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綠絨草甸瓦剌北徙 血色黃昏火器發威(3)

字數:4140   加入書籤

A+A-


    朱瞻基實在憋不住了,自言自語:“一個小兔子,那麽小的東西,孤都一箭斃命,瓦剌兵那麽大的人,還不能箭箭命中要害?” 胡安說:“皇上讓殿下守住大營也是千鈞重擔哪!”在北京鬧了一次懸,作為侍衛首領,胡安十分謹慎。朱瞻基瞪了他一眼,不作聲,明明大營還有個金幼孜嗎!對,安遠侯 柳升也回領大營了。
    “金幼孜在做甚?”朱瞻基想起了金幼孜,追著問。 “正幫皇上分揀各地奏來的軍政要務。”胡安答複。 “李謙,你說,”朱瞻基千方百計尋找出戰的借口,“皇上都在陣前披堅執銳,孤是不是該為皇上分憂,也去射殺幾個敵兵?” “這——,”李謙看了看胡安和金英,心思更活了,譚青的數萬大軍在前,皇太孫上去了,也未必能見到敵兵。 “要不,殿下隻去看看,遠遠觀陣,體味皇上辛勞之心就夠了。”朱瞻基得了支持,決心下定,“阮修文,你去和安遠侯及金幼孜說一聲,李謙、金英、胡安、劉虹、張山及 五百侍衛隨孤到前麵觀陣。”
    與譚青對陣,後退中的瓦剌騎兵見三峽口旌旗招展,料知殺不出去,搏殺中順勢拐向了西側的一條山溝,誰知,溝卻是個死葫蘆頭,因有追兵,瓦剌騎兵不得不翻上坡頂往回 跑,想不到,另一麵的坡平緩多了,衝下去還是三峽口,正與衝進來的朱瞻基相遇。
    瓦剌將士還在驚歎南朝皇帝的用兵之際,當一股強勁的敵兵突然出現在眼前,朱瞻基吃驚不小,李謙已大驚失色了,沒有退路,也不能退,勢均力敵的兩方混戰到一起,李謙、 胡安幾人緊緊守住皇太孫,一麵拚殺,一麵用刀劍和身體抵擋飛矢,不敢離開半步。
    朱瞻基雖初上戰場,卻很快穩定了心緒,持弓在手,箭無虛發,在數十人簇擁下立馬一座小土岡,指揮戰鬥,威風凜凜。瓦剌兵拚死衝殺,想奪得一條生路,見一個少年立在 高處指揮,便大叫著蜂擁而上。侍衛們一個反衝鋒,打退了敵兵,也死傷了十幾個人,後麵的又衝了上來,侍衛們再一次反擊。
    一個瓦剌小頭目避開眾人,瞧準機會衝到朱瞻基後麵,舉刀就砍。朱瞻基聽到風聲, 來不及招架,猛地提馬向前,大刀卻把他的寶馬——玉鎏驄的馬臀劈成兩半,戰馬怪叫著, 把皇太孫扔下馬背。李謙的心都要跳出來,拚命衝上來,趁敵兵來不及收刀的空當,一劍刺中了他的咽喉,飛身下馬,把皇太孫扶上自己的戰馬,他則一躍,跨上了敵將的戰馬。
    危急時刻,譚青殺了過來,三下五除二,消滅了敵兵,護送皇太孫回到大營。 李謙回營後左思右想不對勁,皇太孫一度臨危,寶馬戰死,也是自己多嘴,慫恿太孫到了前敵。皇上一旦降罪,與其被錦衣衛拿問用大刑而死,還不如自行了斷了幹淨。聰明反被聰明誤,命該如此啊!躲到一個僻靜處拔劍自刎了。 永樂再不給馬哈木進攻的機會了。 三聲炮響,他親率侍衛和萬餘鐵騎又一次巨浪般橫壓過來,鼓聲、喊殺聲鋪天蓋地,整個山坳都沸騰了。張杌、騰定的數百侍衛轉著圈把皇帝圍在當中,高大威猛的幾十人衝 在前麵。
    太平早無心戀戰了,長矛一甩,打倒一個躍上的明將,一聲呼哨,撤走了本部殘存的人馬。把禿孛羅一直盯看著太平所部,見他的帥旗快速向戰場外移動著,料是逃了,也率部追著太平往東北側山穀敗走了。隻有馬哈木本部的騎兵東一處、西一處被明軍分割包圍著還在苦苦鏖戰,或戰死或受傷被俘。
    馬哈木和吳允誠打了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偷眼觀瞧,自己的數百衛士已沒有多少在馬上了,地上,橫七豎八到處是人和馬的屍體,但明軍的屍體明顯多於瓦剌,可明軍兵多的優勢一次次顯現,一批批殺到陣前。
    就著永樂發動總攻的當口,馬哈木甩開了吳允誠,登上一處荒坡了望,險些氣暈了, 早不見了太平和把禿孛羅,這麽快就戰死了?不會,一定是悄悄撤走了。兩個老狐狸,他心裏苦著,也罵著,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連家底都打沒了。情勢危急,他也顧及不了那些向他伸手、乞憐的傷者了,果斷發出了撤走的信號。半個時辰左右,馬哈木身後就聚集了兩、三千人,越過一道山嶺,朝西北側一條山穀逃去。
