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捉首犯天下逮僧尼 查隱情皇帝建東廠1)

字數:4639   加入書籤

A+A-


    布、按兩司官員緊急到齊,列於大帳之內。柳升鐵青著臉,再也沒有寒暄的心情了。 他環視了一下,直切主題:“唐妖銷聲匿跡,一萬多人風一樣散了,散得這麽幹淨!可這 不是風,是火,是散在牆角旮旯的火種,不知什麽時候還會燃起,要是漫出了山東,你們 吃罪得起嗎?”
    幾個人進帳前已聽說了柳升對衛青的無禮,心下忿忿不平,見這位欽差自己漏了賊, 貪功諉過,又來督地方,相互看了看,都不想說話。
    “劉本你說,”柳升點將了,“提刑按察使,就要戢奸暴,平獄訟,你怎麽個戢法?” 劉本略抬頭,瘦瘦的臉上淡淡露出一絲不屑:“益都一出事,臬司即會同藩司、都司移文青州、萊州各府州縣徹查了所有香堂,已逮了不少可疑人,關在州縣大牢裏。” “抓,都抓進大牢,看他誰還敢和朝廷作對。” 儲誕悄悄撇撇嘴,數萬大軍放走唐妖又啐出衛青這兩件事,他就不把個柳升放在眼中了,皇上身邊的人也無非這樣。再說了,你一個從京城來的武夫,完事走人,怎麽解氣怎麽來,鬧出多大的亂子還不得我們地方來收場?
    儲誕畢竟是府州縣沉浮了幾十年的官場老吏,城府頗深,思慮也頗深。唐妖一鬧,官府一查,各地香堂雖都散了,但暗裏一定還在,扛起鋤頭就是良民百姓,你抓誰?唐妖的那些人估計著也都日出而作去了,若良莠不分,對鬧事州縣都按逆匪對待,僅這青州府就有八十萬人,你抓的過來?不激出更大變故才怪呢!
    “有大帥天兵在此,山東不日即告佳音。”儲誕心中不服,語帶諷刺,說出下一步方略, “恨是恨了些,抓不過來呀!在下以為,擒賊先擒王,把各處香堂為首的緝拿歸案,殺一儆百,其餘香眾都到縣衙自首自辯,被蒙蔽、不知情的放了,被別人舉報出的嚴懲不貸, 一群烏合之眾還能是鐵板一塊?”
    “我也是氣暈了。”儲誕剖析得頭頭是道,柳升冰寒的臉也有了些暖意,點點頭,“不 惟鬧事的州縣,全省一齊動,迅雷不及掩耳,所有香堂全部拔除,一為杜絕後患,二則你先他後的,難免有通風報信、故意縱賊的。益都、莒州、壽光、即墨、諸城等鬧騰大的,要多處設防,還要多安插眼線,以圖將妖婦等一幹主犯盡速捉拿歸案。”
    山東七州縣被破,高鳳、劉忠兩員大將戰死,柳升失機縱敵,唐妖至今未獲,來自柳升、山東三司及巡按禦史的折子一股腦堆到永樂的禦案上,各有各的說法,氣得他暴跳如雷,馬雲剛剛端上的一碗仙藥被他一掌打翻,滿地黃黃的湯汁,仿佛一個被妖人攪亂的破碎的山東,幾個小宮女、小內侍一邊篩糠一邊收拾著。
