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臨安近況

字數:7593   加入書籤

A+A-


    劉三郎一臉不信的表情,憨憨的撓頭道:“平安,我是沒你聰明,讀的書不如你多,肚子裏沒什麽墨水,但‘君命有所不受’不是現在這麽個情況,我還是能看出幾分的!”
    張平安聞言很欣慰,讚賞道:“大姐夫,你真的成長了不少,對各方麵局勢比以前敏銳多了!”
    “不敏銳不行啊,不會的總得要學著啊對吧,不然豈不是糊塗蟲一個,書上說‘讀書使人明智’誠不欺我,我自己也感覺多看書後啟發了不少”,劉三郎憨憨笑道。
    “嗯,是這個道理!”張平安點頭,隨即繼續道:“周大人不回臨安自然有他的原因,恐怕他一旦回去了就再回不來了,咱們在前線苦心經營穩住的局麵就會付諸東流啊!
    等朝廷下一次有能力再北伐還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到時我們何日才能再回歸故土呢?!”
    “我大概明白了”,劉三郎悶聲應道。
    “目前這樣兩相製衡的局麵對咱們來講沒什麽壞處,對於朝廷來講,則是一個必然會經曆的過程,對於百姓更是利大於弊!
    咱們這次大豐收你也看到了,百姓們能分到糧,能有飯吃,比從前當流民,當兩腳羊時的日子好過了不知多少,這才是人過的日子,所以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覺得周大人的做法沒什麽問題,我私心裏是十分支持他的”,張平安騎在馬上,緩緩說著自己的真實想法。
    劉三郎聽後點點頭,表示明白了,沒再多問。
    “現在的局勢瞬息萬變,且看且應對吧!知道的越多,煩惱越多,還有我在前麵呢,一切有我操心,大姐夫你就放心吧!”張平安最後又補充了一句。
    才勒了勒韁繩“駕”了一聲,灑脫地騎著馬往前奔去。
    不知不覺,在澤縣也快待了一年了。
    想到馬上就能見到親人,張平安萬分期待。
    其他人也趕緊跟上。
    眾人第二日下午就到了揚州。
    張平安的打算是,先在揚州和六姐夫聚一聚,待兩天,然後再返程途徑常縣巡視一番,把流程走完。
    最後順路北上回澤縣!
    於釋奇作為揚州新成立的火器營裏重要的領頭人,到揚州後,被安排的居住環境不算太差,有單獨的小院子,院子裏麵還有桂花樹,有水井。
    雖然不大,卻布局合理。
    收拾出來住起來很舒適。
    據說曾經是一個小吏的宅子。
    張平安到了以後沒有驚動其他人。
    直接帶人去了宅子那邊等。
    於釋奇下值回家後,看到眾人的時候,臉上先是一驚,隨後喜不自禁。
    “大姐夫、平安,你們怎麽來了?!”
    於釋奇邊說邊去開門,招呼道:“來來來,快進來,咱們進去坐下聊!”
    “六姐夫,好久不見了”,張平安笑道。
    隨後跟在六姐夫身後,帶著其他人一道進去。
    劉三郎進院子後打量了一下,中肯道:“這宅子還不錯!”
    於釋奇一邊燒水準備給眾人泡茶,一邊隨口應道:“是還行,好生再打理收拾一下,住著肯定不錯,不過現在宅子不值錢,我們這批來的工匠每人都分了一套,隻不過我這套離衙門更近些,年份也更新一點而已!”
    說完又有些懊惱:“早知你們要過來看我,我就跟人淘換一些好一點的茶葉和吃食了,現在家裏什麽都沒有,也沒什麽好招呼你們的。”
    “六姐夫,不用這麽客氣,都是自家人,我們不挑理,有什麽吃什麽就行,對了,我這次來還給你帶了一些細糧”,張平安擺擺手道。
    說完拉著人坐下:“別忙活了,咱們先說說話,後日我可就得去常縣了。”
    於釋奇有些不好意思,放下手裏的活兒坐過去應道:“哎,成!”
    張平安和劉三郎兩人都有些擔心家裏,問了問家裏各人的情況。
    於釋奇溫聲回道:“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竟然就快一年了,家裏人都挺好的,六丫經常帶著孩子去各家串門,也算給大姐和爹娘做個伴兒,別的沒什麽,就是惦記你們,大姐那麽剛強的性子,提起大姐夫都時常忍不住流淚呢!
