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他鄉遇故知
字數:3701 加入書籤
張平安是在藏書樓訓話時才無意中看到陳剪秋的。
當時一眼掃過去隻是感覺好像很眼熟,隨後才反應過來是誰,之後便立馬停下腳步再多看了幾遍,卻仍然有些不那麽確定。
直到詢問了藏書樓值班的人,籍貫,姓名,年齡都對得上,才確定九成九是陳剪秋沒錯了!
實在不能怪張平安不敢置信,實在是陳剪秋經過海上的變故,被海盜囚禁了不少日子,再加上最近長時間的顛沛流離,整個人早已瘦脫相了,也憔悴了不少。
和從前相比差距太大了。
望著遠處正在磕頭行禮的瘦骨伶仃的雜役,很難將他和昔日那個鍾靈敏秀的少年郎聯想到一起!
一看就吃了不少苦!
張平安十分觸動,喉頭哽了哽。
此時縣學的一行人還跟在張平安身後,跟著一同駐足,動靜不小,引得陳剪秋和吳胖子等一眾雜役也忍不住悄悄抬頭看過來。
這一看,兩人目光不經意間在空中對上,陳剪秋也愣了,隨後睜大了眼睛,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剪秋,好久不見了!”張平安走上前溫聲道,順手將人扶起來站好。
陳剪秋站起身後愣了愣,才有些不確定道:“平安?”
“大膽,怎可直呼縣太爺名諱!”藏書樓值班的人聽後連忙嗬斥道,不過語氣並不嚴厲,明顯是看出了兩人之間是舊識。
隻是怕陳剪秋不懂規矩衝撞了張平安自己要受連累,這才假模假樣的做個樣子罷了。
果然,張平安立刻擺手笑道:“諸位誤會了,這位乃是本官的故交好友,已經多年未見,沒想到今日竟在這兒重逢了!”
方子期察言觀色的功夫一流,一看就知道這人跟小舅子關係匪淺,於是立刻笑盈盈道:“嗬嗬,他鄉遇故知乃人生一大幸事,這是天大的緣分,正好也快到午時了,不如讓這位陳公子隨咱們一道去用午飯,咱們邊吃邊聊如何?大人也好和陳公子趁機敘敘舊!”
教瑜左右看看後,笑著附和道:“哈哈,這真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了,張大人的好友竟在我管轄的這一畝三分地上,我都沒發現,待會兒我自罰三杯!”
“剪秋,咱們走吧,先吃飯,有什麽話等飯後再說”,張平安勉強按捺住激動地心情笑著邀請道。
作為一縣父母官其實很多時候在外麵時刻得端著,以此保持一種官威和神秘感,張平安也很累,但是又不得不這樣做,不然底下有些人就敢蹬鼻子上臉。
陳剪秋還有些沉浸在重逢中沒反應過來,他實在是太震驚了!
激動過後眼圈也有些紅了,聽到要去吃飯,剛想應下,隨後又有些猶豫的看了看旁邊的人。
張平安立刻會意,邀請道:“旁邊這位可是你的朋友?不妨隨我們一道去用飯,曬書的活兒下午再幹也來得及。”
“草民吳有生拜見張大人”,吳胖子可比陳剪秋會來事的多,趕緊抓住機會刷存在感。
內心不禁狂喜,什麽叫絕處逢生,這就是啊!
簡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且看起來陳剪秋竟然和縣太爺關係很不錯的樣子,果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啊!
既然是好友,那縣太爺肯定要幫陳剪秋一把的,順便帶飛自己一把應該也不是難事,看來回家這事兒指日可待了!
陳剪秋接著便給雙方做了介紹,然後眾人一起去了縣學的食堂吃飯。
此食堂非彼食堂,和陳剪秋他們平時吃的都不在一個地兒。
是單獨在縣學偏院,緊挨著小花園處建的一處獨立的地方。
專門用來招待貴客的。
地方不大,但很雅致,布置得很精巧。
落座後便有人忍不住打聽陳剪秋的來曆。
尤其是藏書樓的那兩位秀才,心裏忐忑不已,生怕陳剪秋把他們倆貪墨了雜役們工錢的事情抖落出來。
其實陳剪秋是壓根就沒想到這一茬兒,雖說他們貪墨不對,但是起碼這份活兒能讓他在縣學混到兩頓飽飯吃,他已經很滿足了。
至於來曆,隻大概講了講自己是從郢州而來,出生杏林世家,人多嘴雜的,別的沒多說。
張平安不想陳剪秋被明裏暗裏打聽盤問,很快便把話題岔過去。
陳剪秋也暗暗鬆一口氣。
等吃完飯後,張平安關心的略詢問了陳剪秋的近況,大概心裏有了數,不由感慨造化弄人。
因為還有公務在身,不便久留,便低聲囑咐道:“我今日下午也在縣學,待會兒你下工的時候在藏書樓等我,我來找你,你坐我的馬車跟我回縣衙。”
說完看了看旁邊探頭探腦的吳胖子,道:“你的朋友我會安排人送去驛館歇息的,肯定比在縣學睡大通鋪強。”
“成!”陳剪秋點點頭應道,沒好意思說他們連縣學的大通鋪都沒混上,現在每天晚上住在城裏的破廟裏。
張平安走後,吳胖子才湊上前一把摟住陳剪秋的脖子,樂道:“行啊兄弟,真人不露相啊,沒想你在慈縣還認識人呢,兄弟的未來可就全靠你了!”
“我也沒想到”,陳剪秋不由搖搖頭喃喃道。
隨即振奮了下精神,無論如何,對於眼下的他來說,這算是件天大的好事了,有縣太爺做靠山,起碼謀份活計不難。
張平安此次來縣學巡視主要是為了縣學生源改製的問題。
在他看來現在慈縣的縣學基本已經是形同虛設了,都是些老油子在混日子,真正向學的人沒有幾個,極大的浪費了財政資源和教育資源。
讓人很看不過眼!
所以張平安準備對縣學製度進行改進,以後每三月考核一次,學問及格的繼續留下,不及格的則退學處理或者捐銀子留下,把多的這一部分錢作為獎勵發給學問好的學子。
對現有資源作出合理配置。
隻有這樣,才可能讓縣學慢慢發展起來,從為數不多的讀書人中挑出好的苗子培養,也有利於帶動縣學學習氛圍。
這個規定算是一舉兩得。
教瑜和夫子們想了想,除了麻煩些,好像也沒啥損失,便也沒反對。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