    永樂餘怒未消,捶著禦案大吼:“儲誕,張海,劉本,還有柳升,沒用的東西,耗費官家祿米無數,連幾個蟊賊都對付不了,都該下獄。”
    從午朝後開始,永樂就得了山東陸續到來的折子,一份份讀著,一份份扔著,越扔越氣,終於按捺不住。黃儼見他震怒,終是無法,早打發小廝去內閣請楊榮、金幼孜了。楊榮得信,又把兵部方賓、戶部夏原吉一同找了來。
    王貴妃死後,永樂命人將張貴妃等幾個有名號的妃嬪接來北京,由貴妃張沄秋主攝六宮之事。張氏雖生於官宦之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哪有什麽見識? 皇上還未遷往紫禁城,小小西宮裏已是人滿為患,妃嬪間常因居住、供應口角,張氏無奈,也不管皇上有多忙,就去後殿訴苦。永樂因病、因仙藥本已焦灼不堪,北京上百萬匠人、軍人完工在即,就要返程,再有山東起反,諸事煩擾,遂把個哭哭啼啼、不知體諒的張沄秋罵出了後殿,不由想起徐皇後、王貴妃在世時後宮的晏然情景,不禁潸然淚下。
    午後,又有了這山東七嘴八舌的一堆折子。 夏原吉等幾人進至禦前行禮,禮畢,楊榮嗔怪道:“皇上又是仙藥又是凡藥,聖躬之恙尚未見好,今日一怒,白吃了多天的藥不說,罪也白受了。” 楊榮故意打趣,逗皇上開心,兩個“白”字還真讓永樂的氣消了不少。單服仙藥之時,寒症稍解,但口舌生瘡、因燥失音讓他更氣更急,盛寅的藥平溫理中,服了幾日方才說出話來,就又開始大動肝火。想起方才的燥煩,他無奈地歎息一聲:“折子都在禦案上,先 看看吧。”
    幾人來時已知曉了大概,一目十行傳看了折子,都默不作聲。山東之事,雖牽涉到封疆大吏、乃至欽差的失職,但大亂已基本平複,處理起來可輕可重,誰知皇上什麽心思? 永樂即位以來,前麵雖有過長沙、永新等幾起盜賊起反的事,規模小,人也少,且囿 於一地,無關大局。今日則不同了,山東七州縣被下,不僅山東震動,連北京、南京也震 動了,這對準備遷都的永樂來說竟有些當頭一棒的懵懂。他要嚴懲賊寇,處置瀆職官員, 安撫山東百姓,給天下一個交待。看著緘默不語的幾個親近大臣,他又有些惱火,“朕請你們來,就為大眼瞪小眼不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永樂雖是氣惱的話,卻把大家逗笑了。到底是兵部的事,方賓不得不說話:“好像一夜之間,山東盜匪竟如此猖獗,布、按、都三司失察,罪不可恕;安遠侯領數萬之眾,勞而無功,有負聖眷。”
    山東助修大運河功勞不小,方賓又素知皇上器重柳升,隻得不疼不癢說了幾句。 “軍政官員都要論罪,一個都不能饒恕,”接下來,永樂說出了自己關注的重點,“朕現在要議的是,盜匪一萬餘眾藏匿於民間,刀槍在手,首要逃逸,日後會不會煽惑起更多 的人?”
