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窮凶極惡漢王猙獰 艱難困苦張妃溫存(2)

字數:5774   加入書籤

A+A-


    “兒臣秉父皇之命理政,終因天資不足,治國多有不當,還請父皇懲戒。”永樂回到京師,第一次上朝後,即在武英殿便殿見了高熾,簡要聽了他兩年來打理庶務的情形。因為金忠、楊士奇有過提醒,該說的已向皇上說明,不必細言。高熾遂囫圇吞棗,簡段節說, 約一個時辰,永樂都耷著臉,沒有說話。
    永樂北征歸來,在北京逗留了一年多,直到次年初冬才回到南京。京是舊京,人是舊 人,他卻感到了渾身的不自在——對南京的反感,對這個出生之地的陌生感。尤其是大朝之時,看到禦座下笨得像黑熊一樣的皇太子向他行禮,心裏甚至在隱隱作痛。每當此時, 他就不止一次地問自己,我大明的天下就交給這樣愚笨的人嗎?
    蠢成這樣,怎麽還會有那麽多臣子舍命相保呢?想到那些告狀的奏章,想到在北京和大臣們關於太子的對話,他又無可奈何。畢竟,國家儲君易立,有幾千年的宗法禮教管著, 還有一大批忠於國事的文武大臣維係著。
    又是好半天,永樂也沒說庶務的成敗得失,因為他心裏再清楚不過,交給太子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尋常小事,那幾件大案若是有人故意所為,又能指責太子什麽?兩個人一坐 一立,一恭一謹,就這樣默默相對,很久,永樂的目光才又一次不情願地從高熾身上掃過, 出人意料地從牙縫裏恨恨地擠出了幾個字:“早、晚膳減半,午膳隻用蔬果,收收你的體態!”言畢,起身走了,一個更惡毒的謀劃已經形成了。
    太陽懶懶地掛在西南的天際上,掩映在灰蒙蒙的雲霧後麵,慘白如月。武英殿外所有的樹葉開展泛黃,無精打采地在風裏搖蕩,一派淒涼頹敗之相。高熾呆呆地、失神地站在殿裏,仿佛天地都旋轉起來,處處是可怕的魔影,處處是令人心悸的眼花繚亂。
    自己說了很多,父皇卻一句政務不提,末了,丟下那麽一句話,什麽意思?朱高熾枯枯佇立,毛骨悚然,僵在那裏一動不動,好像一挪動,自己就不是自己了,這太子之位就沒有了。在陰冷的初冬裏,他的脊背和額頭全是汗,冰冷著,顫抖著。直到太監馬雲悄悄提醒已是未時,他才在張興的陪伴下一步一步挪回到東麵的文華殿。路上,張興悄悄嘀咕了幾句,更讓他回去之後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渾身上下似是長滿別人的眼睛,盯得他芒刺在背,毛發倒豎。他恨不得就此把他盯瘦了,免得父皇怎麽看他都不順眼。
    他又何嚐不想控製自己的肥盈啊! 十二三歲和其他世子們比武時自己也曾矯健如飛,拈弓搭箭而三射三中。後來,不知什麽原因,每日總是饑餓的感覺,尤其是靖難時日夜守衛北平的那段日子,不吃就不足以打發時光,膳食大口大口下肚,大腹一汪一汪挺起,竟一發不可收拾。胳膊粗了,大腿粗 了,腰粗了,臉大了。年紀輕輕,走路就開始吃力,且右腿膝蓋真的出了毛病,需要別人 攙扶了。連他自己也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肥胖的體型和大明儲君的威儀不太相稱,感覺 到父皇那不再慈和與愈加不屑的目光。
    永樂二年立太子之前,父皇不僅是因高煦戰功而有所傾向,還有,就是自己不做主的大肚腩。他也千方百計想控製,但做不到,一膳不至則頭暈眼花,連站起來都吃力;世子妃張晉眉沒少幫他想辦法,多備菜蔬,多備瓜果,還是不成。他甚至悄悄打發小太監張興去找太醫院使戴思恭問計,都不見效果,無計可施了,也隻能聽之任之。好在有金忠、解縉等一批文臣力保,他才歪歪斜斜走上了太子之位,在東宮的位子上風雨飄搖了十餘年。 父皇在武英殿而不是在後宮令他減膳減肥,可見事態的嚴重。正午他沒有用膳,連瓜 果都沒進,回到文華殿,一個下午都在發呆中度過,楊士奇等過來問安都被擋在門外,才
    交申時,就迤邐著往寢宮而來。太子妃接進殿內,未等落座,高熾就砸夯一樣癱倒在地上, 張興帶三四個小太監費了好大勁才把他扶到椅子上。
