘渣減少,硝煙濃度明顯降低,雖然還達不到無煙的程度,但已經大大改善了射擊視野。
更重要的突破來自“定裝彈藥”。一個老工匠受包藥包的啟發,用耐油的薄韌桑皮紙,預先量好一份發射藥和一顆標準鉛彈丸包裹成圓柱形小包。
士兵使用時,隻需用牙咬開紙包一端,將火藥倒入銃管,再將鉛彈連同剩餘的紙塞起到一定的氣密作用)一同用通條搗入即可。
這相比以前用量藥匙舀火藥、再單獨裝彈丸、墊紙片的繁瑣步驟,裝填速度提升了近三成!而且劑量標準,減少了因裝藥量不準導致的射程不穩或炸膛風險。
葉明將其命名為“紙殼定裝彈”,並下令立刻大規模投產,優先裝備新軍。
至於“虎蹲炮”的研製,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工匠們根據葉明給出的“輕便、短身管、曲射”的基本要求,反複試驗鑄炮的銅錫配比和炮身結構,試圖在重量、射程和威力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雖然距離成功還需時日,但方向已經明確。
葉明穿梭於軍營與工坊之間,看著筆下試卷)和手中工具)共同構築的新軍基石一天天牢固,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在一點點地改變這個時代,用知識、製度和無數人的汗水,鍛造著一柄足以斬破舊秩序陰霾的利劍。
然而,他也清楚,這柄劍越是鋒利,盯著它、想要折斷它的人就越多。新軍考核觸動的不僅僅是幾個紈絝子弟,更是他們背後盤根錯節的舊勢力網絡。靖王,絕不會坐視這一切順利進行。
風雨,或許就在下一個轉角。但葉明已然做好了準備,迎接著來自各方明裏暗裏的挑戰。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