    見皇上把思路放在了事件的善後處理上,夏原吉放了心。先說事,後說人,來龍去脈理清了,事兒平息了,再說對人的處罰也不晚。他說:“皇上稍安,臣想把話說得遠一點。 唐武則天時,岐州亡卒數百人嘯聚山林,剽掠行人,為地方大患。名相狄仁傑到後,來了 個懷柔政策的‘欲擒故縱’,幹脆放掉了所有被抓的亡卒,但讓他們帶走了一句話,自陳 之後,既往不咎。沒過多久,為盜的亡卒們紛紛前來自陳,岐州再沒了剽掠。山東何不依 前朝之例?齊魯曆年多災,儲誕等隱瞞不報,又橫征暴斂,中飽私囊;百姓衣食無著,啼 饑號寒;女妖乘機煽惑,又是周濟,又是符藥,走投無路之民焉有不反之理?今山東基本 平複,懾於大軍威勢,唐妖餘眾散去,並非壞事,本就是烏合之眾,樹倒猢猻散。故臣以 為,學狄仁傑,此時仁政最為緊要,尤其對曾為盜匪之人。一麵張網捕魚,緝捕盜匪,自 陳之策可以繼續,小魚小蝦一律放歸,隻把大魚拿來問罪。從犯免了罪,自然感恩,有何 理由不做順民?再就是開倉放糧,賑濟災民,越快越好,衣食足而知榮辱,有了飯吃,山 東嗷嗷之情不日可解。再有妖人誘惑,也是沒用的。”
    夏原吉深諳苛政猛於虎的道理,因此,在對待流民起反、山民暴亂乃至與同僚的相處 上,他的一貫作法就是“仁”字當頭,放水養魚。這樣的理財風格和嚴謹做事的吏部尚書 蹇義配合起來,財人合一,相得益彰,基本支撐起了永樂一朝的政治經濟。“蹇夏”之稱 不是後世總結的,而是當朝甚至皇上首先稱謂的。
    楊榮說:“臣也注意了折子,夏大人之謀及安遠侯和山東所議的法子很好,各州縣同時行動,圍剿各處香堂,隻捉大魚,其餘不究,繪了唐妖等一幹匪首畫像發各處張貼緝捕, 不信那妖首落不了網。”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有了夏原吉和楊榮的思路,永樂的謀策也大致理清了, “若當初就聽古樸之言,下山為民,豈有今日兵燹之禍?一應從犯就依各位所言,自首之後回鄉務農,三戶聯保,一人再犯,三戶同罪。朕最擔心的是那些匪首,山東平了,卻沒有一個首要落網,豈非有司失職?朕的意思是,對過往行人一律嚴加盤查,寧可錯抓,不許誤放。所有酒肆、客棧、廟宇、寺觀都要派人,青州、萊州不見人,就到其他州府;山 東見不到人,就擴到外省,挖地三尺也要把個唐妖翻出來。”
    他頓了頓,忽然轉了話題,發狠道,“現在開始議山東各官之罪。”此言一出,大家 又麵麵相覷,都使劉忠、衛指揮使高鳳死了,布、按兩司都牽上了,抓就不是一個,掏空 了,上述的措置誰去辦?何不等山東之事徹底平息再說呢?
    “方賓先說。”永樂又蹦出一句。方賓心中一緊。跟隨皇上近二十年,皇上的心思雖能揣摩個十之八九,但這人命關天的節點上,皇上突然的再次點將他心裏沒底,是說輕點還是說重點,方才淨想著今後山東三司的人選了,兵部和他原在的工部有幾個郎中求到他的門下,要他在皇上跟前說句話,他正琢磨著怎麽舉薦呢。
    方賓不愧是個生性警敏的人,聽了皇上的話,故意左右看看,假意謙遜,片刻工夫有 了主意,也作怒狀道:“山東三司官員匿災不報,致有匪患,先失察、後失職,罪在不赦; 安遠侯征剿失機,當圍不圍,待賊逃遁破營之際,自以為是,見死不救,致大將劉忠敗歿。 衛青急解安丘之圍,功在社稷,反遭柳升嫉恨、摧辱,如此心胸,何以為大將?若不治罪, 又何以服天下?”
    方賓本不想多說,他是兵部尚書,不願得罪人,尤其是武將。那麽大一個侯爺,於軍中的威望如日中天,英國公張輔、黔國公沐晟、豐城侯李彬之後就屬他了,今日一奏,仇就結下了,若不能治罪,以後兵部的活兒就沒法幹了。然情之所致,激憤起來,竟有些刹不住車,把心裏的真話也禿嚕了一些,偷覷了一眼,見皇上頻頻點頭,心才算平靜。
    金幼孜說:“陛下,山東用事官員都治了罪,總得有人去收拾那個爛攤子。” “這個,朕已想好,一個月之內山東若無大的起色,任憑是誰也休想避罪。原吉還有什麽話說嗎?” “皇上一向公允,罪必罰,功必獎,別忘了山東有功官員。” “不會忘的。”
    喜歡武英殿請大家收藏:()武英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