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能否?

字數:3637   加入書籤

A+A-


    朱成友沒有給予多餘的承諾,卻已是朱亮能求的最好結果。
    他知道,自己若不“死”,朝廷自然是會問責他的,朱氏若不保她們,他這一死,就真成了孤魂野鬼。
    朱亮深吸一口氣,那口氣裏帶著酒肉的香氣,卻嗆得他眼眶發熱。
    他慢慢鬆開手,往後退了半步,對著朱成友深深一揖,袍角掃過地麵,帶起一陣微塵。
    “謝過少族長。”
    他的聲音很輕,卻異常清晰。
    說完,他轉身走到桌邊,拿起筷子,夾了一塊最大的鰣魚,小心地剔掉刺,遞給自己的孩子“孩子,多吃點,吃了長力氣。”
    他的孩子接過魚肉,含在嘴裏,眼淚“吧嗒”掉在碗裏。
    朱亮摸了摸兒子的頭,又給妻子夾了一筷子菜,然後自己端起酒杯,仰頭一飲而盡。
    酒液辛辣,從喉嚨一直燒到心底,像在為他這不算光彩的一生,做個潦草的了結。
    屏風後的侍衛依舊沉默,手按在刀柄上,隻等他吃完這最後一頓飯。
    窗外的夕陽正慢慢沉下去,將朱府的飛簷染成血色。
    次日朝會,紫宸殿的銅爐正燃著安神香,煙氣順著梁柱盤旋而上,卻壓不住殿中隱隱的肅殺。
    朱隆身著緋色官袍,步履沉穩地踏過金磚。
    他是吳郡朱家的族長,執掌著江南四大家族之一,此刻雙手捧著個烏木長盒,盒身雕著繁複的雲紋,邊角處卻洇著暗紅,像被什麽東西浸透過。
    行至殿中,他對著禦座深深一揖,隨即直起身,將盒子高高舉過頭頂,臂彎繃得筆直,仿佛托著的不是一個盒子,而是整個朱家的榮辱。
    百官的目光齊刷刷落在那盒子上,連簷角的鐵馬都似停了聲。
    歐陽通立於班首,沉聲發問“朱侍中,你手捧何物?”
    朱隆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回陛下,回歐陽大人……此乃會稽太守朱亮之首級。”
    殿中霎時起了陣低低的騷動。有人倒吸涼氣,有人暗自點頭,更多的人則看向禦座,等著那位癡傻皇帝的反應。
    “朱亮臨陣棄城,縱邪教禍亂會稽,致萬民流離。”朱隆繼續道,舉著盒子的手穩如磐石“臣身為朱氏族長,既知家有敗類,斷無包庇之理。”
    “昨夜已按家法將其誅殺,特攜首級來獻,請陛下驗看,以正國法。”
    禦座上的楊文熙聽得直眨眼,手指無意識地摳著龍椅的雕花。
    他本就怕見血腥,此刻臉漲得通紅,喉結滾了幾滾,才磕磕絆絆地開口,聲音細得像蚊蚋“人、人頭就……就別看了……怪、怪腥氣的……”
    他頓了頓,忽然往前傾了傾身子,龍袍上的金線隨著動作晃了晃,像是突然想起什麽要緊事“殺、殺人前……該、該審一審吧?”
    “這、這樣貿然動手……不、不太仁義……”
    話說得顛三倒四,尾音還打著顫,可那雙透著憨直的眼睛裏,卻明明白白寫著對“隨意殺生”的抵觸。
    他愚鈍,癡傻,分不清朝堂的暗流,算不透世家的算計,卻執拗地守著心裏那點“仁義”——哪怕在旁人看來,這仁義在亂世裏顯得格外可笑。
    當然這是他父親,也是他老師歐陽通教導於他的,當然還有他本性的善良。
    朱隆舉著盒子的手臂微微一顫。
    他原以為獻首請罪是最利落的解法,既能給朝廷一個交代,又能保住朱家的體麵,卻沒料到這位皇帝會揪著“審訊”二字不放。
    他垂下眼瞼,聲音放軟了些,依舊保持著躬身的姿態“陛下聖明。”
    “臣一時心急,隻念著速正國法,確有不妥,懇請陛下降罪。”
    “罷、罷了……”楊文熙擺了擺手,指尖蹭過冰涼的龍椅扶手“他、他終究是朝廷的官……厚、厚葬了吧。”
    這話沒半分威嚴,卻奇異地讓殿中緊繃的氣氛鬆了些。
    歐陽通望著禦座上那個手足無措的身影,暗自歎了口氣。
    這位陛下論權謀遠不及先帝,論果決不如任何一位朝臣,可偏偏是這份近乎愚鈍的“仁義”,成了眼下這風雨飄搖的大周最後的黏合劑。
    北方未平,南方生亂,若不是楊文熙這不願輕動殺伐的性子鎮著,各方勢力怕是早掀了桌子,哪還能有今日這表麵的安穩?
    “臣遵旨。”朱隆應了聲,緩緩放下手臂,將盒子遞給身旁的內侍。
    那內侍捧著盒子退下時,袍角不小心蹭過盒底,竟落下幾點暗紅的印記,像濺在雪上的血。
    朝會的議題很快轉到中神道的剿滅上,畢竟對於如今的大周帝國而言,這群賊子,是最為危險的。
    北方的蠻族雖然強大,但是段豪還能阻擋住,一時間也威脅不到他們的身上,然而這會稽的中神道,那是已經涉及到了帝國的核心區域,和朝廷本身了。
    朱亮的首級成了被匆匆翻過的一頁……朱家以一人之死,堵住了北方士族的嘴,也暫時穩住了朝堂的風浪。
    而此時,千裏之外的鄴城,段豪的書房正飄著西域的龍涎香。
    段豪捏著剛送到的密信,信紙在他指間卷出褶皺。
    信上寥寥數語,說清了建康的事朱亮伏誅,朱家暫穩,陳玄之與顧道靈將同赴會稽。
    “這群帝國的大人們,連個小小的南方,都穩不住局麵!”
    段豪對於南方,可以說是出現了蔑視之意,在他看來,你們那裏已經沒有戰亂了,北方我給你們擋住了,這個時候,就好好的發展民生和經濟。
    到時候我配合你們北伐,重新光複帝國,我也能當一個中興之臣……
    此時的段豪,內心之中,雖已不在乎朝廷了,畢竟他已經割據一方了,但是在他的心理,他其實並沒有占地稱帝的想法。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帝國的威名還在,若是段豪造反,那麽下麵的一些人,可能是對此有很深的意見。
    段豪把送來的文書放在了一旁,隨後看向一旁的傅策說道“傅策你說,帝國能剿滅了這個會稽的邪教嗎?”
    喜歡權征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權征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