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字數:6304 加入書籤
曹操繼承了這卑劣的血統,本身毫無德行可言。他不僅狡詐多端,而且喜歡製造混亂,以他人的痛苦為樂……”陳琳繼續念著,每一句話都像是在揭露曹操的醜惡嘴臉。
“你!”許褚終於忍不住了,他怒視著陳琳,“丞相,別讓他念了!”
然而,曹操卻不為所動,他的目光依舊停留在袁紹的墓碑上,似乎對陳琳的話毫不在意。
一眾將士們見狀,紛紛跪下,哀求道:“丞相……”
夏侯淵、夏侯惇、夏侯尚、曹仁、曹洪、曹真、曹純、曹休等人更是情緒激動,他們請求曹操立刻誅殺陳琳,以泄心頭之恨。
曹操緩緩回過頭,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憤怒,反而露出了一絲淡淡的笑容。
“念,為什麽不念!”曹操的聲音平靜而堅定,“當年此文傳至許都,我方患頭風,臥病在床。”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此文讀過,毛骨悚然,一身冷汗,不覺頭風頓愈,才能自引大軍二十萬,進黎陽、拒袁紹,與其決一死戰!”
“哈哈哈哈,這篇檄文猶如利箭一般,直插敵人心髒啊……”曹操不禁大笑起來,笑聲在空曠的營帳中回蕩。
然而,笑聲未落,他的臉色卻突然變得凝重起來,喃喃自語道:“此箭雖利,卻不知會有多少英勇的壯士因此而命喪黃泉,魂歸西天啊。”
他的目光凝視著遠方,仿佛看到了戰場上屍橫遍野的慘狀,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痛。
曹操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我曹操若不承受此箭,那些為國捐軀的壯士又怎能得以安息?他們的英靈又怎能入土為安,在夜晚與青山相伴呢?”
說到這裏,曹操猛地一揮馬鞭,指向天空,大聲喊道:“星光璀璨,如同這篇檄文一般耀眼奪目啊!”
他的聲音在夜空中久久回蕩,仿佛要將這篇檄文的力量傳遞給每一個人。
曹操轉頭看向陳琳,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示意他繼續念下去。
陳琳心領神會,清了清嗓子,接著念道:“幕府為了鏟除奸邪叛逆之人,手提寶劍,擊鼓進軍,向東夏之地發布命令,廣納天下英雄豪傑,不計較他們的過失,隻求能為國家所用。”
“因此,便與曹操共同商議謀劃,授予他偏師之職,認為他有鷹犬般的才能,可以擔當爪牙之任。”
“然而,曹操卻逐漸變得專橫跋扈,肆意妄為,玷汙國家,殘害百姓,其毒害之深,甚至波及到了人和鬼。”
“縱觀曆史典籍,那些無道的臣子,貪婪殘暴,凶狠毒辣,都比不上曹操啊。”
“得曹操首級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這道懸賞令如同驚雷一般,在天下間引起軒然大波。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被這巨額的賞賜所吸引,紛紛議論著如何才能獲得曹操的首級。
“布告天下,鹹使眾人知曉。”這道命令如同風一般迅速傳遍了每一個角落,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僻的鄉村,都能看到張貼的懸賞告示。人們對曹操的首級充滿了渴望,仿佛那是一座金山銀山。
然而,就在人們對曹操首級的爭奪如火如荼之際,曹操卻已經攻占了冀州。袁氏兄弟在曹操的強大壓力下,不僅沒有團結起來共同對抗外敵,反而繼續相互進攻。
袁尚在走投無路之下,徑奔幽州投靠了袁熙。而袁譚則盡降其眾,企圖重新奪回冀州。曹操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立刻發兵征伐袁譚。
袁譚在曹操的大軍麵前毫無還手之力,再次向曹操投降。然而,曹操對他的反複無常早已心生厭惡,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投降,並命令曹洪將其殺死於陣中。
不久之後,曹操揮師北上,勢如破竹地奪取了幽、並二州。緊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地西擊烏桓,追討袁尚、袁熙,決心為平定北平而做最後一戰。
在征討烏桓的途中,曹操的謀士郭嘉突然染上重病,臥床不起。盡管身體極度虛弱,郭嘉仍然堅持隨軍出征,他深知這場戰役對於曹操的重要性。
曹操得知郭嘉的病情後,心急如焚,親自來到郭嘉的馬車旁探望。他輕聲呼喚著郭嘉的名字:“奉孝。”
郭嘉強打起精神,吊著最後一口氣回應道:“丞相。”
曹操抓住郭嘉的手:“皆因欲平沙漠,使公遠涉艱辛,以至染病,我心何安?”】
郭嘉喘著粗氣,臉色蒼白如紙,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似乎已經到了極限。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艱難地說道:“丞相,丞相大恩,雖死不能報萬一……”
曹操見狀,連忙快步走到郭嘉身邊,俯身靠近他,輕聲說道:“奉孝,我見此地崎嶇,道路難行,意欲回軍,你意下如何?”
