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另一條路:生產糧食效率;高產種子
字數:9089 加入書籤
另一條路:生產糧食效率;高產種子
皇宮,禦書房。
陳羽在酒館接見海外商人,並順帶完成了交易貨物的事情,不出意外的已由錦衣衛將情報傳遞到了朱棣手中。
當然,
情報中還詳細羅列了陳羽購買貨物的種類。
其中重點描述了長相其貌不揚,表麵坑坑窪窪、整體上略微有些醜陋的馬鈴薯。
朱棣坐在龍椅上,看著傳遞上來的情報,並沒有感覺到不妥。
他最開始在酒館周圍安排錦衣衛,是為了保護陳羽的安全,並順帶防止其在沒有自己允許的情況下,與朝中官員接觸。
一個海外商賈,所有動機都合乎情理,錦衣衛並沒有進行攔截。
朱棣看過之後將奏疏放到一旁,並沒有過多在意。
又急忙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他這段時間確實忙的厲害。
不僅要籌備第二波前往日本的船隊開拔,還要統籌京師最近聚集的許多外海商人。
按照陳羽最開始所提出的營商環境,朱棣對此下足了功夫。
在京師之中隻要商賈加入了‘永樂公司’,那麽就會受到庇護。
不過對於那些初來乍到、尚未熟悉大明風土人情的異國商人,這一入會要求暫未強製執行,而是默認給予庇護。
如此舉措,成效斐然。
如今的京師,良好的營商環境讓異國商人紛紛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
朱棣此舉堪稱“放長線釣大魚”的絕妙之計。
他意圖以這一善政為媒介,將大明國內優越的經商環境,傳播到海外的各個角落,吸引更多異國商人前來。
朱棣心中有數,這些異國商人初來之時,多是為了傾銷貨物。
但離京返鄉之際,必定會大肆采購大明的陶瓷、絲綢等特產。
這些皆是真金白銀!
得益於陳羽的影響,朱棣在經商之道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深刻領悟到‘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一商業真諦。
他有的是耐心,等待聚集在京師的異國商人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日,便是向他們征收‘永樂公司’會費之時。
屆時,
又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進賬。
朱棣對此充滿信心。
他堅信,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大明京師的貿易必將蒸蒸日上,繁華更勝往昔。
……
朱棣在禦書房忙活的不亦樂乎時,身為戶部尚書的夏原吉也沒有閑著。
夏原吉最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了勸農上。
華夏有著悠久的設官勸農傳統。
早在西周時期,周天子就曾派遣官員到田原縣為勸民耕作,使其“勿或失時”“勿休於郡”。
西漢時,國家設專官以督勸農政,並提出了: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
明代繼元而立,其勸農官職由戶部負責農政及戶口事宜,工部下設的督水與屯田兩司,分別負責水利灌溉與屯田事宜。
而僅就勸農這一職責講,明確規定的是戶部。
《明史·職官誌》記述戶部執掌,其中有“以墾荒業貧民”“以樹藝課農官”“以召佃盡地利”,且規定“天子耕籍,尚書進耒耜”。
隻是,
夏原吉雖然作為戶部尚書的任務是勸農,但卻依舊保持著私下裏在家親自種田的事情。
他認為隻有親身實地的種田,才能體會百姓的不易,才能更好的肩負起勸農的職責。
隻是,
在這一次勸農中,他看著田間百姓使用的曲轅犁,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能否在曲轅犁的基礎上,再發明出一件農耕用具?
要知道曲轅犁是唐代發明的耕犁,而在此之前華夏一直使用的都是直轅犁。
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而唐朝的曲轅犁,相較於直轅犁有幾處重大改進。
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
唐朝時期,對農耕工具進行了改進。
如今數百年之後的大明,能否在此基礎上,再次對農耕工具進行改進?
如果能,
那麽對於耕種效率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農耕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對於一個王朝來說,相當於基石更加牢固了;而對於百姓來說,則是賴以生存的保障提升了。
夏原吉有了這個想法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工部負責人商量。
結果得到答複:
無法創新!
