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弄巧成拙佞臣末路 暢運流河英雄駕鶴(2)
字數:4992 加入書籤
“誰也不要管我,誰攔我,誰就是想死了!” 眾人驚訝之際,陳瑛竟晃悠悠朝後院走去。陳瑀又是一驚:那裏有李春從杭州弄來、準備送往漢王府的三個美人,老爺擔心紀綱那個色魔生事才暫時留在陳府裏,不想,老爺大醉後竟起了花心,天哪!怎麽向漢府交差?那惡虎般的二閻王還不把老爺生吞了?可又有什麽法子,竟眼巴巴看著老爺自己奔閻王殿去了。
“勉仁,周新何許人?”三天之後,永樂暴風驟雨般的怒氣早已在繁雜政務的叢脞中煙消雲散,找獄詞而不得,心緒煩亂,在武英殿便殿和蹇義、金忠、夏原吉、呂震等幾個尚書,楊榮、黃淮等閣臣說起了前日之事。
“廣東南海人。”楊榮不知皇上什麽意思,隻簡單答道。 “這幾日晚間朕總睡不踏實,常見一緋衣之人仗劍立於日中,似曾相識,卻不凶惡,問是誰,答曰:南海周新已為神,願為陛下懲治一切奸佞小人。” 隻這一句,幾人已明白了皇上的心思,默默低下了頭。 “周新倚仗朕的寵信,直言多年,無所顧忌,也是朕一時激憤,枉殺了一個往日的勤廉包拯,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朕到現在還不甚了了,獄詞也找不到,這其中還有詐嗎?馬 雲再去問問。”
周新在殿上已講得明白,因懲治李春而遭誣陷,該懲戒誰就懲戒好了,陳瑛作的獄詞也無甚用。臣子們各有心思,大殿內一陣沉寂,君臣都有些尷尬,不知此話說到這裏該往下怎樣進行。那獄詞就能為周新昭雪?還是拿了陳瑛、李春,還天下一個真相?皇上心裏想不想拿陳瑛大家沒底,但幾個大臣沒一個不希望陳瑛倒台的。與紀綱狼狽為奸的陳瑛倒 了,單剩一個紀綱畢竟好對付些。一旦有人發難,群起而攻之,那個殘暴、奸佞的好色之 徒更不會有什麽好下場。
還是永樂打破了不知該說些什麽的僵局。 “朕殺周新之時,為什麽諸位都不說一句勸阻的話呢?”又是一句讓大家瞠目結舌、無法回複的問話。那場合,誰能勸?勸也勸不住,誰勸了也是白饒一命,徒增了皇帝怒殺忠臣的惡名。還是蹇義老到,拱拱手,苦笑道:“斯時,陛下天威震怒,萬鈞雷霆,哪容得臣等進言?連本該複奏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三法司都三緘其口,我等上言,豈不 是火上澆油,於事無補啊!”
永樂深深歎了口氣,無奈地搖搖頭:“你們深知朕的脾氣,火一著起來,就很難熄滅, 有時候反倒會越撲越旺。朕也知道這個壞脾氣,一輩子了,就是改不了。再有這種情勢, 還是不要和朕抗聲直辯,私下裏,同僚聚會也說著大家點。”
找不到獄詞是必然的,不過,馬雲倒也不是空手而歸。他去時,陳瑛不在,因奉聖旨而來,誰也不敢怠慢。右都禦史吳中命人再仔細尋找,根本沒有結果。陳瑛毀掉獄詞一事他哪裏知道?吳中有些發傻,直至把司務、經曆、都事、檢校、司獄一個個找來詢問。司獄見事情越鬧越大,不敢隱瞞,才說是陳憲台命他燒掉了。一向和氣的吳中再也不和氣了, 瞪起眼睛大罵:“混賬東西,作死都不等天亮!綁了,押往皇宮。”憋屈了多年的吳中, 沒法拿堂官陳瑛出氣,抓住了把柄,就拿這個司獄泄火。
