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秦淮河畔魚龍混雜 太液池邊宮殿林立3)

字數:5065   加入書籤

A+A-


    高熾沒有表情,他雖和胡濙沒有什麽接觸,但大致也了解一些。蹇義說:“胡濙這人 我清楚,雖屢受密命,但所到之處,輕車簡從,無一索取,進京述職或考滿官員有口皆碑。 再者,此人人品也不錯,襟懷坦白,不會做對太子不利之事。”
    高熾的腦海裏怎麽也浮不出那張模糊的臉,倒是呈現出便裝穿梭於大街小巷的胡濙, 總體感覺,此人還是秉公辦事的。
    高熾的心思轉得很快,不知怎麽,又由胡濙聯想到朱興。當年若沒有個冒死揭露孝陵 案的小旗朱興,自己也一樣跳進黃河洗不清。孝陵案後,他將朱興調到了遠離孝陵前衛的 龍驤後衛任總旗,後又升到百戶。朱興實在是不檢點,仗著皇太子庇佑,一日到酒肆喝酒, 酩酊大醉後竟砸了酒肆,把人家珍藏的幾壇老酒也搬回營中。應天府尹顧佐接了案,一看是朱興,就直接報給了皇太子。高熾一氣之下就把他貶到雲南,後又覺得處罰重了,赦免回來,想不到竟害了他。
    高熾的手頭上還有幾件棘手的事,處理不好也會留下後患。一件是羽林前衛指揮使子侄等三十一人因父功,免試將優給襲職;第二份奏折說定國公徐景昌帶著儀仗去嫖娼,實 在有傷朝廷大雅;第三份說聚寶門守衛千戶檢出入城百姓私藏金銀;第四份說廣東雷州府縣隱災不報雲雲。
    放在父子關係和諧的時候,除定國公、聚寶門二事稍難處理一些,其他二事都是一般政務,襲職子弟必須考試,隱匿災情者必須嚴懲。今日卻不同了,他不能依照法度、慣例, 必須揣摩父皇的心思,頗有些投鼠忌器的憂慮。
    高熾把折子遞給蹇義、楊士奇,二人傳看了一下,楊士奇說:“武臣子弟襲職依慣例要比試一下,但皇上有時也直接命其襲職,此事還依慣例而走,處置結果報與皇上。雷州府遭颶風暴雨,遂溪、海糜兩縣壞廬舍千餘間、田禾八百餘頃,溺死百姓一千六百餘人, 自以為天高皇帝遠,不會有人知曉,故如此大災府縣兩級官員敢隱匿不報。一要速派官員核查並安撫賑濟,二則令禦史按視鞠治有罪官員,此類事迅捷處置皇上不會說什麽。聚寶 門民藏金銀一事臣一時還說不好。”
    聽楊士奇一說,高熾心境踏實下來,也有了主見,言道:“前兩件就依愛卿。定國公也算是孤的至親,國戚當首先奉公守法,他不僅如此妄為,還累次縱家奴犯法,當街搶奪。
    你看他上朝時那個乖張勁兒,似是皇上要把天下讓與他才行。父皇寵他,孤也不好說話,一並據實上奏,請皇上裁處。這聚寶門一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還真難為人。” 蹇義說:“大明律法明文規定不得以銀交易,百姓不得用金質首飾。然禁民交易、使用,卻又沒有說禁其私藏,守門千戶從百姓行李中搜得,說明其並未交易,何罪之有?硬 要說其有罪,也無不可,就說其帶了白銀數錠要去交易,被拿獲了。本是個可左可右的案 子,息事寧人地處理了,到了皇上那兒,還不知會被一些別有用心之徒說成什麽要緊的事 呢,還是上奏吧。”
    “那就這樣,問清當事人來龍去脈,先把金銀沒入兵馬司,待皇上定奪。定無罪,發還金銀;定有罪,就逮其歸案。”高熾一臉的無奈。
    已是初冬天氣,晨風中透著股股寒氣,搖曳著路兩旁的樹木枝條,煞是冷峻。太陽剛剛露頭,因為天冷,街上鮮有行人,倒是有不少挑擔、推車、賣雜物的,從四麵八方陸續 聚往朝陽門、太平門,最後趕往北安門,越聚越多,一攤挨一攤,在門外擺起了長長的攤位。