夏原吉也不氣餒,隻因他腦海中浮現出了陳羽的身影。
他可是見識過陳羽那腦洞大開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思想。
最重要的一點,他還從來沒有見過什麽難題是陳羽解決不了的。
打定主意,夏原吉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去見陳羽,而是立馬將改造曲轅犁提高農耕效率的事情,提交給了朱棣。
當然,
提交上去的奏數,相較於腦海中的想法更加規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詳細講述了大明需要提高農工效率的重要性。
如今隨著鄭和下西洋的推行,再加上‘永樂公司’創造的營商環境,到時恐怕會湧現出一大批百姓棄農從商,嚴重衝擊大明的農耕。
這種假設並不是夏原吉最早提出。
而是在朱棣打算下西洋的時候,堅持海禁的保守派,就曾以這個理由反對鄭和。
眼下隨著下西洋的進行,從最開始支持朱棣下西洋擴大海上絲綢之路,尋找財富的夏原吉,也提出了擔憂。
想要縮小將來大量百姓的棄農從商影響,提高農耕效率可以很好的彌補。
坐在禦書房中的朱棣看著夏原吉提交上來的奏疏,皺著眉頭。
始皇帝嬴政開創古今先河實施大一統,因缺少參照先例,導致直接將大秦玩崩了。
朱棣所推動的下西洋,雖承繼了宋元以來的航海技術積累,與民間航海探索經驗。
但船隊動用巨艦近百艘、隨行人員逾數萬之眾,規模之宏大、組織之嚴密、目的之多元、航程之遙遠等方麵,堪稱前無古人。
所帶來的影響,甚至能夠動搖大明內部的政治格局。
這樣的下西洋舉措,其實也可以說是開創古今先河第一例。
所以,朱棣對此心中沒譜。
但不管怎麽說,夏原吉口中向陳兄弟尋求改善農耕工具,總歸沒錯。
朱棣已經決定跟著夏原吉一同,找陳羽支支招。
順便再問一下針對眼下情況,朝廷如果繼續堅定不移推行下西洋政策,大明的政治格局,將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酒館。
陳羽這幾天的時間,並沒有因購置土豆的事情,而使原本的生活節奏有所改變。
反倒依舊每天過著規律的生活。
隻不過多了一步。
那就是每天離開府邸之前,前往後花園查看一下培育的土豆進度。
隨後就是前往酒館,繼續研究發明。
包括對家具的改進,搞些美味小吃,設計好玩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
朱棣此時已經與夏原吉換上一身便裝,坐上馬車,一同來到了酒館。
農耕這件事,可以說是一個王朝的立國之本。
當朱棣與夏原吉兩人向陳羽述說完來意之後,陳羽略微無語的瞥了朱棣一眼,他沒想到老朱這家夥在嫂夫人的病好了之後,就又開始了操心國家大事。
陳羽淡淡的說道:
“行了老朱,你說的我大致聽明白了,你口中的下海衝擊農耕我們先放到一旁,先來聊一下我能否在曲轅犁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其耕種效率提高一事。”
朱棣眼中滿是期待的點了點頭:
“啊,對對對。解決事情總歸要一件一件的來,我相信以陳兄弟的能力,改進曲轅犁那絕對是手到擒來。”
夏原吉也是順勢誇讚道:“陳兄弟大才,不知道改進曲轅犁多久可以問世?”
陳羽咂了咂嘴,攤了攤手道:“曲轅犁我改進不了。”
朱棣:“???”
夏原吉:“???”
君臣二人對視一眼,雙眸中滿是詫異。
他們一度懷疑自己耳朵聽錯了。
事情解決不了。
這還是第一次從陳羽口中聽到這幾個字。
朱棣最先反應過來,笑著說道:“陳兄弟莫要說笑了。”
“老朱,老夏,你們倆這是將我當神仙了不成?”陳羽輕笑一聲,搖了搖頭道再次拒絕道。
他當然清楚農耕工具的演變軌跡:
直轅犁——曲轅犁——拖拉機!
穿越大明,手挫拖拉機???
