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亡國內因,永樂帝與洪武帝各占一半?
字數:4650 加入書籤
“衛所製隻是大明內部滅亡的一部分原因,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文官製度,可以粗略的理解為內閣。”陳羽淡淡的說道。
“與現在時期的內閣不同,後麵的內閣擁有一個權力——票擬!”
“票擬?”朱棣不解的問道。
陳羽解釋道:
“票擬,就是凡朝廷重要文書,由內閣擬定批答文字,以墨筆寫於票簽上,送請皇帝批準。這實際上就是代擬好‘禦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納。各衙門章奏留送閣下票旨,事權所在,其勢不得不重。”
“表麵上看,內閣的票擬終究不過是給皇帝提供參考的初步意見,最後的拍板定案仍決定於皇帝的禦批。內閣權力的有無及大小,內閣實際地位的高低,也主要表現於所擬票擬被采納的程度。”
“但實際上,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皇帝執政多半依靠票擬定奪,皇帝的意誌和權力受到內閣諸臣的左右限製。如果說程朱理學“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要找一種理想模式的話,那麽明代內閣票擬便是這種模式。”
朱棣聽著陳羽的這番話,太陽穴忍不住突突跳動。
陳羽沉默幾個呼吸間,看著朱棣,咬字清晰的說道:
“衛所製弊端的始作俑者在洪武帝;而內閣製的始作俑者在永樂帝,也就是在你老朱身上!”
“你們父子倆,真可謂……一脈相承。一個親手葬送了大明朝的軍隊根基,另一個則徹底攪亂了朝廷的正常秩序!”
朱棣:“……”
朱棣做了幾個深呼吸,調整著自身的情緒。
沒錯,永樂帝破防了!
陳羽繼續輸出著:
“洪武帝為了錢,造就了衛所製;而你老朱則因沒有洪武帝那般處理政務的能力,造就了內閣!”
朱棣張了張嘴,卻不知該說些什麽。
沒錯,
他本來就破防,現在更加破防了!
陳兄弟說的話,傷人。
但一針見血!
朱棣自認登上皇位以來,每天在處理政務上沒有懈怠,但真不是哪個皇帝都可以擁有父皇那般旺盛的精力!
每天睡兩三個時辰,孜孜不倦處理政務。
再者,
相較於處理政務,朱棣對軍事更加感興趣。
他還是燕王的時候就有過一個目標:封狼居胥!
如今做了皇帝,這個目標並沒有改變。
而是從燕王,過渡到了要做曆朝曆代第一位封狼居胥的帝王!
因此,
內閣在永樂一朝誕生,其實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畢竟,哪怕有太子朱高熾幫助朱棣處理政務,但他禦駕親征之後,肯定不夠,所以就需要更多的幫手。
隻是朱棣有一點想不明白,按照曆史上的規律來說,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後世之君很難再有馬上皇帝。
說白了,隻能是守成之君!
既然如此,哪怕在處理政務上的能力有所欠缺,也不可能放任內閣一步一步壯大到失控的程度。
難不成……
後世之君比自己還特麽‘懶’,直接當甩手掌櫃?
又或者跟自己一樣,有其他方麵的追求?
朱棣想了想,問道:
“陳兄弟,我不信後世之君都是昏庸之輩,他們定然有發現內閣弊端的君王,不知這類君王如何對抗內閣,對抗文官集團的程朱理學?”
陳羽聞言撓了撓頭,在腦海中構思一番語言後,緩緩開口道:
“這類君王應該有很多吧?!至於他們對抗文官集團的辦法,則是有些……怪,也可以用奇葩來形容。”
“有將帝王權術練到登峰造極平衡朝廷勢力,且還能抽出大把的時間來煉丹修道。”
“又麵對文官集團直接放任不管、四十年不上朝。”
“還有將皇權移交給宦官打擂,自己則待在深宮中做木匠手藝活。”
當然,
還有一個嗑藥將自身磕出梅瘡、還有易溶於水……
朱棣聽著自家後世兒孫的作法,頓感臉上火辣辣,差點一口老血吐出來。
他在腦海中搜集了半天詞匯,才擠出兩句:
“大明後世之君,愛好廣泛、人才輩出。”
沒想到,真是沒想得到。
朱棣認為昏庸、荒淫差不多就是對一位皇帝的最低評價,但顯然他還是低估了自己這一脈的後世兒孫。
這完全超脫了昏庸、荒淫,用奇葩來評價好像更加合適。
朱棣幹咳兩聲,問道:
“方法雖奇葩些,但不知哪位後世皇帝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成功對抗了文官集團?”
陳羽看著老朱不甘心的模樣,他想了想,還是認認真真的說道:
“全部失敗!”
朱棣雖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料,可聽見如此簡單直接的答複,心頭還是湧上來一股憋屈的情緒。
但他好像沒有資格怪罪後世之君。
畢竟這個弊端,是自己一手造成。
不對,是自己與父皇一同造成……
朱棣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了一番情緒之後,有些自責的說道:
“陳兄弟,看來在大明亡國中,我也間接成了‘罪人’。”
陳羽看向朱棣,正色道:
“老朱,這方麵你無須有負罪感。我說過,是文官製度上出了問題,而不是內閣,所以與你的關係不大。”
“也就是說,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哪怕永樂一朝你沒有建立內閣,朝中那些信奉程朱理學的官員,在後世也會通過各種辦法,使得後世後世之君建立一個類似於內閣的機構,用來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但不管是內閣還是其他機構,本質上都是文官集團針對皇帝設立的程朱理學‘框架’,從而獲利!”
“因此,哪怕內閣廢除,也隻是治標不治本的無用功。”
朱棣聽後微微頷首,感覺心中的負罪感減弱許多。
但他迷茫了。
朱棣發現此次恩科哪怕解決了朝中程朱理學的問題,但內閣還是無法避免。
畢竟,宰相製度在洪武一朝被取消了。
既然如此,在海量的政務麵前,皇帝一個人絕對忙不過來。
最終還是需要一個機構,用來協助皇帝。
這不就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問題,文官集團限製皇權與勳貴武將勾結牟利?
朱棣越想眉頭皺的越緊,難道大明要恢複宰相製度?
……
唉!
無解啊!
朱棣餘光瞥見了陳兄弟,他當即一拍大腿。
心思放在亡國上,真是亂了心神。
之前與陳兄弟身份沒有攤牌,問國家政事的時候,還需扯東扯西。
現在好了,身份透明,有難題直接問陳兄弟不就好了?!
“陳兄弟,解決文官集團這種弊端,你就告訴我接下來應該怎麽做吧,我都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