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跟程朱理學開戰?

字數:8771   加入書籤

A+A-


    朱高燧聞言瞬間瞪大了眼睛,沒有像朱高熾與朱高煦一樣刻意壓低聲音,而是正常音調說道
    “想什麽呢,誰給你們倆說我消息靈通?”
    “雖然我確實有些情報網,可那也是為爹服務!”朱高燧補充道。
    朱高熾與朱高煦對視一眼,都是一臉的不信。
    得,
    老三這家夥吃獨食,情報不共享。
    朱高燧見二人滿臉狐疑,心底不由得湧起幾分鬱悶。
    他若當真知情不報,倒也罷了。
    關鍵是他也想要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大事啊!
    深夜時分,錦衣衛趕到自己府上,將正做著運動的他請到了宮中。
    一路上任他如何追問緣由,錦衣衛皆是不答。
    很快三兄弟並列來到了宮門前。
    之前由於光線問題,宮門前站著的官員看的不是很清楚。
    走近些,這才發現都是熟人,不僅如此都是朝中重臣如六部尚書、大理寺卿、新任禦史,內閣成員加起來有十來個人。
    看著這十多來個人,朱高熾來到夏原吉跟前問道
    “夏原吉今晚上皇帝那邊是什麽情況,都這個時辰了,把我們都召見過來?”
    夏原吉作為朱棣的錢袋子,是朱棣身旁最信任的人之一,一般關於一些重大決策,知道的都比一般臣子知道的多些。
    畢竟每一項重大政策的頒布,往往都離不開巨大的開支。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有關重大決策的能不能執行,不是先和朝中重臣討論,而是會先與夏原吉通好氣。
    問問國庫的銀兩,能不能夠周轉的開。
    此話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齊齊望向了夏原吉。
    這些官員來時對錦衣衛的擔憂,此刻也全然消散。
    畢竟若真有出什麽問題,或遭到政治上的迫害,眼前的陣仗明顯不可能,再者更不可能將三位皇子一同牽扯進去。
    所以他們很安全。
    安全下來之後,就開始思考他們被召見過來的緣由,可能有重大決策需要商討,否則也不會在這個時辰,將他們喚來。
    但結合眼下的時間,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了一個猜測,大明或許要變天了。
    雖然不懼,但對於未來局勢,都有些沒底。
    畢竟越是這種時候,越是一個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
    夏原吉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你們都別看著我呀,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他想了想,補充道“我來的時候手頭上正在處理京師之中,關於外邦商賈的貿易事宜。”
    “而且最近……就是這件事情值得關注,總不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情將我們換來吧。
    話落,
    一眾人都認為不可能是因這件事。
    然而下一秒,細細思索夏原吉的話語後,眾臣子再望向夏原吉時,眼中已隱隱染上幾分不悅。
    都到這個時候了,吃完晚飯好好歇著、讀讀書放鬆一下不好嗎?
    怎麽還要去處理公務?
    這般廢寢忘食的模樣,讓他們心中生起了一股複雜的情緒。
    他們尚不明白,此刻心中那股複雜的情緒,在後世有個貼切的說法,喚作
    不卷你會死啊!
    眾人經過一番簡單的溝通,發現沒有絲毫頭緒。
    誠然,近期確有幾件要事待處理,但也犯不著在這般時辰,將眾人急匆匆召集於此。
    爭論聲漸起,愈演愈烈。
    甚至有人猜測,是不是皇帝收到了邊關八百裏加急的軍報,說是韃靼興兵來犯。
    不過這一說法很快就被否決了。
    畢竟,永樂帝已計劃來年禦駕親征,韃靼那幫人躲都來不及,怎敢自投羅網,主動挑起戰事?
    最終還是朱高煦不耐煩的說道“爭吵了半天,一點頭緒都沒有,還在這裏討論什麽?進去問問不就好了。膽小怕事,看我給你們打頭陣,是刀山是火海,還能避開不成。”
    一眾官員看著朱高煦有些囂張的樣子,心中吐槽道
    你身為皇子,自然在諸多事務上少了幾分顧忌,可我們不過是替皇家效力的臣子。
    在獲取權位的同時,也伴隨著重重風險。
    所謂伴君如伴虎,大抵就是如此。
    這般緊要之事,若不及早探清底細,就這樣毫無準備地覲見,稍有不慎觸怒聖顏,後果便不堪設想。
    而重中之重,在於站隊抉擇。
    倘若不明事由便盲目站隊,最終隻會落得萬劫不複的下場。
    眼見朱高煦已拽著趙王大步邁向禦書房,眾人麵麵相覷,無奈之下也隻能默默跟上。
    好歹前頭有兩位皇子開路,心裏多少能踏實些。
    被扯著走的朱高燧一臉茫然,他可未主動請纓要當先鋒啊!
