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秦淮河畔魚龍混雜 太液池邊宮殿林立2)

字數:5134   加入書籤

A+A-


    徐達的第二子早夭,老三徐膺緒在都督府任職,還算規矩。長子徐輝祖襲爵魏國公, 幼子徐增壽以父蔭官至五軍都督府左都督,這兄弟倆算是兩個人物,兩個秉性、兩個做派、 兩個心眼。老大外柔內剛,對建文皇帝忠貞不二;老幺含而不露,看好姐夫燕王朱棣。靖難之役關鍵之時,老大率京軍曾大敗燕軍。燕軍渡過長江,攻入南京,老大還在力戰;老幺常在建文帝前為燕王遮掩,還把京師虛實秘密報燕,最後竟被建文帝手刃於殿上,這是建文帝在位四年親手殺的唯一一個人。燕王入京,老大躲回魏府,拒不出迎;老幺卻屍陳皇宮,燕王撫屍痛哭;繼而,老大魏國公徐輝祖被削爵幽之私第,永樂五年憂憤死去;老幺左都督徐增壽被追封武陽侯,再進定國公。看在老嶽父徐達的份上,徐輝祖死後,永樂命徐輝祖的長子徐欽襲封魏國公;徐增壽已死,定國公的爵位自然就落在了其長子徐景昌的頭上。
    徐欽、徐景昌及成國公朱能的兒子朱勇,身為高官,且在都督府任職,卻從未上過戰場,更不知戰陣為何物,隻知道花天酒地,魚肉百姓,常常做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事。都督府正在進行武舉考試,因為徐欽推出的幾人未能入圍,他竟縱家奴將科考的弓槊一搶而空, 攪了考場,官府追查下來仍不與歸還;至於平時,淩虐平民、邀奪官糧之事時有發生。刑科都給事中曹潤倒是一條硬漢子,他把這些國戚所為統統捅到了皇上那兒,要求法司予以懲處。永樂苦笑一下,命把其家僮送法司正罪,讓徐欽回家讀書了事。
    想到開國的徐達,又想到他的後人,胡濙無奈地搖搖頭,連皇帝都不願開罪功臣子弟, 別人又能如何?他又回頭望了一眼燈火闌珊中的翠拂院,心中充滿矛盾,回過頭來,天香樓前又是幾乘豪華的大轎。
    胡濙不願再看,輕輕一夾馬鐙,那匹雪白的駿馬小跑起來,轉過一個街口,在一所在建中的寺院旁慢下來。外牆還沒圈,建築物料東一處、西一處,倒也齊整,十萬工匠、民丁們已經歇息,若明若暗的燈光中,半起的殿群靜靜地矗立在那裏,一座巨塔在無數木架的簇擁下鑽入黑漆漆的夜空。
    宋塔提馬上前道:“大人,這不是天禧寺嗎?”胡濙深邃的目光望著旁邊影影綽綽的建築群,無限感慨:“是啊!是皇上為薦福高帝、高後在被火毀天禧寺的基礎上敕建的寺院,已敕名大報恩寺了。皇上說,太祖、太後少時貧賤,於群雄混戰、割據中奮起江左, 一十七載奄有天下,實在不易,故在永樂十年北巡後重建毀於大火的寺院,敕名大報恩寺。 新寺殿蕪全仿皇宮殿閣修建,並要在寺中建一座天下最高的寶塔。”
    說來話長,大報恩寺前世今生的故事太多,有點讓人撲朔迷離。 大報恩寺原址最早是建於東漢獻帝興平年間的阿育王塔及建於三國時吳赤烏三年的建初寺,史稱江南塔寺之始。千餘年來,屢廢屢建。晉太康年間稱長幹寺,佛教鼎盛時期的南朝又稱報恩寺,宋改稱天禧寺、建聖感塔,元改為慈恩旌忠教寺,永樂六年再毀於大火。 這場大火燒得是時候,而後就燒出了一個天下第一的寺塔。
    早有人私下議論,大報恩寺是永樂為紀念生母、也就是朱元璋的蒙族碽妃而修建的。 永樂的心中早有疑惑,於是暗暗查訪自己的生母。
    人類是有感情的動物,每一個人都在親情的包圍中長大,他的每一天的成長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著自己的親情,尤其是對父母。有一天當他發現,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不是自己 的血親時,一種原始衝動的血親情結驅使著他會尋找自己的至親。普通人這樣,至高無上的皇帝也一樣。實際上,曆朝曆代皇帝因為自己俯視天下後而找尋生母的事件屢見不鮮, 有的大張旗鼓,有的暗流湧動,隻是永樂的情況特殊了些,才給後世留下更多的謎團。
