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字數:6761 加入書籤
徐庶被母親罵得麵紅耳赤,羞愧得無地自容,他低著頭,喃喃地說道:“母親,我……”
徐母見徐庶這副模樣,心中更是氣惱,她摸了摸自己的臉龐,長歎一聲:“兒啊,你這樣做,讓為娘還有什麽臉麵去見你呢?”
說著說著,徐母不禁悲從中來,她掩麵哭泣,淚水像決堤的洪水一般湧出:“你這一去,不僅玷汙了祖宗的名聲,更是讓你自己空手立於天地之間,無所依傍啊!”
與此同時,在新野城中,劉備聽聞徐庶的遭遇後,心中也頗為感慨。他深知徐庶是個難得的人才,如今卻因為這一變故而陷入困境。於是,劉備決定親自備上厚禮,前往臥龍崗拜會諸葛亮,希望能得到這位智者的指點。
張飛一臉豪氣地對劉備說道:“嘿,大哥,這等小事何必勞煩您親自出馬呢?我去把那諸葛亮請來不就得了。”
劉備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三弟,此事非同小可,我必須親自前往。”
張飛見狀,連忙說道:“若大哥還是不放心,那就讓二哥和我一同前去吧。”
劉備擺了擺手,說道:“不可。諸葛先生可是當世的奇才,我應當親自前去拜訪,以示誠意。”
關羽在一旁點了點頭,表示讚同:“大哥所言極是。不過,我和三弟也可以陪您一同前往,家中的事情就交給子龍處理吧。”
劉備想了想,覺得這樣安排也不錯,於是說道:“如此甚好。”
三人正準備出門,忽然有下人來報:“主公,門外有一位先生,腰間係著一條薄帶,身形如鬆,氣質如鶴,相貌出眾,特來探望您。”
劉備一聽,心中不禁一喜,連忙問道:“哦?難道是孔明先生來了?”
下人回答道:“小人不知,隻知那先生氣宇軒昂,風度翩翩。”
劉備大喜過望,急忙吩咐道:“快,打開中門,有請!”
說罷,劉備滿心歡喜地迎出門去。
然而,當他來到門口時,卻發現來人並非諸葛亮,而是司馬徽。
劉備不由得一愣,隨即驚訝地叫道:“啊?水鏡先生!”
盡管有些失望,但劉備還是熱情地向司馬徽施禮問好。
司馬徽嘴角微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也同樣禮貌地回了一禮。
二人並肩而行,走到一處幽靜之地,劉備熱情地將司馬徽往屋裏引,邊走邊說道:“自從上次與先生分別之後,我因軍務繁忙,一直未能前來拜訪,實在是有失禮數啊。”
司馬徽連忙擺手,笑著說道:“哪裏哪裏,劉皇叔軍務纏身,自是無暇他顧。今日能得皇叔光臨寒舍,我心中甚是欣慰,也算是稍稍慰藉了我對皇叔的仰慕之情呐。請……”
說著,司馬徽伸手示意劉備進屋。
進入府中,賓主落座,劉備命人奉上香茗。司馬徽輕抿一口茶,緩緩說道:“我此次前來,聽聞元直先生在此,特來一會。”
劉備聞言,並未隱瞞,直言道:“哦,元直他已去了許昌。”
司馬徽聞言,猛地站起身來,一臉驚愕地問道:“不對呀,元直向來對曹操深惡痛絕,又怎會去許昌呢?”
劉備見狀,趕忙解釋道:“這其中緣由,實非元直所願。曹操將其母囚禁,徐母無奈之下,隻得派人持書召喚元直。”
司馬徽聽完,眉頭緊鎖,歎息道:“唉,如此說來,元直此番前去許昌,怕是凶多吉少啊!”
一旁的張飛見狀,心急如焚,急忙插話道:“先生,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您快給俺說說!”