    高熾擺擺手讓太監、宮女們退下,晉眉未及說話,高熾一把抱住,淚水早奪眶而出。 別看高熾是永樂的嫡長子,太子,兩次監國,大臣麵前正襟危坐,口吐蓮花,但回到後宮, 回到妻子身邊,就像是孩子依偎在母親懷裏,所有的委屈、疲憊、淚水這一刻再無法控製, 像決堤的洪水一下子傾瀉下來。
    高熾的頭緊緊地貼在晉眉的懷裏,聲聲的哽咽道出了他的無限悲苦,年紀略小於高熾的張晉眉,母親一樣輕輕撫動著他寬大的肩膀,雖然這肩膀並不強壯,但他是她一生的倚仗,沒了這個寬大卻柔弱的肩膀,她的一切也就完了。
    洪武二十八年,張晉眉十五歲時嫁入燕府,為世子朱高熾妃。她的聰慧博學,她的秀雅絕俗,很快就迷住了朱高熾。還有讓高熾不舍的,就是她的臨機處事。在別人看似難題的大事小情到了她手裏易如反掌般得心應手。小夫妻和和美美,作為公婆的燕王夫婦也讓她服侍得妥妥帖帖,闔府上下沒有對這個新兒媳不稱道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守衛北平最艱難的那段日子,二十歲的張晉眉,寸步不離地跟在燕王妃徐儀華身旁, 出謀劃策,為守住北平城出了不少力,動員將士家眷們上城就是她的主意。作為婆婆的燕王妃徐儀華既感歎她的為人厚道和精明能幹,還讚她大敵當前的沉著應戰,不讓須眉。儀華對燕王說,晉眉不僅是治家的一把好手,還會是高熾未來的好內助。
    永樂即位後也認真地觀察了一段,張晉眉的舉止果然名副其實,才德堪追皇後徐儀華。這樣的女人天下無雙,能進皇家也是他朱家的大幸了。以致永樂在立誰為太子的大事上大傷腦筋的時候,將來會“母儀天下”的張晉眉使他的心思活躍起來,晉眉的長子朱瞻基讓他徹底心動了。
    果不其然。 朱高熾即位,張晉眉做了皇後;兒子朱瞻基即位,她做了皇太後;孫子朱祁鎮即位,她做了太皇太後。她做皇後時,仁宗高熾依賴,中外政事,莫不周知;她做皇太後時,宣 宗瞻基依賴,軍國大事,悉數稟聽裁決;她做太皇太後時,英宗年幼,舉國依賴,有人勸 她垂簾聽政,她一笑置之,且誡諭靖難時就追隨燕王的兩個哥哥,莫預政事。直到她去世, 英宗寵信的大太監王振才攬上大權,才有了陷英宗於土木堡的土木之變。
    晉眉已經是三十出頭的中年婦人了,雖已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但她依然嫵媚年輕,秀麗端莊。兩道略有棱角的細眉,一雙圓圓的、飽含著溫情和善意的大眼,一張輪廓鮮明、 永遠帶著笑意的小嘴,把她與生俱來的才德和善解人意表現得淋漓盡致。晉眉是高熾的主心骨,高熾被立為太子的十幾年,來自父皇、弟弟及部分文武大臣們給他帶來的數不清的委屈,很多都在她這裏化解了。
    她站立著,攬住高熾的頭,一遍遍輕撫著他的後背,她的溫存,她的憐愛,通過她的 手,像一道道溫泉暖遍了高熾的全身。許久,高熾不哭了,攬住她的腰,默默無語,二人就這樣抱著,相互依偎著,海一般的深情,海一樣的力量就在這深情的溫存中產生了。
    高熾的頭輕輕從她鬆軟、溫暖的胸部離開、抬起,看著她美麗的臉,看著她堅毅的眼 神,感覺著她疾風中勁草的力道,高熾站穩的信心又有了。
    她結婚的十幾年,是丈夫身處逆境的十幾年,高熾迎接的每一場風雨都無一例外地同時澆到她的頭上。龍爭虎鬥,電光火石,已把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子錘煉成了一個有膽識、 有見地的女中豪傑,在經久不息的逆風中,她的身心更堅強,也更執著。
    “殿下,臣妾都知曉了。”晉眉柔聲細語,她把得到的消息和自己的想法糅合,進一步為皇太子剖白,“父皇這樣說,未必不是好事。設若老人家心中無你,哪會管你胖瘦, 自己決斷就是了。所以我說,父皇嫌你,才是塑你,若放在一旁不理不睬,才危險呢!前些日子,多焦心啊!又是逮輔臣,又是秘密審查,興許,父皇耳朵裏全是你的不是。結果呢,半年多了,殿下不還是殿下嗎?依臣妾看,冰雪嚴寒的日子就要過去,風刀霜劍的流言也要流走了,就像這冬天的肅殺,再寒冷,春天不一樣要來嗎?”