    世人的眼中,永樂的即位是所謂“篡”來的,所以,他當皇帝無論如何要人們覺出是順理成章。怎個順理成章呢?首先是皇後所生嫡子的名分不能丟,其次是他的三個哥哥都病死了,輪也該輪到他了。基於這兩點,他既要對自己的生母表達一個九五之尊的兒子的孝敬之心,又不能堂而皇之地把生母端出來。第三則是出於宗法禮製的考慮和皇家的忌諱。 太祖在世時他不能認,太祖不在了,哥哥們不在了,他是老大,從靖難到即位,他這個嫡出的身份就不能再改,庶出哪來的名分?然而母子間天然的血脈親情又怎能割舍呢!隨著年齡的增長,地位的穩固,他的這份親情就越發濃鬱,故在永樂十年於天禧舊寺廢墟上建 報恩寺,對外說的感恩是高帝、高後,實際上,永遠懷念的是那位音容笑貌一直都很模糊的生母碽妃。
    第一次北征回來,永樂似是從韃靼人的口中得到了某些驗證,便以祈福高帝、高後的名義開始了大報恩寺的興建,真實的緣由無人知曉。總監工就是他最信任的、且屢下西洋而頗有見識的大太監鄭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像鄭和下西洋、敕修《永樂大典》的舉措,永樂一個主意,又弄出了一個天下第一, 世界聞名。到他的孫子朱瞻基即位的第三年,經過十六年的光景,大報恩寺才告竣工。標誌性建築就是這座九層八麵、高達二十六丈餘的琉璃塔。塔外身白瓷貼麵,塔內壁布滿佛龕,拱門是琉璃門券,門框是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刹頂鑲嵌 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掛風鈴一百五十二個,日夜作響,聲聞數裏。
    明清時期,一些歐洲商人、遊客和傳教士來到南京,視為奇觀,稱之為南京瓷塔。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安徒生在《天國花園》中提到:“我東風)剛從中國來,在瓷塔周圍跳了一陣舞,把所有的鍾都弄得叮當叮當地響起來!”
    自建成之日起,瓷塔就點燃了長明塔燈一百四十盞,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它與羅馬鬥獸場、亞曆山大地下陵墓、比薩斜塔相媲美,並稱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且被西方人視為中國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清軍攻克雨花台後,剛剛占領南京的太平軍為防清軍占據大報恩寺製高點對城內造成威脅,遂 “ 用火藥轟之,複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毀。”
    世界知名的奇觀瞬間沒了!
    “十萬民丁、軍兵如此安詳,想來也不會有什麽意外之事。”更深層的話胡濙不好講 給三人,遂轉了話題,“我等長期在外奔波,與家人聚少離多,妻兒老小一定盼星星盼月亮般望著。在南京的時日,隻要方便,我們都回家住,出入家門暫時還隱秘些,待我上朝 見過太子殿下後再公開不遲。另,明日上工後,你三人悄悄到寺院裏麵轉轉,怎個裝扮隨你們,看看監工官員的舉動,聽聽民丁的反應,總之是大家心緒平穩就好,明日巳時我們 在北安門內聚齊。”
