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韃靼貢願修舊日好 曾棨酒唬煞北來人(1)

字數:5404   加入書籤

A+A-


    武英殿裏傳來了一陣爽朗的笑聲。 “說誰到,誰就到,皇上調兵遣將莫非有通靈之術?”楊榮打趣,眾人一起附和。說話間,高大的陳瑄已進至殿內,給皇上行禮。 永樂也是滿臉堆笑:“朕和閣臣及幾位大員說到大本治河、疏浚會通的勞績,眾人都誇走在運河裏,一路通暢的爽快呢!不過,也叫做好景不長吧,出了山東往南又不行了, 尤其淮河一段,還在陸路轉運,民苦其勞不說,反複折騰,耽擱時日也太久。淮安知府葉 宗行上了個折子,說百姓轉運,苦不堪言。朕正琢磨著要整飾一番,你就進宮了,豈不是 機緣巧合。你是淮河邊上長大的,那裏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熟識得不得了,年輕時又 在四川治理過都江堰,這麽多年又一直和海運打交道,哪有個山高水低的你最清楚,這淮 河段和南方治運的活計,朕想著就交給你了,正議著,就來了。勉仁揶揄朕有通靈之術, 沒了你們,朕的術是通不了靈了。”又是一陣笑聲。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臣由萬裏海疆歸來麵聖,焉不是皇上運籌所致?” “好一個葬雁的儒將,連詩詞都信手拈來了。”永樂讚道,“先說你的事,看看是不是和朕及幾位大臣議到一處了?” 陳瑄春風滿麵,難得的君臣議事琴瑟之和,氣氛融洽多年少有。一拱手,似是重複著皇帝的話:“看看我說的是不是和皇上所想的一致。第一件,自永樂初年建百萬倉於天津, 十年來日臻完善,今日若儲個千萬石糧也不在話下,三個衛的駐屯官軍,沒有大的戰事, 對付個把倭寇、毛賊的當是無虞。第二件就是這海運。總免不了風濤海浪和倭寇的襲擾, 百十艘運船總算起來,每次都要損失幾艘,較之河運不劃算,河運漕糧應該是日後的首選。 第三件,是一項土木工程,就是請皇上準臣於上海青浦築建一座土山。皇上知道,嘉定瀕 海之地,乃江水海水兩股水流的衝要之所,無風亦見波濤洶湧。然其地勢平衍,無高山大 嶼可倚。可這裏,恰恰是我萬裏航行之海舟啟程、回港休憩和停泊之所。我的船隊要回這 兒,鄭和的龐大船隊有時也要在這兒落腳。如遇海上狂風巨浪,船被打翻卷走是常事。故 臣提議在青浦築土為山,立堠表識,航船見堠識表,知有所避且知家之所至,海浪不能肆,水師將士們也知所在了。不知此三件是否和皇上想到了一處?”
    “平江伯,看來朕要封你為平海伯了。”永樂頻頻點頭,“第三件迅即辦理。既要築 山構建標識,就要像個標識的樣子,眼光要遠,氣魄要大,高不能低於三十丈,方圓不能 少於百十丈,如何?”
