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弄巧成拙佞臣末路 暢運流河英雄駕鶴(3)
字數:5191 加入書籤
“多行不義必自斃!”永樂做了個斬釘截鐵的手勢,話卻說得模棱兩可,很沒有氣力,“果如奏折和諸位所言,陳瑛罪不容誅。風憲之衙的首領官犯罪,著罪加一等,憲院整體回避,由刑部、大理寺仔細鞫審。”大局已定,眾人心下一陣歡喜,卻不願寫在臉上。
刑部司獄率獄卒衝進陳瑛府門的時候,一瞬間,陳瑛周身的血液像是被突然而入的超量鹽水凝住了,死一樣灰白的臉不停地抽搐著,眼睛瞪大,兩腮鼓起,猙獰得嚇人。好半 天,才醒過來,機械地跪在地上,聽讀聖旨。什麽罪狀?羅列的太多,他沒弄清,心中反反複複翻騰著獄卒進屋的一幕,直到被押出家門,他的嘴角才泛出了一絲無奈的、自嘲的、 多行不義的苦笑:果然是走狗的下場,隻不過現世不是被烹的,那麽,到了陰曹地府呢? 想到就要去見那些通過他的手下了地獄的冤魂怨鬼:周新、耿通、平安、盛庸、耿炳文、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練子寧……他們會一齊撲向他,把他推下油鍋嗎?主持陰曹地府的閻王爺會齜牙咧嘴地送他一個“烹”字嗎?一想到閻王爺那雙瞪得溜圓的眼睛,一想到滾沸的油鍋,他腳下一軟,險些栽倒。
任風憲官多年,陳瑛最知抗辯的刑具滋味,所以,指什麽,他就認什麽,免受更大的皮肉之苦。兩個月後,曾不可一世的都察院左都禦史陳瑛因諸般罪狀被斬於太平門外的玄武湖畔,天下大快!一時間,街上人多了,臉上掛笑了,酒肆爆滿,商攤摩肩,過年了一般, 人們爭相傳誦皇上的英明,言談話語中又瞄向了另一個惡貫滿盈的魔頭——錦衣衛使紀綱。
不知他會是什麽時候?
“皇上,宋禮、宋大人和金純、金大人從山東回來了。”黃儼跪稟。 宋禮、金純行禮後又和殿內的幾個人打了招呼,便站在永樂麵前,雖是全線完工,卻也未見二人有太多的興奮,倒是他們黑黝黝的麵容、疲憊不堪的樣子讓眾人吃驚。 宋禮穩了穩情緒,壓住滿心的悲楚,聲音低沉地述說著:“臣先有兩件喜事稟奏皇上,”
雖說是喜事,既不見他平日大大咧咧的豪放之氣,也沒有了一貫的大嗓門,這讓在場的人 更感意外,猜度著一定是發生了治河之外的重大事件。
“第一件喜事,大運河的漕運北線已全線開通。臣在折子裏寫了,用了汶上白英老人的‘南旺倒汶’之策,疏挖引水渠,興建戴村壩,運河的水源問題基本解決,但南旺泰山頂高居的地勢仍是會通的一大頑症,雖沒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卻也像高居於山 頂上的湖泊,隻有向下流的份兒。又是白英獻計在此建成了蜀山、南旺、馬常泊等幾個大 水櫃,夏秋貯水而冬春啟閘,才使得會通河枯水之季不至於乏水,一年四季綠水長流。” 兩次提到白英的名字,宋禮的聲音幾乎哽咽了,眾人如墜五裏霧中,迷茫而無所見。
宋禮清了清嗓子,繼續上奏。
“ 因 為 落 差 的 原 因, 以 置 閘 的 方 式 分 段 貯 水, 以 保 水 位。 由 南 旺 北 至 臨 清, 置 閘 一十七座;由南旺南達濟寧至沽頭,置閘二十一座。三十八處閘口,確保了會通各段的水 量,連大船也是通暢無阻了。餘下的事,就是由工部、兵部移文各布政司,曉諭運河所經 州縣,梳平大堤,開挖水井,形成水路兩側的通衢大道,加設驛站,並在堤上和堤外栽植 楊、柳、棗等樹木,既能固堤,又便了南來北往的行人、客商。”
