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字數:4998   加入書籤

A+A-


    鐵匠帶徒弟,最煩的其實就是講理論知識了。
    就跟家長輔導小朋友寫作業一樣。
    2+3=5.
    別問我為啥等於5,它就是等於5啊,這玩意兒我真的懶得講啊。
    如果徒弟的理論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師父隻需要在旁邊時不時指點一下就行了。
    師父教的也省心,徒弟也不至於被打擊自信心。
    看似要多學兩年的理論知識,實際是省了很多的事兒。
    畢竟理論知識一個老師可以帶幾十個學生呢。
    老帶新一個老人最多也就帶三五個甚至一兩個學徒,多了根本就顧不過來。
    一個鐵匠帶完全沒有基礎的徒弟,一輩子可能也就能帶出來十個八個。
    但是如果是有基礎的,一年起碼能帶出好幾個。
    要是理論知識背得滾瓜爛熟了,實踐幾年還是不行,那就改行吧,太愚鈍了。
    這已經是朱吾適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具體到每個專業,又不一樣。
    鐵匠可以這麽幹,木匠也可以。
    但是會計就不行了。
    會計得先學數學。
    朱吾適準備先招一批大明本土數學學得不錯的人。
    然後讓解縉他爹去給這些人上課,教他們現代數學和物理。
    這些人畢竟有基礎,也都是成年人了,教個一年,然後讓他們去教小學初中數學物理,肯定是沒什麽問題的。
    等到基礎打好了,再找一些大明資深會計去給學生們上上專業課就行。
    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嘛。
    不僅會計要學,其他學生也要學。
    所以細分一下,兩年的理論課,第一年就學數理化。
    第二年分專業,然後學專業知識。
    第三年上實踐課。
    時間確實有些緊迫,但是朱吾適也沒辦法啊。
    職業技術學校招的學生都是十幾歲的人了,真的沒有時間讓他們慢慢打基礎。
    倒是小學可以慢慢學。
    這些問題,朱吾適想了整整一天才想好。
    真是太難了,他自己不是學霸,更不是老師,卻要操校長,甚至教育局的心,真的太難了。
    想明白之後,朱吾適開始行動了。
    一大早吃完飯,朱吾適騎著摩托車就去了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
    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老師和教材的問題。
    畢竟資金已經籌集到了,隻要有錢,建個學校真的不難。
    接到通知的老六早就帶著解縉父子三人在門口等著了。
    “叔父!”
    “師父!”
    “王爺!”
    見麵自然是免不了一陣寒暄的。
    “行了,說正事兒啊,我今天過來,就是為了職業技術學校的事兒,你們也知道,咱們大明現在太缺人才了。”
    朱吾適的話瞬間就引起了四人的共鳴。
    他們四個都是從小就讀書學習的,本身也還算有天賦。
    最近幾年又學習了來自現代的各種知識。
    甚至還實踐過。
    所以這四人都算是人才了。
    作為人才,他們最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了。
    也知道大明如今是多麽的缺人才。
    就說搞蒸汽火車的時候。
    他們四個徹夜研究,圖紙做好了。
    但是打造總不能也靠著他們四個自己上吧。
    然後就出問題了,就算是老師傅老鐵匠。
    做出來的零件也經常的不合格,大部分都是參數不達標。
    因為這些人不會用尺子。
    蒸汽火車看著挺粗糙的,實際上每個零件的精密度都是有嚴格要求的。
    四人隻能抽空教老鐵匠如何用現代的尺子,以及如何測量計算麵積啊,體積啊什麽的。
    這玩意兒就是基礎,應該是成為正式工匠之前就學會的,然而那些幹了大半輩子的老工匠都不會。
    也不是不會,主要是精度不夠高。具體工作當中就容易出現偏差。
    差之毫厘謬之千裏啊。
    也怪不得工匠們,古代讀書貴啊,工匠又不是什麽有錢的職業,基本上都是老帶新,全憑經驗,誰有機會係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啊。
    現代科技恰恰要求的就是高精度。
    所以說推廣數理化已經刻不容緩了。
    對於朱吾適的建議,四人都覺得很不錯,可以搞。
    就是解縉的父親和大哥不是很開心。
    他倆現在沉迷科學無法自拔。
    朱吾適讓他們去當老師,就耽誤了他們搞科研的時間,這一點兩人不是很滿意。
    科學的美,隻要沉進去了,那就是無法自拔。
    不過兩人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人。
    而且兩人還很有自知之明。
    相比解縉,他倆的智商隻能說一般,搞科研全憑一腔熱血,以及來自現代的知識。
    而且教育出更多的人才,確實比他倆埋頭搞科研要重要得多。
    說句很紮心的話,搞科研有沒有他倆,其實區別不大。
    但是教育這方麵他倆就是不可或缺的。
    解縉雖然聰明,但是他年紀太小,不適合當老師。
    解縉他爹不僅歲數大,之前也一直在老家當老師,教的還是四書五經這種東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讓他去給大明的讀書人上課,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朱吾適想要短時間內出成績,解縉他爹一個人肯定是忙不過來的。
    所以解縉他哥也去當老師,兩人互相幫助,教學進度才更快。
    去哪兒招老師,這個也很簡單,直接貼個告示就是了。
    應天府的讀書人很多的。
    大部分都是鬱鬱不得誌的。
    要麽就是當個芝麻綠豆大的官兒,每個月碎銀幾兩勉強度日。
    要麽就是靠著給別人寫寫書信,或者去商鋪當個賬房,勉強度日。
    畢竟大明已經很久沒有科舉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靜下心來在家苦讀,等待開科舉的那天,然後一舉成名天下知,一日看盡長安花。
    尤其是朱吾適來了大明之後,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更是有很多讀書人坐不住了。
    讀書人也要吃飯的,不是所有讀書人家庭都很富裕,可以一直養著他們的。
    朱吾適的到來,讓商人獲利的同時,那是實打實增加了就業 崗位的。
    一部分家庭條件不太行的讀書人,隻能跑去賺錢了。
    而讀書人一向都是受人青睞的。
    如果一個讀過書的和一個沒讀過書的同時去應聘一個工作,除非這個工作是純粹的體力活。
    不然的話讀書人獲得這個崗位的幾率就是要大很多。
    雖然不得不出來打工,養家糊口。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