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讀聖賢書的,未必是聖賢

字數:4513   加入書籤

A+A-


    每期都對比著來,大家心裏都有杆秤,誰是什麽樣的,自然會有定論的。
    你不是想要名聲嘛,我給你了啊。
    你的生平我都給你介紹得很詳細,你 做過的好事兒我是一件不落,全都寫出來了。
    隻不過嘛,這個好事兒對你來說是好事兒,對百姓來說,那可就未必了。
    好像有些人,他們提出了很多建議,他們覺得很好啊,我都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啊。
    但是在百姓看來,就完全不是那麽回事兒了。
    有些人建議幹脆早點兒結婚,這樣不說能早點兒生孩子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怎麽養活孩子啊。
    總不能都扔給父母吧。
    父母也有事兒做的啊,沒到退休年齡呢,還要上班呢。
    而且小朋友也是要花錢的啊,錢哪裏來?
    這年頭,二三十了沒存款的都一大堆呢。有些人甚至每個月都要還信用卡呢。
    讓二十啷當歲的小年輕自己養孩子,沒那個實力的好吧。
    還有離譜的,竟然想取消抗小日子的宣傳。如果說上麵那個是蠢這個就是純純的壞了。
    還有什麽品茶合法化,限製外賣小哥電動車速度,取消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將人民幣改為中華元。廢除簡體字。增設中小學生春秋假期。
    一個比一個離譜。
    最後這個最搞笑,中小學生本來就有寒暑假,其實就是夏冬假。
    再加個春秋假,好嘛,一年上四個月學就夠了。
    春夏交際上一個月,夏秋交際上一個月,秋冬交際上一個月,冬春交際再上一個月。
    學生如果不自己花錢去上課外輔導班的話,光學個加減乘除估計都要兩三年。
    等到十八歲了,二元一次方程都不知道學會了沒有呢。
    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都能有人提出這麽多不靠譜的建議。
    大明這種消息閉塞的封建王朝,可想而知,那些一心隻讀聖賢書的讀書人能幹出什麽事兒了。
    就該把他們洋洋得意的成就放出來,讓天下人都品鑒一番。
    不是愛惜羽毛,喜歡好名聲嘛,給你了,你要不要啊。
    不過也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文人不把百姓當人,他們的聲音根本不需要聽。
    每年都有人被罵傻逼,傻逼還是層出不窮,這玩意兒根本就斷絕不了。
    朱吾適倒不是非要 弄死他們,他就是想把那些沽名釣譽的人揪出來。
    讓天下人都知道,並不是說讀過聖賢書的就一定是好人,聰明人。
    順便還能提高科研人員的社會地位。
    袁爺爺研究了一輩子水稻,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就這都有人黑他呢。
    在大明,搞科研更是沒什麽地位可言。
    這對於立誌要建立不朽王朝的大明來說,可不是好現象。
    雖然朱吾適從現代帶來了很多先進的科技。
    但是吧,理論知識再牛逼,也是需要人去實現的。
    而且這些知識又不是不會外泄。
    就算再怎麽嚴防死守,也很難保證不外泄的。
    時間長了大明怎麽保證自己處於領先地位呢,還是要靠一代一代不停地鑽研。
    如果社會地位太低,甚至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誰願意幹這個工作呢。
    朱吾適要把一種思想慢慢地根植進每一個的腦子裏。
    那就是,為國家,為社會,為百姓做出了貢獻的,才應該被尊重。
    讀過聖賢書,不代表他就是聖賢。
    當官,也不代表他就應該被尊重。
    如果這個官當得不好,照樣應該被丟臭雞蛋。
    這個報紙辦起來,肯定會有很多文人討厭。
    但同時又能激勵一批真正的有誌之士。
    隻要你真的牛逼,你的名聲真的會傳遍大明的。
    像海瑞這種人,就算沒有朱吾適,他的名聲也很大,甚至名垂青史了。
    但是太慢了啊。
    如果一個人剛做了一件好事兒,馬上就能名揚天下,那他會怎麽想。
    就跟那些見義勇為的人一樣,上了新聞後,記者問他以後見到這樣的事兒還會不會做,他們的回答都是還會。
    如果不上新聞,他們肯定也還會做,做好事兒也不是為了上新聞的。
    但是當你做了一件好事兒,被人知道了,大家都誇讚你,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啊。
    無名英雄很牛逼,但是英雄還是應該被記住的。
    所以這個報紙還是很有必要辦的。
    就叫人物周刊,每期三個人物。
    一個官員,一個工匠或者農民,還有一個青年才俊。
    官員的話,就是把他的生平寫出來,好的壞的,都寫。
    工匠或者農民,就寫他們做出的貢獻,當然了如果幹過壞事兒,也寫上。
    青年才俊嘛,就搞個類似玄幻仙俠小說裏的那種天榜地榜的東西。
    但是排名不分先後,隻介紹青年才俊。
    過早得讓他們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裏,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
    如果他們能頂住壓力,耐得住寂寞,未來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如果頂不住壓力,或者過早出名就被迷了眼,這種心智不堅定的,廢了也就廢了。朱吾適也不覺得有什麽好可惜的。
    畢竟真等到當了官,麵對的誘惑更多。
    年輕的時候守不住底線,以後就能守住了嗎?
    朱吾適見多了年輕時候能守住底線的,真有了權勢反而守不住的。
    他就沒見過那種年輕的時候貪財好色沒底線的,真等到當了官之後可以廉潔奉公,為民請命的人。
    所以說,對那些能夠上報紙的青年才俊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至於信息來源,錦衣衛這個情報部門如今已經滲透進了大明的方方麵麵。
    有朱元璋的財力支持,錦衣衛的情報機構發展得非常迅速。
    這一世的錦衣衛,就是單純的情報機構,沒有任何的執法權。
    權力過重,不是什麽好事兒。
    回應天府的路上,朱吾適都在琢磨這些事兒。
    等回到應天府的時候,他 已經想得差不多了。
    首先就是搞報紙,這個是明麵上的事兒。
    其次就是促進消費,這個其實是有些難的。
    總不能讓朱元璋直接在朝堂上說。
    “朕知道你們有錢,有些人還非常有錢,但是你們不敢花,其實你們不用怕,放心大膽地花,我不會拿你們怎麽樣的。”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