“準了!”宋禮話音未落,永樂已是喜不自禁,會通河一通,黃河以北的漕運再也不用每每分段裝卸的人力挽運了,省去了沿途百姓之苦,也減少了挽運官軍的辛勞。
“第二件喜事,金純、藺芳二位奉了皇命,日夜操勞,黃河故道全麵修浚,又與會通河溝通,漕運大濟。”
永樂略覺別扭,藺芳,一個小小的都水主事怎麽能和侍郎相提並論?正在疑惑,又聽宋禮道,“藺芳的‘框木巨石固堤法’,我叫它‘藺式固堤法’,使大堤泄水之關鍵處堅固無比,此一舉可保皇上數年無憂。藺芳運籌帷幄,籌劃經略,妙法迭出,實非一般隨員 可比,有了此等用心辦事的官員,實為皇朝之幸事。故完工之際,臣願舉薦他為本部侍郎。”
隨著宋禮的敘述,永樂的看法也在改變著,原來貶他或許錯了,啟用他才是明智之舉。 他的胸膛裏燃燒起了熊熊的創業之火,就像一艘大船,他在船頭悠閑淡定地指點江山,借著順風順水的大趨勢,文臣武將們一個個喊著號子奮力劃槳,大船劈波斬浪,向著宏圖偉業的彼岸飛奔。
一瞬間,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溫暖,踏實,愜意。永樂沒有再征求吏部尚書蹇義和同行官員金純的意見,又是一句“準了”,再看蹇義、金純等幾人,都在不住地點頭。
推薦藺芳任工部右侍郎,宋禮之前和藺說過,雖然是好事,但藺芳並沒有太多的興奮, 一則皇上未必同意;二則自己就是個拚命三郎,辦起差來不要命,擋都擋不住。這次在山 東、河南治水,他就落下了風濕的病根,天一涼,手腳的關節就疼得鑽心,若給了他侍郎的差事,那大概是不想叫他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果不其然,此後的幾年他奔波在吳橋、東光、興濟、交河及天津各處的治水工程上, 給了自己無法逃遁的苦中求樂,終因心力交瘁,風濕症轉移到心髒,病死在辛苦勞碌的任上,讓皇帝永遠失去了一個用心用力劃槳的人。
說了兩件好事喜事,宋禮停下來,情緒更低了,僵成了一個高高的木樁,以致皇上和眾人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到他身上。
宋禮再一次清了清哽塞的嗓子,還是不甚通暢,像一個巨物堵住了泄水的閘口,用了好大勁兒才開了一道縫隙,皇上麵前,這已是失禮了。永樂君臣伸著耳朵等下文,也就沒在意他的錯誤。 “皇上,恕臣冒昧之罪,為我朝治運、為大明的千秋萬世立下汗馬之功的白英辭世了!” 大殿內立時一片寂靜,宋禮、金純微弱的唏噓聲竟那樣響,把整個大殿都感染了,引得旁人也跟著落淚。 宋禮用白英之策大治會通,邸報一出,整個朝野乃至舉國上下都知宋禮選了個治水的能人,南北兩京有親戚的,都盼著運河通暢,順水泛舟。隨著會通河的竣工,白英將隨宋 大人進京陛見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許多人都想看看,出此奇策的白英是個什麽樣的人。
皇上失望了,大臣失望了,所有的人都失望了。方才,宋禮、金純兩個人進來,大家還在疑惑,卻不知……
