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真……軟硬不吃,油鹽不進啊

字數:4653   加入書籤

A+A-


    在場朝臣都是處在大明政治中心的核心人物,心裏稍稍算計了一番,便越覺得這件事情……
也有點離譜了。
黃河容易泛濫,重視水利,這關注點本沒有問題。
前頭的洪武朝就是收入拮據的情況下,每年也都會有定量的錢糧放在這上麵。
隻是還往上追加,還一次性加這麽多,就靡費了。
當然,另一方麵。
朱允熥一次性提了兩件大事,把這些盈餘都給消耗得差不多了,他們原本都在打著的如意算盤,想著今年多少可以多得些預算,好做事輕鬆些,也落空了,出於這個原因,在場許多人自然也是有些不太願的。
朱允熥也知道,自己提的第二點雖然不是什麽荒唐任性的打算,但於公於私,這些人肯定還是要有些微詞的。
他不以為意地打了個嗬欠,道:“關於此事,眾位愛卿覺得如何?”
半年下來,眾所周知。
這位開乾皇帝詢問意見,那都不算真問,隻算通知。
就算心裏各自有些見解、亦或是些許私心上的傾向,一時也沒多少人敢大聲公然反對駁斥。
過了好一會兒。
吏部尚書詹徽,這才站出來,不過他在朱元璋手底下都能把都察院左都禦史的位置撈到手,肯定不是袁泰那種不會轉彎的死腦筋。
當場先給自己疊了一層甲,肯定了朱允熥的做法:
“啟稟陛下……”
“水利,自古以來,是曆朝曆代都必須重視之事。所以微臣以為,陛下此舉上合天道,下合民心。”
“天佑大明,陛下為大明第二代雄主,果然是聖明之君,心懷天下百姓,把百姓的性命放在心上,把百姓的溫飽放在心上,對得住百姓的一聲「君父」!
“陛下素來見解獨到,天資聰穎,微臣等虛活數十年,亦是不得不對陛下甘拜下風,若是微臣對此的些微拙見想錯了,那也全是因為微臣比不得陛下聰慧,也望陛下莫要與微臣這樣的蠢人計較。”
嗯……詹徽這老油子長袖善舞、能說會道慣了,又是連著放了一大串彩虹屁,給自己疊了一萬張甲。
話音落下。
在場不少人朝詹徽投去了複雜的目光。
一方麵,他們當然樂意有人出來說上一說,畢竟無論從他們固有認知的合理性角度來說,還是私下裏的小九九來說,他們都希望有人能出麵,詹徽站出來了,他們這群人當然都是喜聞樂見的。
隻是另一方麵,眾人又對詹徽這貨的油嘴滑舌,有些一言難盡。
而朱允熥這邊,就算知道他這一長串的彩虹屁後麵,肯定還接著一句「不過」、「但是」,一下子也給他看樂了。
畢竟詹徽話說得的確漂亮,他這樣一說,隻怕任誰都生不起太大氣來。
朱允熥便也不置可否,隻用手指摩挲著旁邊茶杯的杯蓋,麵上露出些饒有興趣的神情來。
詹徽稍稍頓了頓。
這才抿了抿唇繼續說下去:“陛下,微臣以為……原本的三百萬石水利工程預算並不算少,誠然,百姓的事永遠是最大的事,既去歲多了盈餘,再追加些預算也是情理之中,隻是再追加三百萬,出手就有些太大了,不若這個追加的數額,稍微調整調整?”
“譬如……”
“京師直隸一帶建造圩田之事,或可以緩上一緩。”
“畢竟黃河並不直接流經京師直隸,若說影響到京師直隸下的州、府,除非碰上極大的暴雨連綿,這卻算不得太過常見;再者圩田的維護成本也高。”
“為一不太常見的事情如此大費周章……是否也不太劃算?有失了陛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本意?”
