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朱棣的臨前交代
字數:7377 加入書籤
朱棣拿著陳羽給的圖紙,寒暄了幾句之後,就帶著朱高燧離開了酒館。
他明日就要走了,想趁著天色尚早,親自為陳羽物色一個好的府邸。
這樣也可以方便自己日後去到陳羽那,環境舒坦一些。
…
父子二人坐在馬車上回到禦書房,朱棣坐在龍椅上,將製作蜂窩煤的圖紙放在桌案上。
下方的朱高燧瞥了一眼桌案,旋即恭賀道:
“爹,這謫仙人果然名不虛傳,有了此煤,百姓冬日再無性命擔憂,這樣一來民心必將歸附!”
朱棣捋了捋胡子,笑著說道:
“民心歸附,何需冬日?這永樂煤在朕這次前往江浙地區,就可以發揮出巨大優勢。”
永樂煤?
朱高燧舔了一下幹澀的嘴唇,他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麽朱棣要放著如此大的利潤不要讓其充公工部了,原來主意打在了這裏。
功績!
這樣一來,煤炭一事自己隻能白白做苦力了。
沒辦法,誰讓自己是兒子呢?!
朱高燧沉思了片刻之後,詢問道:
“爹,這是何意?”
朱棣頓了頓,說道:
“這一次咱們朱家推行三板斧其中的攤丁入目,幾乎相當於站在整個士紳階級的對立麵。麵對這種情況,退一步,士紳以後就會蹬鼻子上臉,得寸進尺!所以必須采用強硬的雷霆手段。”
“但單單借助藩王與皇權的力量終歸還是不夠,本來朕想著在江浙地帶多待段時日,多殺一批,好好震懾一番。可今日見到陳羽所製造而出的新發明:蜂窩煤!著實讓朕有了一些新的手段。”
說到此處,朱棣伸出手來指了指朱高燧,正色道:
“這件手段事關重大,你立刻製作一批永樂煤出來,然後運往北方售賣。”
“並且散出消息去,永樂煤冬天保證供應充足,任何商賈不得做永樂煤的跨地區買賣,違者殺無赦!”
朱高燧一怔,先加急製作出來一批運往北方售賣……
北方地區的氣候確實與中原不一樣,那裏這個時候估計都已經天寒地凍了。
朱棣頓了頓,旋即繼續強調道:
“人手不夠就召集更多的人手去做,包括那些正在為來年開春製造器械的人,也可以抽調一些,暫時加入到製造永樂煤的工作中。”
朱高燧懵了,當即問道:“爹,來年您可是要禦駕親征,這些器械到時候可都是戰鬥力,您……”
朱棣揮了揮手直接打斷道:
“不是讓你在這個過程中多召集新的人手?到時冬日售賣蜂窩煤賺到了錢,人有了,錢也有了,那麽武器製作的速度自然可以趕上去。”
“最主要的是,如果想要徹底的將陳羽先前所提出的攤丁入目‘貫徹’下去,還是少不了‘文官集團’的幫助。”
朱棣說完之後,揉了揉眉心,淡淡的吩咐道:
“朕有些乏了,記住爹臨走之前交代你的事情。”
“去將京師順天府的知縣帶過來了,你先行退下吧。”
朱高燧聞言保證了一番之後,拱手行了禮便退了下去。
朱棣見朱高燧走後,抿了一口茶水,酒氣壓下去了些許,他對著門外吩咐道:
“讓太子爺過來!”
………………
不多時,朱高熾邁著小短腿哼哧哼哧的趕了過來。
朱棣明日就要走了,他清楚自己父皇在這個時間點上召他前來,無疑是一場重要的考驗。
自己待會的戰隊與表態,一定要堅定不移的選擇皇權。
要知道政治爭奪從來都是你死我活的勾當,可不像什麽過家家那樣開玩笑。這一次觸及到的可是整個士紳階級的利益,到那時朱棣一離開,朝堂之上必然將引起文官集團激烈的反對!
畢竟這些文官集團大多來自江浙一帶,與那裏的利益牽扯極為緊密。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說的就是如此。
一旦江浙等地被作為試點,所有地區的士紳一定會抱團。
到那時,自己如果站在士紳階級的反對一麵,威望勢必受損,進而勢力大減。
所以推行這個政策對於朱高熾來說非常艱難!
