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字數:4766 加入書籤
張飛被關羽緊緊抱住,動彈不得,但他的嘴裏仍然不停地嘟囔著:“這先生如此傲慢,我就是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關羽無奈地搖搖頭,苦口婆心地勸道:“三弟啊,我們此來是有求於先生,怎能如此無禮呢?你這樣做,不僅會壞了大哥的大事,還會讓別人笑話我們兄弟三人啊!”
張飛聽了關羽的話,稍微冷靜了一些,但心中的怒氣還是難以平息。他猛地一掙,想要掙脫關羽的束縛。
關羽見狀,連忙再次用力抱住他,嚴肅地說道:“三弟,你若再如此胡來,我可就對你不客氣了!”
張飛這才稍稍安分了一些,但嘴裏還是不停地抱怨著。
就在這時,劉備聽到了院子裏的吵鬧聲,急忙轉過身來。他看到張飛如此衝動,心中十分惱怒,手指著張飛,壓低聲音怒喝道:“你!”
張飛被劉備的嗬斥嚇了一跳,頓時不敢再吭聲了。
在兩位兄長的壓製下,張飛雖然心中依舊憤憤不平,但也隻能氣鼓鼓地坐在石凳上,不再言語。
劉備緩緩地走到門廊前,靜靜地站立著,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了。他的目光落在不遠處的關羽身上,隻見關羽在院子裏悠然自得地四處閑逛,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突然,一個奇特的物件吸引了關羽的注意。那是一個木製的圓盤,上麵刻著幾圈圓,每一個圓圈的邊緣都刻著一些奇怪的字符,讓人摸不著頭腦。圓盤中央,一根細小的鐵棍直直地插在上麵,顯得有些突兀。
關羽圍著這個圓盤轉了幾圈,仔細端詳著上麵的字符,但無論怎麽看,他都無法理解這些字符的含義。這個奇怪的物件究竟是做什麽用的呢?關羽心中充滿了疑惑。
就在關羽苦思冥想的時候,三人已經等了好一會兒。突然間,屋裏傳來了一些輕微的響動。劉備心中一喜,急忙探頭向屋裏望去。然而,讓他失望的是,隻見臥龍先生隻是打了個哈欠,翻了個身,然後便又繼續睡過去了,完全沒有要醒來的跡象。
一旁的童子見狀,連忙走過來,輕聲對劉備說道:“我去叫醒先生吧。”
劉備連忙擺手,示意童子不要出聲,輕聲說道:“噓……切勿驚動先生。”他心想,臥龍先生既然還在熟睡,想必是昨夜操勞過度,還是讓他多休息一會兒吧。
在這個寧靜的院子裏,關羽和張飛兩人早已在院中等候得困倦不堪,不知不覺間竟已沉沉睡去。然而,劉備卻依然穩穩地站在門廊處,他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堅毅。
此時的劉備,年方四十七歲,曆經風雨,卻依然心懷壯誌。而他所要等待的人,諸葛亮,年僅二十七歲,卻已聲名遠揚,被世人譽為奇才。
為了能與這位賢才一見,劉備不惜在此耐心等待了整整兩個時辰。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的心中雖有焦急,但更多的是對賢才的敬重和期待。
終於,屋內傳來一聲嗬欠,緊接著,一句詩悠然飄出:“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這聲音清亮而灑脫,仿佛來自一個超脫塵世的高人。
緊接著,又是一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然後,屋內人似乎才意識到有客人來訪,問道:“有俗客來否?”
劉備聽到這聲音,心中一喜,連忙整理好自己的衣襟,然後輕聲呼喚關羽和張飛過來。
童子聞聲,對屋內說道:“劉皇叔已在堂外立候多時了。”
屋內人似乎有些責備地說道:“何不早報!”但隨即又道,“容我更衣相見。”
劉備趕忙將關羽和張飛召至身後,三人一同立於堂前,靜靜地等待著那位傳說中的賢才現身。
過了一會兒,隻看見一個人從門裏走了出來。這人身高八尺,麵容如美玉般光潔,嘴唇像塗了朱砂一樣紅潤,頭上戴著綸巾,手中握著羽扇,身上披著鶴氅,風度翩翩,宛如神仙降臨世間。
劉備終於見到了此人的真麵目,他趕忙深深地鞠了一躬,角度近乎九十度。
“我是漢室的後裔,涿郡的一個愚笨之人,久聞先生的大名,就如同聽到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劉備恭敬地說道。
“我曾經兩次前來拜訪,都未能見到先生。”劉備接著說道。
“我已經留下了一封信,不知道先生是否已經看過了呢?”劉備又問。
諸葛亮手持羽扇,拱手作揖,臉上露出欣然的笑容,回答道:“我不過是南陽的一個鄉野之人,生性懶散,多次承蒙將軍屈尊光臨,實在是讓我感到十分慚愧。”
“將軍,請進。”諸葛亮說道。
“先生,請。”劉備回頭對關羽和張飛說道,“二弟、三弟,你們就在這裏稍等片刻吧。”
劉備跟隨諸葛亮走進屋內,諸葛亮笑著說道:“將軍所寫的書信,我已經拜讀了,從中足以看出將軍憂國憂民的心境啊。”
“然而,諸葛亮心中暗自歎息,隻恨自己年幼無知、才疏學淺,恐怕會有誤將軍的下問啊!
