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衛所製,養寇自重!

字數:3769   加入書籤

A+A-


    朱棣清楚,眼下的女真族勢力弱小,想要出兵剿滅他們,很容易。
    但若不剖析出根源問題,即像女真族這樣的勢力如何在百年時間內做大,那麽滅掉一個女真後,定然還會有第二個女真、第三個女真冒出來,滅亡大明!
    大明就像一位病人,開的藥治標不治本,終究還是傷病之軀,終有一日還是會病倒。
    朱棣冷靜了些許之後,坐下來,直切主題的問道:
    “陳兄弟,不知這女真族,是如何從一個弱小民族,不斷坐大?”
    陳羽伸出兩根手指頭,淡淡的說道:
    “使女真族不斷坐大的根源在衛所製;而使大明亡國的內部根源,則在老朱你建立的內閣,即文官製度上!”
    陳羽頓了頓,說道:
    “就先從衛所製說起吧。明初時期,在軍事上推行衛所製,類似於隋唐的府兵製,士兵既是農民,也是軍人。每軍擁有五十畝土地,官府提供農具和種子。軍田每畝征糧一鬥。”
    “這種軍戶、軍屯製度,可以減輕財政負擔。洪武帝曾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朱棣點了點頭,看著陳羽說道:
    “這個衛所製很好用,否則,朝廷很難每年支撐百萬兵馬的供給。”
    朱棣對於衛所製非常熟悉,畢竟他之前可是作為燕王鎮守邊疆。深知大明所麵臨的北方強大軍事壓力——北元殘餘勢力。
    即擔心漠北出現一家獨大,或者合並的情況。
    因此他必須組織兵馬,對漠北進行物理削弱。
    而隻要牽扯到戰爭,尤其幾十萬人的戰爭,花錢就避免不了如流水一樣,嘩啦啦的流出。
    朱棣打算延續洪武時期的衛所製,讓邊疆士卒,自給自足!
    陳羽白了朱棣一眼,淡淡的問道:
    “老朱,還記得我給你剖析過文臣武將晉升製度方麵的不同?”
    朱棣道:
    “當然記得,文臣可以通過每三年一屆的科舉,獲得晉升渠道;武將不行,所以在削藩上,需要改革,從而采用藩王加勳貴武將的模式,來製衡文臣,達到朝堂平衡的局麵。”
    那個時候身份還沒有公開,如今聊起這個,朱棣也不尷尬,直接了當的承認。
    陳羽聽後輕輕的搖了搖頭,說道:
    “勳貴武將、藩王、文臣在朝中可以形成三方製衡的局麵,可還是那句話,文臣擁有三年一屆的晉升渠道,藩王通過‘競爭上崗’,‘績效獎勵’,‘末尾淘汰’晉升,但勳貴武將的晉升通道在哪?”
    朱棣一愣,眉頭微皺,好像意識到了什麽。
    隨後他一臉恍然的抬起頭來。
    對啊!
    哪怕對削藩政策進行更改,可那也隻是給了藩王一個晉升渠道。
    而勳貴武將的晉升通道又在哪?
    作戰?!
    對,對於武將勳貴來說,他們獲得晉升的路徑,隻有戰場上的戰功換功勳,才能獲得晉升……
    想到這,
    朱棣雙眸豁然瞪大,他臉色勃然大變,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
    一聲沉悶的巨響過後,桌上茶杯裏的茶水已被震得潑灑出來,在光潔的桌麵上洇開了一小片深色的水跡。
    朱棣好像猜到為何女真族會在百年時間坐大了,甚至大到滅亡大明的程度!
    但他又不敢相信自己腦海中的判斷,於是用著詢問的目光,看向了陳羽。
    陳羽迎上朱棣的目光,點了點頭,淡淡的說道:
    “不錯,老朱就跟你想的一樣,大明勳貴依靠衛所製,在邊疆養寇自重!”
    “對於大明上層那些可以世襲的武將勳貴來說,哪怕沒有晉升渠道,可依靠著祖輩功勳,依舊可以庇佑他們這些晚輩活的很滋潤。”
    “可對於那些中層武將勳貴,在沒有晉升渠道的情況下,應當如何?”
    朱棣沒有說話,隻不過從他麵色凝重的表情來看,火氣火大。
    陳羽繼續說道:
    “老朱,衛所這種製度,本質是建立在對軍戶殘酷剝削基礎上!軍戶不僅要當兵,還要繳納稅收,實際上的負擔遠遠超過平民。”
    “明朝大概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屬於軍戶,而在遼東這個隸屬於大明邊疆的地方,因需大量土地來供應軍隊,從而幾乎都是軍屯。不僅如此遼東除了有軍屯之外,還有民屯、商屯。民屯,就是百姓開發的屯田,商屯是商人開發的屯田,他們歸根結底依舊是對軍屯的補充。以至於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遼東與腹裏地方不同,非官而軍,非軍而官;屯田之外,別無地土’。”
    “衛所製是從隋唐的屯田製演變而來,隻適用於戰時!畢竟一年、兩年、十年、五十年,衛所製看不出多大問題,但經曆百年的演變後,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就大了。”
    “在這百年期間,因衛所製的原因,再加上明朝繼承了元朝的戶籍製度,將戶籍分為軍、民、匠、灶等籍,其中軍戶世代為兵。因此大明士卒在長達百年的世代務農後,缺乏基本的戰鬥力,當然對於各衛所的武將勳貴來說,也不會花力氣去訓練這些士卒。畢竟,在他們眼中,這些士卒早就是自家佃農!而佃農的作用,當然是種田!”
    朱棣聽著陳羽的這番話,眉頭緊鎖,卻依舊保持著理智。
    他還是燕王的時候,長年駐守邊疆,對於軍隊中的這些潛規則,自然熟知。
    如武將勳貴牟利的手段大多有:吃空餉、走私食鹽、走私貨物等等。
    至於衛所製的屯田,因從洪武時期開始實施,到現在就十幾年的時間,雖有弊端,可還沒有爆發出來。
    畢竟,這一代的大明邊疆士卒,還沒有被衛所囤田洗去身上的血性!
    而且自己這位馬上皇帝,在練兵方麵檢查方麵極其嚴格。
    但曆經三代左右的守成之君之後,恐怕大明邊疆的士卒,身上的血性不在,有的隻有被世代囤點所改變的‘奴性’。
    畢竟那個時候,武將勳貴與士卒之間的關係,變成了地主與佃農!
    陳羽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嗓子之後,繼續說道:
    “對於這些武將勳貴來說,光有田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功勳,也就是對外作戰的功績,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屁股下的位置,坐的穩,才能保證眼下的利益,收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