    “可,我說了近一個時辰的政務,”高熾帶著哭腔,“父皇一直沉著臉不說話,最後冷冰冰地甩了那樣幾句,不是要餓死我又是什麽!”
    “殿下錯矣!”晉眉一笑,放開高熾,動情地說,“這道理就更明白了,不說庶務, 說明父皇對你的庶務無可挑剔;隻說千金之軀,說明父皇心中的遺憾隻在這裏。殿下忘了, 因這肥盈,我們想了多少辦法,動了多少心思,看著殿下一天比一天累,臣妾一天比一天 心焦,長此以往,殿下還能上朝嗎?因為肥胖,皇太子不能上朝,豈不讓中外笑話?所以, 皇上這樣逼你,既有他的苦衷,也是他的無奈,我們就認準這一條,我和殿下一起,痛下決心,增蔬減膳,瘦出個樣子讓皇上看看。”
    還有什麽可說的?遇著這樣賢明通達、明白事理的妻子,真是他三生的福分。盡管這幾年他身邊又多了李氏、郭氏等五六個美人,那些美人給他帶來了享用不盡的床笫之歡, 卻不能舒緩他來自各方的強大壓力。太子妃就是太子妃,她的雍容大度,她的坦蕩明快, 她的聰明睿智,不知擺平了文華殿內外的多少坎坷和暗流啊!
    “就依卿妃所言。”高熾雖投去感激的目光,但躑躅著,內心裏依然波濤洶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有一件更令他糟心的事,是張興從武英殿裏聽來的,尚未鑿實。
    晉眉看出了他的心思,直言道:“殿下還有什麽難事,說了,一起想辦法。” 事關重大,大到黑雲壓城;山雨欲來,已見風緊樹搖。高熾還是猶豫了一下,沉重地說:“午後還有一個惡信,父皇說的,但凡我處理的政務一律廢止。一旦是真的,我皇太子的臉麵往哪放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連晉眉也大覺驚訝了。 父皇於太子的所有言詞和處置她都往好處去剖白,讓丈夫寬心,但廢止他處理過的政務,就等於否定了他監國時的一切,這比直接廢了太子也好不了哪去,即使晉眉再聰明, 遇上這樣的難題,也不知該如何轉圜了。
    丈夫的以退為攻,不在父皇前說一句弟弟的壞話,她很讚成,仁者無敵,這也算是個波濤洶湧下的良謀。但連漢王攪亂南京、淫亂孝陵、以致最近撾殺徐野驢的一係列觸目驚心、 嫁禍他人的事件都不說,她又不讚成。且認為這種“仁義”未免愚蠢,就像當年的宋襄公不擊半渡泓水的楚軍一樣。但女子的三從四德,太子妃,皇帝的兒媳,這些稱謂把她的作為限定死了,對丈夫,他隻能勸,勸說不成,也隻能依,再回頭疏解受了夾板氣的丈夫。
    這個突然的消息,讓她這個有著“小諸葛”智慧的太子妃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一 時無招去對,無計可施。她最大的優勢就是心底寬敞,心中雖已猜到了七八分的厄運,強裝歡顏也要為丈夫寬心。
    “道聽途說未必都是準信。”張晉眉語焉堅定,“這些年,宮裏宮外多少謠言,殿下淡然處之,閑庭信步,不也過去了嗎?臣妾想,父皇真的那樣做了,尷尬的不是你皇太子一個人,說小了,是輔助你監國的一群人;說大了,是整個大明王朝。再說句笑話,你任命的官吏皇上可以免了,可你賑濟過的受災百姓的粟米能讓他們吐出來?你接待的遙遠的 海外貢使能讓他們再回來?都不可能了,有些隻是說說而已。往壞處想,既使真那樣,殿下也要寬心,像減膳一般,就把它當做父皇對你的考驗,我們再想法應對就是了。”
    “太子爺和張妃娘娘該用膳了。”殿門外輕輕一聲喊,兩個小內侍各端著一個膳盒走進來。高熾早餓得前心不搭後背了,眼巴巴望著香氣撲鼻的膳盒垂涎欲滴。文華殿的膳房已領了皇上的旨意,所以送來的膳盒裏大多是蔬果,隻備了些湯類和三個小小的饅首。張晉眉的心思還在皇上的那個不明不白的決定上,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警惕。
    她的目光順著聲音投過去,但沒有像高熾一樣緊盯著膳盒,她的如炬的慧眼一下就掃見了小內侍微微顫抖的手,疑竇叢生,遂示意二人放下膳盒先回去。殿裏隻剩下夫妻二人, 張妃拔下頭上的銀簪,在湯中一試,那銀簪立時變黑了。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