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分攤權力
字數:4498 加入書籤
朱吾適的想法很簡單,錦衣衛在暗,平時就負責到處收集情報。
哪個官員貪汙了,哪個官員草菅人命了。
然後這些情報匯總一下,一份送給皇帝,一份就送到新成立的這個部門。
這個新成立的部門在明,負責去調查,搜集證據,確定罪行,就跟現代的紀委一樣。
想要讓百姓直接去舉報,其實不是特別的現實。
自古民不與官鬥,尤其是封建社會,有幾個百姓真的敢舉報當官的呢。
那就借著錦衣衛的手舉報。
錦衣衛不需要有證據,隻要聽說哪個地方的官員有問題,都可以匯總一下,送到紀委。
然後紀委再去調查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自然是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了。
這樣的話,兩個獨立的部門,一個負責搜集信息,一個負責核實信息,還能避免濫用職權的事兒發生。
畢竟是人就有私心。
這個事兒其實朱元璋也不是不懂,禦史的職責就是風聞奏事。
隻不過禦史是官員,他們彈劾的也是官員,這裏麵沒有政治鬥爭存在就有鬼了。
錦衣衛就不同了,錦衣衛可不是正兒八經的文官,文官也看不上錦衣衛。
讓他們風聞奏事反而更加公正。
就算不公正,負責去調查的也不是錦衣衛,錦衣衛搜集的信息是否是真的,一查就知道了。
錦衣衛,紀委,再加上禦史,三管齊下,就不信文官還能那麽猖獗。
但是這也有個問題,紀委現在沒法兒成立。
因為之前一直都是舉薦製度,新上任的官員都是之前的官員舉薦的,都是一夥兒的,怎麽可能查得清楚呢。
所以問題又繞回來了。
如何弄一批跟傳統讀書人不是一路人的官員。
按照傳統的科舉製度,選出來的官員必然還是那些人,時間長了,文官集團還是一路貨色。
如果不從根本對大明現有的社會結構做出改變,那照樣是沒什麽卵用的。
所謂社會結構的改變,就是模糊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
讀書人依舊可以是受人尊敬的,但是他們不應該跟其他階層差距太大。
如何拉近四個階層的差距,很簡單,農工商階層也有機會當官。
這樣的話差距就沒有那麽大了。
但是讓農工商參加科舉也是不現實的。
首先競爭不過讀書人,畢竟人家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底蘊深厚。
其次,讀書人不樂意,要知道大明掌控話語權的可是讀書人。
常言道書生造反,十年不成。
書生雖然在造反方麵不是好手,但是論對國家的破壞力,他們是首屈一指的。
這就是朱吾適為什麽要搞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技術學院的任務就是培養各個行業的人才,但是這些人才培養出來怎麽用,還要看你的。”
朱元璋 不解地說道。
“看咱的?那咱該怎麽做?”
朱吾適喝了一口茶喝。
“你不是不喜歡手下的權利太重嘛,幹脆在六部之外再多成立幾個部門。
或者說,把六部的權利再細分一下。
例如修路,咱們已經可以修出水泥路了,未來鐵路也會越來越多。
這些東西交給誰?工部嗎?工部那些老頭子懂水泥路?懂鐵路?
你可以直接在工部分出一個交通運輸部,負責海陸空的交通規劃和運輸。
還有經濟發展,戶部肯定有這方麵的人才。
但是大明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變化了。
最起碼外貿方麵,戶部就不是特別懂吧,畢竟是新興的經濟體係。
所以你可以在戶部成立一個商務部,專門負責大明的商業行為。
大明以前的輿論都掌握在讀書人手裏。
你可以在禮部再搞一個宣傳部,這個部分就負責宣傳思想。
這個思想自然是忠君愛國了。
你想要人才,不想要隻會讀四書五經的書呆子,那就要對天下讀書人進行管理。
再搞個教育部,你缺哪方麵的人才了,想讓年輕的讀書人學習哪方麵的知識了,就讓教育部負責。
這樣的話,不僅可以分攤六部的權力,還能多出一些崗位給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
例如水利部,專門負責在大明興修水利,建造堤壩。
這些都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的,傳統讀書人不會啊,那怎麽辦呢。
水利部招收一些這方麵的人才不過分吧,讀書人也不能有什麽意見吧。
誰有意見,就讓他去幹,幹不好滅他九族。
時間長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學生們滲透進各個部門,不也是對傳統讀書人的一種製約嘛。
畢竟讀書人大概是不屑於讓他們的後代去職業技術學院上學的。”
朱吾適這個主意可太合朱元璋的心意了。
他為什麽弄死胡惟庸,不就是嫌棄胡惟庸的權力太大了嘛。
大明幾乎所有的事兒都要管,幾乎相當於是小皇帝了。
宰相這個職位沒有了,宰相的權力其實是分攤到了六部和朱元璋手裏。
如果能夠把六部尚書的權力再分攤一些出去,朱元璋覺得也未嚐不可啊。
朱吾適倒是不覺得非要分攤權力。
但是大明的權力不能全落在同一類人手裏。
目前的六部尚書,其實就是同一類人。
就算有出身寒門的,他們現在也早就不是寒門的,屁股決定腦袋,既然不是寒門了,還能為寒門著想嗎。
如果六部尚書裏麵出幾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那六部之間肯定就不可能沆瀣一氣。
就像是學院派跟實踐派之間一樣,天然的理念不同。
朱吾適繼續說道。
“這個事兒還必須得你做,畢竟你夠強勢,夠暴躁,大家都習慣了。
如果等到老大朱標即位,再想要改革,必然是困難重重的。
這個我不說你應該也懂的。”
朱元璋跟文官打交道這麽久了,可太懂他們的尿性了。
別看文官現在很老實,那是因為他們害怕,怕朱元璋弄死他們。
朱元璋弄死的文官還少啊,什麽李善長,胡惟庸的,哪個不是權勢滔天。
結果呢,李善長隻能去養老,胡惟庸更是腦袋都不保了。
如果等到朱標即位,想要對六部進行改革,就像朱吾適說的,太難了。
“賢弟,一會兒留下來吃飯,咱們再商量一下細節。”
喜歡我家床底通大明請大家收藏:()我家床底通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