唉!陳羽這位謫仙人真能找事。但不得不說,他能夠意識到此舉一出,對於國力民生的提升來說無疑巨大。
所以選擇堅定站在皇權一邊的話,這一次就不能輸,也輸不起。隻有贏才能獲取父皇的進一步信任,自己這太子儲君之位才能徹底穩固!
若輸了,那自己的位置可就尷尬了……
儲君之位也有保不住的風險!
自己不會輸!
朱高熾在心中堅定了一下想法,自己在行軍打仗上本來就不如二弟朱高煦,也可以說在這方麵跟二位弟弟都壓根沒有可比性。
但他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長處:
治國!
如果治國都失敗了,那還真沒有資格去坐太子儲君的位置!
朱高熾站立之後,深深吸了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堅定的說道:
“父皇,兒臣願為三板斧竭盡全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高熾並沒有退縮,而是主動出擊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這個時候他再表現出懦弱、逃避等不好的性格,那麽等有朝一日陳羽步入朝廷,萬一朱棣不喜這樣在關鍵時候掉鏈子的性格,讓陳羽轉頭輔佐老二,那他就徹底喪失了爭奪儲的權力!
畢竟前一段時間老二家中的嫡子去陳羽小酒館拜訪的事情,他也略有耳聞。看似是在機緣巧合之下,被自家朱瞻基遇見,然後帶去。
朱高熾對此的看法則是不然。他處理朝政這麽長時間時間,可不相信會有這麽巧合的事情,之前一兩年的時候從來都沒有遇見,偏偏陳羽這位大才出現之後,他們兩兄弟相遇。
擺明了老二那邊,也想打陳羽的主意!
朱高熾的堅定表態倒讓朱棣一怔,他雙眸深邃的打量了一番自家老大,欣慰的說道:
“好,好啊!”
“隻要咱們老朱家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麽辦不成的事!”
“看到你這樣,我走後也放心讓你監國。現在我相信你能夠壓製住朝中的那些文官集團,本來我想如果你到時候壓製不住,就讓老二出馬,出來殺一批跳的最歡的。”
“可今日我去了酒館一趟,又為你找到了一個新的助力,再配合上你的能力,後方無憂。”
“新的助力?”朱高熾一愣,酒管他知道,裏麵僅有陳羽一人,難道父皇是要讓陳羽出山了?
陳羽那樣的大才不是不喜歡功名利祿嗎,為何會突然出來?
但不管怎麽說,有了陳羽這位謫仙人幫助,監國必將無憂!
朱棣從桌案上拿出蜂窩煤製造的圖紙,笑著遞了過去說道:
“文官集團也並非鐵桶一塊,不知你是否記得洪武時期的南北幫案?”
南北幫案,因洪武帝朱元璋組織的恩科,所錄51名全是南方人,故稱南榜。北方人一名未取,為曆科所不見。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聯名上書,告主考官偏私南方人。
但是朱高熾知道的消息則更加深入,那就是朱元璋命人複閱落第試卷,經複閱後上呈的試卷文理不佳,並有犯禁忌之語。所以按照常理來說,那些主考官沒有問題,但最終還是被朱元璋殺了一批之後,開設了南北幫,至此事件結束。
朱高熾接過朱棣遞過來的圖紙,邊攤開邊回答道:“記得,此事皇爺爺直接殺掉兩位狀元和幾個主考官,85歲的主考官湖南人劉三吾被充軍戍邊,最終開設南北榜,這才平息北方考生的怒氣。”
“不知這件事與攤丁入目有何關聯?”
“關聯大了去了,甚至可以說決定了朕這一次下江南後,朝局能否穩定!”朱棣的手指敲擊了幾下桌麵,淡淡的說道。
“曆史上的地域黑,不是第一次發生。北宋趙匡胤長期打壓南方學子,甚至在議事堂,還立了一塊碑“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可饒是這樣,也沒有出現洪武時期南北榜這樣極端的事情!”
“縱然南北榜有著許多原因,但本質就是南方的士紳階級想要奪權,僅此而已!”