    “還是皇上氣勢恢宏,臣的思慮不值一提。”陳瑄忙跪下行了個大禮。 “起來、起來,你說的第二件正是朕和大臣在議的。大本給朕算了一筆賬,和你說的也相近。海運經曆險阻,每年都有一大批運船損壞或因風浪漂沒。損壞之運船送港灣後, 有司督促工匠們修補,又是限期,又是苛斂,工匠們哪有心思好生修理,運船也就更不堅 固了。大本,還是你來說。”
    永樂看了一眼宋禮,滿心的欣慰,臣工們一心撲在國事上,何愁大明不興,國家不富? 宋禮捋了一把山羊胡子,拱手道:“會通河一通,臣就在算賬,每隻海船用一百人運一千 石,相當於河船二十艘每船運二百石的費用,但河運每船隻需十人,二十艘、二百人能運 四千石,相同的人員而運力提高了一倍,利弊是顯而易見的。隻是這淮河段的運河尚不通 暢,仍需陸路轉運,一裝一卸說來簡單,多少民力物力在裏麵?百姓怨言不少啊!”宋禮 收住話頭,適可而止。
    永樂接過話題:“故朕正在思慮修浚之事。大本這幾年勞苦功高,修了會通,治了黃 河,熟人熟路,本還要考慮他。可幾位愛卿也知道,這些年,北京的宮殿隻是簡單修繕一 下,改了改名,元代舊宮洪武初又拆了不少,沒有個行在的樣子,朕去了,大臣去了,破 破爛爛的,國家不體麵,故要修繕一下。大本前幾年采過木,也是熟人熟路,故朕決意還 讓他去四川采木。原吉說你這個平江伯不僅懂水師、懂河運、懂海運,且清廉為官,由天津建倉來看,於工程上也是個行家,是個細心的人,故幾次薦你。所以,朕想著這次就由你來治理淮安段運河。”
    陳瑄先是一愣,繼而慷慨道:“謝皇上信任,也謝謝幾位尚書和閣臣的舉薦。陳某不才,願用最短的光陰完成皇上的重托。”說罷,先給皇上、後給幾個大臣一揖到底。
    原吉的度量真讓他陳瑄欽佩得五體投地,他從心底更加敬重原吉、感激原吉。但這種場合又不便多說,沒了自己的話題,謝恩之後便趨出武英殿。
    “皇上,禮部傳過話來,阿魯台的貢使、哈密的貢使到了,本想安排他明日覲見,可他們都說有緊急軍務要稟皇上,現在午門外候著呢。”黃儼聲調不高,卻字字清晰,那好聽的聲音叫每一個人都很受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先叫阿魯台的貢使進來吧。把通事李賢也找來。”永樂看了看幾個大臣,答應著。
    待黃儼退出大殿,宋禮說:“這阿魯台也真夠乖巧的,永樂八年夏被皇上打敗,冬天就開始入貢,言辭懇切,態度謙卑,皇上不收,倒像是欠了他多大情分似的。此番入貢, 不知他又要耍什麽花樣?”
    “阿魯台的奸猾刁鑽勝本雅失裏十倍,”楊榮不無感慨,“前年戰敗,君臣各奔前程, 他卻想出了一個借大明聲威磨金歃血、統帥女真、吐蕃諸部的鬼點子,其狼子野心昭然若示,皇上心裏清楚著呢。”
    “當年皇上彰表黃淮看事如立高崗,令我這個兵部尚書自慚形穢啊!”金忠憂心忡忡, “皇上的話真是給臣很大啟迪,今日阿魯台為何來貢,不僅僅因為皇上打敗了他,還因他接著又為瓦剌所敗,窮蹙來歸,還是想借大明、借皇上的聲威對付瓦剌,使臣此來必是為此。”
    “諸卿之意甚妥,估摸著和那個答裏巴有關,他若再次請封,朕意準了他,實力所限, 量他也不會出圈。”
    “韃靼使臣伯蘭達覲見——” 幾人不再議論,看著伯蘭達進殿、行禮,遞上奏章。通事李賢草草看了一下,跪稟道:
    “皇上,奏章說,可汗本雅失裏被瓦剌馬哈木殺了,又立了一個叫答裏巴的人。阿魯台激 憤於馬哈木弑主,願傾誠歸附大明,為故主複仇,並再次請封。”
    李賢說著,伯蘭達似懂非懂的頻頻點頭。永樂料他聽明白了,動情道:“答裏巴的事朕已知道,不管本雅失裏做了幾天可汗,畢竟是一代元主!患難之際,阿魯台能如此忠義, 倒也令人感奮。”
    李賢及時將皇上的話譯給使臣,伯蘭達點著頭,眼眶有點濕潤。 永樂頓了頓又道,“元順帝之後,愛猷識理達臘、脫古思帖木兒、也速迭爾、坤帖木兒、額勒伯克、鬼力赤、本雅失裏,四十餘年間,凡七易大汗,幾無善終者。本雅失裏即位之初,朕遣使往來,意欲和好。敕書的內容朕今日都記憶猶新,朕說,朕主中國,可汗 王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豈不美哉!朕以至誠待之,他卻恣意妄為,執殺使臣,剽掠 邊鎮,生靈塗炭,人民受難。天怒人怨,至有今日之亡。”