“吳大人,那天小人當值,陳憲台的管家來,硬逼著燒了的。” “空口無憑,怎麽向皇上交差?” “陳憲台的字條在。”司獄當時還真留了個心眼,哆哆嗦嗦掏出了陳瑛那天的字條,雖歪歪扭扭,是陳瑛的字跡千真萬確。吳中心裏一陣輕鬆,既慶幸陳瑛留了證據,自己能交差了,同時也在暗暗高興陳瑛的總憲到頭了,自己多年的等待就要有出頭之日了。
陳瑛的字條果真讓永樂怒火萬丈,他“啪”的一聲將字條拍在禦案上:“小子就是這般忠心耿耿嗎?著錦衣衛速速逮來,朕要親自訊問。”
“皇上,”楊榮心中興奮,陳瑛的末日到了,一張字條審不出什麽,要稍待幾日,造造聲勢,把這個惡魔的罪孽一股腦抖落出來,扳倒他,叫他今世不得翻身。
“事情還沒有搞清就抓人,臣擔心又弄出一個周新來。”冠冕堂皇的言詞,替為皇上賣命的權臣著想,永樂還挺滿意。
呂震麵無表情,陳瑛倒不倒台於他幹係不大;楊溥瞥了楊榮一眼,未能猜出楊榮的深 意,顯出不滿之色。
蹇義思慮深遠,暗暗稱讚楊榮的機謀,順著楊榮的話道:“皇上嫉惡如仇,為臣替陛下高興。剛剛皇上還說了,動怒之時要我們勸住,所以勉仁就勸了。周新已死,陛下既知他冤,獄詞在與不在都不重要了。倒不如少待幾日,看看陳瑛還有什麽惡作劇揭出來。”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金忠更是看到了由周新之死而致的陳瑛由盛及衰的轉機,“臣也讚同蹇公的說法,少待幾日,聽聽群臣的反應,皇上心裏就有數了。”
眾口一詞地觀察,倒讓永樂猶豫了。陳瑛曾是他最信賴的大臣,殘忍、刻薄、詭詐的毛病盡人皆知,可這些年,他在除奸治貪上為朝廷做了數不盡的大事,雖有希旨的毛病, 也是忠心可嘉,得罪了不少人,一直以來罵聲不斷。皇太子對陳瑛所行曾與規諷,可漢王、 趙王私下裏都沒少誇陳瑛善辨忠奸,雷厲風行。那就聽聽大臣們的反應,倘若真有危害皇朝的事,視罪輕重再定,也不能因保一人而壞天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那就依諸位所言吧,”永樂表情淡漠,明顯地處在矛盾的心理當中,“耽擱些時日也不是壞事,陳瑛毀滅證據之罪,著其閉門思過,都察院之事暫由吳中代理。”
想不到,接下來的十幾天裏,竟是永樂從未想到的光景。臣子們起著哄一樣,彈劾陳瑛的折子如雪片一樣飛進大內,有奏他以積案彌久敲詐勒索的;有奏他唆使爪牙到其他衙門鬧事的;有奏他草菅人命,治罪一人而牽連數百上千人的;有奏他把得罪自己的忠臣說成奸臣的;更有甚者,說他奸殺孕婦並剖腹食胎;私建宮殿,強娶民女;家中飾物多有龍 鳳,圖謀不軌;怎麽連高煦也奏他私納娼婦、品行不端……種種惡行,不一而足了。
設若十幾天前抓了陳瑛,陳瑛辯一辯,皇上心一軟,念及其舊日功績說不定也就放了。 這樣一來,群起而攻之,皇上就是不想治他的罪也說不過去了,楊榮退一步的“牆倒眾人 推”的除惡計謀大獲成功,一向沉穩、寂靜的楊溥這時才納過悶來,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深深歎服了楊榮除害的遠見。秋風掃落葉般飛來的折子,讓永樂不得不重視起來,思慮陳瑛的去留了。
永樂重新把幾位重臣和閣臣召到武英殿便殿,表情凝重,兩眉簇攏到一起,他還是不大相信,往日的忠臣,怎麽突然間就有了這麽多劣跡,可恨到發上指冠,不死就不足以謝 天下的地步了?
“朕沒有想到,彈劾陳瑛的折子竟讓朕應接不暇,”永樂歎了一口氣,“還是那句話, 朕不能以一人而壞天下,卿等以為如何處置?”