“當然,這些都都隻是微臣一己之拙見,若是說錯了,微臣先在這裏給陛下請罪!若是陛下覺得微臣說得還算在理,這數額如何調整,終究也還得看陛下如何籌謀。”
詹徽這老油子說起話來,自然是滴水不漏的,縱然心裏也是有些緊張、有些發怵,可麵上卻十分平靜,娓娓道來,言辭委婉,讓人挑不出一點錯處來。
而詹徽也知道麵前這位少帝的脾性。
他說了要做的事情,那是一定會去做的,沒人能勸得了,想要在這件事情上做文章,也就隻有挑一些最局部的地方敲敲邊鼓。
在場諸多朝臣的意見,以上頭那位的目光,肯定一眼都能看得出來,自己如此敲敲邊鼓,再捧上一捧,或許還能從這件事情上摳搜出一些預算來。
至於這數目是多少。
那他可就不敢提了。
聽完詹徽這一番話,在場眾人的目光皆是微微一亮,什麽都沒說,勝似什麽都說了:「嘖嘖,這詹大人自前朝到今朝都能身居高位,我特麽還真是一點不眼紅……」
而有詹徽這老油子起頭。
其他人也似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心中微微一定,紛紛先後出列附議:
“詹大人此言有理!”
“陛下心懷天下,希望大明好、希望百姓好,這是明君,不過微臣拙見,大明國朝諸事繁多,可以為百姓籌謀的地方,也不止於一處,若能將這預算更均勻一些分配開來,或許收效會更大也未可知?”
“微臣以為此言有理。”
“微臣也附議。”
“……”
其他人也有樣學樣,跟在詹徽屁股後麵造勢的同時,沒忘記先吹捧吹捧朱允熥疊個甲什麽的。
朱允熥往後靠了靠。
沉吟了片刻才淡淡一笑,道:“看來詹愛卿和諸位愛卿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嘛!不過嘛……既然知道自己是拙見,下次就不用再說了。”
聲音是溫潤的。
話是冰冷的,一句話:說得很好,下次別說了。
誠然。
詹徽和其他人畢竟也是治國之才,說的都十分在理。
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可這是基於他後世而來的先知先覺的一條政策。
這些人不知道某些事情一定會發生,可朱允熥卻知道,自然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這群人給動搖了。
不過,已經殺了一隻雞了,該給的震懾也給到了,哪兒還能天天殺不是?再說詹徽態度的確比較好,他便也不那麽強硬了,隻需要讓這群人知道自己對此事的態度即可。
聽到朱允熥這不鹹不淡的拒絕之言,在場臉上的表情都格外豐富。
原本,他們挨個兒說完,不見朱允熥如何發怒,還以為這事兒多少還有些餘地,不管多少,隻要這位少帝能開口,摳搜下來些預算,於公於私都是好事。
誰知道……
這位真就……軟硬不吃,油鹽不進啊!!
當下所有人臉上的表情都跟吃了屎一樣難看,一個個如鯁在喉,臉色發青,這特麽還玩蛇皮?
詹徽也是保持著雙手合攏拱手的姿態。
在原地愣了好幾個呼吸的時間,一時都沒緩過神兒來,他覺得……自己說挺好的啊?今天這事兒要換了太祖洪武皇帝,他都有自信勸下來。
到當今這位開乾陛下麵前……
淦!說多了都是淚啊!!
不過……他已經被這位少帝教做人不知道多少回了。
心中更是深知,別看這開乾陛下現在一副和和氣氣的樣子,麵上甚至還帶著些許笑意,誰知道他肚子裏淌著什麽黑水兒?