華夏起源於北方,三國前北方是全國的中心,南方還隻是荒蠻之地。晉亂以後大批人口南遷,帶去了人口、文化、先進技術,南方開始了發展。北宋靖康之亂,又一次人口南遷,南宋經濟發展超過了北方,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
到了大明,朱元璋定都南京,全國的中心也轉移到南方來了。但由於北方自靖康之亂之後,屢遭戰火,在明朝初年,山東、河南等地變成了荒無人煙的無人區。這樣的環境下,讀書人少了,質量自然也就落了下來。
反觀南方經濟發展起來,讀書人紮堆,水平也越來越高。在科舉中,優勢越來越明顯。大明洪武朝,多次科舉考試均是南方錄取人數,遠遠大於北方。直到洪武三十年,發生了北方學子全軍覆沒的事件。
朱高熾皺眉,當時自己在北平,並沒有參與到南北榜的爭端之中,但對於對於奪權的觀點他反倒有些不認同。
畢竟大明建國,盡管將北元被趕出了中原大地,可殘元勢力在北邊進行十次大規模侵擾進攻。直到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率領15萬大軍,在捕魚兒海之役中擊敗了北元最後的主力軍,元才徹底從名義上滅亡。
大明偏安南方,北方邊境戰事繁多,對於北方的控製弱,朱元璋非常在意北方的人心。大明和元勢力,處於拉鋸交戰的複雜局麵中,要抓住北方人心,必須抓住讀書人的心。大明初期,還有不少讀書人忠於元朝,“身在江南,心思塞北”不願臣服大明。
洪武十五年,大明恢複三年一考的科舉製,要抓住北方的士子和人心,是皇帝朱元璋最在意的。主考官劉三吾、張信等人雖然是南方人,但也遵循了考試公平原則,沒有徇私舞弊,但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領會皇帝柔北人的‘宏圖遠略’。
朱元璋惱火自己的大臣破壞了自己的大計,於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南北榜事件引發的北方考生不滿問題。南北榜事件,可以看作朱元璋抓住北方人心,打壓南方世族,鏟除反對勢力,實行文化專製而用的手段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臣和學子看到的隻是考試公平,但皇帝考慮的不止這麽多,要對抗北元、鎮撫人心、安定北方,這些都是為了國家的大計。
朱高熾認為這才是當時朱元璋最真實的想法。
但麵對朱棣不同觀點,他不敢爭辯,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朱棣將自家老大的表情盡收眼底,輕笑一聲說道:
“我知道你不相信,但我可以明確告知你,當時我人雖在北平,可洪武時期京師之地有我的眼線。”
“那時我大哥已離世多年,洪武帝就想著培養朱允炆那個小王八蛋,可朱允炆是什麽樣的性格?與你不同,他是真懦弱到了骨子裏!”
“說白了就是一個廢物!”
話落,朱高熾眼神微動,但隨即很快就平複了下來,等著朱棣的後文。
“那時整個朝中的文官集團都想扶持朱允炆,也可以說是朱允炆的鐵杆。可偏偏朝中那些勳貴武將則偏袒洪武帝的幾個兒子。”
“為何?說白了就是利益不同罷了!朱允炆代表的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利益,之所以會發生南北榜案也很簡單,那就是以齊泰、黃子橙為首的托孤大臣,想要在朱元璋走之前搞一把大的,這才弄出了一場全是南方人入選的榜單!”
“但當時那份名單與根據京師之地傳出來的消息來看,入榜之人幾乎都是齊泰、黃子橙等徒子徒孫,那些字跡、文章風格之類的一看就知道出自誰家,所以最終會以北方連字都寫不好來說事。如果重新抄錄一遍,我相信這份榜單一定會變!”
“但奈何那是因為這件事情很有可能將朱允炆這位未來儲君也牽扯進去,所以洪武帝才給了那些南方的文官一個機會,誰知道他們不顧皇帝遞過去的台階,選擇了硬剛皇權!這才有了最後的殺戮!”
聽見朱棣所說的另外一個版本,朱高熾不禁蹙眉,這個消息可點出乎他的預料。
以他的能力,聽到這裏就已經可以推斷出齊泰、黃子橙那幫人的想法。
無非就是打造:
科舉祖製!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