嘿!陳瑛的哪一條罪狀不夠把他投進天牢的,讓他也嚐嚐牢獄之苦。可罪證麵前皇上卻不說抓人的事了,倒讓臣子議怎麽辦,蹇義、金忠、楊榮等人又疑惑了。
多日來,不,應該說是多年來,除了皇上,有幾人不想將這個凶殘的惡魔送上絕路, 去除官員百姓心中久聚不散的陰霾,讓永樂朝的陽光更加燦爛?這些日子,褰義等人心照不宣地沒少下功夫,動員禦史、給事中、受冤屈的官員寫折子。開始,大家還心有餘悸, 擔心皇上變卦,後見紫禁城裏沒有聲音,膽子也就越來越大,才形成了狂風中雪片般的氣 勢,有些罪證雖指責的言過其實了,但其草菅人命、罄竹難書的罪孽,疊加起來,殺他三回也夠了。就當下千夫所指的聲勢,不死,也得讓他脫層皮。
當一隊隊男女老幼血跡斑斑被人押解著、哭嚎著、冤聲直上幹雲霄的時候,別人已不忍多看一眼,可陳瑛依然談笑風生、熟視無睹,其殘刻之心世間少有。陳瑛自有陳瑛的說 辭:他們若不是奸臣,難道我們在朝的是嗎?
蹇義流淚了。 他在吏部十幾年,許多官員包括周新都是經他手蒞任的,在陳瑛的手裏就成了奸臣、逆賊了。別的不說,就陳瑛禍亂天下、嫁禍忠臣一條就已死有餘辜,但蹇義話到嘴邊又打 住了。黃淮、胡廣、楊士奇也選擇了沉默。
“陷害周新之罪且不說,幾個奏折中都提到陳瑛僭越和大逆不道之罪,這兩條若查之屬實,陳瑛之居心何在?皇上還願把此等凶惡的逆賊留在身邊嗎?”金忠自然比旁人敢說 話,再者,他對這個暗附漢王的惡魔痛恨已久,從保全太子的角度也要除掉。他翻看了皇上遞過的幾個折子,雖不解漢王為甚要劾他,總之,此人是到了該死的時候。
金忠如此激烈地議論,還是讓永樂有些意外,是不是保全陳瑛一命都難了?但他還是訕訕地言道:“朕不會袒護罪人,也不願冤枉好人,眾卿有何言論盡管說來。”
金忠開了頭,皇上略帶歉意的表態,大家就好說話了。蹇義續上了剛才的話題,一上來就義憤填膺:“皇上知道李貞的案子,陳瑛把都察院都開成了陳家店了,淩駕於五府六部之上,唆使一群爪牙到處為非作歹,把別的部院攪得雞飛狗跳,一驚一乍,不知道的, 還以為我大明沒有王法了呢!”
“皇上愛戴大臣之心令臣下感動,” 夏原吉雖也恨透了陳瑛,但他一向和氣的秉性, 喜怒不形於色。他語氣平淡,平淡到他似乎對陳瑛沒有一點成見,“記得皇上在群臣麵前 多少次提醒,為人處世要有古大臣的寬宏,嘴尖舌薄殊非大臣之道。然陳瑛之尖酸刻薄、 殘害生靈的惡性看來已不可逆轉。誰說也無用,依然自行其是,拿皇上的話當耳旁風,荼毒善類則每每有詞,不知其包藏多少禍心?皇上薄懲也是在給他提個醒。”
原吉“薄懲”的話語輕鬆中卻有著千鈞分量。楊榮等閣員聽了幾位尚書的議論,也不再沉默,就自己所知陳瑛陷害大臣及違法之事也講了一些細枝末節。
永樂深知,這麽多年,陳瑛替他削峰填穀,處理過無數連他自己都深感棘手的事,於他的耿耿忠心他也心知肚明。然佞幸之臣的通病就是承歡於上,奸險於下,私下裏幹了多少惡事你皇上也未必清楚。大臣的劾奏,漢王的密折,今天幾個親近臣工的議論無不印證了自己的猜測。眾怒難犯,百姓是朝廷大船的水,大臣是皇上的水,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原想著把陳瑛的事通報給幾個部院和內閣大臣,簡單議個罪就是了,從心裏講還是不想殺 他。現在看來,簡單了不行,護是護不住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