    “遵命。”宋塔等三人也樂得回家自在,拱了拱手,悄悄散了。 胡濙家在通濟門內,路最近,故把馬交與李麟,他則沿秦淮河北岸往前走。看到在建的大報恩寺,想起自己離世的母親,竟也生出許多感慨。親人在世時,未離京前也多次回家探望;故去後,雖未能守製三年,但為母親辦了喪儀,略盡了孝子之道。可皇上呢,出 生之時太祖已在應天府立足,號令一方,府內姬妾成群,奴婢答應應有盡有。據傳,今上出生後一個月就被太祖的結發妻子馬秀英撫養,所以他無從知道生身母親。年長以後,方聽人隱約談起生母,大明立國後,曾被封為碽妃,早早就死了。
    仿皇宮建設寺院,造九級琉璃寶塔,哪一個佛家寺院敢有這樣的非分之想?但大報恩寺這樣做了。據工部官員講,完工的寺院將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殿院,它的地位也是靈穀寺等無法相比的。胡濙邊走邊想,不知不覺已到了家門口,自上次與家人相別,又是三個月有餘,此次突然回家,全家上下又不知會高興成什麽樣子,他輕輕叩響了門環。
    錦衣衛到了南京,招呼都不打,直奔皇宮,殺禮科都給事中,逮東宮官屬梁潛、周冕,前日寬宥的小旗朱興也被抓起殺了。皇太子朱高熾剛剛穩當了幾天,又一次明顯地感覺到 了來自父皇異樣的目光,不由得心驚膽戰,噩夢連連。
    當了十幾年皇太子,揪心了十幾年,幾乎就沒有一天踏實過。父皇第一次北巡,老二高煦在南京鬧事,老三高燧在北京進讒,把個解縉搭進去了;皇上二次北巡,高燧助紂為虐, 高煦變本加厲,在南京製造事端,父皇不問青紅皂白,逮黃淮、楊溥下獄,回來就處罰自己,若不是金忠妙計使自己小病大養,太子妃晉眉說動王貴妃幫襯,這皇太子的位子還在不在自己這兒還真難說了。待真相大白,漢、趙二王就藩出去,忠心耿耿的金忠也去世了。
    原想著漢、趙二王走了,該輕鬆一些了,想不到皇帝第三次北巡,南北兩京千裏相隔, 似乎又把這父子之情隔開了。抓太子身邊的人,不就是在收拾他朱高熾嗎,這叫什麽監國啊?叫煎肉還差不多。又是誰在父皇身邊嘀咕,倒騰出許多莫須有的爛事來!留守的輔臣們義憤填膺,來到文華殿,為太子鳴不平。
    “好一個以鄰為壑的呂震、呂克聲,” 楊士奇一進門,不管不顧,照直了說,倒是他先知了內情,“禮部早就定好的事,常規章奏留在南京六科的,皇上忘了,他就裝瘋賣傻,一臉無辜,把自己撇得幹幹淨淨,白白冤殺了禮科首領官,逮了梁潛、周冕,這樣一來,倒成了殿下旨意留的折子。”
    楊士奇一反往日的沉穩,兩眉倒豎,原本白淨的臉因為憤怒而漲得通紅。高熾一下子明白了,症結在這兒,在呂震的卸責上。他胖胖的臉上浮過一絲愁雲,眉頭緊鎖,喘著粗氣,想起呂震那個熊樣都惡心。
    早在北平,他就和呂震熟悉,前幾年監國時,也沒少為他辦了私事,包括他兒子任職, 遮掩他女婿朝參失儀,為此還遭了父皇的痛斥。可今天,他呂震自己騰清,竟把屎盆子扣到了東宮頭上,好一個忘恩負義的狗東西。
    半晌兒,高熾才有了主意,臉上的肥肉抖動著:“他呂震能這樣,我們就不能以牙還 牙?把史官的記載拿出來,送到北京,看他呂克聲如何下台!”
    “這樣不妥,”老練沉穩的蹇義搖頭道,“臣在想,皇上突然問起,呂震隻是想卸責, 其用意並不一定針對殿下。真如太子所言,拿出史官記錄,豈不是把他放到了殿下的對立 麵,也讓皇上下不了台。此人屬小人之輩,佞諛傾險,有奶就是娘,對太子沒起好作用, 但至少沒直接說過太子壞話。小人隻能利用而不能得罪,得罪了小人,還不知他會生出什 麽枝杈來。而今,死的死,抓的抓,已無可挽回,以後再尋機會,何必要趕現在?”
    楊士奇接過話茬:“一時激憤,臣方才的話也唐突了。蹇大人說的是,樹敵不如化敵,化敵不如無敵。殿下一路走來,都以寬宏的仁者為眾人歎服,又何必糾此一事?給皇上寫奏疏,承認在章奏事件上失察,此事也就作罷。以後大事小情都報北京,附上處理意見, 叫小人無縫可鑽就是了。還有一件事,殿下應該重視,胡濙新任禮部侍郎,此次又受密命巡視江浙,必來南京,他的話可直接左右皇上視聽。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