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揚州來信
字數:4220 加入書籤
除了眾人的升遷變動外。
一塊兒送到的邸報上還提到了揚州設立了火器坊分坊的事宜。
僵持了半年,朝廷最終還是妥協了。
臨安火器坊裏精湛的手藝人,有一半都坐船送到了揚州。
張平安猜測,其中很有可能有六姐夫。
揚州到澤縣的官道如今修繕的十分寬敞,通信也方便。
他想著如果六姐夫真來了揚州的話,那麽他得想辦法去一趟揚州見見六姐夫才行。
不為別的,就想當麵仔細問問家裏各人的情況,順帶了解了解南邊朝廷的局勢。
雖然他每個月收到的家書都是說家裏一切都好,大人好,孩子也好。
但他總不太放心。
還是當麵問問心裏安心一些。
如今他作為知州,有巡視治下的權利,正好治下的常縣離揚州很近,他過去也不算擅離職守。
算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湊一塊兒了。
想到這兒,張平安當即修書一封派人送去了揚州那邊確認。
驛站送信的都是快馬,最多五六日就能收到回信了。
劉三郎得知消息後有喜有憂,當然,是憂大於喜。
喜的是兩個連襟能有機會聚聚,憂的則是北地條件太艱苦了,不如南方舒適,最重要的還是要離開家人,兩地分離太受罪了!
這些情況,兩人暫時都沒在衙門裏嚷嚷。
免得鬧了笑話。
此時,大夥兒正樂顛顛的商量著怎麽慶祝呢!
畢竟是升官兒了,喜事一樁!
要是在臨安,怎麽著也得宴請親朋好友,擺幾桌好酒好菜熱鬧熱鬧。
在澤縣,吃食不豐富,條件跟不上,也不能太寒磣。
商量到最後,大夥一致同意捉兩隻羊做菜,一隻清燉,一隻紅燒。
商量好後,大家就都來磨張平安,嬉皮笑臉道:“大人,圈裏的羊雖然金貴,那也金貴不過咱們啊,今日可是大喜事,無論如何咱也是升官了呀,要是在臨安,擺席沒有八涼八熱十六碗是不能下地的,在澤縣咱們也隻能湊活湊活,吃兩隻羊了,這您總得準了吧!”
不怪這事兒得要張平安準許,實在是這些牲畜太寶貝了,吃肉這事兒得用在刀刃上。
張平安也不是掃興的人,聞言笑了笑,伸手點了點眾人道:“你們啊,又是老禿背後給你們出主意的吧?讓我來當這個惡人,我早看出來了,他這人蔫壞兒著呢!”
“哎哎哎,誰又說我壞話呢,不興這樣兒的啊,肉也不是我老禿一個人吃,幹嘛呢這是”,老禿一聽沒法兒再裝聾作啞了,趕緊辯駁道。
“就知道是你”,張平安搖了搖頭,“行了,我準了,吩咐廚子宰羊吧,不許挑母羊啊!”
“哦哦哦,今兒吃肉囉,可饞死我了”,有一九品武將聞言立刻歡呼道。
“一樣一樣,誰不是呢!今兒得好好祭下五髒廟!”
阮三更是口水都快流下來了,現在一時半會兒還吃不上,隻得拿了塊幹蒟蒻嚼吧嚼吧。
今日有肉吃,廚子也賣力,就算吃不上正經肉,他跟著啃幾塊骨頭,喝碗肉湯還是可以的。
因此分外賣力,力求用最少的調料做出最好吃的羊肉。
隨著羊肉香氣越來越濃,眾人也越來越騷動。
衙門小廚房處聚了一堆人。
連劉三郎也不例外。
一幫五大三粗的大老爺們蹲在廚房門口,嘴裏心不在焉的隨口聊著天,眼神頻頻看向廚房。
看得張平安又是好笑又是心酸!
想著這次萬一能去揚州的話,能不能想辦法再弄些豬崽和羊羔回來,這樣大夥也能多吃口肉。
又等了小半個時辰,廚子實在受不了這些壯漢要殺人的目光了,擦了擦汗出來宣布道:“肉已經燉爛了,可以開吃了!”
阮三一聽彈地而起,殷勤地開始幫忙端肉。
其他人也積極的幫著擺桌子凳子。
不一會兒便弄好了。
都是壯漢,飯量大,也沒用湯碗盛,直接用大瓦罐裝的,吃的還痛快,裏麵摻了不少豌豆,湯裏帶著一股豆子的清香。
瓦罐擺了長長一溜排。
張平安也沒矜持,先給自己盛了一大碗,其他人看張平安動了這才伸筷子。
不一會兒功夫,瓦罐就見底了。
廚子坐在門檻上邊啃著骨頭,邊高聲招呼道:“各位大人,肉就這麽些,不過湯管夠啊!”
張平安胃口不大,兩碗沒吃完就撐的不行了,肉都燉脫骨了,入口即化,湯也很鮮美,滋味比張平安想象中好太多。
他也沒急著下桌,又將碗盛滿,慢悠悠喝湯,待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才自然而然的將碗推到大姐夫那邊,然後才翩翩然下桌。
劉三郎也不傻,默契的將碗端起來呼哧呼哧吃起來,裏麵正經肉還有不少。
今日真算是吃痛快了!
幾日後,張平安收到揚州的回信,果然六姐夫去了新成立的火器營,現在人剛到揚州安頓下來。
張平安這才和老禿說了情況,將縣城事宜交接一番後,往上一級的防禦使處遞了公文,便帶上人馬離開了。
這算是北地現在官製上的一個漏洞,防禦使人遠在淮南,通信不便,等他批下來都不知道什麽時候了。
所以知州的權利在此時的自由度相對較高,也比較靈活。
隻要和城中副手交接好,一般就沒什麽問題。
隨行的基本都是張平安的親信,走在路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時,劉三郎才打馬靠近張平安問道:“平安,六妹夫這一來還回去嗎?”
說完覺得不對,又改了措辭,低聲道:“我是說他還能回得去嗎?”
“怎麽這麽問?當然可以回去了!”張平安隨口回道。
“可是我咋覺得一時半會兒咱們這些人都回不去了呢,說實話,我挺想家的”,劉三郎說到這兒神情有些蔫蔫的。
張平安抬頭看過去,表情這才重視了幾分,問道:“大姐夫,你是不是覺得周大人幾次三番抗命不歸讓你心裏不安穩了?”
“兵書上說這種叫專擅邊陲、遷延不至,早晚要出事的”,劉三郎很擔憂。
本來踏實的心隨著朝廷幾次命周大人歸京敘職,但周大人搪塞不歸的事兒弄的七上八下。
就算他再愚鈍,也知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道理。
他和平安還有六妹夫這些人就是池魚。
“那兵書上還說‘邊將鷹揚,君命有所不受’呢!”
喜歡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