劉備急忙伸手按住張飛,生怕他衝動之下會對司馬徽無禮,然後滿臉笑容地請司馬徽進屋詳談:“先生請進,快快請坐,我們坐下慢慢敘談。”
待幾人都坐定之後,司馬徽緩緩開口道:“我早就聽聞徐母是個非常賢明的人,即使她現在被曹操囚禁起來,也絕對不會寫書信召喚她的兒子徐庶去投靠曹操的。”
“這封信肯定有詐!”劉備立刻說道。
“徐庶他也是關心則亂啊,事情一旦牽扯到自己身上,慌亂之中難以辨別真偽也是人之常情。”有人附和道。
“就算徐庶能看出這是曹操的詭計,他又怎麽敢不去呢?”另一個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唉~”司馬徽重重地歎息了一聲,“元直如果不去,他的母親或許還能保住性命。”
“可要是他去了,那他的母親肯定必死無疑啊。”司馬徽的話讓眾人都沉默了下來。
劉備眉頭緊皺,滿臉憂愁地問道:“這到底是為什麽呢?還請先生明示。”
司馬徽解釋道:“徐母是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她對曹操這個奸賊深惡痛絕。而且她的性格十分剛烈。”
“如今她看到自己的兒子竟然舍棄光明,投向黑暗,肯定會感到羞愧難當,無顏麵對世人。所以,她必定會以死來表明自己的大義啊!”
“元直糊塗啊,元直糊塗啊!!!”徐庶的母親竟然自縊而死,這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正如司馬徽之前所說,徐母的死訊傳來,令人痛心不已。徐庶得知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他無法接受母親離世的事實。
徐母去世後,曹操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前往祭奠。他對徐母的死表示惋惜,並對徐庶表示慰問。然而,徐庶對曹操的舉動並不領情,他心中隻有對母親的思念和對劉備的愧疚。
徐庶將母親安葬在許都南苑,並上表請求守墓。他決定從此遠離塵世的紛擾,專心守孝。對於曹操所賜的一切物品,徐庶一概拒絕接受,以此表明他與曹操劃清界限的決心。
在新野,劉備聽聞徐庶的遭遇後,深感惋惜。他想起徐庶臨行前,曾回馬舉薦南陽諸葛亮,便向司馬徽請教:“元直臨行前,曾回馬舉薦南陽諸葛亮。請問先生,其人如何?”
司馬徽聽到諸葛亮的名字,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元直要去,自去便了。又何必惹諸葛亮出來嘔心瀝血呢?”
劉備聞言,十分驚訝,他不明白司馬徽為何會這樣說。於是,他追問:“先生,何出此言?”
司馬徽笑著解釋道:“孔明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才智過人,惟孔明更識雄才大略。”
他曾經對這四個人開玩笑說:“各位如果做官的話,可以做到刺史、郡守這樣的大官。”
這四個人聽了之後,反過來問諸葛亮自己的誌向是什麽,他卻隻是笑了笑,沒有回答。
平時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由此可見他的才能是難以估量的。
“哼。”關羽對此表示懷疑,“水鏡先生,我關羽雖然才疏學淺,但也讀過《春秋》。”
關羽接著說道:“管仲和樂毅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人,他們的功績可是舉世聞名的。”
“孔明如果真的拿這兩個人來和自己相比,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呢?”關羽質疑道。
“額哈哈哈哈……”司馬徽看著天邊,大笑起來,“在我看來,他不但可以和這兩個人相比,甚至還可以和另外兩個人相提並論呢。”
“哦?是哪兩個人呢?”關羽好奇地問道。
司馬徽回答道:“一個是興周八百年的薑子牙,另一個是開漢四百年的張子房。”
劉備聽了之後,心中不禁為之一震:這世上竟然還有如此奇特的人?
司馬徽笑著向劉備告辭:“將軍您還有事情要忙,我就不打擾了,就此別過。”
劉備見狀,趕忙催馬向前,攔住司馬徽的去路,拱手施禮道:“實不相瞞,備正要同二位兄弟去臥龍崗,求見孔明先生。”
司馬徽聞聽此言,先是一愣,隨即便哈哈大笑起來,他一邊笑著,一邊揮手與劉備等人道別,邊走邊說道:“哈哈哈哈,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可惜呀,可惜!”說罷,他頭也不回地徑直離去。
待司馬徽走遠後,劉備這才回過神來,他若有所思地望著司馬徽遠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這司馬徽所言何意呢?難道是說我劉備此時去拜訪孔明先生並非良時?”