    回過神來,他趕忙伸出手臂,轉身將大哥朱高熾護至身前。
    朱高煦瞧見這一幕,遲疑了片刻之後,與趙王一左一右,半推半護地將朱高熾往裏帶。
    朱高熾連連哎呦表示抗議,但很明顯無效。
    朱高熾望著這夜半的陣仗,心中已隱隱有了猜測。
    在場眾人,要麽是朱棣的心腹舊臣,要麽是近來力挺大明重開恩科的支持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此番召見,想必是要商議恩科之事。
    瞧父皇這興師動眾的模樣,恐怕是已經下定決心。
    恩科要開了……
    從宮門到禦書房,路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沒幾分鍾,一行人便到了門前。
    夜幕如墨,徹底籠罩了皇城。
    眾人輕手輕腳踏入禦書房,隻見朱棣端坐在桌案前,目光緊鎖著看攤開的奏疏,神色凝重,似在權衡。
    朱棣沉浸於思考之中,竟未察覺十餘人悄然入內。
    望著皇帝緊蹙的眉峰,眾人心中不約而同泛起不安。
    記憶裏,皇帝已有許久未曾露出這般凝重的神色。
    最終,還是朱高熾率先打破沉寂
    “父親,兒臣與諸位臣工應召而來,不知您有何吩咐?”
    聽到聲響,朱棣回過神來,抬眼掃過眾人,頷首示意
    “都來了,別拘著,各自落座吧。”
    順著他的示意望去,禦書房兩側早已整整齊齊擺放著兩排座椅,顯然是提前備下的。
    眾人規規矩矩坐下,腰背挺直,仿佛學堂裏等待訓誡的學童。
    待眾人坐定,朱棣不再繞彎子,目光如炬掃視全場
    “朕深夜召集諸位,正是為了前些日子你們所奏之事,重開恩科。”
    “今日不必拘謹,各抒己見,咱們一同議議,此事究竟該不該辦、如何去辦。”
    話落,眾人心中不禁泛起詫異。
    這般時辰召見議事,顯然意在秘議。
    可重開恩科之事,為何不在朝會上公開商討?
    須知此前朱棣擅自開海禁、宣布下西洋時,亦不過是在籌備階段知會眾臣,並未這般大費周章地聚眾商議。
    再者,
    以皇帝之威權,即便強行推行恩科,縱有反對聲浪也難阻聖意。
    如此深夜密召,反倒叫人覺得多此一舉。
    然而君命難違,眾人也隻能按捺疑惑,靜待下文。
    夏原吉皺眉掃視一眼眾人後,率先開口道“既議恩科,為何不召翰林院主事同來?”
    此言正戳中眾人心中疑慮。
    翰林院掌文翰、備恩科顧問,恩科諸事本就該有其參與。
    朱棣聞言,目光掃過眾人後,語氣意味深長
    “朕豈會不知恩科之事需翰林院參詳?但今日所議,恩科不過是引子。除了你們,旁人摻和進來,朕不放心。”
    “否則,朕為何不選明日朝會一同商討?”
    這話如重錘敲在眾人心上。
    永樂帝之意再明白不過今夜必有更緊要的秘事相商,而他們竟被納入皇帝的“心腹名單”。
    眾人先是一怔,繼而隱隱動容。
    每逢皇權秘議,必是朝堂勢力重新洗牌的契機。
    能參與其中,便意味著躋身權力核心。
    一時間,殿中氣氛驟然緊繃,就連三位皇子也不由得屏息凝神,眸中閃過一絲精光。
    朱棣說完這句話之後,讓眾人反應了一會,隨後繼續說道
    “當然,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翰林院胡廣,他是程朱理學的堅定支持者!”
    這一句話,聲音不大,可相較於前幾句話,威力極大。
    就像驚雷一般,在禦書房內的十幾名臣子心中,炸起了驚濤駭浪。
    程朱理學?!