    西天的殘陽將濃血一樣的光線毒辣地灑在山坳的枯枝敗草上,天地一色,滿眼都是溢足了血腥的血色紅塵。紅塵下,遍地都是人和馬的屍體,遺棄的殘甲、斷槍,燃燒的箭囊、 馬鞍,塞上燕脂,慘不忍睹。戰鬥並沒有結束,沒有人騰出手來打掃戰場,明軍幾位大將追著馬哈木的敗兵向血色深處的幽靜僻地狂奔。
    跑了幾十裏,糾纏在後麵的尾巴還是甩不掉,眼見著士兵一個個疲憊不堪,馬哈木心急如焚,看到前麵又是一個狹小的山口,他有了主意,命達蘭察帶幾百人故意放慢了速度, 自己則率人馬埋伏在山口內的山坡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翻過一座平緩的山梁,追在最前麵的陳懋見山口地勢險要,又有數百騎兵明顯慢悠悠往前走,便警覺起來,勒住戰馬。待李彬、劉江所部趕上後,言道:“二位將爺,前麵勢頭有些不對,我擔心馬哈木狗急跳牆,還會利用地形耍花招。這樣,您二位先按兵 不動,我率人馬追過去,若有伏兵,你們就突然殺入;若無伏兵,待我出了峽穀,你們 再進兵不遲。”
    “果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大侄子為一方鎮撫大帥,真是曆練得籌謀在胸了。”劉江讚道。 陳懋爵位雖高,但劉江叫他大侄子,他隻能笑著點頭。蓋因他的父親陳亨靖難時和劉江、李彬一起在燕王帳前聽令,以勇猛、剛勁著稱。在白溝河和濟南之戰中兩負重傷,不治而亡。陳懋自幼跟隨父親,又讀了一些書,除了武勇,又比父親多了謀略,以戰功晉封右都督,永樂元年,二十歲出頭的他即晉封寧陽伯,比劉江等一群老將們幸運多了。永樂六年,佩征西將軍印代何福鎮寧夏,因善撫士卒和邊境各部族歸降者甚多,又晉封寧陽侯。 但他十分謙遜,於李彬、劉江等老將前常執子侄之禮,因而深受大家喜愛。今天,他把最危險的事交給自己,別人更沒有話說。
    陳懋的數千騎兵迅速接近了達蘭察的騎兵,剛剛接戰,牛角號突然響遍山穀,馬哈木率僅有的兩千騎兵從兩側山坡上怪叫著呼嘯而下。盡管人困馬乏,但見了敵兵,就像狼見了血、獅子追逐上獵物一般,立時精神百倍。因在意料當中,陳懋並不著慌,麾將士往前打,衝入前麵的達蘭察部,盡量避開瓦剌兵剛下山時的慣性和銳氣。
    李彬、劉江的殺入讓馬哈木最後一點希望也落空了,他想率部脫身,但眼下已不是方才宏大的場麵,想走就能走,兩部四方攪在了一起。
    這是一場雙方都處於勞頓疲憊後生死拚殺的毅力之戰,是一方想及時脫身而又不能脫身的拚死戰。達蘭察見計謀已破,根本無心爭鬥,揮舞馬刀往前殺,隻為護衛馬哈木趕快逃出。薛祿大槊上下翻飛,攔住不讓,達蘭察拚死擋住了薛祿的大槊,馬哈木又砍翻了幾個上前的明軍士兵,殺開一條血路,且戰且退。
    小半個時辰,瓦剌又死傷一千多人,好不容易才撤出了戰場,打馬狂奔。陳懋看得真 切,寶劍入鞘,取下硬弓,“嗖”一聲,一箭正中馬哈木的左後背,馬哈木大叫一聲,險些栽下,達蘭察眼疾手快,扶主人趴在馬上。
    日頭一落下,夜幕就降臨了。劉江還要趕上去,徹底結果了馬哈木。後麵傳來了皇上收兵的旨意,他不無遺憾地搖搖頭。但人地生疏,不收兵或許更危險。陳懋指揮明軍打掃戰場,救治傷者,收軍回營。
    浮雲被清爽的山風吹得七零八亂,塵埃落定,露出了滿天星鬥的夜空,一堆堆篝火沿著黑黝黝的山嶺溝壑伸向遠方,空氣中彌漫著揮之不去的血腥味和濃濃的肉香。晚間,雙方死傷的戰馬就上了大明將士的餐桌。
    永樂高度警戒,在營外多處設了疑兵和伏兵。朱瞻基隨永樂走了幾座大營,看望傷者, 慰問士兵,心情很沉重。各路大將已向皇帝稟報了斬殺敵虜和官軍傷亡數目,明軍死傷也在兩萬多人,大致和瓦剌相當,尤其鄭亨重傷,而這卻是在人數絕對優勢、幾乎二十倍於敵軍的情勢下。慣於騎馬圍獵的瓦剌、還有韃靼,他們的戰鬥力什麽時候都不能低估。 “沒有神機營助戰,不知還會多死多少人。”永樂自言自語。 “孫兒也對神機營很感興趣。”見皇上提起,朱瞻基就想著岔開沉重的死傷話題,引皇上開心,想著就皇上心儀的神機營多說幾句。 永樂淡淡說道:“早聽說宋元對壘就使用火炮攻城守城,威力很大,炸到哪裏,哪裏就死傷一片,朕一直就想著如何更好地使用這種利器。征剿阿魯台時,雖曾使用,但過於笨重,不利行軍。張輔征交趾時,帶回了不少製造此種利器的工匠,能夠製作出較為輕便的神機炮,朕如獲至寶。又接受張輔建議,設立神機營,以柳升為首領,秘密習射火炮, 果然派上了大用場。”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