    好在驢蛋兒和貓蛋兒,還有珠珠也長大了,能幫忙分擔不少,驢蛋兒甚至都有人上門給他說親了!”
    “驢蛋兒這年紀說親也太小了點兒,還是過兩年再說吧,到時候我跟他娘商量商量,好生物色下”,劉三郎微微皺眉道。
    說起這事兒,於釋奇也覺得好玩。
    他解釋道:“大姐夫,放心吧,已經回絕了,那家人做事也不仔細,隻看驢蛋兒長得人高馬大,比之一般的男子都要高得多,又壯實,便以為他已經有十七八了,他們不知道驢蛋實際上才剛滿13歲,倒鬧了個笑話。”
    劉三郎一聽忍俊不禁,十分驕傲,倆兒子的確都遺傳了他的身高,光憑這身高就能高其他人一頭了。
    “這倆小子功課怎麽樣,有沒有什麽長進?”
    於釋奇揀好的地方說了,沒敢說倆孩子總鬧著要從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每日滿腦子將軍夢!
    兒大不中留,大丫現在是打也不行,罵也不行,一個人操持家裏,雖然銀錢不缺,但總是難以周全的。
    想到這裏,於釋奇不免又傷感自己的處境,以後六丫也得過跟大姐一樣的日子了。
    雖然孩子還小,但要操心的事兒一點兒也不少。
    張平安著重詳細問了問張老二、徐氏還有錢攸宜和小魚兒的情況。
    於釋奇細細答了。
    也是隻揀好的說。
    免得張平安跟著擔心。
    而且擔心也於事無補,一切看運氣吧!
    此時,吃飽帶著人做好了晚飯,燒好了茶水。
    眾人就在院子裏的桂花樹下用的飯,打開前後院子門後,有穿堂風吹過,十分涼快。
    除了蚊子多些,得時不時拍蚊子,傍晚的景色確實是無敵的。
    聊完家事,剩餘的自然是近在眼前的火器營的事情了。
    張平安仔細問過後,才知道現在火器營已經有了生產小型火炮的技術。
    是在呂宋羅刹人那裏學的技術,又加以改良後演變而成的。
    說到這個,於釋奇想起來,道:“那位葛笠葛舉人不是曾經還和你做過同窗嗎,就是他帶隊去的呂宋,帶了火炮和羅刹人回來,我第一次見到金發碧眼的羅刹人時還著實吃了一驚。”
    “他們怎會心甘情願地教咱們?”劉三郎疑惑道。
    “怎麽可能心甘情願,我聽說是被葛舉人他們用計謀設計綁過來的,到臨安後又被嚴刑拷打了一番,最後才屈服的,想必中間有不少波折”,於釋奇說道。
    張平安結合前後情況略一思索,便大概明白了,周大人這是把前後九十九步路都算好了啊!
    每一步路都沒有脫離他的掌控。
    怕是如今這局麵他也料到了。
    於釋奇還在繼續道:“這火炮的威力的確不同反響,就是造起來不是那麽容易,之前已經有一部分用到了前線,破正陽關和淮陽關,這玩意兒就起了大作用。”
    “那朝廷怎麽還會讓你們來揚州?這樣厲害的武器怕是誰都不能放心讓周大人這邊的人掌控著吧,怎麽也得安排朝廷信得過的人才對”,劉三郎有些不解地問道。
    他感覺若是按一般常理來說,有這麽厲害的大殺器,火器坊放在臨安應是最穩妥的,之前光顧著高興了,沒想到這茬。
    張平安搖搖頭,借鑒了林俊輝曾說過的一句話:“主弱臣強,朝廷能不同意嗎?你以為朝廷沒有想過辦法?否則也不會拖了這幾個月了!”
    如果不是林俊輝在澤縣時透漏過一嘴,張平安也不知道這當中的來龍去脈。
    這時候的消息壁壘太嚴重了!