盡管心中有些疑慮,但劉備並未因此而改變行程。他帶上關羽、張飛和準備好的禮物,繼續朝著臥龍崗前行。
不多時,他們便來到了臥龍崗。此時,正值村民們收割麥子的時節,田間一片繁忙景象。劉備等人沿著小路緩緩前行,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歌聲傳來。
隻聽那歌聲唱道:“蒼天如圓蓋喲,陸地似棋盤喲。”
“世人黑白分呐,往來爭榮辱哦。”
“榮者自安安呐,辱者定碌碌喲。”
“南陽有隱居喲,高眠臥不足喲。”
劉備聽後,不禁為之一震,他心中暗歎:“此歌謠不僅詞句清雅高深,更將世態炎涼看得如此透徹,不知是何人所作呀?”
想到此處,劉備連忙翻身下馬,快步走到田間,攔住一位正在勞作的農夫,拱手問道:“敢問一聲,方才聽見田疇歌聲悅耳,詞句清雅高深,不知何人所作?”
那農夫見劉備儀表堂堂,態度謙和,便停下手中的活計,回答道:“回稟官人,此歌謠乃是我家主人臥龍先生所作。”
劉備心中暗自思忖:“此處風景宜人,清幽靜謐,想必就是臥龍先生的居所了。”他麵帶微笑,向農夫拱手施禮,客氣地問道:“請問臥龍先生的府邸在何處呢?”
農夫聞言,不緊不慢地抬起手來,指著前方說道:“沿著這條路一直向南走,就能到達臥龍崗。”
劉備順著農夫所指的方向望去,隻見一條蜿蜒的小路穿過茂密的樹林,通向遠處的山巒。他連忙謝過農夫,翻身上馬,沿著小路疾馳而去。
不多時,劉關張三人便來到了農夫所說的竹林前。這片竹林鬱鬱蔥蔥,綠意盎然,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關羽不禁讚歎道:“如此清幽之地,實乃世外桃源啊!”
劉備點頭稱是,三人一同下馬,緩緩走進竹林。走著走著,他們終於看到了一座環水而建的茅廬,那茅廬隱藏在竹林深處,若隱若現,宛如仙境一般。
湖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湖麵上彌漫著一層薄薄的霧氣,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劉備心中暗喜:“此處環境優美,寧靜祥和,正適合先生這樣的高人居住。”
三人來到茅廬前,劉備輕輕叩響了房門。
不一會兒,隻聽得“吱呀”一聲,門開了,一個麵如冠玉、風度翩翩的少年出現在門口。劉備見狀,趕忙躬身行禮,朗聲道:“有勞閣下稟報一聲,在下乃是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諸葛先生。”
他心想,自己報出這麽多頭銜,想必這少年定會對他另眼相看。然而,那少年卻一臉不屑地說道:“囉囉嗦嗦,我可記不住你這許多名字。”
劉備麵露愧色,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哦,原來是這樣啊。那你直接告訴先生,就說劉備前來拜訪即可。”
少年看著劉備,一臉平靜地回答道:“先生今天一大早就出門了,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劉備聽後,心中不禁有些遺憾,他連忙追問:“那先生去了什麽地方呢?”
少年搖了搖頭,回答道:“先生的行蹤向來飄忽不定,我實在是不知道他具體去了哪裏。”
劉備不甘心地又問:“那先生大概什麽時候能回來呢?”
少年想了想,說道:“這個我也說不準,可能是三五天,也可能是十幾天吧。”
聽到這裏,劉關張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張飛性子急躁,他著急地對劉備說:“大哥,既然先生不在家,那我們不如就先回去吧。”
劉備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再等一會兒吧。”
關羽見狀,也勸道:“大哥,這小童都說了,先生的歸期並不確定,我們這樣等下去也不是辦法啊。”
劉備想了想,覺得關羽說得有道理,於是他對張飛和關羽說:“好吧,那我們先回去,然後再派人過來打聽先生的消息。等得知先生回來的時候,我們再來拜見他也不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