    胡濙早來了半個時辰,實在是想逛逛集市。考中進士後,他就在南京住了下來,掐指一算已是小二十年,而他真正在南京逗留的光陰也就幾年。眼見著一個個攤位鱗次櫛比排開,各種貨物用品布滿街衢,看到一張張平靜的臉,守著賴以為生的貨物,一副奔生計的 樣子,很是滿意。擺放的地點也因長期出攤而形成規律。
    先是掃帚、笤帚、簸箕、鏟子、錘子、瓦罐、木桶、竹簍等各色雜物;接著是布攤, 大都是當地人織的黑、白土布,也有花色的,印染的很粗糙,也便宜,偶爾才見蘇杭等地 的低端綢緞。也難怪,太高檔的布料在這等攤位上哪能賣得動?緊挨的是女人用的脂粉、 梳子、篦子和針線、女紅一類;隔了一個路口是菜攤、肉案,菜攤上鮮有蔬菜,隻有一兩 戶賣白菜的,倒是肉攤熱鬧些,擺著各色的豬肉、羊肉和魚類,攤主們扯著嗓子叫賣著。
    胡濙高興,不覺中已走出一裏許,看看天色,覺得時候差不多了,便往回走。轉身工夫, 遠處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一閃就消失在越聚越多的人流中。他心下一動,難道被人認出、 跟蹤了?應該不會。但多年來的暗訪經驗提醒他,任何事件都不可疏忽,遂匆匆趕回北安門。
    宋塔、李麟、張蕭已在那裏等候,他從李麟手中接過韁繩道:“方才像是見到楊士奇 了,我等剛到南京,就被太子爺知道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會的,”宋塔以他錦衣衛特有的敏感,甕聲甕氣道,“太子爺設眼線也不會是楊 士奇,或許偶爾遇上的。大人早晚要上朝,早見了也無關緊要。”
    道理胡濙明白,他隻是擔心高度緊張的太子知道他的行蹤後會不會產生誤會,落一個暗中監視太子的口實就太冤了,畢竟,皇上、太子是父子,是今天大明數一數二的人物,哪一方他也得罪不起。他又朝方才的方向望了望,覺得自己或許想多了。盡快吧,手一揮, 招呼三人上馬,不一會兒,就消失在北安門外遠去的塵煙中。
    胡濙等從應天府所在的上元縣走起,又開始了連續一個月圍著南京轉悠的馬上生涯。 他們經江寧、句容、溧陽、溧水、高淳、江浦、六合等七縣,走鍾山、雞鳴山、覆舟山、 幕府山、聚寶山、牛首山、慈姥山、長蕩湖等山、湖,二十幾天的工夫,縱然馬蹄快些, 也無異於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但皇上的旨意,又不得不走這一遭。
    大概是天氣漸冷的緣故,山水林田都睡在了一片寂靜中,有的整座山也不見一個遊人。 倒是有寺廟的覆舟山等稍熱鬧一些,正午時分,天暖的時候,三三兩兩便來了一些上香的, 恭敬中不乏虔誠之輩,從山門口開始,一跪一匍匐,用身體量進殿中。
    胡濙等裝扮成上香的遊人,禱告之後,便分成幾路,把個殿裏殿外、僧舍僧堂都遊了個遍,既沒有建文的蛛絲馬跡,也未見百姓對京師將要北遷的反感。倒是有對皇太子繩治出宮公幹、卻行不法的內侍的議論,胡濙心下高興,卻又為皇太子捏了一把汗。
    小內侍們若無黃儼等大檔罩著,有幾個敢放肆?懲治了他們,豈不是得罪了黃儼們, 皇上三番五次懷疑太子,說不定和黃儼興風作浪有關呢。臨別時,皇上的話猶在耳邊:“人言東宮多過失,你到京師後可多留數日,從朝堂、從裏坊多走、多看、多聽,看看究竟如 何,密奏直達朕處。字要大,晚間至則晚間看,朕已近花甲之年,實在放心不下這個屢屢 出錯的皇太子呀!”