    劉三郎聽後這才明白了一些,對小舅子更佩服了,心中憂慮也更甚。
    於釋奇雖然之前身在臨安,但他醉心工藝,對朝局變化其實沒什麽明顯感受。
    隻有一點,他覺得變化很大,對幾人道:“你們不知道,臨安現在對進出的人口盤查的非常嚴,城門守衛也比以往森嚴多了,街道司還時不時拿著戶帖黃冊上門核驗,以往那些小偷小摸的事兒也沒怎麽聽說了,混幫派的人都老實了不少。
    我看還有不少店家關門大吉,歇業了,我之前去買點心,好幾家老字號的點心鋪子都不做了,著實有些奇怪,不知什麽情況,我從出生就在臨安,就是遷都那年也沒這樣過的。”
    “這種時候都謹慎低調些總沒錯,那些根基深厚的老商人消息最是靈通”,張平安回道。
    實則聽後心裏很有些驚訝。
    這無疑是一個重要信號。
    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這幾樣,商業是不可或缺的。
    一旦商業凋零,那………
    張平安心裏有些猜想,也沒說太多,凡事總有個過程,至少近一兩年應當沒什麽問題。
    眾人吃完飯後,便早早洗漱歇下了。
    趕了兩天路,大家也都累了,不一會兒便鼾聲四起。
    第二日,張平安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給家裏寫信,揚州寄信可比澤縣方便多了。
    劉三郎和吃飽等人見此也紛紛準備往家寄信。
    吃飽等人識字不多,還是於釋奇幫忙執筆寫的。
    最後積了厚厚的一摞家書送去驛站。
    於釋奇笑道:“大姐夫,平安,今日我已經托人幫忙告假了,我帶你們在揚州四處轉轉吧,好歹比你們早來幾日,對周邊熟悉些。”
    “我都行,看平安的意思”,劉三郎憨憨笑道。
    張平安於是點頭笑道:“行,我也正好想在揚州轉轉,揚州地理位置很重要,城中風貌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官員的治理情況,我也好借鑒借鑒。”
    於釋奇點頭應是。
    於是一行人就坐著騾車在城中慢慢轉悠起來。
    為什麽選擇坐車而不是走路,實在是因為一眾壯年漢子走在大街上太惹眼了。
    張平安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還是低調些好。
    慢悠悠一圈兒轉下來,張平安中肯道:“現在的揚州可比我當初去澤縣赴任經過時好太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三郎也十分認可:“是啊,不說別的,光樹就多了不少,沿著河岸這一溜種的柳樹,看的人心裏暢快,河裏的水也清了,有活氣,之前經過這裏時,可是光禿禿的一潭死水來著!”
    “還有街上商戶掛的幌子看到沒,說明已經有商家開門做生意了,這是個好兆頭”,張平安指著不遠處酒樓門口掛的幌子道。
    於釋奇看了看,發現是自己去過的,解釋道:“我們火器坊的人來的時候,接風宴就是在這家酒樓擺的,聽說這個酒樓的東家是這裏一個什麽官員的小舅子,現在整個揚州能夠開門做生意的商戶不多,多多少少都有些關係。”
    “那是自然,不然貨源就是個問題,不過這也能變相說明揚州附近慢慢安穩了,政令複蘇,是百業興旺的萌芽階段,否則啊,就算有關係有背景,也沒人敢開門。”
    “那是!”於釋奇點點頭。
    劉三郎憨憨道:“這也就是在揚州,水路便利,連通兩岸,百姓和駐軍都多,才能把生意做起來,要是在澤縣可難了,起碼得等個幾年。”
    “糧穩、人歸、商通、稅足、文盛,是古往今來世道繁榮複蘇出現的標誌性順序,揚州已經快走到第三步了”張平安簡短點評道。
    還不到一年,如今的揚州和曾經相比可謂天差地別。
    張平安看的仔細,來的時候揚州周邊的農田已經被開墾的差不多了。
    野無曠土,說明秋收時糧食一定收了不少。
    附近的水利設施,如溝渠、坡塘等也都被掏的幹幹淨淨,引進了活水,灌溉便利。
    街道屋舍整齊,明顯被修整過。
    大街上,百姓能神態自如的來來去去,說明治安也不錯。
    假以時日,再引進些人口,揚州定會恢複往日的繁華。
    眾人逛完後,在附近酒樓吃了頓便飯,便回去了。
    誰料,剛到家門口,於釋奇便發現有客來訪。
    還沒來得及見禮。
    便被先聲奪人:“於大人,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啊,家裏有貴客到怎麽不打聲招呼呢!”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