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歹毒的朱吾適
字數:4366 加入書籤
全靠自己搞建設還是太慢了,必須要拉人進場。
讓有錢人接觸一下新型產業,別總是盯著那一畝三分地。
還有一點也很關鍵,那就是培養土木工程類人才。
搞房產開發,自然需要農民工,需要建築師。
這個產業火了,人才才會湧現。
以後大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需要的基建人才是很多的,目前就可以開始培養了。
如果什麽都靠朝廷來弄,那要什麽時候才能發展得起來啊。
無數的曆史擺在那裏,利益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驅動力。
每一項發明,都是因為有利可圖,才得以推廣開來的。
要想讓大明更加快速地發展,就要讓大部分人都有利可圖。
百姓想要吃飽穿暖,商人想要盡可能多地賺錢。
這些利益跟大明的利益其實是一致的。
百姓要吃飽穿暖,自然會積極主動種植高產作物。
商人想要賺錢,就要推動大明的經濟發展。
目前來看,對大明沒什麽推動作用的,好像也就是地主階級了。
當然皇親國戚,勳貴二代也算一個。
但是大明剛建國不久,他們的危害還不太體現得出來,想要讓他們以後對大明造不成太大的危害,其實也很簡單,朱元璋一句話的事兒。
簡單概括就是,取消世襲製,或者待遇降級,而且還要降得厲害點兒。
尤其是皇親國戚,啥也不幹,待遇還那麽好。
然後這些人就躲在家裏造小孩兒,他們的孩子還有好處拿。
孩子再生孩子,沒有窮盡了。
朱吾適有個好辦法,不過他還沒好意思跟朱元璋說。
就算說了,朱元璋大概率也是不會同意的。
這個方法其實還挺惡心的。
就拿老二舉例,他是朱元璋的親兒子,是王爺。假如朱元璋賞賜了他一萬畝地,一萬兩白銀。
等他死後,他兒子就要比他低一個等級。
既然低了一個等級,那他就沒資格拿這一萬畝地,一萬兩白銀了。
以他的地位,隻能拿五千畝地,五千兩白銀。
所以他需要還給朝廷五千畝地,五千兩白銀。
換個說法就是,朝廷建國的時候,給所有的皇親國戚一筆錢,然後他們用這筆錢幹啥都行。
如果他們沒有對朝廷做出什麽貢獻的話。往後朝廷不僅不會再賞賜他了,每一代的家主死後,還得還朝廷一部分錢。
如此一來,幾百年後,大部分不爭氣的皇親國戚就成了平民了。
這其實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激勵。
還是拿老二舉例子,他是朱元璋的親兒子,如果靠著這個身份,手裏又有本錢,還賺不到錢的話,那他的後代窮也是應該。
但凡他不憨不傻不懶不揮霍無度,都不至於賺不到錢啊。
這個方法其實挺好的,但是朱吾適相信,朱元璋肯定是不樂意的。
而且朱吾適也相信,幾十上百年後,肯定會有很多皇親國戚破產。
所以朱吾適又完善了一下這個方法。
還是拿老二舉例子,假如朱元璋給了他一萬畝地,一萬兩白銀。
他生了十個兒子,在他死之前,或者死後,朝廷要核算他的財產。
然後把這些財產分給十個兒子,大兒子可以多分一點,畢竟他是老二這一脈的家主。
如果大兒子分到的財產不足五千畝地,五千兩白銀,朝廷給他補齊。
這樣一來,就算朱元璋所有的後代都不爭氣。起碼可以保證朱元璋每個兒子家主一脈不至於餓死。
又或者幹脆不給賞賜,隻負責將他們養到成年,成年以後都讓他們自力更生去。
說是自力更生,其實每個人可以給他們點兒創業基金。如果有本事,自然餓不著。
如果實在是活不下去的廢物,可以申請朝廷救濟。
朝廷幹脆搞個監獄,把這些廢物皇親國戚圈養起來,管吃管住讓他們在監獄裏學手藝。
等到手藝學成了,想要出去找工作的,再把他們放出來。
要是實在不想出去的,就讓他們在監獄裏繼續踩縫紉機吧,都是免費的勞動力,多好啊。
朱吾適就不信了,用這樣的方法還能養出一堆蛀蟲。
真要是這麽搞的話,大明的皇親國戚將會成為有史以來最慘的皇親國戚。
不過出人才的幾率也是最大的。
畢竟他們從小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出去以後又頂著皇親國戚的名頭,富豪不敢保證,小康生活其實真的不算難。
朱元璋就是對子孫後代太好了,給的條件太優渥,才導致皇親國戚成了大明滅亡的推手之一。
朱元璋自己也一直在想該怎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朱吾適想著工程的事兒,結果就想到了皇親國戚待遇問題上了。
於是他幹脆找了個地方坐下,跟朱元璋說了說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聽完他的想法,臉都綠了。
“賢弟,咱對你還不錯吧,你為啥這麽恨咱的子孫後代啊?”
“老朱,你這話就有點兒沒道理了吧,我可是一心為了大明啊。
你的子孫後代一兩百年後對大明造成了多大的危害,你自己又不是沒看到。我這是為你,為大明排憂解難啊,你不感謝我也就算了,咋還說我要還你的後代呢。”
朱元璋啞口無言。道理是這麽個道理,但是他咋就那麽不開心呢。
雖然他老朱家的不孝子孫是多了點兒,也確實是拖累了大明。
但是說到底,那也是他老朱家的人啊,還放到監獄裏圈養起來,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
“賢弟啊,咱肯定會降低後代的待遇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你想的這些方法也太激進了點兒,容咱想想吧,這個事兒不急。”
現在確實不急,朱元璋再能生,也就幾十個後代。
一時半會兒的還造不成什麽影響。
“隨你吧,你自己想清楚就行,我反正是無所謂的。”
朱元璋不想再跟他說這個問題了,說起來就蛋疼。
“咱還是繼續說杭州新城的事兒吧。”
朱吾適也就是發散了一下思維,想到這個事兒了就跟朱元璋說一下,並不是要讓他現在就解決這個問題。
說到底,這個其實算朱元璋的家事。
大明是他創建的,孩子都是他生的。
如果他寧願大明以後亡國,也要給自己的子孫最好的待遇,那別人也無話可說。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