郭嘉強打起精神,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後回答道:“兵貴神速,如今我軍千裏迢迢奔襲敵軍,輜重眾多,行動必然遲緩,難以迅速占據有利地形。”
曹操點點頭,表示讚同郭嘉的觀點。
郭嘉接著說道:“不如派遣輕裝部隊,兼程前進,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
曹操沉思片刻,覺得郭嘉的計策甚妙,於是說道:“奉孝此言極是。”
他當機立斷,下令道:“如此,我率精兵倍道而進,務必以最快速度抵達敵軍。”
然後,他又對其餘的大部軍隊和輜重部隊下令道:“你們暫且返回易州待命,等待我的進一步命令。”
最後,曹操轉頭看向郭嘉,關切地說:“奉孝,你身體有恙,還是一同回易州養病吧。”
郭嘉聞言,猛地抬起頭,目光緊緊地盯著曹操,上下掃視了他一番,似乎想要說些什麽。
然而,還未等他開口,曹操已經緊緊握住了他的雙手,鄭重地說道:“你我二人,易州再會。”
說罷,曹操轉身離去,步伐堅定而決絕。
“丞相……”郭嘉在身後高喊了一聲,聲音中透露出一絲不舍和擔憂。
曹操聽見了郭嘉的呼喊,但他並未回頭,隻是稍稍停頓了一下腳步,然後繼續大步向前走去。
郭嘉見狀,心急如焚,他掙紮著想要從馬車上下來,去追趕曹操。
然而,他的身體實在太過虛弱,剛一用力,便從馬車上摔了下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但郭嘉顧不得身上的疼痛,他用手撐起身子,艱難地朝著曹操離去的方向爬去,嘴裏還不停地呼喊著:“丞相……”
曹操心中雖然不忍,但還是緩緩地轉過頭去。就在他即將轉身離去的一刹那,身後突然傳來了郭嘉的呼喊聲:“沙漠難行,須得一識路者為向導……”
這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直直地鑽進了曹操的耳朵裏。他猛地一震,停住了腳步,回頭望去,隻見郭嘉站在不遠處,一臉凝重地看著他。
曹操的眼眶漸漸濕潤了,他凝視著郭嘉,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他的意思。然後,他深吸一口氣,毅然決然地率領大軍出征。
曹操率領著輕騎簡兵,一路疾馳,終於在白狼山追上了袁尚和袁熙。然而,他們卻被烏桓首領蹋頓率領的三萬騎兵團團圍住,陷入了絕境。
麵對烏桓大軍的重重包圍,曹操的心中並沒有絲毫畏懼。他冷靜地觀察著戰場形勢,尋找著破敵之法。就在這時,他注意到烏桓軍隊剛剛立足未穩,陣腳有些鬆動。
曹操當機立斷,命令張遼率領一支精銳部隊,趁敵不備,直取蹋頓。張遼得令後,身先士卒,如猛虎下山一般衝入敵陣。烏桓軍隊猝不及防,頓時陣腳大亂。
在張遼的猛攻下,蹋頓很快就被斬於馬下。烏桓大軍失去了首領,頓時陷入了混亂。袁尚和袁熙見勢不妙,隻得率領數千騎兵,倉皇逃往遼東。
曹操見烏桓已平,便下令回師。當他回到易州時,卻得到了一個令他痛心不已的消息——郭嘉已經去世數日。
郭嘉,這位才華橫溢的謀士,年僅三十八歲,卻在跟隨曹操征戰的十一年裏,為他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他卻突然離曹操而去,怎能不讓曹操悲痛欲絕呢?