劉備見狀,連忙說道:“水鏡先生的話,還有徐元直的言語,又怎會是虛妄之談呢?”
劉備言辭懇切,繼續說道:“希望先生不要嫌棄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還請先生不吝賜教啊!”
聽到劉備如此說,諸葛亮緩緩放下手中的羽扇,拱手施禮道:“德操和元直都是當今的高潔之士,而亮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農夫罷了,又怎敢妄談天下之事呢?”
說罷,諸葛亮端起茶壺,為劉備斟上一杯香茗,微笑著說道:“將軍啊,您為何舍棄美玉而選擇頑石呢?”
劉備連忙擺手道:“先生您實在是太過謙虛了,像您這樣擁有驚世奇才的大丈夫,豈能白白終老於山林之間呢?”
劉備言辭懇切,接著說道:“還望先生能夠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啟我這愚笨之人的心智,給予我教誨啊!”
諸葛亮為劉備倒好茶後,與他對視一眼,然後說道:“既然如此,那亮就洗耳恭聽將軍的誌向了。”
劉備端起茶杯,輕抿一口,卻又突然歎了一口氣,將茶杯放下,然後換了個更為舒適的坐姿,這才緩緩說道:“如今漢室傾頹,奸臣當道,國家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劉備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備雖不才,但也想為天下伸張正義啊!”
“嗨,隻是我才智有限,見識淺薄,至今都沒有什麽成就,隻希望先生能夠開啟我這愚笨的頭腦,拯救我於危難之中,那可真是萬幸啊!”劉備一臉懇切地說道。
諸葛亮微微一笑,端起茶盞輕抿一口,然後緩緩說道:“自從董卓叛亂以來,天下的英雄豪傑紛紛崛起。”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曹操的勢力雖然比不上袁紹,但他最終能夠戰勝袁紹,不僅依靠了天時,更重要的是他善於運用謀略啊。”
劉備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點頭表示讚同。
諸葛亮繼續說道:“如今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又挾持天子來號令諸侯,這實在是不能與他正麵交鋒啊。”
他稍作停頓,又說:“孫權占據江東地區,已經曆經三代,地勢險要,百姓歸附,我們可以把他作為外援,卻不能圖謀奪取他的地盤。”
劉備聽得十分入神,諸葛亮也越講越興奮,他站起身來,走到劉備麵前,繼續說道:“荊州這個地方,北麵靠著漢水、沔水,南麵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得到。”
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比劃著,“東麵連接著吳郡和會稽郡,西麵通向巴郡和蜀郡。”
“這裏是兵家必爭之地,隻有真正的英雄豪傑才能守住它,這可是上天賜予將軍的好地方啊!”諸葛亮最後彎下腰,目光凝視著劉備,問道:“難道將軍對這個地方沒有一點想法嗎?”
劉備心中雖然有很多想法,但麵對眼前的諸葛亮,他還是不敢輕易多言,隻是默默地看著諸葛亮,等待他繼續說下去。
隻見諸葛亮輕輕地揮動著手中的羽扇,不緊不慢地說道:“荊州的西部是益州,那裏地勢險要,道路崎嶇難行,但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簡直就是天府之國啊!”
接著,諸葛亮話鋒一轉,繼續說道:“想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憑借著益州這塊風水寶地,才成就了帝業。可如今,益州的主人劉璋卻昏庸無能,雖然他統治下的益州百姓生活富足,國家也很富裕,可他卻不知道如何去安撫和體恤軍民。因此,那些有才能的人都渴望能遇到一位賢明的君主。”
說到這裏,諸葛亮看了一眼劉備,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然後接著說道:“將軍您可是漢室宗親,您的信譽和義氣早已聞名天下,而且您還善於招攬各路英雄豪傑,對賢才更是求賢若渴。”
“如果您能夠占據荊州和益州這兩塊寶地,守住它們的險要地勢,與西邊的各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安撫南邊的百越民族,對外與東吳結成聯盟,對內則致力於政治清明、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