許久,宋禮才緩過神來,敘述了事情的經過。 “白英獻計治運的事此前已稟過皇上,除南旺倒汶’、獻計修建水櫃外,又隨我跋涉汶上的山間,為運河找尋水源,以一人之謀略不知為我大明省下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此等人才朝廷豈能放棄!臣替皇上做主多次勸他來朝為官,然其誌在山野,不求聞達,隻 願實實在在為朝廷、為百姓做點實事。黃河、會通河全線完工,臣也有私心,不舍得這樣 的人才流落鄉間,好不容易勸動他來京覲見皇上,還是想為陛下挽留住他。不成想,這一 舉卻害了他,未出山東就病倒了。也是治運的二年中,積勞成疾。六十歲的人,和我等幾 人一樣,風寒雪雨奔波在工地,後來則晝夜咳聲不斷,眼見著消瘦,一天天垮下來。請了 幾個郎中也不大見效,故此次一倒竟日甚一日,到了第五天便嘔血數升而死……”
宋禮,那麽剛強的漢子,漠視過多少人好端端倒在工地上,卻見不得他最敬重的汶上老人眼睜睜離去。因為,他發現了白英的價值,他不想讓白英的價值在平淡的日出日落中 慢慢消失,他想用他的價值為大明創造更多的價值,一個妙策勝比千軍萬馬啊!可是,白 英的謀略或許已耗盡了他一生的體能和智慧,一年多治運的勞累又把他的生命逼到了絕境, 在進京的路上,終於不行了。
白英辭世的那一瞬,宋禮痰往上湧,喉結滯澀,無限痛苦地滑動了幾下,還沒有喊出 “白先生”,就已昏厥過去,待眾人七手八腳把他弄醒時,一大口鮮血險些噴在了眾人臉 上,腫脹的眼泡下滾出了一串串熱淚,一天之間像是老了十歲。在場的人一片嗚咽聲,惋 惜白英,心疼宋禮。
宋禮下令為白英舉哀。白衣白帽,白幡白旗,赴京報捷的大隊人馬轉瞬變成了送喪的隊伍,像一條白色的長龍遊移在山東南部的運河中,掉頭,逶迤北去。按照白英的遺願,回到他的家鄉,在居住了幾十年的彩山之陽,永遠地守望耗盡他終生氣力的戴村壩……
這時,永樂才仔細地看了看宋禮,發現眼前的宋禮與兩年前的宋禮大不相同了:發髻斑白,眼窩深陷,原本紅潤光澤的臉上已是褶皺縱橫、顴骨突兀,黑黑的麵龐滿是憔悴和 倦容,原本白皙的金純也是一樣。永樂心下一陣酸楚,積極、肯定、讚賞的情緒壓倒了一 切,此前,一些禦史們奏宋禮馭下太急、苛暴無情的折子早被宋禮成就的颶風吹散了,滿 心全是感動的歡喜。
“回汶上的上百裏水路和官道上,”宋禮繼續,“無數官員、士紳、百姓聞訊早早就守候在路旁、村口,不斷加入到送靈的隊伍中,一程又一程,漫天飛舞的紙錢,隨風飄擺的挽聯,是對白英的祭奠,更是對我大明禮賢的盛讚,有一副挽聯寫著:
一陋居彩陽,戴村土壩,會通紫煙,潺潺流,南旺千古紀老人 隻身戀熱土,夢裏乾坤,泉湖綠波,欣欣然,長河萬代念白英 白英去了,靈車來了,靈車碾過的不是路,是官員的心、是百姓的心……” 宋禮說不下去了,失聲痛哭,聲震殿宇,在場的人沒有不被感染的,都跟著落淚。 永樂顫聲,哽咽道:“卿等辛苦了,拉一個單子,治運有功人員朕要一一獎拔。白英雖已仙逝,治運之功永不可沒,令汶上縣在南旺建祠,既讓天下材人以白英為榜樣,為朝 廷效力,又昭示後世子孫永為紀念;白英沒能享受的,那就福蔭他的子孫,擇其賢者到汶上縣衙為官。如此處置,大本以為如何?”
“白英實是鄉間人才之楷模,皇上如此安排,我大明更該是人才輩出、群賢畢至了。” 永樂眼含淚水,點點頭:“人世滄桑,幾家歡樂。朕之所思所慮,是率土之濱的大明全體臣民,憂其所憂,樂其所樂,既要為民間賢良白英的辭世而悲,還要為宋禮治運浚黃的全麵竣工而喜。此外,還會有更多的悲事、喜事,悲喜交集、喜怒哀樂占全了才是生計, 是百姓的生計,也是我大明的生計。鄭和、王景弘第三次從西洋回來了,一定會有很多聞所未聞的人和事,見所未見的奇技淫巧,諸卿和朕一同見識見識。黃儼,宣他們晉見吧。”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