    “人言東宮多過失,”這個“人”是一個人還是多個人? 言官出身的胡濙,做言官的光景不長,也幾乎沒有和太子打過交道,但太子的寬仁厚德他已在積年的官場生涯中有所領略,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從五府六部到府州縣衙, 官員、百姓的議論基本上都還是正麵的,並不像皇上說與他的那樣。
    品行端正的胡濙,既要對皇上負責,多所觀察,描述一個真實的太子;還要對東宮負責,君臣共事,以其朝堂之上秉決國事的處事能力,釋疑皇上。說實在的,為官十幾年還真沒單獨和皇太子同朝共過事呢。
    一個月後,胡濙回到南京城,第二日便上朝了,按皇上旨意,準備在南京住上個十天 半月。待整體的朝見禮完畢,通政司及部分大臣奏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後,胡濙出班道:“臣禮部左侍郎胡濙參見皇太子殿下。”
    高熾端坐於文華殿須彌座之上,早就見到胡濙了,因而對他的出班並不驚訝,心平氣和道:“平身說話。”待胡濙禮畢,又說,“愛卿受皇上差遣頒禦書於天下,一走就是十幾年,食不甘味,眠不安寢,個中辛苦怕是旁人無法體會。回來之後,又遭丁憂之痛,為大明社稷不得不奪情視事,卿之勞苦孤實知之。”
    “謝殿下體諒、掛牽,微臣感激之至。” 太子雖像是早已準備好的一席話,也說得胡濙心裏暖融融的,回起話來都有些顫抖,稍稍平靜了一下,便想著將皇上差遣冠冕堂皇的部分和盤托出,既是說與太子,又是安慰 同僚,免得大家胡亂猜疑,讓他的身份更加神秘。
    “蒙皇上不棄,命臣奪情,巡視江浙。江南本朝廷財賦重地,皇上甚是看重。也是這些年,東南一帶先是李法良為亂,繼而倭寇猖獗,多犯要塞,瀕海軍民屢受其害。一些衛所,無戰事之擾,安逸慣了,養尊處優,不修武備,倭寇突然打來,或倉促應戰,喪失城池;或視同兒戲,督襲職之幼軍出戰,焉能不敗?再者,皇上之憂還在於軍民利病未能上 達。年初,皇上曾命朝覲官員言民瘼,殿下也知道,一千餘人僅有百餘人說話。皇上很生 氣,他說,一郡一縣竟無一事可言,無一民不安,朕就不信了。每人都要說話,不說的一 律論罪,於是,官員們才不得不說說境內百姓之事。事後,皇上讓六部議行,便民者速行, 言有不當者不問。皇上跟前他們尚且如此,回了治地還不又是捂著、蓋著,一美遮百醜? 故皇上著臣巡視,意在知曉民間隱情。”
    慷慨激昂的一番話,句句在理,著實打動了不少人,眾人知曉了胡濙來意,都舒了一 口氣,生怕他有什麽密命,監視群臣,自己稀裏糊塗地就被告到皇上那兒。隻有蹇義、楊 士奇一直觀察著胡濙的表情,對他的話將信將疑,或者說他隻說出了一半的意思。曆年來, 皇上沒少遣禦史巡視民瘼,縱然他們怠惰,畢竟是言官,十之三四的人該是勤奮的,上達之事該是不少的,僅憑一個胡濙天天不停地走,又能知道多少事?
    雖知胡濙的心底之寬,畢竟,人心隔肚皮,楊士奇也不敢實保他胡濙不把太子的個別過錯鑿實了報與皇上,所以,他一天也不想讓胡濙多待,恨不能他今日朝見了明日就上路, 奔他的江浙去。故他試探著問:“皇上信任,侍郎重任在肩,怕是在南京也留不了幾日吧?”
    嘿!胡濙心中頓覺別扭,好意多留幾日,給太子的溢美之詞也要有溢美的背景啊,這就在趕我走了。不過,他也理解,身為輔臣的楊士奇此時的心境,他哪知道他胡濙什麽心思呢!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