他將郭嘉厚葬之後,心情愈發沉重,整日站在山崖之上,極目遠眺那波濤洶湧的滄海。海風呼嘯,吹亂了他的發絲,但他的目光卻始終凝視著遠方,仿佛能穿越時空,看到郭嘉的身影。
回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與郭嘉的點點滴滴在他眼前不斷閃現。他們曾一起謀劃天下,一起征戰沙場,郭嘉的智謀和才華讓他敬佩不已。然而,如今郭嘉已離他而去,留下的隻有無盡的哀思和對往昔的追憶。
夏侯惇等人見曹操如此哀痛,心中實在不忍,紛紛上前勸諫。夏侯惇說道:“丞相,您整日在此哀傷,身體怎能吃得消呢?還望丞相保重身體,莫要過度悲傷。”
曹洪也附和道:“袁尚、袁熙既已投奔遼東,一時之間恐怕難以攻取啊。丞相,您不如先回許都,從長計議。在此耽擱日久,恐怕荊州劉表又會心生異誌呢。”
曹操聽了眾人的勸告,微微一笑,自信地說道:“諸公稍安勿躁,無需多時,待二袁首級送至,我等便可回兵矣。”
話音未落,隻見許褚匆匆趕來,手中提著兩顆血淋淋的頭顱,高聲喊道:“丞相,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尚、袁熙首級至此!”
眾將見狀,皆是驚訝無比,一時間竟不知該說些什麽。
曹操看著那兩顆首級,心中黯然,長歎一聲:“果不出奉孝所料啊。”他默默地從懷中掏出郭嘉留給他的一枚錦囊,緩緩遞給曹洪,說道:“此乃奉孝臨終前留給我的錦囊,如今二袁已死,這錦囊中的計策也已無用。你將它收好,權當是對奉孝的紀念吧。”
曹洪滿心狐疑地接過信件,小心翼翼地打開,然後與在場的眾將一同觀看起來。隻見信上寫道:“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眾人麵麵相覷,不知道這封信到底想要傳達什麽意思。
緊接著,信中的內容讓眾將們大為驚訝:“明公切不可加兵。”這是為何呢?眾人繼續往下看去,“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並,二袁往投必疑。”原來如此,公孫康一直對袁氏心存忌憚,如今二袁前去投奔,他必定會心生疑慮。
“若以兵擊之,彼必並力迎敵,急不可下。”這倒是實話,如果曹操此時出兵攻打,公孫康和二袁必然會聯手抵抗,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攻克。
“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眾將們讀到這裏,紛紛驚歎道:“此計好啊!”這的確是一條妙計,讓敵人自相殘殺,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看著眾人的反應,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我初回易州時,奉孝手下將其臨終所封之書與我曰,‘丞相若從書中所言,遼東事可定矣。’”眾將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郭嘉的計策。
眾人交頭稱讚:“奉孝好啊!”“此計妙哉!”……對郭嘉的智謀讚歎不已。
曹操回過頭,看著眾將,感慨地說道:“諸君年齒,皆與我相當,唯奉孝最少。”他的語氣中透露出對郭嘉英年早逝的惋惜。
“我欲托以後事,不期其中年夭折,使我心腸崩裂。”曹操的聲音有些哽咽,他對郭嘉的信任和依賴溢於言表。
最後,曹操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悲痛,仰天大哭:“奉孝死,乃天喪我也!”他的哭聲在營帳中回蕩,眾將們也都為之動容。
話剛落音,隻聽得一聲巨響,如萬馬奔騰,又如雷霆萬鈞,一道驚濤如巨龍般猛然拍岸,激起千層浪花,水花四濺,如銀珠落玉盤。
這濤聲震耳欲聾,其中竟還夾雜著丞相的哭腔,仿佛是天地間的悲泣,此情此景,異常壯烈,令人心潮澎湃。
曹操聞聲望去,隻見那洶湧的波濤如怒濤狂卷,氣勢磅礴,他不禁被這壯觀的景象所震撼,心中湧起無限感慨,於是詩興大發,脫口吟出一首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