陳羽不清楚愛因斯坦來到永樂時期,能不能做到這點,但他明白自己肯定沒這個本事。
畢竟老朱與老夏兩個人提出的問題,不僅是知識上的劃時代,還有技術上的劃時代。
劃時代的知識,這一點有後世學識,可以解決;但劃時代的技術,沒有後世的生產工具,根本無從下手。
陳羽看著朱棣與夏原吉眼中,依舊是一副不信的樣子,他沉吟片刻之後認真的解釋道:
“我真沒說笑,曲轅犁能問世的本質,是生產工具技術厚積薄發的成果。”
“自上古時期至唐朝,華夏先民便在耕作中不斷探索,從粗陋的木石農具,到青銅器具,再到鐵製農具普及,每一次更迭都凝聚著智慧。尤其在金屬鍛造工藝上,前人對火候與形製的把握日益精湛,這才打造出契合農耕需求的犁鏵與犁壁,為直轅犁改良築牢根基。”
“但曲轅犁的革新,除了技術的進步,更離不開時代的推波助瀾。盛唐年間,四海升平、物阜民豐,朝廷重農興墾,頒布諸多利好政策;加之文化昌盛,工坊匠人、田間老農的經驗得以廣泛流傳,不同地域的農耕智慧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火花,這才有了曲轅犁橫空出世。”
“所以想要在的基礎上改進曲轅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需出現顛覆傳統的技術革命,二要有比盛唐更繁榮開放的世道。”
“唯有二者兼備,新的農耕器具才可能應運而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聞言,朱棣心中悵然。
出現顛覆傳統的技術革命這一點還是未知數,但要有比盛唐更繁榮開放的世道……
這不正是他現在所追求的嗎?
唐朝貞觀時期的強大與繁榮,是後世曆代有野心的君王都想要超越的目標。
對於朱棣想要通過政績來證明自身的帝王來說,更是如此。
眼下陳羽這樣一說,朱棣經過短暫的惆悵之後,釋然了。
也對,
陳羽又不是真神仙,怎麽可能直接變一個農耕工具出來。
夏原吉也是歎息一聲,這一聲歎息不是針對陳羽,而是想到百姓無法享受到效率更高的農耕工具。
陳羽看著情緒有些低落的二人,不由好笑。
莫不成是自己那種驚為天人的才識,在他們心中已經養成了信仰。
所以,一次失敗,讓老朱與老夏二人有了一種信仰崩塌的感覺。
這可不行。
陳羽頓了頓繼續說道: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一條路是死胡同走不通,換一條走的通道路,繼續走不就可以了。”
朱棣聞言心中一喜,根據他對陳羽的了解,陳兄弟這麽說,八成是有辦法了。
他趕緊湊過來說道:
“陳兄弟,怎麽說?”
夏原吉也是一臉期待的望向陳羽。
陳羽笑著說道:“接下來,讓我們倒推一下先前說的兩個條件:顛覆傳統的技術革命,比盛唐更繁榮開放的世道;”
“這兩條不是通過人力可以輕易實現,但這兩條的目的是創新農耕工具。”
“那我問你,而農耕工具的目的是是什麽?”
夏原吉想了想,說道:“曲轅犁犁身輕巧靈活,操作省力,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農耕效率。”
陳羽搖了搖頭,“依舊在死胡同裏麵。”
夏原吉一愣,沉吟半晌後開口道:“增加糧食產量!”
“對嘍!”陳羽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笑著說道:
“無論是直轅犁還是曲轅犁,都是在百姓耕種過程中提高了極大的便利,縮短了百姓翻土與耕種的時間,從而提高耕種效率,最終展示在增加了糧食產量上。”
陳羽突然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可真的隻有提高耕種效率,才能提高糧食產量嗎?”
朱棣一怔,不然呢?
“種子。”夏原吉回答道,他洪武時期上任以來,並不是一直待在京師之地,而是親自遊曆了許多地方:
“大多數餓死的百姓,死之前可以選擇兩樣物品飽腹:一個是易子而食,另外一個就是食用……種子糧!”
陳羽歎息一聲道:“不錯,自古以來所謂的民間疾苦,總結下來一句話:無非就是百姓吃飽吃不飽而已!”
“所以接下來隻要將問題聚焦在兩個方麵:生產糧食的效率、高產的糧食種子。解決這兩點,是不是就可以變相提高糧食產量?”
陳羽見朱棣與夏原吉二人點了點頭,他笑著說道:
“改進曲原犁我做不到,但我卻可以改進生產糧食的效率、與提供高產的糧食種子!”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