    簡簡單單四個字,份量可重的很。
    一時間,眾人心思開始活絡起來。
    莫不是,皇帝要對程朱理學動手了?
    洪武年間那場試圖撼動程朱理學根基的風波,最終以折戟沉沙告終。
    自那時起,朝堂半數官員逐漸向這一正統思想靠攏,翰林院的胡廣便是其中之一。
    不過,與那些動輒引經據典的言官不同,在座的人對程朱理學的態度頗為微妙,既不貿然拒絕,也不全身心投入鑽研,內心深處甚至仍存疑慮,覺得這套思想體係存在弊端。
    但奈何,曆經數百年沉澱,程朱理學早已在朝堂上下、大江南北盤根錯節,其影響力之深廣,程朱理學經過數百年的深耕,無論是在朝中,還是在民間,都有著極為深厚的影響力。
    這不是他們幾個臣子所能擺平的事。
    可現在不一樣啊,陛下簡簡單單一句話,已經表明了,程朱理學的官員,陛下不信任。
    皇帝不信任的官員,隻有兩個下場
    仕途到頭;死。
    眾人雖隱約猜到陛下的意圖,可心中還是有些沒底。
    思想之爭,能像靖難一樣,將反對自己的人都殺了?
    這樣的鬥爭,殺的可不是數萬人,數十萬,數百萬都有可能!
    數百萬的因果……
    想到這,眾人不禁脊背發涼,滿心憂懼。
    朱高熾胖嘟嘟的臉上,驚詫神色也是罕見的沒有調整過來。
    在來禦書房的路上,他對於今晚的事情,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眼下看來猜對了。
    但又好像沒有完全猜對。
    程朱理學對一個王朝是否存在禍害不說,關鍵是洪武帝那麽強勢的帝王,都失敗了。
    永樂一朝就行?
    不僅如此,洪武帝為了平息程朱理學一派官員的紛爭,甚至采取了打不過就加入的務實策略,隻要這些官員不威脅朝廷統治,默許剔除程朱理學中危及軍權的言論,就會根據他們能力,授予相應官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甚至,朝廷還允許他們撰寫相關書籍。
    在朱高熾看來,這般權衡利弊後的妥協實則是明智之舉。
    畢竟若強行對抗,極可能引發家國動蕩,於王朝根基不利。
    猶豫了半晌,朱高熾忍不住開口說道
    “陛下,胡廣雖信奉程朱理學,但是……”
    朱高熾的話還沒有說完,朱棣直接抬起手來,將其打斷
    “朕清楚你想要說什麽,朕知道胡廣是一位忠臣,是一個位大明,對朕忠心耿耿的臣子!”
    “當然,這一點朕並不否認。而且自他掌管翰林院這段時間以來,他也展現出了對朕的忠誠與自身的能力。”
    “可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朕想你們心中已經有數了,朕要對程朱理學動手,這是一件大事,一件足以影響國家根基的大事。”
    “所以,朕此次召開恩科,特意沒有讓胡廣前來!不是懷疑他會對抗朕,隻是他信奉程朱理學,並且還是這一思想的領軍人物,若是他在知曉今日話題與在場討論官員的身份……他回去之後……諸位,可放心?”
    話落,眾人一時間麵麵相覷。
    放心嗎?
    當然不放心!
    畢竟文官在和平時期是不怕武將的,但文官對文官就不一樣了,更何況是文官對上思想。
    信奉程朱理學的讀書人,那可是十萬乃至百萬計。
    這些人可以通過自身影響力,讓你在天下,甚至後世風評狗屁不是。
    畢竟千古以來,輿論永遠都掌握在讀書人手中。
    朱棣繼續說道“可話又說回來,也正是因為對抗程朱理學的計劃不能泄露,所以今晚來到禦書房中的人,都是朕最值得信賴的人!”
    朱棣的這句話,很顯然就像強心針,讓眾人對抗程朱理學擔憂的心,慢慢安定下來。
    讀書人的筆再硬,也硬不過刀子。
    當然這個提前是皇帝的刀子才行。
    而且陛下說了,在座的各位都是他最值得信任的人,這才會跟他們一同商討對抗程朱理學的事宜。
    他們還能拒絕嗎?
    不能!
    可對抗程朱理學……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