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平衡之道

字數:4311   加入書籤

A+A-


    既然自己想不到好的辦法,那就請教別人唄,偏偏他還不能跟大明土著商量。
    光跟朱標商量,也沒商量出什麽有用的東西。
    朱標也不敢大刀闊斧地改革。
    朱吾適這個現代人,雖然腦子不一定多聰明,但是想問題的角度跟大明土著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朱吾適坐在龍椅上,組織了一下語言。
    “我是這麽想的,首先呢,傳統科舉製度肯定是要改革的,但是不能改得太狠,不然讀書人接受不了,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改革的話,減少四書五經的比重,增加考生實際治理能力。
    例如財政管理,水利工程,軍事戰略以及農業。
    反正大明已經很久沒有科舉了,幹脆早點兒把這個消息傳出去,讓誌在科舉的讀書人從現在就開始改變。
    這個影響應該不算大,畢竟四書五經又不是廢棄了。
    而且考核考生的治理能力名正言順,誰也挑不出理。
    這個改革段時間內效果不算大,但是長期來看的話,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隻要推行個幾十年,大明以後能通過科舉考試的人,起碼在治理地方上比現在的讀書人要強得多的。”
    這一點朱元璋也想過,確實是個好辦法,而且是個比較溫和的好辦法。不過是個長期工作。
    大明初立,科舉跟前朝有點兒改變很正常啊,誰也說不出什麽。
    如果幾十上百年以後再改革,還真不好改了。就現在最合適。
    “賢弟,你繼續說。”
    朱元璋給朱吾適倒了杯茶,期待他後麵能有什麽更好的辦法。
    “科舉改革簡單,如何防止文官一家獨大,這才是重點。”
    朱元璋深以為然,他看史書,大明中後期,自己的子孫明明是皇帝,活得卻是一個比一個憋屈。
    甚至都不得不扶持閹人跟文官對抗了。
    看史書的時候,朱元璋都得帶著足球或者籃球。
    看到氣憤的地方,就踢兩腳或者拍兩下,不然心裏太難受,總想摔東西。
    “賢弟啊,這個咱也想過,甚至都問過那個什麽ds。咱看手機上說得就挺好的,就是不知道具體實施的話怎麽樣。”
    朱吾適一口茶水直接噴了出來。
    他是真的沒想到,朱元璋都會用ds了。
    他自己總是住在天上人間,那裏沒有網,自然也不能玩兒手機。
    朱元璋比他方便,皇宮是有ifi的,朱元璋每天都會抽空去玩兒會兒手機。
    “既然你都會用ds了,那還問我幹啥啊。”
    朱吾適不覺得自己能比ds更有辦法,人家可是ai,有大數據做支持的,自己隻有個不算特別聰明的腦袋,比不過ai啊。
    “賢弟此言差矣,我看那個ds,多少還是有些呆板的,具體事物還是要具體分析的,它又沒有來過咱大明,對大明不了解,想到的辦法未必就全都合適嘛。所以還得賢弟你來啊。”
    “沒想到你老朱也會拍馬屁了,行吧,那我就說說我的想法。
    要想防止文官集團一家獨大,首先就是要給他們製造對手出來。
    外部的對手,自然是勳貴了。
    如果文官集團政治軍事一把抓了,皇帝說話跟放屁也沒什麽區別了吧。
    當皇帝的,最好是先把軍事抓在手裏,文人隻有筆杆子,關鍵時刻還能以力破局。
    當然了,這個是下策,最好是讓文官武官分庭抗禮,起碼對文官也是一種約束。
    反正就是增加一些武將的地位,讓他們可以跟文官抗衡。
    而且還是那種幾百年後依舊能抗衡文官的地位。
    而不是沒有了戰爭武將就不重要了,沒有話語權了。
    這個我還沒想到好辦法。
    另外就是給文官內部製造對立,防止他們鐵板一塊。
    首先就是出身問題,傳統讀書人出身很固定,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書香門第,極少部分出身寒門。就算是出身寒門,一般也會拜師什麽的,最後大家還是自己人。
    我現在主要想的就是這方麵的事。
    目前來說,我的想法是,士農工商都可以當官。
    這些階級天然就不是一路人,他們同朝為官,肯定是有不同的政治訴求,那就必然做不到鐵板一塊。”
    朱元璋稍微一思考,就明白了朱吾適的意思。
    人性是不可逆的,現在的讀書人是既得利益者,貿然動他們的利益,反彈太厲害了,大明不一定承受得住。
    所以科舉改革不能太冒進。
    限製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找一個對手。
    就像自己,因為有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在旁邊虎視眈眈,所以一刻都不敢鬆懈。
    因為要靠著手下的人打仗,所以對手下也非常的優待。
    很多時候喝多了甚至跟將領們稱兄道弟的。
    可是等到敵人被消滅了,誰還敢跟自己稱兄道弟的。
    隻要不讓文官一家獨大,他們就不敢做得太過分。
    作為皇帝,就可以起到居中調節的作用。
    “沒想到賢弟你還深諳平衡之道啊。”
    朱吾適毫不在意地擺擺手。
    “多看點兒電視劇小說啥的,是個人都知道了。
    最能製衡文官的,那自然就是武將了。
    但是有個最大的問題,如果不解決,那武將也製衡不了文官多久。
    就是武將地位的降低。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打仗的時候,文官的作用沒有武將大,所以武將的地位往往比文官要高。
    可是等到沒有敵人了,國家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武將的作用大大降低,文官的地位開始凸顯。
    大宋武將地位低,嶽飛那樣的大元帥在朝堂上都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大明如果不能吸取教訓,未來必然會重蹈覆轍的。
    和平年代,武將地位下降是必然的,那麽想要製衡文官,就不能全靠武將了。
    首先是製度上,監察百官的部門必然要有,還不能隻有一個。
    禦史大夫監察百官,但是禦史也是文官,說不定就會沆瀣一氣,所以錦衣衛肯定是不能沒有的。
    要我說幹脆成立一個單獨的部門,盡量用一些沒有背景的人。
    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接受對官員的舉報,然後負責調查。
    至於誰來舉報,肯定不能光指望百姓,這個時候錦衣衛就派上用場了。”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