    永樂說著,眼瞄著使臣,發現了他的表情隨著自己的講話的深淺而變化著,遂在心裏歎著阿魯台的不簡單,身邊網絡了不少人才。
    “朕為天下之主,”永樂話題一轉,“黎庶蒼生之安才是朕之大安。著禮部遣使祭奠 已故可汗,又以你部數年納貢,多次所請,著封阿魯台和寧王,封其母王太夫人,封其妻王夫人,世守捕魚兒海,保一方平安。”
    皇上說著,李賢小聲譯著,不等李賢譯完,伯蘭達早俯伏在地:“謝聖主大恩大德,韃靼部將永為大明邊鄙。” 永樂一笑:“還有一件喜事告你。永樂初年阿魯台犯境時,朕的邊將俘獲了男女二人,初以為是父女,後來才知道,是阿魯台的哥哥和小妹。朕的禦醫韓公茂高手回陽,救了重 傷的阿力台。他阿魯台一定以為二人早死了,這次就隨你回去,也算是朕送給和寧王的一 份大禮。起來吧,禮部今晚在會同館宴請於你,你們蒙人好酒,朕的翰林院也有個酒量不 錯的,叫他陪你一醉方休。”
    大明皇帝的態度是伯蘭達萬萬沒有想到的。當年阿魯台之子失捏幹來朝時,太師所請皇帝一件都沒有應允,且充滿了敵意。可今天呢,短短兩、三年之後,皇上不計前嫌,祭奠已故本雅失裏,又封了阿魯台,還於晚間賜宴,找了善酒的官員相陪,這是多大的榮耀! 說真的,阿魯台真的以為他的兄妹早死了,來日見了,還不知會高興成什麽樣子。大明皇帝真心實意,可太師阿魯台,有幾分真心就不好說了。
    伯蘭達微妙的表情變化並沒有逃過李賢的眼睛,同樣是蒙人的他太了解那些部族頭領們見利忘義、見異思遷的秉性了。就像當年成吉思汗的好友、義結金蘭的安達劄木合,多次結拜,多次分手,不置之死地都不快啊!自己歸附大明,真算是這輩子最明智的選擇了。
    李賢原名醜驢,年紀輕輕就做到了元的工部尚書,看著大元實在是沒有什麽起色,洪武二十一年歸附大明。他的蒙文漢文都講得很好,又是尚書,太祖嫌他原來的名字實在難聽,便賜了個響亮的漢人名字——李賢,把他派到常和蒙人打交道的燕王府做紀善。燕王即位後任都指揮同知,凡塞外表奏及朝廷詔敕,都由李賢譯成,有時他還附上自己的意見, 披肝瀝膽,坦誠相陳,皇帝很高興。
    永樂目送伯蘭達出宮,由眼前的李賢聯想到阿魯台、馬兒哈咱、馬哈木,還有歸附大明的眾多蒙人,他們中既不乏忠貞不二、令人欽佩的豪氣之士,也有太多的毫無信譽者而讓人大傷腦筋,那個不爭氣的哈密王就是一個。好一陣,他才收攏了思緒:“叫哈密的貢使進來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一會兒,哈密忠義王兔力帖木兒的貢使火耳灰便跪在了皇上跟前:“蒙皇上不棄, 封我主為忠義王,賜印誥、玉帶,感戴不盡,貢馬五百匹,以謝厚恩。”
    永樂微微歎息著,哈密的事令他很失望,哈密王就是一堵扶不起的爛泥牆,傷神、費 力卻沒有起色。
    哈密遠在天山東南麓,北臨瓦剌,西有吐魯番,東有韃靼,東南有沙洲、罕東、赤金蒙古等衛,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樞紐。東漢明帝時曾在此置宜禾都尉,領屯田事宜;唐設伊州;元末以宗室親王肅王安克帖木兒鎮守哈密。洪武年間,隨著畏兀兒等地的平定,安克帖木兒失去倚仗,隻得歸順大明。永樂初年大明遣使臣陳誠招諭,準許其以馬入市, 安克帖木兒大喜,一次貢馬四千七百四十匹,並請求敕封。永樂也不含糊,又是茶葉,又是絲帛錦緞,足夠他六七千匹馬的價值。考慮到哈密不僅是明邊西陲的重要屏蔽,也是傅 安、陳誠、侯顯等岀使撒馬爾罕、烏斯藏及往來西域各處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永樂想著,扶起一個強盛的哈密,能夠迎護朝使、統領諸番,西北邊疆也就踏實了。 於是封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並賜予金印。但韃靼的鬼力赤豈容自己之外多個大明敕封的王爺?遂遣人將其秘密毒死,並威脅哈密文武大臣慎與大明交往,懾於鬼力赤的強勢,哈密隻得以王爺暴病而死上報朝廷。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