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山海顯現

字數:2983   加入書籤

A+A-


    貞觀八年秋,隴右道迎來一場罕見的暴雨。狂風裹挾著豆大的雨點,如千軍萬馬般肆虐著這片土地。暴雨持續不斷,洶湧的水流匯聚成洪流,衝垮了山間蜿蜒的小道,也揭開了一段被歲月塵封的秘密。
    在一處地勢低窪的地方,一座深埋地下的鑄鐵工坊重見天日。程咬金接到消息後,親自率兵前來巡查。踏入這片狼藉的工坊,坍塌的窯爐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周圍彌漫著一股潮濕和鐵鏽混合的氣味。
    程咬金的目光在廢墟中掃視,突然,他在坍塌的窯爐裏發現了三百枚鐵錠。這些鐵錠上刻著墨家矩子紋,那獨特的紋路在斑駁的鐵鏽下依然清晰可辨。程咬金湊近仔細端詳,心中湧起一陣驚訝,因為這紋路竟與三年前範陽軍械庫私鑄陌刀上的印記如出一轍。
    “這他娘的是照著《考工記》古法煉的!”程咬金忍不住大聲說道。他對兵器鑄造略有了解,深知《考工記》中的古法所煉之物品質非凡。說罷,他揮動手中的陌刀,用力劈開鏽蝕的銅鎖。伴隨著“哐當”一聲巨響,庫房的大門緩緩打開。
    庫房內,景象讓眾人驚歎不已。整整齊齊碼放著武德年間的軍械模具,這些模具雖然曆經歲月,但依舊保存完好。每具模具的背麵都清晰地刻著“山海”二字,字體剛勁有力。
    長樂聽聞消息後也趕到了現場。她仔細觀察著這些模具,隨後拿出隨身攜帶的藥水,小心翼翼地清洗模具夾層。隨著藥水的滲透,夾層中漸漸顯出一幅完整的關中水利圖。圖上涇渭交匯處標記的暗記,引起了長樂的注意。她心中一動,突然想起正是當年贏摯改良水車的位置。這一發現,讓眾人隱隱感覺到,這些看似普通的模具和鐵錠背後,似乎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
    贏摯隨後也來到了庫房。他緩緩走到模具前,輕輕撫摸著上麵熟悉的紋路,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情。當他的指尖停留在“開皇十九年”的銘文處時,仿佛時間都凝固了。這一刻,他的思緒飄回到了過去,那段充滿神秘色彩的歲月。
    程咬金在一旁沒有閑著,他見贏摯陷入沉思,便掄起斧頭,朝著地窖的暗門狠狠砸去。隨著幾聲沉悶的撞擊聲,暗門被砸開,塵封已久的賬冊如雪片般紛飛散落一地。眾人紛紛蹲下身子,仔細翻看著這些賬冊。
    長樂拿起其中一冊,認真翻閱起來。這冊賬冊詳細記載著大業年間向洛陽官倉輸送鐵器的記錄。她一邊看,一邊在心中默默計算著數量。當翻至貞觀三年的頁麵時,長樂發現了異常。“這數目對不上!”她驚叫道。原來,每批鐵料都暗扣了三成。經過一番思索,長樂恍然大悟:“原來山海衛早就在截留軍資改良農具。”
    眾人繼續在賬冊中尋找線索。在賬冊的末頁,夾著一片泛黃的樺樹皮。贏摯輕輕拿起樺樹皮,隻見上麵繪著改良版曲轅犁的圖樣。贏摯望著犁頭處特有的弧形設計,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畫麵。他想起十年前在洛陽郊外救下的一位老鐵匠,那人在臨終前塞給他的正是半片相同紋樣的鐵牌。這一聯想,讓贏摯更加堅信,眼前的一切都與一個神秘的組織——山海衛有關。
    三日後,長安西市依舊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各種店鋪琳琅滿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程咬金按照之前發現的線索,帶著贏摯和長樂在西市中穿梭尋找。終於,他們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找到了那家鐵器鋪——“百煉坊”。
    走進“百煉坊”,店內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鐵器,有鋤頭、鐮刀、斧頭等等。贏摯走上前,向掌櫃亮出了那半片鐵牌。掌櫃的眼神瞬間發生了變化,眼中精光乍現。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恭敬地從地窖中捧出一套《齊民要術》注本,然後對著贏摯單膝跪地,說道:“山海衛第七代掌冊使陳九,拜見矩子。”
    贏摯接過注本,翻開一看,泛黃的書頁間密密麻麻地標注著農具改良的心得。每一處批注都凝聚著工匠們的智慧和心血。在最新的一頁上,赫然畫著應對今歲蝗災的捕蟲器草圖,設計精巧,讓人讚歎不已。
    長樂在一旁仔細觀察著,她發現注本用膠泥封存的夾層。眾人小心翼翼地拆開夾層,裏麵竟然是武德年間五姓私販鐵器的證據。陳九看著這些證據,撫須長歎道:“山海衛自隋末便暗中收集世家罪證,隻待明主出世。”說罷,他領著眾人來到後院。
    後院裏堆積如山的舊農具讓人震撼。陳九指著這些農具介紹道,每件農具上都暗刻著截留軍資的年份標記。這些標記,見證了山海衛多年來為了改良農具、推動農業發展所做出的努力。
    秋分祭典這一天,長安城熱鬧非凡。皇宮前的廣場上,文武百官、百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盛大的儀式。李世民站在朝堂之上,神色莊重。他緩緩命人拿出山海衛百年密檔,開始當朝公布其中的內容。
    五姓長老站在朝堂之下,原本還帶著幾分傲慢。但當他們看到當年先祖私販軍械的畫押文書時,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雙腿發軟,癱軟如泥。這些罪證確鑿的文書,讓他們再也無法狡辯。
    程咬金則帶著一隊士兵,將從隴右工坊和“百煉坊”收集來的改良農具分送各州。每具犁頭都重鑄自私藏軍械,堅固耐用。犁頭上清晰地刻著“貞觀八年山海衛監製”的字樣,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這場悄然進行的變革。
    贏摯站在重啟的隴右工坊前,望著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萬千。他將新繪的《水經注疏》交給陳九,說道:“墨家技藝該見天日了。”這本《水經注疏》凝聚著贏摯對水利和農業的深刻理解,他希望能借助山海衛的力量,讓這些知識和技藝更好地造福百姓。
    遠處的官道上,三百輛牛車排成一列,正緩緩駛向關東。牛車上滿載著新式耬車,這些耬車是山海衛改良後的成果,將大大提高播種的效率。車轍印裏散落的鐵屑在陽光下泛著青灰的光芒,宛如一條流動的星河,閃耀著希望和生機。
    時光流轉,當第一片雪花輕輕地落在“百煉坊”的門楣時,陳九坐在屋內,借著微弱的燭光,在賬簿末頁添上新注:“截留範陽私鐵三百斤,改製耬車五十具。”外麵傳來鐵錘敲擊的聲音,那有節奏的聲響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樂章。在這寒冷的冬日裏,墨家傳承正化作萬千農具,深深地深耕進大唐的沃土,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希望和生機。
    喜歡秦時:我也成了迷人的老祖宗請大家收藏:()秦時:我也成了迷人的老祖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