再說下去,隻怕就是自討沒趣了。
沉默了好半晌,詹徽這才緩過神兒來,暗暗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保持冷靜,隻能鐵青著臉應聲道:“陛下……教訓得是……”
“對了,沒有用的話,不用說太多。”朱允熥麵上仍舊掛著淡淡的笑意,給了他一句肯定的回應。
詹徽一臉尷尬地扯了扯嘴角,擠出一個十分難看的笑,內心卻是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朱允熥自顧自地扭了扭脖子。
重新坐正,麵上笑意褪去,換上了一副肅然認真的神色,道:“既然要重點著手於「水利」、「農田保護」之上,也放了這麽多預算出去,這不是一筆小錢糧,花起來當然也是要有章法的,要花地值,花到該花的點上,這主持治理黃河、修建圩田之人,就得是能做事的。”
說起正事。
他的語氣也嚴肅了許多。
看到朱允熥這副模樣,詹徽心中頓時一陣後怕。
他一點不懷疑。
自己剛剛但凡再不是好歹地說上幾句,這位少帝一樣能讓人把自己叉出去……
至於其他人,見朱允熥話也說到這份兒上了,連詹徽這老油子都偃旗息鼓了,自然也不敢再多說了。
既然木已成舟。
而現在,朱允熥正正經經提起的事情,是這次興修水利、維護農田之事上用人的考慮……
在場諸多朝臣也隻能放棄掙紮,把目光投向這片新高地——放了這麽多錢糧的預算,是決心要把事情辦好的,若是……能夠在這件事情裏放上些自己的親信人手……其一是薦人的功勞,其二則是,當今陛下如此重視這事情,若自己的親信人手今年把這件事情辦好了,前途遠大,自己同樣能跟著沾些光。
能站在這裏的,基本都比常人多幾個心眼子,腦子也轉得飛快,立刻就各自計較明白了。
一個個臉上隱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
隻是,當他們還在心裏考量、打腹稿的時候,龍書案後那位小祖宗便直接發了話:
“正如前頭所說,百姓的事情就是頭等的事,所以朕這幾日也把洪武初年到洪武二十五年以來,我大明大大小小的水患檔案都翻了一遍。”
“其中……”
“安徽壽州知州淩說,洪武初年主持治理安徽壽州的芍陂,修複灌溉係統,恢複農業生產,做得不錯。”
“遼東都指揮同知葉旺,都指揮僉事馬雲(疊甲:真叫這名兒哈),在遼東地區修建水利設施,疏浚河道,屯田戍邊,既防禦蒙古勢力,又改善當地農業灌溉,疏浚工程上很得力,農田恢複情況也好。”
“山東濟寧知府方克勤,鼓勵百姓興修水利,開墾荒田,也是一個踏實肯幹的。”
“水力工程、農田維護,長久待在應天府的京官不常接觸下麵的實在事情,反而比不得這些地方上專門處理過、實實在在做過事的官員來得好使。”
三言兩語之間,朱允熥就直接點名,自顧自地把人選給定了下來,直接把麵前這群人的小算盤給堵在了肚子裏,一句話也沒讓人說。
而朱允熥這一番安排。
既不涉及到在場所有人的知識盲區,同樣不是利用他那先知先覺的優勢,而做出來的看似不合理的安排。
而是他實實在在地親自翻了許多檔案,仔細斟酌思考過了,這才做出的決定,是任誰也挑不出毛病和錯處的,這群人心裏就是在憋屈……
那也隻能憋著。
一個多餘的字都說不出來。
而與此同時。
他們似是也同樣意識到了另外一件事情,皆是不由得先後悄悄看向朱允熥,心裏打量起來:
「當初安徽壽州的大澇、遼東地區、濟寧地區的水患……的確都不小,可見,陛下絕對不是什麽信口胡,而是真真看過了檔案的!」
「對每一次水患都如此了解……一出口就是確切的官員,以及官員對應的確切功績,嘶……從這一點來看,誰能說陛下是個任性荒唐的主兒?」
「他是真做了萬全的調查與準備啊!」
「……」
雖然一個個在躍躍欲試的時候都被朱允熥給噎了一把,心裏不爽快是真的,可此時反應過來,刮目相看也是真的——他們如何看不出來,這裏麵是做了功課的?
一個個目光之中也不由帶著意外和震撼之意。
更明白。
這位少帝是認真的!
站在朱允熥身邊沉默著的馬三寶麵眸子裏則有一絲心疼之意,自家主子這些天忙活了多久,他也陪了多久,主子乃是天下至尊之人,是萬金之軀……
朱允熥倒是不在意旁人的目光。
接著緩緩開口道:
“工部本就負責水利之事,此次,讓工部尚書秦逵統籌此事。”
“吏部尚書詹徽協同人員調動,看工部那邊合適的空缺之位,把這幾個人進行合適的調動,主要負責這次的河道疏浚及圩田修建事宜。”(www.101novel.com)