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番外二十四:回京城的路上,北疆王出生

字數:5689   加入書籤

A+A-


    宋謹央在北疆幹得熱火朝天。
    素秋卻愁得頭發都要白了。
    一步不錯地緊緊跟著她。
    “殿下,您就算不為自己想,也得為小殿下想一想。”
    “我正是為他想,才這麽拚!你想啊,他出生就是北疆王,多牛掰。”
    素秋一聽,傻眼了!
    還能這麽算?
    行吧,拚了!
    她拿出看家本事,替繁忙的宋謹央調理身體。
    宋謹央還是累倒了。
    在祭天時,眾目睽睽之下累暈在崔尋鶴懷裏。
    崔尋鶴大驚,迅速將人抱起,回了府。
    一時間,整個北疆風聲鶴唳。
    百官、百姓緊張得連呼吸都急促了。
    “殿下不會有事吧?”
    “天神保佑殿下,萬事吉祥。”
    “殿下是為了咱們累倒的。”
    “今年冬天,咱們有吃有喝,不曾挨餓受凍,全是殿下的功勞。”
    “從此,我就是殿下的人!殿下指哪打哪,她叫往東,我絕不往西。”
    “還有我!”
    ……
    宋謹央這一暈,反而征服了人們的心。
    京城收到消息的時候,太子望著漫天飛雪,神色複雜。
    大公主,果有收服人心的本事。
    老天爺啊!
    既生瑜,何生亮?
    宋謹央醒來後,崔尋鶴再不允她外出。
    “要去也得等雪消融。”
    宋謹央無奈,隻得做些旁的事。
    重新丈量北疆地貌時,他們發現了一個暖穀。
    這個暖穀在懸崖底部,四周全是高山。
    外麵冰封,裏麵春暖花開景色怡人。
    宋謹央得知後,大喜過望。
    “尋鶴,這裏的氣候如同江南,若種上水稻,肯定能豐收。如此,邊關若有戰事,糧草便能自給自足。”
    上官燕腦子有些跟不上。
    眉頭蹙得死緊。
    在北疆種水稻,這算怎麽回事?
    他傻傻地問:“殿下,北疆缺水,怎麽能種水稻?”
    宋謹央笑著看他,“傳臚讀書讀傻了吧?”
    “?”
    “四周全是雪山,你說有沒有水?”
    上官燕“啊”了一聲,拍了拍自己的額頭。
    果然傻得可以。
    素秋徹底懵了。
    人人說一孕傻三年。
    殿下非但不傻,腦子更活了。
    這肚子裏懷的估計是神仙,帶給娘親許多靈氣。
    宋謹央親自設計。
    她將暖穀劃分成十個區域。
    分別種上十種穀類。
    靠近穀心,溫度最高的那些田地,就種水稻。
    越往邊上,就種耐寒的東西。
    最外圍挖出深深的溝壑,用來屯雪。
    雪化開後,就沿著細支的溝壑,一點點向裏灌溉,最後來到水稻田。
    而最中間的穀心。
    宋謹央設計了一座島嶼。
    一座與世隔絕的島嶼。
    四周化雪為湖。
    水下暗柱、機關無數,輕易接近不了,更別談登島。
    島上麵積百頃。
    要建屋宇、圍農場,種植蔬菜、花卉,甚至有牧場,裏麵綠草肥美。
    “養幾隻小羊、小兔,孩子們在裏麵奔跑、嬉笑,太快樂了。”
    宋謹央一臉向往。
    崔尋鶴寵溺地看著她:“殿下喜歡就好。”
    她興致勃勃地設計好一切。
    她告訴崔尋鶴,那是他們的世外桃源!
    也是孩子們最後的退路。
    在島嶼的地下,她重新挖出一條暗道,直通三山關外。
    崔尋鶴明白。
    宋謹央走的這條路,荊棘叢生,但他不怕,更不可能阻攔她。
    她天生就該站在山巔,俯瞰山下。
    人人以為,宋謹央在大公主府安胎。
    上官燕每日去大公主府稟報。
    實際上,宋謹央在暈倒的當日,便從暗道離開,駕著馬車直奔京城。
    北疆有上官燕、有無數忠心耿耿的官員。
    她,沒什麽不放心的。
    而今,最讓她擔憂的是父皇!
    長久沒有收到曹路的信件。
    她幾乎可以確定,父皇一定被軟禁了。
    她必須去解救。
    而且,貴在神速。
    “尋鶴,你不會怪我吧!我等不到孩子出生了。”
    “央央,你做的任何決定,我都支持。隻是,你定要護好自己。”
    “你放心,我會照顧好孩子。”
    “不,央央,我說的是你!你比孩子更重要!”
    宋謹央一邊流淚一邊笑。
    “有素秋在,我們肯定母子平安。”
    宋謹央辭別崔尋鶴,隻身踏上回京之路。
    崔尋鶴不能離開北疆。
    他在,人們便不會懷疑宋謹央的動向。
    他們倆必須分開,才能打好這一仗。
    不僅是他,金文文、素香、素馨,都被她留下。
    身邊隻有素秋和幾個麵生的丫頭。
    剛剛坐上馬車,宋謹央便想到了前世。
    前世的她,形單影隻地奔赴南嶺,身邊隻有一個劉嬤嬤。
    如今,她低下頭,露出慈愛的笑靨,輕輕地撫著肚子。
    有他相伴,今生比過前世太多太多!!!
    路上本就難走,冰天雪地,速度極慢。
    又因為宋謹央身懷六甲,馬車夫更不敢駛得快。
    素秋更是每日耳提麵命,讓車夫穩住車速。
    宋謹央卻忍不住了。
    她拉住素秋的手,語氣凝重地開口。
    “素秋,時局不等人,我必須快馬加鞭趕出京城。如果孩子注定產在路上,那早些和晚些又有什麽分別?”
    素秋頓感心疼。
    見宋謹央到這個時候,還一心記掛大乾、念著皇上,她含淚點了點頭,去吩咐馬車夫加快速度。
    果然,一提速,原本一日的路途,半日就抵達。
    在天黑前,一行人住進了農家。
    農家老婦人見到大著肚子的婦人,這個時節還在外奔波,立刻同情得不得了。
    把主屋讓出來,自己則去灶房隨意搭個鋪。
    “夫人放心!灶房留著小火,暖和著呢,您隻管歇著,我一會兒給您燒熱水,再送兩個窩頭。”
    素秋連連道謝。
    老婦人搖搖手,“往年此時,哪有窩頭吃,能有口樹皮湯就算不錯了。你們啊,沾了大公主的光。她來了北疆,這日子才算有了盼頭。”
    老婦人一邊說,一邊往邊土台子上的油燈裏添了些油。
    素秋詫異。
    “老太太,你給誰點長明燈?”
    “哎喲,呸呸呸,可不能胡言亂語。我這是長生牌位,給咱們大公主供的,天神保佑她萬事如意,健健康康的。”
    素秋跟著“呸呸呸”了幾聲,老婦人這才滿意地離開。
    聽到老婦人的話,宋謹央眼裏閃著淚花。
    善緣,回到了她的身上。
    隔日清晨,啟明星亮起,一道“哇哇”啼哭的聲音響起。
    北疆王,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