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是水生嗎?
字數:3323 加入書籤
農事官一行人第二天巡視完以後,隔天早上便出發去了下一個縣城。
澤縣上下把這幾十頭牲畜看得跟寶貝似的。
不但單獨搭了牲畜棚子,安排了人早晚輪班精細照料,每隔三五天還讓醫署的大夫過來給看看。
老大夫捋著胡子搖搖頭:“本來我是隻看人的,後來進了軍營做了軍醫後,不但給人看病,還要給馬兒看病,現在進了縣城醫署,更不堪,竟淪落到還要給豬給羊看,真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啊!”
念叨了幾次後,張平安忍不住眼皮抽了抽,開口道:“薑大夫,您老人家隻管安心把這些牲畜看好了,等秋收殺豬時,給您多分一塊後腿肉總行了吧?!”
“行嘞!包在老夫身上!不瞞大人你說,老夫祖上就是幹獸醫的,後來才慢慢在醫館坐堂,獸醫那是我們家的老本行啊”,老大夫深邃一笑,高聲應道。
張平安聞言笑著搖了搖頭,暗歎這老頭滑頭。
不過人倒是不壞,醫術也不賴,之前鄒平就是這老大夫救回來的。
有一點小心思不算什麽大毛病。
孟子曾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意思就是統治者必須要通過保民來維係政權合法性,給百姓希望。
說白了,就是百姓過日子有盼頭了,社會才會穩定,政權才能穩固。
隨著農田裏的農作物越長越好,城中又秩序井然。
餘下的百姓精神狀態明顯比最初時強太多,對縣衙和城中駐軍也都有了一定的信任感。
尤其張平安采取了分級別記分製這一舉措,每天各條街道負責人都會按分數從高到低給街道上的每個人排序,既是加強各人的榮辱感,秋收後也會按這個排序分糧食和肉,大大刺激了百姓們的勞作積極性。
對日子也有了盼頭!
一切都越來越好!
待到五月初時,田裏的莊稼已經有了半人高,長勢喜人。
此時,張平安卻突然收到了林俊輝從阜縣寄來的信件。
因路途不便,信上落款的時間還是二十天以前。
張平安打開信看完以後,一瞬間驚訝的眼睛都瞪大了,十分不可置信。
隻因林俊輝信上說,他在阜縣不遠處的近海攔截到了膠州吳家的商船,這艘商船原本是準備南下的。
這也就罷了,本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讓人驚訝的卻是,船上的主事名喚劉水生。
林俊輝審問盤查船上所有人的身份背景的時候,才發現他竟然和張平安是老鄉,再一問,還很有可能是親戚。
因此才來信詢問。
劉水生本人是塊硬骨頭,問什麽都不說,上刑也沒用,這些還是林俊輝從其他隨從護衛那裏問來的。
他的本意也並不是想將人趕盡殺絕,隻想先嚇唬拿捏一番罷了,哪兒料到竟還會有這番淵源。
他也拿不準真假,所以才寫信問張平安的意見。
隨信的還有劉水生隨身攜帶的信物一枚,以及衙門畫的肖像畫。
也是想讓張平安辨認一番。
如果真是親戚的話,這事兒的處理方式就又不一樣了。
張平安知道,其實林俊輝攔截膠州吳家的商船,肯定是想先拉攏的。
這樣的巨賈,在這樣的時期,做自己人比做敵人好。
如果做自己人不成,才退而求其次,隻能絞殺了。
秉承的原則是寧可絞殺,也不能讓他們去做反賊們的臂膀。
張平安細細想來,發現林俊輝還真沒和水生碰過麵。
他也沒想到,水生竟然會在膠州吳家的商船上做事。
離開府城的時候,水生將自己身上的錢都給了自己帶回老家。
他身上肯定是沒幾個銅板的,最多也就是當初房子裏的那些糧食可以撐一段時間。
在分開後的這段日子裏,他每每想起來這事兒都會徹夜難眠,心裏清楚當時那樣的情況下水生恐怕凶多吉少,隻是不敢相信罷了!
沒想到水生竟真的還活著。
張平安此時心裏激動萬分,心潮起伏,無比想親自去阜縣確認一番,但大夏律明文規定“凡官吏無故擅離職役者,笞四十,罷職不敘”。
澤縣距離阜縣距離不近,他沒辦法擅離職守這麽久。
懷著又是心酸、又是激動的心情,張平安立刻提筆回信。
他並沒有盲目的讓林俊輝直接把人放了,或者多加照顧,畢竟人還不確定是不是同一個。
而是說了不少他和劉水生兒時的趣事,還有在學堂裏的回憶。
有些事隻有他們倆知道,一問便知真假。
如果是假的,那他自然就不用管了,該如何如何!
如果是真的,他私心希望林俊輝看在他的麵子上,能將人留下,多花些時間,先往勸和的方向走。
畢竟於公來說,膠州吳家富可敵國,對他們來說也是十分有價值的!
他這個要求不算太過分。
一別經年,故人還在,已是天大的幸事了!
是水生嗎?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